原告:賈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魏曉慶,上海歐瑞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瞿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江華,上海盛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可平,上海盛聯(lián)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賈某某與被告瞿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7月30日、8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賈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魏曉慶、被告瞿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可平到庭參加兩次庭審,被告瞿某某到庭參加第一次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賈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10萬元;2、判令被告支付違約金33萬元;3、訴訟費由被告負擔。開庭審理前,原告減少訴訟請求為: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100萬元;2、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朋友關系,雙方自2015年開始有借貸關系,2019年1月29日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對借款總金額予以結算確認,并約定最后還款期限2019年3月30日。目前尚有100萬元未予歸還,故原告起訴來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瞿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被告認為原告向被告轉賬款項性質均為借款,被告向原告支付款項均為本金,故目前尚欠36,160元。2009年1月29日原告持借款協(xié)議書要求被告簽字,被告認為雙方都是朋友,而且有銀行流水,原告稱不會向其要求還款,故在協(xié)議上簽字,此前雙方的借條均予以銷毀。
原告為證明自己主張,提供如下證據(jù):
1、2019年1月29日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書》(以下簡稱借款協(xié)議),證明原、被告借款關系及欠款金額;
2、原告與被告及其女友李某某的微信聊天記錄,證明2019年3月17日被告向原告微信轉賬500元系車輛加油費用,進而說明雙方微信轉賬系生活往來;
3、2016年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復印件,證明雙方之前有借貸關系;
4、銀行轉賬記錄,證明雙方出借和歸還情況。
被告對上述證據(jù)真實性均無異議。對證據(jù)1證明目的不予認可;對證據(jù)2的證明目的不予認可;對證據(jù)3的證明目的認可,但認為恰恰說明雙方此前的錢款已經(jīng)重新予以了結算;對證據(jù)4原告出借金額無異議,但對被告歸還金額有異議。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真實性均予以確認,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
被告為證明自己主張,提供如下證據(jù):
1、銀行交易記錄,證明還款情況。
2、支付寶支付記錄,證明還款情況;
3、被告向案外人秦晶晶支付記錄,證明被告根據(jù)原告指示向案外人秦晶晶歸還借款;
4、微信支付記錄,證明還款情況;
5、報警記錄,證明原告上門催討;
6、借條復印件,證明案外人周某向原告出具5萬元借條,原告指示被告向周某轉賬,應計入被告還款;
7、證人李某某證人證言,證人出庭作證稱其系被告女朋友,其于2016年12月1日和12月28日付款46,000元,系應被告要求支付給原告,被告只是要求把這兩筆錢還給原告,具體情況沒說,其也未與原告就該兩筆錢款進行過核實。證人還提到,關于被告向秦晶晶轉賬之事,證人看到了轉賬記錄,問被告,被告說是原告讓他轉給秦晶晶的;原、被告告雙方存在很多經(jīng)濟往來,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的錢是證人單獨付給辦理人員的,被告轉給原告的錢不是辦理執(zhí)照的錢。
原告對證據(jù)1中原告收到的款項予以認可,對非本人收款不予認可;對證據(jù)2真實性無異議,但僅認可三筆,其余均非歸還借款,而系雙方生活往來;對證據(jù)3真實性不予認可,且與本案無關,原告未要求被告向案外人支付錢款;對證據(jù)4真實性認可,但并非還款,而系雙方生活往來,2019年3月17日被告向原告微信轉賬500元系車輛加油費用;對證據(jù)5真實性認可,但無法證明借款已經(jīng)還清;對證據(jù)6真實性不予認可,與本案無關,原告未要求被告向案外人付款;對證據(jù)7真實性不予認可,認為證人與被告有利害關系,且陳述模糊矛盾,原、被告之間存在其他資金往來,該款系原告的投資收益,故不認可李某某向原告轉賬系還款的事實。本院對證據(jù)1、2、4真實性予以確認,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對證據(jù)3真實性不予確認,故不予采信;對證據(jù)5真實性予以確認,但與本案法律事實并無關聯(lián),故不予采信;對證據(jù)6真實性不予確認,故不予采信;對證據(jù)7,證人李某某與被告存在利害關系,且對該兩筆款項具體情況陳述并不明確,故對該事實不予采信;對秦晶晶轉賬事宜并非其親身經(jīng)歷,且從被告處聽說,故對該事實亦不予采信。
綜上,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5年10月29日以來,原告以轉賬方式向被告出借款項金額如下:2015年出借30萬元;2016年出借767,100元;2017年出借1,042,000元;2018年出借777,000元;2019年截至1月29日出借44萬元(其中1月2日10萬元、1月18日2萬元、1月28日2萬元,1月29日30萬元)。以上共計3,326,100元。
雙方無爭議的還款金額如下:2016年還款600,300元;
2017年1月25日至2019年3月19日,通過建設銀行轉賬還款700,940元(其中2019年1月29日后,被告于2019年2月5日還款52,000元);2018年2月21日至2018年10月16日,通過工商銀行轉賬還款689,000元;2017年3月15日至2017年12月27日,通過農業(yè)銀行轉賬還款495,000元;2017年7月23日、7月30日、8月22日通過支付寶轉賬還款39,000元。以上共計2,524,240元,其中截至2019年1月29日共計2,472,240元。
2019年1月29日,原告作為甲方、被告作為乙方簽訂借款協(xié)議,載明:乙方向甲方借款110萬元;乙方須在2019年3月30日前還清;自簽訂之日起則乙方已收到甲方借款110萬元。協(xié)議另有備注:至2017年至今賈某某借款110萬元整。協(xié)議還載有“2019年2月20日以還拾萬余壹佰萬正”。
原告自認,借款協(xié)議中“2019年2月20日以還拾萬余壹佰萬正”,該10萬元,系被告于2019年2月5日通過建設銀行還款5.2元,2019年2月6日通過支付寶轉賬1萬元、2019年3月19日通過支付寶轉賬2萬元、2019年2月5日通過微信轉賬1.8萬元所構成。
另查明,2016年,原、被告曾簽訂過兩份《借款協(xié)議書》,但均未約定利息。
本院認為,借款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的爭議焦點在于借款協(xié)議是否為雙方對2015年以來借款余額的結算。根據(jù)借款協(xié)議的內容“自簽訂之日起則乙方已收到甲方借款110萬元”以及備注內容“至2017年至今賈某某借款110萬元整”的文義表述,該借款協(xié)議具有結算的意思表示,而被告的答辯意見亦認可該借款協(xié)議系對雙方長期借款金額的結算。故本院確認該借款協(xié)議系雙方對借款金額的結算。關于結算金額,被告雖予以否認,認為經(jīng)過核算,被告目前僅尚欠36,160元,但該借款協(xié)議系雙方簽字確認的書面協(xié)議,被告承認簽字真實性,但其稱對金額未予以特別注意,且有銀行流水,原告稱不會向其要求還款,故在協(xié)議上簽字。本院認為被告作為心智完全的成年人,對待標的金額達110萬元的重大法律行為理當慎重,被告如此辯稱,本院實難采信。故借款協(xié)議的結算金額110萬元系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被告抗辯其已予以歸還,僅尚欠36,160元,不構成推翻借款協(xié)議效力的依據(jù)。關于結算金額中利息是否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本院認為,須對雙方如下爭議逐一作出認定。
關于被告還款是否包含約定利息的爭議。本院認為,原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雙方在長期的借貸行為中約定了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貸行為,未約定利息或利息約定不明的,視為無利息約定。原告根據(jù)雙方年度資金往來,認為事實上存在利息約定、被告歸還款項包含了2%/月的利息的主張,不能作為雙方存在利息約定的明確依據(jù),故本院認為2019年1月29日借款協(xié)議簽訂之日,雙方出借和歸還資金差額,即為當日結算尚余本金。
關于截至2019年1月29日被告尚欠本金金額的爭議。雙方無爭議的差額為853,860元。雙方有爭議的還款分述如下:
1、關于被告主張的其于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3月5日向案外人秦晶晶支付錢款系歸還原告借款的事實,原告不予認可,且被告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明其主張,故該筆款項本院不予處理。
2、關于被告主張的支付寶歸還金額,被告認為其于2017年2月16日至2019年3月19日通過支付寶向原告支付了233,800元,原告認可2017年7月23日的4,000元、8月22日的11,000元,2018年7月30日的24,000元,共計39,000元,另有2019年2月6日通過支付寶轉賬1萬元、2019年3月19日通過支付寶轉賬2萬元,故截至2019年1月29日,支付寶支付款項爭議金額為164,800元。雖原告稱該款項系雙方其他生活往來,但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明其主張事實,故該金額本院認定為還款。
3、關于被告主張的微信歸還金額,2017年9月30日至2019年3月17日雙方微信轉賬金額143,300元,因被告于2019年2月5日轉賬18,000元,故截至2019年1月29日,微信爭議金額為125,300元。其中,2019年3月17日的500元為加油費、2018年12月10日的5,400元備注為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該兩筆應予以扣除,剩余金額119,400元,原告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明系其他性質,故該金額本院認定為還款。
4、關于被告主張其向案外人周某輝支付5萬元的借款系代原告出借資金的事實,原告不予認可,且被告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明,故該筆款項本院不予處理。
5、關于被告主張案外人李某某于2016年12月1日和12月28日付款46,000元系歸還原告借款的事實,原告不予認可,且該證人證言本院不予采信,故該筆款項本院不予處理。
綜上,截至2019年1月29日,被告尚欠原告本金569,660元。
關于結算金額中利息是否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因雙方此前并未約定利率,盡管借款協(xié)議中亦未約定利率,但該借款協(xié)議非系新的借款協(xié)議,而系對此前借款金額的結算,根據(jù)約定,被告應當于2019年3月30日前還清,故本院認為結算金額應當視為自協(xié)議簽訂之日至借期結束時的本金和利息,故本院認為,該結算金額應當按569,660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24%的利率標準,自2019年1月29日計至協(xié)議約定的還款日,因協(xié)議約定為2019年3月30日前歸還,故應計至2019年3月29日,雙方約定結算金額110萬元,已經(jīng)超過法律規(guī)定利率上限,本院依法調整為592,446.40元。
關于2019年1月29日以后的雙方資金往來,因雙方已經(jīng)明確2019年2月20日歸還10萬元,且2019年2月5日通過建設銀行還款52,000元,2019年2月6日通過支付寶轉賬1萬元、2019年3月19日通過支付寶轉賬2萬元、2019年2月5日通過微信轉賬18,000元與該10萬元相吻合,而原告亦未對此予以主張,故該部分事實,本院不予處理。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瞿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賈某某借款本金及利息592,446.4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625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4,812.5元,保全費5,000元,合計9,812.5元,由被告瞿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智永
書記員:潘宸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