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賀某4,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某(系賀某4配偶),女,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匡崢,上海敏誠善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賀5,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某(系賀5母親),女,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被告:賀某6,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上列兩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游明蘭,上海市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賀某4、賀5訴被告賀某6、張某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8月26日立案后,本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賀某4、賀5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某、原告賀某4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匡崢、被告賀某6、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游明蘭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賀某4、賀5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虹口區(qū)海寧路XXX弄XXX號(以下簡稱“系爭房屋”)房屋征收補償款,要求分得征收補償款1,506,218.55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賀某4、被告賀某6系兄妹,賀5系賀某4之女,張某系賀某6之子。系爭房屋原承租人賀某3于2011年7月報死亡后,承租人長期未變更。2019年5月27日,系爭房屋被列為征收對象。賀某6出面作為簽約代表人,于同年6月19日與拆遷人上海市虹口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及其實施單位上海市虹口第二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由于原、被告雙方就此征收補償款的分割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多次協(xié)商均未能有效溝通達成共識。故起訴至法院,望判如所請。
被告賀某6、張某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請。首先,原告賀某4的戶籍遷入沒有征得原承租人的同意,在他處也存在福利分房。同時,兩原告在系爭房屋也沒有實際居住過一天,屬于空掛戶口,據(jù)此應駁回原告的所有訴請。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以下事實:
原告賀某4、被告賀某6系兄妹關(guān)系,賀5系賀某4之女,張某系賀某6之子。
系爭房屋為公房,原承租人為案外人賀某3。賀某3于2011年7月報死亡后,未變更承租人。2019年5月21日,經(jīng)兩次調(diào)解不成,由物業(yè)公司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定確定系爭房屋的承租人為賀某6。嗣后,該房屋于2019年5月27日被納入征收范圍。系爭房屋內(nèi)一本戶口簿:戶籍在冊人員四人:分別為賀某4(1999年4月3日昭化路XXX弄XXX號XXX室遷入)、賀5(1979年6月25日廣西北路XXX號遷入)、賀某6(2008年12月29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大碶街道太白社區(qū)周隘陳西墻弄1-1號遷入)、張某(2002年7月9日寧波大學畢業(yè)后遷入)。
2019年6月19日,被告賀某6作為承租人與上海市虹口第二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載明:房屋公房,居住面積10.95平方米,認定建筑面積16.87平方米;房屋價值補償金額1,679,796.31元(居住評估價格675,582.77元、價格補貼253,343.54元、套型補貼750,870元);居住房屋裝潢補貼8,435元,居住房屋搬遷費700元、居住房屋家用設施移裝費2,000元、無不予認定建筑面積殘值補償40,000元、居住房屋簽約面積獎16,870元、簽約比例獎120,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600,000元、促簽促搬獎300,000元,獎勵補貼合計1,088,005元;簽約比例獎超比例遞增部分80,000元、按期搬遷獎20,000元、臨時安置費補貼12,000元、早簽早搬加獎90,000元、增發(fā)臨時安置費補貼6,750元、簽約搬遷計息獎35,885.10元并注明戶口遷移獎1萬元在被征收房屋內(nèi)戶口全部遷移后發(fā)放。征收款經(jīng)本案原告申請財產(chǎn)保全凍結(jié)200萬元,余款已由承租人賀某6領取。
另查明:
1、關(guān)于系爭房屋來源。本案案外人賀某3早年從二房東處購買二樓閣樓8.7平方,解放后經(jīng)公私合營,增配二層后樓部分,原始承租人為賀某3。原告賀某4、被告賀某6均在系爭房屋內(nèi)報出生。
2、系爭房屋的居住情況。動遷前系爭房屋被賀某6出租,租金由賀某6收取。
3、王某某原承租本市廣西北路XXX號公房,1987年4月17日,王某某單位上海市對外供應公司套配給王某某、賀某4夫婦本市昭化路XXX弄XXX號房屋(居住面積23.4平方)。原獲配的廣西北路亭子間由單位保留,另行分配他戶。在該戶的住房調(diào)配通知單備注:解決困難戶,獨生子女戶口寄讀在父母家。
庭審中,被告賀某6提供證人賀某1、賀某2出庭作證:賀某3是由被告賀某6長期贍養(yǎng)的;被告張某在大學畢業(yè)后曾在系爭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原告賀5在小學、初中就讀期間,并未在系爭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
原、被告均表示其內(nèi)部份額不需要法院分割。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供的海寧路XXX弄XXX號戶籍摘錄(1953-1985歷史戶籍和目前戶籍),??跉v史庫信息資料、賀5的畢業(yè)證書(小學,初中)、租用公房憑證、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結(jié)算單、17街坊房屋征收簽約公示欄、簽約率、勞動手冊、鄰居證明。被告提供的公證書、寧波村委會證明、房產(chǎn)繼承權(quán)決定書、租賃戶名變更第一次、第二次調(diào)解筆錄、房屋動遷評議監(jiān)督意見、關(guān)于確定公房承租人的通知(興城物業(yè)證明)、房屋所有權(quán)證、住房調(diào)配通知單、戶籍資料摘抄以及雙方陳述等證據(jù)為證。
本院認為,根據(jù)《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征收居住房屋的,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而共同居住人是指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籍,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本案中,原、被告的戶籍均在系爭房屋內(nèi)。賀某4夫婦曾獲配昭化路房屋,屬他處有房。關(guān)于賀5,其戶籍雖在系爭房屋內(nèi),但其未成年時父母曾享受福利分房,戶籍系由廣西北路獲配房屋遷入系爭房屋內(nèi),本人主張80年代就讀期間曾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但提供的調(diào)配單載明:戶口寄讀。戶口寄讀并不等同于實際居住,考慮到廣西北路與系爭房屋的實際距離并不遠,且賀5當時未成年,依據(jù)高度蓋然性原則,其與父母實際居住的可能性更大,同時,從房屋貢獻的角度,賀5作為原始承租人的第三代,亦對系爭房屋的征收利益未作出過實際貢獻,綜上,本院認為,不宜認定賀5為系爭房屋的同住人。綜合考量系爭房屋的來源、各方對房屋的貢獻、各方居住狀況、人員結(jié)構(gòu)、享受動遷利益的因素等,酌情認定賀某4、賀5可分得征收補償利益30萬元。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賀某4、賀5應分得上海市虹口區(qū)海寧路XXX弄XXX號房屋征收補償利益30萬元;
二、對原告賀某4、賀5的其余訴請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費28,942.42元,減半收取14,471.21元,被告賀某6、張某負擔2,894.24元、原告賀某4、賀5負擔11,576.97元。財產(chǎn)保全申請費5,000元,由原告賀某4、賀5每人負擔2,000元,被告賀某6、張某每人負擔5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br/>
審判員:張廷奎
書記員:劉玉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