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谷某某。
委托代理人杜玉強,山東海明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谷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告谷某乙。
原告谷某某與被告谷某乙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2月26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王軍志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谷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杜玉強、谷偉,被告谷某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谷某某訴稱,原、被告系兄弟姐妹關系,父親谷某松去世前在張村鎮(zhèn)姜南莊村有民房一幢,2010年該房拆遷,共計40余萬拆遷款均由被告占有,要求依法分割該拆遷補償款。
被告谷某乙辯稱,父親生前已立下遺囑,將該房產(chǎn)交由被告繼承,原告無權要求分割該房產(chǎn)拆遷補償利益。
經(jīng)審理查明,原、被告為兄弟姐妹關系,父親為谷某松,母親為苗華珍。谷某松、苗華珍于1962年離婚,離婚后,原告谷某某隨苗華珍生活,被告谷某乙隨谷某松生活。谷某松婚前在張村鎮(zhèn)姜南莊村分得祖遺房屋一套,1951年房產(chǎn)登記所有權人為谷某松,人口數(shù)為一人。1970年左右谷某松對該房屋進行了翻新,1990年代初該房屋又進行了部分加蓋擴建。1992年,房屋所有權登記于谷某松名下。1998年,該房屋因姜南莊村修村南北大街而拆除,置換為姜南莊村東北角最后一排東第四戶房屋。置換前后房屋均由谷某松居住管理使用。2010年3月4日,谷某松在威海環(huán)翠張村法律服務所立下代書遺囑一份(蓋有該服務所公章,法律工作者谷昭米及黃天宇、王建生分別作為代書人與見證人簽字),遺囑明確谷某松去世后上述房屋由谷某乙繼承。后該房拆遷,2010年7月12日,谷某松與拆遷方簽訂了拆遷補償協(xié)議(記載房屋坐落號為X號),領取補償款453633元。2013年1月5日,谷某松去世(除原、被告外,未發(fā)現(xiàn)其他第一順序繼承人)。2013年2月26日,原告訴至本院,請求處理。
庭審中,代書人谷昭米出庭作證,確認該遺囑為谷某松在神志清楚表達明確情況下所作,其還提交了該遺囑備份及谷某松身份證、房產(chǎn)所有權證復印件。被告對該遺囑真實性不予認可,認為谷某松當時已經(jīng)神志不清楚,不能準確表達意思。為證明該主張,被告提交了2010年6月20日谷某松的醫(yī)療檢查報告單一宗,CT檢查報告單檢查意見為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原告認為該報告單無法證明谷某松立遺囑時意識不清,實際上在該檢查時其神志亦良好。
另外,關于原房屋的加蓋,原告稱系由其出資,但對此事實并未提供證據(jù)證實,加蓋面積亦無法確認。
上述事實,有房產(chǎn)登記檔案等書證、證人證言及雙方當事人的庭審陳述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訴爭房產(chǎn)相關權益是否已經(jīng)谷某松通過遺囑明確處分給被告。該代書遺囑載有見證法律服務所公章及相關代書人、見證人簽字,代書人也出庭作證作了說明確認,并提交了遺囑備份及被繼承人身份、房產(chǎn)權屬的相關材料。被告雖對遺囑真實性不予認可,但其提交的醫(yī)療檢查報告無法證明被繼承人立遺囑時神志不清或無法準確表達個人意思。故可確認遺囑真實,該遺囑亦未有其他不符合法律規(guī)范之處,應視為合法有效。另外,原告稱房屋加蓋系由其出資所為,但對此事實及具體加蓋面積均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則該主張事實不予采信。綜上所述,訴爭房產(chǎn)相關權益已經(jīng)所有權人谷某松遺囑處分給被告,原告無權要求分割。原告之訴訟請求,無正當理由,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要求對原谷某松所有的位于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張村鎮(zhèn)姜南莊村房屋拆遷補償利益進行分割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15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山東省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軍志
書記員: 秦憲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