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譚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賈麗,黑龍江沈宗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竇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被告:竇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被告:竇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佳木斯市前進區(qū)。
被告:馬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州市天河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盧儒同,黑龍江明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譚某與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馬某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譚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賈麗,被告馬某委托訴訟代理人盧儒同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譚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繼承人竇奎山名下的位于佳木斯市××區(qū)××花園小區(qū)××樓××單元××室(產權證號:佳房權證向字第××號)房屋歸原告所有,原告給付被告馬某房屋折價款28200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四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年××月××日,原告與被繼承人竇奎山登記結婚。雙方居住在佳木斯市××區(qū)××花園小區(qū)××樓××單元××室,房屋登記在被繼承人竇奎山名下。2013年11月14日,該房屋變更為原告與被繼承人竇奎山共同共有。2016年12月19日,被繼承人竇奎山去世。竇奎山共有四名子女即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長女竇曉華先于竇奎山逝世,其唯一繼承人為本案第四被告馬某。被繼承人竇奎山逝世后,原告與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對遺產分配達成協(xié)議,將喪葬費、撫恤金歸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同時將其三人所有的房屋產權份額轉給原告所有。2017年9月22日,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已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187910元。涉案房屋價值預估282000元,原告作為房屋910份額的產權人,與被告馬某多次協(xié)商折價事宜未果,故訴至本院。
馬某辯稱,原告與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簽訂的放棄繼承權協(xié)議書,只是約定對被繼承人竇奎山死亡后遺留房產的繼承權進行放棄,并未約定其放棄的繼承份額轉贈給原告,其三人放棄繼承的部分依法應由原告與被告馬某共同繼承。本案訴訟費用應由雙方分擔。
竇某1、竇某2、竇某3在答辯期內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和證據。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對于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譚某與被繼承人竇奎山于××××年××月××日登記結婚。被繼承人竇奎山有四名子女,即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竇曉華。長女竇曉華先于竇奎山去世,其唯一繼承人為被告馬某。竇奎山與譚某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有房產為位于佳木斯市××區(qū)××花園社區(qū)××樓××單元××室房屋(產權證:佳房權證向字第××號)一處,建筑面積105.22平方米。竇奎山于2016年12月19日因病去世。原告譚某與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簽訂放棄繼承權協(xié)議書,雙方約定“譚某放棄竇奎山的喪葬費和撫恤金,并協(xié)助竇某1、竇某2、竇某3到竇奎山生前單位佳木斯市人民銀行辦理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的相關手續(xù);竇某1、竇某2、竇某3在喪葬費和撫恤金領取手續(xù)辦理完畢后,可放棄竇奎山死亡后遺留房產的繼承權,并協(xié)助譚某到公證處辦理相關公證手續(xù),公證費用由譚某承擔?!?br/>另查明,在審理過程中,原告譚某與被告馬某均認可案涉房屋價值為32萬元。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原、被告身份證(復印件)、結婚證、竇奎山身份證(復印件)、死亡證明、放棄繼承權協(xié)議書、電子回單、房照各一份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案涉房屋系原告譚某與被繼承人竇奎山死亡時遺留的夫妻共有財產。根據我國《繼承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的規(guī)定,竇奎山所有的份額應按法定繼承處理,譚某、竇某1、竇某3、竇某2、馬某作為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應當均等。本案中,原告與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簽訂的放棄繼承權協(xié)議書,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關于該協(xié)議,被告抗辯主張協(xié)議書內容是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對被繼承人竇奎山死亡后遺留房產繼承權的放棄,認為放棄的遺產份額應按法定繼承辦理,但該協(xié)議書中第二條載明“竇某1、竇某2、竇某3在喪葬費和撫恤金領取手續(xù)辦理完畢后,可放棄竇奎山死亡后遺留房產的繼承權,并協(xié)助譚某到公證處辦理相關公證手續(xù)”,根據該條款并結合其他條款,可以認定簽訂該協(xié)議時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附條件的轉讓遺產份額并非放棄繼承權,即被告竇某1、竇某2、竇某3取得被繼承人竇奎山單位給付的喪葬費和撫恤金,同時將其對遺留房產的繼承份額轉讓給原告譚某所有,故對被告馬某的抗辯主張,本院不予認可。綜上所述,遺產房屋分配比例為:原告譚某繼承遺產份額五分之四,被告馬某繼承遺產份額五分之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佳木斯市向陽區(qū)臨江花園社區(qū)9號樓1單元501室,建筑面積105.22平方米(產權證:佳房權證向字第××號)房屋歸原告譚某所有;
二、原告譚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被告馬某房屋折價款32000元;
案件受理費5530元,減半收取計2765元,由譚某負擔1383元,由竇某1、竇某2、竇某3、馬某各負擔345.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吳明珠
書記員: 吳靜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