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愛華,女,1978年8月14日出生,漢族,河北省香河縣人,住香河縣新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誠,北京圣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香河錦繡香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住所地:香河縣五一南路55號香江全球家居CBD暨總部集群項目一期B棟一層。
法定代表人:魯朝慧,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建軍,河北厚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熊永明,公司職員。
原告許愛華與被告香河錦繡香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江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22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愛華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誠、被告香江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建軍、熊永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愛華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規(guī)定,依法判令被告對消費者作出的虛假宣傳、陳述、承諾內容對消費者構成欺詐,被告依法負賠償責任(酌情確定為購買商品房金額的50%為合法合理金額)197864.50元;2、確認房屋銷售合同補充協(xié)議違法無效;3、按合同第十四條支付賠償4萬元;4、繼續(xù)履行回租支付租金義務或因其損害消費者權益依法賠償同等金額;5、本案訴訟費用全部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2012年11月28日,原、被告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房屋買賣回租合同》,合同約定,原告購買位于一期2幢3300號商品房,合同第十四條,出賣人關于公共配套建筑正常運行的承諾:如果在規(guī)定日期內未達到使用條件,每逾期一日,出賣人支付20元違約金。在國家行業(yè)標準版本的網簽合同訂立后,又以違法的霸王條款格式協(xié)議的形式對已訂立網簽合同的內容故意做出曲解,屬陰陽合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依法應當確認該補充協(xié)議條款損害了消費者權益無效。在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前,被告通過大量虛假宣傳、虛假陳述、虛假承諾對消費者進行欺詐,使消費者信以為真,上當受騙,被告通過宣傳、陳述、承諾的材料內容均未實現(xiàn),陰陽合同條款構成違法,現(xiàn)又降低了回租合同價款,依照法律及司法解釋之規(guī)定,被告對消費者構成欺詐,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依法應當負賠償責任。被告虛假宣傳、陳述、承諾包括“十年賺十鋪”、“大型商圈、企業(yè)、配套設施入住”、“房屋入住出租率90%以上”等等,還包括:“70%自持”、“5年建成500萬平米,年交易額千億,是香河交易總額的5倍”、“十年賺十鋪、十倍增值”、“大部分自持、僅出售1000余套”、“搶到即賺2倍,36個月收回投資,年回報率高于8%”、“張羽沖買45套商鋪”、“東北廠商100多家入住,成都百個廠商入住,天津1200多家名牌入住,截止2012年5月24日,已1530家名牌入住”等等,被告故意提供虛構信息,隱瞞真實信息,以此欺詐消費者,影響了交易的公平性、公正性,被告對消費者所有的確定性的宣傳、陳述、承諾均未實現(xiàn),作為合同亦損害了相對方的合同權益合同利益,依法應當對原告負賠償責任。請求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確定合法合理金額,原告提出第一項訴求為合法合理酌定。本案可同時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之相關規(guī)定,特殊法優(yōu)先適用于普通法,特殊法沒有規(guī)定時,可適用普通法規(guī)定。
經審理查明事實如下:被告香江公司系香江全球家居CBD暨總部集群項目一期項目的開發(fā)商。2012年11月28日,原告許愛華與被告香江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約定原告許愛華購買香江全球家居CBD暨總部集群項目一期2幢3300號商鋪,建筑面積65.73平方米,每平方米6020.52元,總房款395729元,交房期限為2013年4月30日前。同日,原告許愛華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了《委托經營管理合同》,約定原告購買的上述商鋪由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代為經營管理,委托期限3年零3個月,其中3個月為裝修和招商準備期。委托期限自被告實際交付上述商鋪之日起算,期限屆滿后,如原告需要繼續(xù)委托經營的,同等條件下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享有優(yōu)先權。合同中另約定,原告授權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直接從商鋪的出賣人處收房,原告對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署的收房文件予以認可。2013年4月15日,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向被告香江公司發(fā)送《致香河錦繡香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函》,告知被告香江公司459位購房者(含原告)委托其代為收樓。同日,被告香江公司向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發(fā)出《收樓通知書》,請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30日攜帶相關材料到被告香江公司處辦理交房手續(xù)。2013年4月30日,被告香江公司將459位購房者(含原告)所購買的商鋪交付給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段薪洜I管理合同》到期后,原告未繼續(xù)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委托經營管理合同。
以上事實,有當事人陳述、《商品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委托經營管理合同》、《致香河錦繡香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函》、《收樓通知書》等證據予以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告許愛華與被告香江公司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系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守并全面履行。原告與被告簽訂涉案合同后,即與第三方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了《委托經營管理合同》,授權第三方進行經營管理。被告業(yè)已按雙方合同約定將驗收合格的商品房向第三方交房,其已完成了合同約定的交付義務。至此,涉案房屋已由原告委托第三人經營管理,該房屋是否出租與被告無任何關聯(lián),其房屋租賃經營收益應由第三人負責。原告主張被告以虛假宣傳、陳述、承諾內容對消費者構成欺詐,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應賠償其197864.50元(商品房金額的50%),提交《公證書》及證人張某證言證實被告存在虛假宣傳行為。被告對《公證書》及證人張某證言均不予認可,抗辯《公證書》內容主要為案外人張某在公證處電腦上對新浪微博相關文件的下載和截圖,且該微博的名稱與其公司涉案的項目名稱不一致,證人張某系原告丈夫,與原告存在重大利害關系,并不能證實被告公司使用虛假宣傳。本院認為,《公證書》中所記載的新浪微博名稱為“北京東香河全球家居CBD”,與被告出售的“香江全球家居CBD暨總部集群項目一期”不一致,且結合該微博內容,其發(fā)布者系自然人個人發(fā)布,不能確定微博中的宣傳語言為被告香江公司名義所發(fā)布,故本院對《公證書》內容不予采信。證人張某陳述被告香江公司曾邀請其與其他購買涉案商鋪項目的購房者共同參加招商發(fā)布會,多家品牌廠家與被告香江公司簽訂了入駐意向書,原告與第三方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委托經營管理合同》后,商鋪租賃三年間收益分別為7%、8%、9%,本院認為該證言不能達到證實被告香江公司存在虛假宣傳及欺詐的舉證目的,故本院對證人張某證言不予采信,對原告主張被告賠償其197864.5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要求確認房屋銷售合同《補充協(xié)議》違法無效,認為其中條款的內容是被告單方制作,是被告處于優(yōu)勢地位損害了原告的利益,與網簽內容相抵觸,屬“陰陽合同”,提交《補充協(xié)議》予以證明,被告不予認可,認為該補充協(xié)議是經過雙方充分協(xié)商一致達成的,是對雙方買賣合同中的一些補充意見。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共同簽訂《補充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該協(xié)議內容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亦不具有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故本院對原告要求確認《補充協(xié)議》違法無效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主張被告應按合同第十四條賠償其4萬元,被告不予認可,認為不存在逾期交房或不按照相關合同約定標準交房的情形,原告的主張沒有依據,并提交《委托經營管理合同》、交房通知函及收房通知書予以證明。本院認為,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十四條內容為“出賣人關于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筑正常運行的承諾。出賣人承諾與該商品房的正常使用直接關聯(lián)的下列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筑按以下日期達到使用條件:交付同期達到正常使用標準。如在規(guī)定日期內未達到使用條件,雙方同意按以下方式處理:每逾期一日,出賣人支付人民幣20元違約金”,此條款中“交付同期達到正常使用標準”在《補充協(xié)議》中第十條被解釋為“供水、供電設施在商品房交付時敷設入戶”。2013年4月30日原告委托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對其購買的商鋪驗收合格后,并確認該商品房符合合同約定的交付條件,進行接收,原告亦未提交其他證據證實被告具有違約行為且造成其實際損失,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賠償4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回租支付租金義務或因其損害消費者權益依法賠償同等金額,按前三年遞增的標準主張租金收益為房款的10%。被告不予認可,認為其從未做過相關承諾,原告將商鋪交給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經營,被告方從未與原告協(xié)商過續(xù)簽合同。原告陳述被告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是關聯(lián)公司,互為持股、互為法人,并提交工商查詢記錄予以證實,被告不予認可。經本院審查,被告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雖同為魯朝慧,但其成立時間及經營范圍均不同,應為各自獨立注冊、獨立經營的兩個有限責任公司,被告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委托經營管理合同》,其商鋪的收益應由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按約定履行經營管理義務所獲得,該《委托經營管理合同》現(xiàn)已到期,原告訴稱與香河香江商貿有限公司協(xié)商續(xù)簽委托經營管理合同時,得知續(xù)簽后租金收益低于被告對于該商鋪出售時所宣傳的收益標準,被告不予認可,認為不存在虛假宣傳。本院認為,原告購買被告出售的涉案商鋪,系經過采納被告宣傳要約信息及綜合考察后而投資購買,與被告共同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其自購買該商鋪至今已委托第三方經營管理到期,且在三年的經營管理期間對收益未提出異議,現(xiàn)提交的證據不能證實被告應對商鋪收益風險負擔責任,故本院對原告的該項主張不予支持。原告提交《信訪事項轉辦告知書》證明對涉案商鋪的爭議一直在進行中,被告不認可。本院認為,原告提交的《信訪事項轉辦告知書》系原告丈夫張某就此事向省級信訪部門反映后,相關單位給予其的答復,與本案審理并不具有關聯(lián)性,故本院對原告的舉證目的不予認可。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許愛華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2534元,由原告許愛華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 芳
書記員:王亞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