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旭,上海全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科技園區(qū)。
法定代表人:施雅熔,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毅,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許某與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旭,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施雅熔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3日工資126,390.40元(4,976×25+1,990.40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度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4,575.60元,2018年度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4,575.60元,共計9,151.20元;3、判令被告返還原告2017年1月起至2019年2月13日止的工資差額部分共計36,582元(1,407×26)。庭審中,原告進一步明確訴請第3項主張的實際為被告將社保繳納費用全部讓原告承擔而致使原告產生的工資差額。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2年3月進入被告處工作,擔任店長一職。2017年2月23日,被告為轉移運營成本及降低風險,以調離門店、降職等手段強制要求原告簽署《門店合作協議》,原告被逼無奈簽署了該份協議。2018年又簽訂了《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實際上,雙方2017年3月續(xù)簽了勞動合同,2018年3月同樣也續(xù)簽了勞動合同。然而,自2017年1月起,被告未再支付原告工資,僅僅支付了《門店合作協議》、《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中約定的利潤分成,且利潤報表也從未與原告核對過,還將本應由公司承擔的社保費用也一并讓原告承擔。2019年初,被告要求原告再多簽署幾家門店合作協議,原告迫于無奈于2019年2月13日離職。被告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堕T店合作協議》并非勞動合同組成部分,而是另行建立了民事合同關系,即使存在債務也不得隨意抵消勞動報酬。現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2017年2月23日簽訂《門店合作協議》后,雙方之間建立了合作關系,原、被告利潤共享、風險共擔。被告已按照約定向原告支付了利潤分成。雙方之間并非勞動關系,不存在年休假的問題,且即便認定勞動關系的話,2017年的也已超過仲裁申請時效。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12年3月進入被告處工作,雙方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
2017年2月23日,雙方簽訂了《門店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約定:1、為了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開拓電信通信產品銷售市場,本著平等互惠的原則,經友好協商,就原告自2017年1月起承包環(huán)城路天翼專營店、自2017年3月起榮樂東路電信營業(yè)廳相關事宜簽訂該協議;2、門店各項支出費用(水電費、員工薪資及社保、渠道中心的各項檢查扣罰等)均于門店的利潤中扣除,凈利潤分成方式為被告收益60%、原告收益40%。如果未完成門店指標而需付房租,也按照上述比例分擔;4、如果經營不善門店虧損,原告將承擔虧損額的40%,并于每月18日之前將虧損額打入被告公司賬戶;4、如未達到中國電信業(yè)務量,導致業(yè)務酬金扣罰,雙方按相應比例共同承擔;5、次月30日(或隔月月初)支付原告上月相應利潤分成。
2017年12月25日,雙方簽訂了《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期限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上面對于考核細則、承包期間盈利及支出部分以及合作內容進行了具體約定,其中盈利組成部分為終端利潤、業(yè)務酬金、業(yè)務達量獎勵、天翼店房租補貼,共同支付部分為水電費、房租、人員成本、運營成本、門店成本、公攤成本、稅收。
2019年3月6日,被告為原告辦理了退工手續(xù),退工證明上載明原告的入職時間為2012年2月28日,合同終止時間為2019年2月13日。被告為原告繳納的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社會保險費全部從原告應發(fā)工資中扣除,被告未實際承擔相應費用。
另查明,自2017年1月起,被告按照《門店合作協議》、《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的約定支付原告報酬,部分以轉賬形式發(fā)放,部分以現金形式發(fā)放。被告發(fā)給原告的工資條名稱為“合伙人工資”,上面載明每月應發(fā)工資金額、社保費用和個稅扣款以及實發(fā)金額。
再查明,原告所擔任店長的門店里的其他員工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每月工資由原告上報出勤和業(yè)績后由被告核發(fā)。
2019年3月18日,原告向上海市松江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1、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3日工資126,888元;2、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度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4,575.60元,2018年度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4,575.60元,共計9,151.20元;3、被告返還原告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3日止的工資差額共計36,582元。該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4月17日出具松勞人仲(2019)辦字第1049號裁決書,裁決如下:對原告的所有請求事項不予支持。嗣后,原告不服仲裁結果遂訴至本院。
審理中,原告提供QQ郵箱發(fā)件箱截圖,證明其出勤情況。被告辯稱該份材料僅是原告作為店長制作的排班表,不等于實際出勤情況。另外,原告表示被告自2017年1月起未再支付原告勞動關系項下的工資報酬,故要求被告按照2017年1月前的12個月平均工資4,976元為基數,支付自2017年1月起至勞動關系解除時止的工資。被告辯稱原告要么享受勞動者的待遇,要么享受合作者的待遇,不可能二者兼得。此外,原告表示被告到期未與原告續(xù)簽勞動合同,導致勞動關系終止,故要求被告支付經濟補償金。被告辯稱承包合同到期后,被告給過原告選擇,或者繼續(xù)做合伙人,繼續(xù)高收入、高風險,或者做回普通勞動者,每月領取固定工資,但原告不同意。關于年休假,原告要求以4,976元為基數,各計算5天。被告辯稱雙方為合作關系,不符合經濟補償金和未休年休假工資的支付條件。對于工資差額,原告表示被告并未承擔原告的社保費用,而是全部從原告工資中予以扣除,故要求被告返還該部分錢款。被告辯稱根據協議約定,門店內所有人的社保都作為門店成本扣除。
以上事實,由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照片、養(yǎng)老保險繳費單、退工證明、部分工資條、銀行交易明細、微信截圖等證據;被申請人遞交了門店合作協議、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合伙人工資明細、銀行轉賬部分清單、個人賬戶轉賬及部分紙質簽收憑證、裁決書及當事人在庭審中的陳述等證據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爭議主要在于自2017年1月起雙方之間是否仍然為勞動關系。勞動關系與民事合同法律關系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二者之間系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具有顯著的人身隸屬性特征,而后者則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判斷原、被告之間究竟是勞動關系,還是民事合同法律關系,主要在于確定雙方之間是否存在人身隸屬性特征。本案中,雖然原、被告簽訂的《門店合作協議》以及《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中對于利潤分成以及費用分擔進行了詳細的約定,雙方按照約定比例分享收益、分擔風險,然而從合同實際履行情況來看,無論是對外業(yè)務的開展,還是對內員工的管理,原告均需接受被告的指示和安排而開展各項工作,門店的錢款收、支以及費用結算都是被告單方負責,原告并未參與其中,并不具有表決權,顯然雙方之間仍然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故被告辯稱2017年1月之后雙方之間并非勞動關系,本院難以認同。
自2017年1月起,被告按照《門店合作協議》以及《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中的約定支付原告工資報酬,符合雙方的約定。原告未能提供證據證實雙方在簽訂《門店合作協議》以及《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時,除了有關利潤分成的約定以外,還有其他錢款支付的約定,故原告要求被告按照其2017年1月前的平均工資補發(fā)自2017年1月起至勞動關系解除時止的工資,缺乏事實依據,本院難以支持。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職工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單位應當保障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對于2017年、2018年的年休假,根據原告陳述以及被告確認的情況來看,原告的確未休,但2017年的未休年休假工資的主張的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時效,故本院僅對于原告主張的2018年的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予以支持。年休假工資應當按照勞動者應休年休假當年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括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F原告要求以4,976元為基數計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差額,系其自愿意思表示,于法不悖,本院予以采納。據此進行計算,被告應當支付原告2018年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差額2,287.82元。
根據被告提供工資明細來看,2017年1月、2月被告并未讓原告承擔全部社保繳納費用,而是自2017年3月起將社保繳納費用全部從原告的應發(fā)工資中予以了扣除,被告這一做法與法律規(guī)定以及雙方在《門店合作協議》以及《合伙人承包經營責任書》中的約定均相違背,故被告應當向原告返還不當扣款。參照用人單位社保繳費比例,根據原告實際社保繳費基數進行核算,原告要求被告返還的扣款數額并無不當,故本院予以確認。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四十六條,《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第五條,《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許某2018年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差額2,287.82元;
二、被告上海振渠騰通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許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的社保扣款36,582元。
三、駁回原告許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付款義務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許某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朱寧芳
書記員:孫洪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