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某1,男,漢族,住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夢實,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2,男,漢族,住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俞飛躍,上海市競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許某1與被告許某2遺囑繼承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馮夢實,被告許某2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俞飛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本市康健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404室房屋)產(chǎn)權按遺囑由原告繼承,被告協(xié)助辦理過戶手續(xù);二、本市康健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405室房屋)產(chǎn)權按法定均等繼承處理;三、被告從被繼承人名下尾號4749、9412、8112三張工行銀行卡中取款共計人民幣1,096,725.12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從尾號4845上海銀行卡中取款共計496,032.88元,在扣除被繼承人2012年7月3日至死亡之日的實際開支154,098.91元(包含住院費、護工費、生活費等)之后,由被告支付原告一半錢款及相應利息(利息計算方式詳見2019年8月1日訴訟請求確認書);四、被告領取的撫恤金71,644.60元,扣除喪事費用14,981.89元后,由被告給付原告一半錢款。事實與理由:許某3與郭某某系夫妻,兩人生育原、被告兩子。許某3于2016年12月29日報死亡;郭某某于1994年5月3日報死亡。該兩人的父母均先于該兩人死亡。404室及405室房屋產(chǎn)權均于2001年10月26日登記于許某3名下。許某3于2012年7月10日立有自書遺囑,404室房屋由原告繼承。許某3的喪事由原、被告共同操辦,費用主要由被告使用許某3的錢款支付。原告購買了陪葬品,支出費用2,698元及國外來回機票14,981.89元。被告支付喪事費用52,147.10元(不含墓地)。被告從許某3銀行賬戶中取出大量錢款,亦應作為遺產(chǎn)處理。
被告許某2辯稱,原告所述家庭關系、兩套房屋情況、被告取款情況屬實。被告在許某3生前的取款系按照許某3指示取得,部分錢款交給許某3,部分錢款被告自己使用。去世后的取款及撫恤金均用于許某3的身后事。喪事費用共130,000余元(含墓地)。此外,原告在2007年7月6日從許某3尾號4749工商銀行卡中分9筆取出207,862.69元,亦應作為遺產(chǎn)分割。對于原告提供的遺囑,被告無力支付鑒定費。被告認為該遺囑無效,理由為,許某3在住院期間已經(jīng)癡呆及抑郁,且該遺囑有涂改。404室房屋可由被告繼承,405室房屋可由原告繼承。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一、被繼承人許某3與郭某某系夫妻,兩人生育原告許某1、被告許某2兩子。許某3于2016年12月29日報死亡;郭某某于1994年5月3日報死亡。該兩人的父母均先于該兩人死亡。二、404室房屋及405室房屋產(chǎn)權均于2001年10月26日登記于許某3名下。原、被告均確認,405室房屋現(xiàn)值3,000,000元。許某3于2012年7月10日立有自書遺囑一份,主要內容為,404室房屋由許某1繼承。三、許某3名下有工商銀行賬戶(賬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被告自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17日從上述尾號4749、9412工商銀行中轉賬或取款共計1,094,400元。2016年12月30日,被告從上述尾號8112工商銀行賬戶中取款1,621.85元。截至2017年3月21日,尾號4749及尾號9412工商銀行賬戶的余額分別為589.60元、113.67元。許某3名下有上海銀行賬戶(卡號:XXXXXXXXXXXXXXXXXX;即賬號:XXXXXXXXXXXXXXX)。被告自2012年11月3日至2016年11月30日從上述上海銀行賬戶中取款或轉賬共計468,900元。被告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9日從上述上海銀行賬戶中取款27,100元。截至2017年3月21日,上述上海銀行賬戶余額32.88元。三、被告支付許某3喪事費用及相關后事費用63,000余元。2008年3月4日,被告認購墓穴一座,使用人姓名為:許某3、郭某某。被告支出墓穴費68,800元及維護費4,500元。被告領取許某3撫恤金71,644.60元。四、許某2于2017年12月至本院起訴許某1,要求確認許某2享有404室房屋二分之一產(chǎn)權,本院于2018年5月15日作出(2017)滬0104民初30394號民事判決,駁回許某2訴訟請求。許某2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7月20日作出(2018)滬01民終7978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理中,原告表示,其因去國外留學,于1990年注銷戶籍,但于2007年恢復戶籍,落戶于404室房屋內。原告從1990年11月至許某3死亡前只回國三次。
審理中,被告表示,原告在2007年7月6日從許某3尾號4749工商銀行卡中分9筆取出207,862.69元。原告表示,不記得有此事。
審理中,原告表示,要求405室房屋判歸被告所有,由被告給付原告房屋折價款。被告表示,無能力支付折價款。
審理中,證人陳某某出庭作證,陳述,原告是證人妹妹的配偶。2009年開始,有一次或者兩次許某3沒人陪的時候,原告委托證人去陪他看病。2014年許某3手機壞了,不能聯(lián)系原告。證人受原告委托,每月一次去醫(yī)院看望許某3,給他買水果、關照護工給他吃。原告和證人妹妹郵寄給許某3的東西都寄到證人家,證人再帶給許某3。證人看望許某3時,他會用證人的手機聯(lián)系原告。2016年許某3最后一次在醫(yī)院跟原告視頻。
審理中,證人徐某某出庭作證,陳述,1996年到2011年秋冬,證人曾經(jīng)和許某3談過朋友。許某3曾經(jīng)說,小兒子在國外沒拿綠卡,不能回來。這房子他和大兒子住夠了。證人這么多年都沒有見到小兒子,都是大兒子在照顧許某3。有時候許某3睡覺跌落到床下,也是大兒子送去醫(yī)院。
審理中,證人范某某出庭作證,陳述,許某3和證人父母是好朋友。證人經(jīng)常去看望許某3,會看到被告在邊上。大兒子經(jīng)常送飯。許某3有個很內疚的事,大兒子生病了,他在化療時,也照顧許某3。許某3跟原告沒有電話交流,也沒有微信。許某3給證人一個電話號碼叫證人聯(lián)系原告,并讓原告留個電話給許某3。許某3無法跟小兒子主動交流,也無法聯(lián)系。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戶籍信息、不動產(chǎn)登記信息、遺囑、銀行交易明細、(2017)滬0104民初30394號民事判決書、(2018)滬01民終7978號民事判決書,被告提供的喪事費用清單、發(fā)票、收據(jù)及雙方當事人的庭審陳述等證據(jù)證實。
本院認為,一、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404室房屋及405室房屋產(chǎn)權均登記于被繼承人許某3名下,故本院確認該兩套房屋均系許某3的遺產(chǎn)。二、被告雖申請對原告提供的遺囑進行筆跡鑒定,但拒不支付鑒定費用,故視為撤回鑒定申請。原告提供的遺囑,形式及內容均合法,被告亦未舉證證明在遺囑落款時間前,被繼承人許某3已喪失行為能力或行為能力受限,故本院確認該遺囑合法有效。據(jù)此,404室房屋產(chǎn)權應由原告繼承所有。因該遺囑只涉及到404室房屋的處理,故其余遺產(chǎn)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因原告在被繼承人許某3死亡前,長期在國外,故結合居住情況,本院推定被告對許某3盡了較多的照顧義務。被告對遺囑之外的遺產(chǎn)可適當多繼承份額。三、405室房屋產(chǎn)權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原告要求該房屋歸被告所有,由被告給付折價款,但被告明確表示無力支付折價款,故該房屋在本案中不具備實際分割的條件,應以繼承份額為宜。四、被告在被繼承人許某3生前取走的錢款,并非遺產(chǎn),且未有證據(jù)證明違背許某3的意愿,故不作處理。同理,被告要求繼承所謂原告于2007年取走的錢款,亦不作處理。被告在被繼承人許某3死亡后從其銀行賬戶中取出的錢款及銀行賬戶中的余額應作為遺產(chǎn)處理。五、被告主張的喪事費用及相關身后事費用,雖未提供全部憑證,但其主張的金額并未超過合理范圍,本院予以確認。許某3墓地的認購人系被告,購買時間系在2008年,無論被告系使用許某3的錢款還是自己的錢款購買,均視為在許某3生前已處理完畢,不再計入喪事費用或者身后事費用。原告支出的所謂陪葬品費用及國外來回機票費用,性質上均非可主張的喪事費用。被告領取的撫恤金可歸被告所有,在扣除喪事費用后,應在原、被告之間分配。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十條、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繼承人許某3名下本市康健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由原告許某1繼承所有;
二、被繼承人許某3名下本市康健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由原告許某1繼承40%產(chǎn)權份額,由被告許某2繼承60%產(chǎn)權份額;
三、被繼承人許某3名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賬戶(賬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內的存款余額、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賬戶(卡號:XXXXXXXXXXXXXXXXXX;即賬號:XXXXXXXXXXXXXXX)內的存款余額由原告許某1、被告許某2各繼承二分之一;
四、被告許某2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許某1人民幣37,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74,030元,由原告負擔人民幣59,000元,由被告負擔人民幣15,03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蕾
書記員:張??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