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培源,上海永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瞿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許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上列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皪珺,上海恒隆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韋建國,上海恒隆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4,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許某5,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許某1與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許某4分家析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20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1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1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培源、被告許3及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皪珺、被告許某4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本院根據原告許某1的申請,依法追加許某5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并于2019年1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1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培源、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韋建國、被告許某4、許某5到庭參加訴訟。后本院依法將本案轉為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2月25日第三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1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培源、被告許某2、瞿某某及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皪珺、韋建國、被告許某4、許某5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宣橋鎮(zhèn)宣橋村李橋213號、214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事實和理由:原告系被告許某2、許某4、許某5的父親,被告瞿某某、許3系被告許某2的配偶和女兒。原告早年喪偶(配偶嚴引娣于1975年12月7日死亡),一直未再婚。系爭房屋于1985年起由原告一人出資建造,于1986年4月完工。建房時三被告均未成家,大兒子被告許某2在系爭房屋建成次年結婚。原告為建造房屋,當時向四個姐姐分別借款,另通過拆除自有老房、豬棚(舊磚利用)和購買新磚及村給予計劃用磚,最終建成?,F原告年老體弱,一直由小兒子被告許某4家庭照顧?,F為明確房屋權屬,以便分配給子女,同時也為了小兒媳解決落戶問題,但與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協(xié)商均不能達成一致,故不得已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辯稱,系爭房屋是因為被告許某2結婚而建造的,在建造的過程中主要也是被告許某2通過勞務交換的方式建成的,建成之后也是被告許某2一家實際居住至今,所以系爭房屋實際應歸被告許某2一家和原告共同所有。被告許某4因為讀書求學而遷出戶口,變更成為城鎮(zhèn)戶口,不具有申請宅基地房屋的資格,實際也沒有出資出力,依法不享有系爭房屋的產權。本案目前也不具備分家析產的基礎,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請。
被告許某4辯稱,系爭房屋是1985年申請建造的,建房報告上是原告和其與被告許某2、許某5兄弟姐妹三個人,被告瞿某某未進門,被告許3沒有出生。如果要分割也是原告和其與被告許某2、許某5四人分割。
被告許某5辯稱,85、86年建房時,原告和被告許某2、許某4及其三個子女的戶口在一起,造房時其已工作,也出了力,所以系爭房屋中有其的份額。
審理中,原告要求將系爭房屋中西首213號一上一下房屋由原告和被告許某4共有,房屋北面西首一間平房歸被告許某4所有,東首214號一上一下房屋及房屋北面東首一間平房由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許某5共有,西首房屋中的樓梯和東首房屋北側搭建的樓梯各自使用。
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補充辯稱,213號一上一下房屋的建筑面積大于214號一上一下房屋的建筑面積約3.5平方米,按照原告的分割意見,原告享有的面積超出標準。被告許3是獨生子女,按照相關規(guī)定,在安排宅基地時應按兩個人計算分配面積,本案應以宅基地的權屬份額來認定系爭房屋的所有權份額。報建的樓梯在西首213號房屋內的,居住的話,也應當從西首樓梯內上下,東首房屋搭建的樓梯是臨時的,不具有安全性。被告許某5已于九十年代初確權登記在夫家,所以被告許某5不享有系爭房屋的權利份額。本案即使能夠分割系爭房屋也不能分戶,所以不同意分割系爭房屋。
被告許某4、被告許某5對原告主張的分割意見無異議。
經審理查明,被告許某2、許某4、許某5系原告許某1的三個子女。
原南匯縣宣橋鄉(xiāng)李橋村9組許某1(即本案原告)戶于1985、1986年間建造了2幢樓房(占地兩間、共二層),該戶原有祖?zhèn)髌椒?間。
被告許某2與被告瞿某某于1986年9月15日登記結婚,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被告許3。
1991年12月,政府職能部門在對農村宅基地房屋進行確權登記時,將上述許某1戶的房屋(建筑占地面積為76平方米的2幢樓房及建筑占地面積為38平方米的2間平房,即本案系爭房屋,現地址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宣橋鎮(zhèn)宣橋村李橋213號、214號)的權利人登記為原告與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許某45人。系爭房屋中的樓梯位于西首213號房屋中。
2018年8月20日,原告訴來本院。
另查明,九十年代初,政府職能部門將坐落于原南匯縣宣橋鄉(xiāng)宣治村3組、建筑占地面積為81平方米的2幢樓房及建筑占地面積為5平方米的1間副舍的權利人登記為戶主聞建明、妻子許某5(即本案被告)及子聞純磊。2004年9月,政府職能部門批準聞建明戶拆除5平方米副舍1間,另行擴建占地建筑面積為7平方米的2層樓房及20平方米的副舍1間。
審理中,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陳述在他們一家實際居住、使用系爭房屋中東首214號樓房時,因與原告長期以來一直有矛盾,無法從西首213號樓房內的樓梯進出,故于2008年左右在東首214號樓房北側自行搭建了樓梯進出,搭建樓梯是沒有建房報告的,村里到現場看過,因為考慮到他們一家無法從西首樓房進出,所以也就默許了。目前東首房屋中的底層出租給他人居住使用,二樓未出租,因為搭建的樓梯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如果法庭最終裁判東首房屋歸被告許某2一家,要求西首樓房中的樓梯由原、被告共同使用。原告與被告許某4、許某5對被告許某2一方陳述的搭建樓梯的時間無異議,但認為原告給過被告許某217000塊磚頭作為搭建樓梯的補償,搭建的樓梯目前能夠正常使用。對此被告許某2一方認為搭建樓梯使用的是自有建材,真實情況是原告在1996年給了其1萬塊磚頭票,另外7000塊磚頭是建造系爭房屋時遺留下來的,被告一家已將17000塊磚頭打地基,準備在他處建造房屋,后因未得到批準而擱置,2009年該地基被南匯工業(yè)園區(qū)拆除。
審理中,本院電話詢問宣橋鎮(zhèn)宣橋村民委員會有關系爭房屋中214號房屋北側搭建樓梯的情況,該村民委員會表示搭建的樓梯系違法建造,但短期內未有相應的整治計劃。原告與被告許某4、許某5對此均無異議,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則表示搭建的樓梯系違建,而且年久失修有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如果村里沒有拆除計劃,三被告可自行拆除。
審理中,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表示三人在系爭房屋上享有的權利份額內部不需要作區(qū)分。
以上事實,由原、被告的當庭陳述,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審查表、宅基地調查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宣橋鎮(zhèn)宣橋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戶口登記表、常住人口登記表、照片、結婚證、證人證言、戶籍資料摘抄筆錄、本院工作記錄等經庭審質證的證據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原告請求處理的于1991年12月經政府職能部門確權登記的系爭房屋(二上二下房屋及2間平房)登記的權利人為原告及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許某4,故本院認定原告及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許某45人為系爭房屋的共同權利人。依據當事人的陳述及在案證據,系爭房屋建造時被告許某5雖系原告許某1戶的家庭成員,但由于被告許某5于九十年代初被登記為原宣橋鎮(zhèn)宣治村聞建明戶農村宅基地房屋的共同權利人,根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法律規(guī)定,被告許某5不能再認定為系爭房屋的權利人,被告許某5相應的辯解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根據在案證據,系爭房屋中的二上二下房屋建造于1985、1986年間,建房時被告許某4未成年,對房屋的建造貢獻較小,被告瞿某某與被告許某2未登記結婚,被告許3未出生,該兩被告對系爭房屋的建造沒有貢獻,同時考慮到系爭房屋中2間平房為原告祖?zhèn)鞣课莸囊蛩?,本院認定原告在系爭房屋中享有的權利份額應適當多于被告許某2,被告許某2享有的權利份額應適當多于被告許某4,被告瞿某某、許3享有的權利份額應適當少于被告許某4。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辯解被告許某4的戶口不在系爭房屋內因此其不享有房屋的權利份額,該辯解意見于法無據,本院不予采納。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另辯解被告許3系獨生子女而應按兩個人計算分配宅基地面積,本案應以宅基地的權屬份額來認定系爭房屋的所有權份額,該辯解意見缺乏事實根據,本院亦不予采納。鑒于本案當事人之間產生矛盾的時間較長,現原告要求對系爭房屋進行實物分割,從方便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原告的訴求并無不當,本院依法予以支持。綜合原、被告在系爭房屋上享有的權利份額、系爭房屋的現狀、當事人當庭的陳述以及房屋的分割應當有利于生活居住使用的實際需要,不損害房屋的效用等原則,本院確定系爭房屋中西首一上一下房屋(含樓梯)由原告許某1與被告許某4共有,房屋北面西首1間平房由被告許某4所有,東首一上一下房屋及房屋北面東首1間平房由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有。至于樓梯的使用問題,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在審理中要求共同使用西首房屋中的樓梯,本院認為,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一家在東首房屋北側自行搭建有樓梯,該樓梯雖系違法建造且被告許某2一方在審理中辯解樓梯存在安全隱患而不能正常使用,但在被告許某2一家搭建樓梯至原告提起本案訴訟長達10余年的時間內,沒有證據證明被告許某2一家因不能正常使用搭建的樓梯而向原告提出過異議,據此只能推定搭建的樓梯目前尚能正常使用,如現本院裁判西首房屋中的樓梯由原告、被告許某4與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同使用,勢必會加劇當事人之間原有的矛盾,基于此,被告許某2一方的主張意見本院實難采納。至于當事人爭議的被告許某2一家搭建樓梯時原告是否給過磚頭作為補償,不影響本院的前述裁判結論。當然,如今后東首房屋北側搭建的樓梯被職能部門整治拆除或被告許某2一家自行拆除,影響到日常的居住、使用的,則被告許某2一方可依法再行解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九十三條、第九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宣橋鎮(zhèn)宣橋村李橋213號、214號房屋(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審查表戶主為原告許某1)中,西首213號一上一下房屋(含樓梯)由原告許某1與被告許某4共有,房屋北面西首1間平房歸被告許某4所有,東首214號一上一下房屋及房屋北面東首1間平房由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有。
案件受理費3,454元(原告許某1已預交),由原告許某1、被告許某4共同負擔1,727元,被告許某2、瞿某某、許3共同負擔1,72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朱龍芳
書記員:王??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