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原告:俞某兢,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上述兩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俞中炎,上海市中聯(lián)鼎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謝雪中,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瑜,上海瀾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夏之威,上海申京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市靜安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延安中路XXX弄XXX號。
法定代表人:陳祥,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濤,上海市興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許某、俞某兢與被告謝雪中、許某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2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qū)徖?。審理中,本院依法追加上海市靜安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征所)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本案于2018年6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及兩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俞中炎、被告謝雪中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瑜、被告許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夏之威、第三人一征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姜濤到庭參加訴訟。簡易程序?qū)徖砥谙迣脻M后,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xù)適用簡易程序,并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本案延長簡易程序?qū)徖砥谙拗亮鶄€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某、俞某兢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靜安區(qū)江寧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征收補償利益,判令被告謝雪中支付兩原告征收補償款2,349,418.88元。事實與理由:被告謝雪中為原告許某與被告許某的母親,兩原告系夫妻關系;系爭房屋原承租人為周昭英及許珀文。原告許某于1979年8月8日遷入居住,1993年3月8日兩原告結婚后一直在內(nèi)居住至今。1993年9月,被告謝雪中冒用原告許某、被告許某的簽名,將房屋承租人變更為其一人。系爭房屋獨用部位為二層西廂樓,使用面積28平方米,公用租賃部位為底層灶間、天井、二層衛(wèi)生間、曬臺。2015年12月17日,被告謝雪中與征收單位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共取得征收補償款4,698,837.76元,并由謝雪中一人領取。原告認為,原、被告四人均為同住人,征收補償款應按照人均等分的原則由原、被告四人均分,故提起訴訟,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謝雪中辯稱,對征收補償款總金額確認,但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是:兩原告已購買過經(jīng)濟適用房,原告俞某兢在1987年享受過福利分房,面積均超過15平方米的標準,故兩原告不是同住人,無權分得征收補償款;其認可被告許某的同住人身份,但被告許某在1995年之后就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故系爭房屋征收所得房屋價值補償可由兩被告均分,但與實際居住有關的獎勵補貼應由被告謝雪中取得。
被告許某辯稱,對征收補償款總金額確認,但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是:兩原告均已購買過經(jīng)濟適用房,原告俞某兢在1987年享受過福利分房,面積均超過15平方米的標準,故兩原告不是同住人,無權分得征收補償款;雖然其于1995年結婚后搬出,但因系爭房屋面積狹小,無法同時居住,不能據(jù)此排除其同住人身份,且其為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從未享受過福利分房,戶籍一直在系爭房屋內(nèi),故系爭房屋征收補償款應由兩被告均分。
第三人一征所述稱,對系爭房屋征收補償款的分割不發(fā)表意見,由法院依法判決。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原告許某與被告許某為被告謝雪中之子女。兩原告系夫妻關系,于1993年3月8日登記結婚。
系爭房屋為公房,承租人為被告謝雪中,獨用部位為二層西廂樓(使用面積28平方米),公用部位為底層灶間、天井、二層衛(wèi)生間、曬臺。
系爭房屋于2015年9月30日被納入征收范圍,當時房屋內(nèi)有被告謝雪中(戶主,1979年8月8日自陜西北路XXX弄XXX號遷入)、原告許某(1979年8月8日自陜西北路XXX弄XXX號遷入)、俞某兢(1994年7月11日自濰坊路XXX弄XXX號XXX室遷入)、被告許某(1979年8月8日自陜西北路XXX弄XXX號遷入)四個戶籍。
2015年12月17日,被告謝雪中(乙方)與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一征所(征收實施單位)簽訂編號為J72-0800-325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載明:系爭房屋座落于江寧路XXX弄XXX號(1)二層西廂樓,類型為新里住宅,性質(zhì)公房,用途居?。痪幼〔糠纸ㄖ娣e50.96㎡;認定居住困難戶貨幣補貼的折算單價位12,500元/㎡;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合計為2,850,259.26元,其中評估價格為1,697,497.98元、價格補貼為581,861.28元、套型面積補貼為570,900元;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補償安置條件;裝潢補償為25,480元;補貼、獎勵費用為自行購房補貼997,590.74元、舊城區(qū)改建補貼407,68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部分的補貼80,000元、簽約獎勵105,960元、簽約鼓勵獎勵30,000元。
2017年4月6日,謝雪中向本院起訴許某、俞某兢(案號為:(2017)滬0106民初11756號),要求許某、俞某兢搬離上海市靜安區(qū)江寧路XXX弄XXX號二層西廂樓、底層灶間、天井、二層衛(wèi)生間、曬臺。同年6月5日,本院判決支持了謝雪中的訴訟請求。后許某、俞某兢提出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同年9月5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謝雪中遂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2018年4月19日,經(jīng)本院強制執(zhí)行,原告許某、俞某兢搬離了系爭房屋。
同日,第三人一征所出具《結算單》載明:房屋評估價格1,697,497.98元、價格補貼581,861.28元、套型面積補貼570,900元、居住裝潢補貼25,480元;自行購房補貼997,590.74元、舊城區(qū)改建補貼407,68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部分的補貼80,000元、簽約獎勵105,960元、簽約鼓勵獎勵30,000元、按期搬遷獎勵50,000元、搬場補貼8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2,000元、協(xié)議生效獎勵90,000元、協(xié)議生效計息獎勵費49,167.76元、過渡費補貼9,900元,共計4,698,837.76元。
同日,第三人一征所向被告謝雪中發(fā)放了4,698,837.76元征收補償款
本院另查明以下事實:
1.關于系爭房屋的來源。系爭房屋由謝雪中之母周昭英承租的康定路XXX弄XXX號二中廂房屋及謝雪中前夫許珀文承租的陜西北路XXX弄XXX號汽車間房屋(內(nèi)有謝雪中、許珀文、許某、許某四個戶籍)兩處房屋于1979年交換合并而來,合并后承租人為周昭英、許珀文二人。后周昭英去世,許珀文與謝雪中離婚后遷出戶籍,系爭房屋的承租人于1993年變更為被告謝雪中。
2.關于系爭房屋的居住情況。審理中,原告稱,原告許某在系爭房屋內(nèi)結婚、生子,從1979年8年8日居住至2018年4月19日;被告謝雪中于1999年搬離系爭房屋,后未在房屋內(nèi)實際居??;被告許某于1994年結婚后搬出,未再居??;系爭房屋征收前由原告一家三口居住使用。被告謝雪中稱,對原告所述2013年之前的居住情況認可;2013年至2015年12月房屋由原告許某對外出租并收取租金;兩原告于2016年1月搬回系爭房屋,至2018年4月19日被強制搬離;其自1979年8月8日居住至2005年,后搬出與被告許某共同生活;被告許某自1979年8月8日居住至到1995年結婚后搬離,后未在系爭房屋內(nèi)長期居住。被告許某稱,其于2000年購買商品房后搬出居住,2005年后被告謝雪中與其共同居住;兩原告居住到2013年后將房屋出租,后于2016年搬回居住至房屋被征收。
3.2012年,原告許某、俞某兢、被告謝雪中、案外人許某(許某、俞某兢之子)四人申請購買共有產(chǎn)權保障住房(經(jīng)濟適用房)。
2012年9月28日,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房保障中心出具復審意見,載明:申請人原告許某、俞某兢、被告謝雪中、案外人許某四人,核定住房面積人口、核定經(jīng)濟狀況人口為四申請人,人均建筑面積10.78平方米,同意為四申請人配售一套三居室。
2013年1月15日,許某、俞某兢、許某、謝雪中(乙方)與案外人上海保利翔佳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甲方)、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房保障中心(丙方)簽訂《上海市經(jīng)濟適用住房預售合同》,約定乙方向甲方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上海市嘉定區(qū)德園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德園路房屋);乙方向甲方購買該房屋有限產(chǎn)權的單價為7,590元/平方米;總價暫計634,884.52元。
后許某等人支付了購房款。
2013年5月9日,德園路房屋預購權利人登記為許某、俞某兢、許某、謝雪中四人,建筑面積86.13平方米。
德園路房屋已于2014年交付給許某等申請人。
4.延安東路XXX號二前樓(以下簡稱延安東路房屋)原為董玉英(俞某兢之母)一戶居住的公房,類型舊里,1間,使用面積20.3平方米,內(nèi)有董玉英、俞某兢、俞某侃(俞某兢之姐)、俞宏毅(俞某兢之兄)四個戶籍。
延安東路XXX號房屋納入延安東路越江隧道工程拆遷范圍后,上海市延安東路越江隧道工程征地拆遷組于1986年為董玉英一戶調(diào)配濰坊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濰坊路房屋,公房,大套,居住面積38.9㎡),調(diào)配原因為“董玉英戶屬隧道拆遷范圍,原住面積20.3㎡,常住人口四人,俞堯根工作單位是金山上海拖拉機底盤廠,現(xiàn)在北京東路XXX號滬辦(屬照顧戶口),按五人戶計算,應分梅園30.5㎡,董玉英提出因子女年大,為成家要求放大面積,二方單位有關同志來過兩次商議考慮職工住房,雙方買房7平方,經(jīng)討論,分配濰坊路房屋。”
濰坊路房屋現(xiàn)登記建筑面積為70.78平方米。
審理中,原告許某、俞某兢表示,兩原告之間的征收補償利益不需要法院分割。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公房租賃憑證、戶口簿復印件、結婚證復印件、(2017)滬0106民初11756號民事判決書、被告謝雪中提供的住房交換過戶通知書、上海市共有產(chǎn)權保障住房申請家庭復審意見表、不動產(chǎn)登記簿、被告許某提供的常住人口登記表、房屋調(diào)配報批單、配屋通知書、不動產(chǎn)登記簿、上海市經(jīng)濟適用住房預售合同、第三人一征所提供的結算單、付款憑證、原、被告、第三人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公民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征收補償利益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
因系爭房屋征收時該戶不符合居住困難的標準,故受安置人員由本院根據(jù)本案實際情況予以確定。首先,雖然德園路房屋為經(jīng)濟適用房,但考慮到被告謝雪中作為承租人與兩原告同時申請購買了該房屋,故不能僅僅以取得經(jīng)濟適用房為由排除兩原告的同住人資格。其次,雖然原告俞某兢在延安東路公有房屋拆遷中享受過房屋安置,但考慮到濰坊路房屋面積尚不足法定最低居住標準,故原告俞某兢亦應認定為同住人,但其相應份額應酌情減少。再次,雖然被告許某于結婚后搬出居住,但考慮到系爭房屋面積狹小,原、被告同時居住在客觀上確實無法實現(xiàn),且其對系爭房屋的來源亦有貢獻,故被告許某亦應認定為本案同住人。綜上,本案同住人應為原、被告四人。兩被告關于兩原告不屬于同住人的意見,與查明事實相符,本院不予采納。
綜合考慮系爭房屋的來源、居住情況等因素,本院酌定原告許某、俞某兢應分得征收補償款1,550,000元,被告許某應分得征收補償款1,400,000元,余款由被告謝雪中取得。鑒于被告謝雪中已實際領取了全部征收補償款,故兩原告及被告許某應得征收補償款應由被告謝雪中支付。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謝雪中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許某、俞某兢征收補償款1,550,000元;
二、被告謝雪中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許某征收補償款1,4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4,390.7元,減半收取計22,195.35元,由原告許某、俞某兢負擔7,335.23元,由被告謝雪中負擔8,234.75元,被告許某負擔6,625.3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魏??凱
書記員:羅亦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