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
抗訴機關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檢察院。
原審被告人吳培順,男,1970年10月16日出生,漢族,出生地河南省平頂山市,小學文化,個體工商戶,捕前住平頂山市湛河區(qū)。2016年9月22日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執(zhí)行逮捕。2017年7月21日被取保候審,現(xiàn)住原址。
辯護人李相文,男,1963年3月15日出生,漢族,住址濮陽市。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法院審理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吳培順犯故意傷害罪一案,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7日作出(2017)豫0902刑初118號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人吳培順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我院于2018年2月6日作出(2018)豫09刑終4號刑事裁定書,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裁定撤銷原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法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8月15日作出(2018)豫0902刑初260號刑事判決。宣判后,濮陽市華龍區(qū)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10月1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河南省濮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員邢金玲、孫文鎖出庭履行職務,被告人吳培順及其辯護人李相文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2015年9月15日,被告人吳培順的弟弟吳某1與其妻子董某3因鬧離婚致雙方家庭產(chǎn)生矛盾,當日15時許,吳某1及其大姐吳某2、二姐吳某3、三姐吳某4在濮陽賓館家屬院2號樓2單元9號吳某1、董某3的家中與董某3及其親屬發(fā)生爭執(zhí)并廝打。后吳培順趕至現(xiàn)場,雙方再次廝打起來,在此過程中,董某3頭部受傷,同時吳某2、吳某3、吳某4、吳某1亦被董某3及其家屬毆打致傷。案發(fā)當日,董某3被送至濮陽市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9月25日,經(jīng)濮陽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法醫(yī)學人體損傷程度鑒定,董某3頭部帽狀腱膜下出血評定為輕傷二級;吳某2右手中指損傷評定為輕微傷;吳某3肢體損傷評定為輕微傷;吳某4面部創(chuàng)口、右眼損傷、手指損傷均評定為輕微傷;吳某1肢體損傷評定為輕微傷。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jù)證明:被告人吳培順供述,被害人董某3陳述,證人董某1、陳某、董某2、李某、吳某5、吳某2、吳某4、吳某3、吳某1、盧某、管某、王某、宋某證言,平頂山市公安局九里山派出所出具的戶籍證明、濮陽市公安局建設分局受案登記表、濮陽市公安局110報警記錄、案發(fā)現(xiàn)場照片、傷情照片、濮陽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出具的法醫(yī)學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書及關于(2015)1078號鑒定書的情況說明、關于董某3帽狀腱膜下血腫的情況說明、現(xiàn)場視頻資料等。
原判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證實被告人吳培順砸擊董某3頭部并致其輕傷的事實,公訴機關指控吳培順犯故意傷害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應當對其宣告無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三項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人吳培順無罪。
抗訴機關抗訴稱:被害人董某3明確指控被告人吳培順用玻璃瓶子砸了其頭部;證人董某2、李某雖然在細節(jié)上描述不一致,但均證明吳培順持瓶子類物體砸了董某3頭部;證人盧某證言是客觀真實的,也證明了吳培順拿花瓶砸董某3。另有視聽資料、辨認筆錄等證據(jù)證實,指控吳培順故意傷害董某3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判處其有罪,原判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錯誤,判決吳培順無罪不當。
濮陽市人民檢察院出庭檢察員的意見與抗訴機關意見相同。
原審被告人吳培順及其辯護人辯稱:指控吳培順故意傷害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原審判決其無罪準確,應維持原審無罪判決。
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相同,且原判認定的證據(jù)均經(jīng)原審法院開庭舉證、質證,查證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被害人董某3頭部的傷是如何造成及是否由被告人吳培順持瓶子砸傷是本案爭議的事實。經(jīng)查,被害人、證人關于作案工具瓶子特征的描述相互矛盾。
被害人董某3第一次陳述吳培順砸其頭部的瓶子是玻璃的罐頭瓶,第二次陳述吳培順砸其頭部的瓶子是里面插著竹子的厚玻璃瓶子;
證人董某2證明吳培順砸董某3頭部的是里面裝著花的半截玻璃瓶子;
證人李某證明吳培順砸董某3頭部的瓶子是一個空的、白色瓷瓶子;
而證人盧某證實吳培順砸董某3的花瓶是一個半米來高的瓷花瓶,里面沒有放植物。
上述被害人陳述與證人證言之間,以及證人證言之間就作案工具瓶子的描述存在矛盾。證人盧某在2015年9月16日第一次證言中稱一個男子持瓶砸擊一女子,但未看清該男子的特征,一年之后的2016年11月30日在吳培順被羈押后又辨認出吳培順系拿花瓶砸女子的男子,其證言可信度較低。證人董某1、陳某證言證明到現(xiàn)場后吳培順與董某1互相推搡了幾下,后被民警拉開,就沒再打架,而證人董某2、李某證言證明吳培順持瓶子砸董某3時董某1在現(xiàn)場,上述證人均為被害人親屬,又是現(xiàn)場目擊證人,但上述證人證言之間相互矛盾。被害人董某3陳述及證人董某2證言均稱董某3在被吳培順用瓶子砸擊頭部后就躺在地上,但現(xiàn)場視頻未顯示吳培順持瓶子,且視頻中顯示董某3在與他人廝打后自行躺在地上,上述陳述、證言與視頻中顯示的情形相互矛盾。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確定董某3頭部帽狀腱膜下出血是如何造成,是否系瓶子砸傷不確定。
綜上,本案被害人陳述及證人證言所描述的作案工具瓶子特征相互矛盾,該物證也未能提取,具有不確定性,被害人陳述與證人證言所證明的事實有相互矛盾之處,且被害人的傷是如何造成不確定。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吳培順故意傷害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故抗訴機關抗訴及出庭檢察員的意見均不能成立。
本院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人吳培順故意傷害董某3的事實,公訴機關指控吳培順犯故意傷害罪的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適當。審判程序合法。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抗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