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被控交通肇事經25年11次審判程序終無罪

2024-10-15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 評論0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當事人信息

監(jiān)督機關: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檢察院。

原公訴機關: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檢察院。

?
審理經過

原審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廷軍,男,1960年6月16日出生,漢族,遼寧省凌海市人,小學文化,農民,住遼寧省凌海市。因本案于1994年12月26日被遼寧省凌海市公安局收容審查,1995年3月20日被遼寧省凌海市檢察院批準逮捕,1996年末被釋放。

辯護人:劉瑞年,系遼寧衛(wèi)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檢察院于1995年5月5日以凌檢刑起字(1995)第48號起訴書指控原審被告人張廷軍犯交通肇事罪及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樊某2寶提出附帶民事訴訟一案,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于1995年8月17日作出(1995)凌法刑初字第77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人張廷軍、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鄭某1均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于1995年11月1日做出(1995)錦刑終字第66號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撤銷凌海市人民法院(1995)凌法刑初字第77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發(fā)回凌海市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凌海市人民檢察院于1995年12月29日指控被告人張廷軍犯交通肇事罪,向凌海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凌海市人民法院于1996年2月1日作出(1996)凌法刑初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人張廷軍、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鄭某1均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于1996年5月14日做出(1996)錦刑終字第51號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撤銷凌海市人民法院(1996)凌法刑初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發(fā)回凌海市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凌海市人民法院于1999年11月30日作出(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人張廷軍、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鄭某1均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00年5月17日作出(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該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被告人張廷軍、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鄭某1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訴,本院于2000年8月29日以(2000)錦刑監(jiān)字第22號駁回申訴通知書,駁回其二人的申訴。本院于2006年對原審被告人張廷軍犯交通肇事罪一案再次立案復查,于同年11月30日以(2006)錦立監(jiān)字第6號駁回申訴通知書,再次駁回其二人的申訴。其二人不服本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以及(2006)錦立刑監(jiān)字第6號駁回申請通知,向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該院于2008年3月25日以(2008)遼立二刑監(jiān)字第38號駁回通知書,駁回其二人的申訴。被告人張廷軍不服凌海市人民法院(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本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和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遼立二刑監(jiān)字第38號駁回通知,向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提出申訴,該庭于2010年6月25日以(2010)刑監(jiān)字第159號立案一庭通知書,決定不對此案提起再審。被告人張廷軍、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鄭玉奎于2018年5月向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申請。錦州市人民檢察院于2019年2月28日做出錦檢刑申再建<2019>1號再審檢察建議書,向本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本院于2019年9月16日作出(2019)遼07刑監(jiān)1號再審決定:再審本案。本案審理過程中,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樊某2寶要求撤回附帶民事一審起訴,本院于2020年6月9日作出(2019)遼07刑再5號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撤銷凌海市人民法院(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二項和本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主文某“關于維持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的第二項”的判項內容;準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樊某2寶撤回民事一審起訴的請求。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錦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劉鳳玉、李仁民出庭;原審被告人張廷軍及其辯護人劉瑞年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
?
再審請求情況

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檢察院再審檢察建議認為,本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不當。理由如下:1、認定的事實不清,據以定罪的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第一,判決中沒有對本案事實進行敘述,僅用“經審理查明:原判認定上訴人張廷軍犯交通肇事罪并造成經濟損失的基本事實清楚”進行表述,說明本案的事實不清或不能表述。第二,判決中用證人苗某1、金某、楊某的證言來推定張廷軍駕駛車輛肇事,顯然證據不足。2、現(xiàn)有證據相互矛盾,影響本案定性。公安機關在對張廷軍駕駛車輛進行檢驗時,未發(fā)現(xiàn)有肇事痕跡的事實未被法院采信。其所提取的被害人所穿大衣左臀部位漆痕和被害人所騎自行車后座支架上提取到藍色油漆,經省公安廳鑒定,與張廷軍所駕駛的車輛上的油漆成分相同。公安機關據此認定張廷軍駕駛車輛肇事這一結論,與其在對張廷軍駕駛車輛進行檢驗時,未發(fā)現(xiàn)有肇事痕跡相矛盾。3、公安機關對肇事車輛進行排查,認定肇事車輛系張廷軍駕駛,排查中是否有遺漏車輛,沒有排除合理懷疑。綜上,本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沒有排除合理懷疑。

原審被告人張廷軍辯稱:我駕駛的車沒有肇事痕跡,我有人證、物證。原審被告人張廷軍的辯護人認為,此案原一、二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1、本案關于接觸點出現(xiàn)兩種觀點,一個是死者大衣上的漆痕,法醫(yī)鑒定死者沒有肇事后的骨折,死者大衣上的漆點在后腰部位,橢圓形的滴落痕跡,不可能是交通肇事造成的。第二個觀點是肇事車輛右葉板漆痕距離地面80厘米,而死者自行車接觸點距離地面75厘米,高度不一致。不能形成接觸點。2、關于證人。一、二審主要根據苗某1、金某兩人證言,該二人的證言不能起到證明作用,苗某1距離案發(fā)地點50-70米左右,這么遠的距離天還沒有亮不能看到案發(fā)現(xiàn)場。金某的證言說是聽苗某1說的。3、法醫(yī)鑒定的問題,辦案單位委托過司法鑒定部門鑒定過兩次,但是兩次鑒定結論含糊不清。一、二審判決張廷軍有罪,有原則性的問題。

?
?
再審法院查明

本院經再審查明,1994年11月11日6時許,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接到報案:在凌海市境內右衛(wèi)線2KM+500處,樊某1騎自行車由南向北行,被一臺帶掛藍色大貨車撞死,肇事后,大貨車逃逸。同年11月18日,死者家屬向凌海市交通警察大隊反映,右衛(wèi)個體運輸戶張廷軍駕駛的遼寧53-×××××號大貨車,當天早上6時出車,給人拉沙子,車主系鄭某1。同年11月19日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前往鄭某1家,對其車輛進行檢驗,未發(fā)現(xiàn)有肇事痕跡,遂取下該車輛右葉子板的漆痕,送往遼寧省公安廳鑒定。遼寧省公安廳于1994年12月23日出具的《刑事技術檢驗報告》的結論為:死者樊某1棉大衣上擦蹭的蘭色油漆與遼寧53-×××××號貨車主車上提取的油漆種類相同。1994年12月26日,凌海市公安局對張廷軍收容審查。凌海市交通警察大隊于1994年12月29日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做出責任認定:原審被告人張廷軍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又查明,張廷軍在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及法院審理階段,始終未做過有罪供述。

?
?
再審法院認為

本案再審的爭議焦點是:本案證據是否充分,依據現(xiàn)有證據能否認定原審被告人張廷軍實施了交通肇事犯罪行為。本院認為,依據證據裁判原則,原一、二審載卷的證據不足以認定張廷軍實施了交通肇事犯罪行為。

第一,無論在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還是在法院的審理階段,張廷軍始終未做過有罪供述。其一,據載卷的審訊筆錄顯示,公安機關辦案人員于1994年12月26日、1995年1月4日、1995年2月20日分別對張廷軍所作的三次訊問筆錄中,張廷軍始終未供述實施交通肇事犯罪行為。公安機關辦案人員于1995年1月24日對張廷軍所作的訊問筆錄中,張廷軍的回答內容之間相互矛盾,亦不能憑此認定張廷軍做過交通肇事有罪供述。其二,張廷軍在原一審法院(1995)凌法刑初字第77號、(1996)凌法刑初字第6號、(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案件的庭審中,始終未做過實施交通肇事犯罪行為的供述。在本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案件中,承辦法官對張廷軍訊問時,張廷軍仍否認實施過交通肇事犯罪行為。

第二,本案原一、二審中證明有罪和證明無罪的證人證言同時存在,且相互間矛盾沒有得到合理排除。本案原一、二審據以認定張廷軍實施交通肇事犯罪行為有3位證人的證言,其中,苗某1證實肇事嫌疑車輛的顏色為藍色,是一主一掛,與張廷軍駕駛車輛的特征相符。金某證實騎自行車的男子所穿大衣的顏色與被害人所穿大衣顏色一致;楊某證實案發(fā)當天,其乘鄭某1家的車回部隊,車速為50-60公里/每小時。同時,本案中的三位證人:鄭某2、張某1、張某2作為張廷軍駕駛車輛的跟車人;另一位證人楊某作為同乘人,均證實未看到張廷軍駕駛車輛發(fā)生交通肇事??梢姡景刚J定有罪的證據方面,苗某1、金某的證言僅能證實涉案車輛顏色和被害人大衣的顏色,而不能直接證明張廷軍駕駛車輛發(fā)生交通肇事的事實。鑒于本案證明有罪的證人證言和證明無罪的證人證言同時存在,證明的內容截然相反、相互矛盾,而一、二審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在并未排除4位證人的證言所證明無罪事實存在可能性的情況下,只采信證明有罪的2位證人的證言,系違反了證據全面審查的原則和疑罪從無的原則,故認定張廷軍犯交通肇事罪存在證據不足的問題。

第三,本案中公安機關針對張廷軍駕駛的車輛涉嫌交通肇事所做的涉及油漆方面的鑒定結論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作為定案方面的重要證據并沒有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首先,公安機關做出的張廷軍在涉案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認定,缺乏有力證據支持。根據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出具的《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重大交通事故綜合材料》所載明的內容,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在未發(fā)現(xiàn)張廷軍駕駛車輛有肇事痕跡的情況下,采取了在車輛右葉子板上取漆,與死者身上大衣留下的漆痕一同送交鑒定的做法。因所送交鑒定的車輛油漆并非來源于車輛肇事痕跡,在此情況下,所作的車輛取樣油漆與死者身上大衣留下漆痕的比對鑒定,缺乏車輛取樣油漆材料來源真實、可靠的事實基礎,其結果必然導致鑒定結論缺乏客觀性。再者,油漆鑒定從其性質上講,屬于種類物鑒定,其結論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遼寧省公安廳在1994年所作的刑事技術檢驗報告(即:<1994>遼公科化185號)的鑒定結論為:死者樊某1棉大衣擦蹭的蘭色油漆與遼寧53-×××××號貨車車主提取的油漆種類相同;在1995年所作的刑事技術檢驗報告(即:<1995>遼公科化298號)的鑒定結論為:死者大衣背部擦蹭的蘭色油漆及自行車貨架擦蹭蘭色油漆與嫌疑車輛(車號:遼寧53-×××××)主車蘭色油漆無機組份種類相同。根據遼寧省公安廳《檢驗鑒定補充說明》中的解釋說明,以上兩次鑒定結論中“種類相同”的含義為“根據(油漆)元素種類及含量結論為對應相同”。而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綜合材料表述為“鑒定結果與死者身上大衣留下的漆痕相符”,“相符”與鑒定結論中的“種類相同”并非同一概念。因而,凌海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隊在無證據證明涉案車輛存在肇事痕跡,且送交的油漆鑒定結論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的情況下,即在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中認定張廷軍負該起事故的全部責任,缺乏證據支持,本院不予以采信。

綜上,本院認為,本案中涉及證明有罪和證明無罪的證人證言之間的矛盾沒有得到合理排除,涉及證明有罪的另2份重要證據,即公安機關出具的鑒定結論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均未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原審被告人張廷軍亦始終未做過有罪供述。據此,原審中,檢察機關指控張廷軍駕駛車輛將被害人樊某1撞倒致其死亡,以及原一、二審法院認定原審被告人張廷軍駕駛車輛將被害人樊某1刮倒致其死亡,因所依據的證據不充分,指控及認定犯罪的證據均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故檢察機關指控的事實和原一、二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均不能成立。本院對原審中檢察機關的指控不予支持。原一、二審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以交通肇事罪對原審被告人張廷軍判處刑罰,屬于適用法律錯誤,本院予以糾正。

本案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五十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
?
再審裁判結果

一、撤銷遼寧省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錦刑終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中刑事部分的判決(即:維持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上訴人張廷軍的定罪部分)、第二項、第三項和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1999)凌法刑重字第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

二、原審被告人張廷軍無罪。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