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某
賀桂芬
孫長東(竹山城關法律服務所)
陳某甲
范菊香(湖北文潤律師事務所)
陳某乙
郭某
原告袁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賀桂芬,農民。
代理權限: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上訴等。
委托代理人孫長東,竹山城關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陳某甲,農民。
被告陳某乙(系陳某甲父親),農民。
被告郭某(系陳某甲母親),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湖北省竹山縣溢水鎮(zhèn)鷹巖村1組08號。
公民身份號碼:xxxx。
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范菊香,湖北文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原告袁某與被告陳某甲、陳某乙、郭某婚約財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11月13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萬登華獨任審判,于2015年12月8日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袁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賀桂芬、孫長東,被告陳某甲及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范菊香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袁某訴稱:2011年農歷六月,我與被告陳某甲經人介紹建立戀愛關系,2012年農歷六月二十二日按農村習俗舉行了結婚儀式。
在舉行結婚儀式前,因報期、認親、結婚共計支付三被告彩禮30000元。
舉行結婚儀式后,我多次要求辦理結婚登記,陳某甲以各種借口拖延。
2014年農歷四月一日起,陳某甲離家外出務工,同我斷絕聯系。
因陳某甲及其父母收受我彩禮后拒絕和我辦理結婚登記,我請求判令三被告共同返還我彩禮30000元。
被告陳某甲、陳某乙、郭某共同辯稱:原告為了同陳某甲結婚,共計給了我們20000元彩禮屬實,這些彩禮一是結婚讓陳某甲買衣服,二是結婚時我們陪嫁了12000元的嫁妝,三是陳某甲的孩子周歲時我們給原告送去了7000元禮金,陳某甲同原告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但是已按農村習俗舉行婚禮并同居生活兩年多,這些錢早已在共同生活期間花費。
綜上,請求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的“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是指男女雙方既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也未共同生活。
如果未婚男女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能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給付彩禮方請求返還彩禮,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數額。
本案原告袁某同被告陳某甲在戀愛期間即已同居,后按習俗補辦婚禮,并共同生活達兩年有余。
此前給付被告陳某甲家人彩禮20000元,陳某甲家人也向原告家陪嫁了物品。
訴訟中,三被告明確表示不要求返還陪嫁物品。
20000元的彩禮扣除陪嫁物品價值后,已無返還必要。
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袁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55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減半收取275元,由原告袁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應在遞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
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賬戶號:17×××01;開戶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廣場支行。
通過郵局匯款的,款匯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郵編:442000;地址:十堰市郵電街12號。
上訴人應將注明一審案號的交費憑證復印件同時交本院。
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之次日起七日內未預交,也未提出緩交、減交、免交上訴案件受理費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本院不再另行送達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
本院認為: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的“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是指男女雙方既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也未共同生活。
如果未婚男女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能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給付彩禮方請求返還彩禮,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數額。
本案原告袁某同被告陳某甲在戀愛期間即已同居,后按習俗補辦婚禮,并共同生活達兩年有余。
此前給付被告陳某甲家人彩禮20000元,陳某甲家人也向原告家陪嫁了物品。
訴訟中,三被告明確表示不要求返還陪嫁物品。
20000元的彩禮扣除陪嫁物品價值后,已無返還必要。
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袁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55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減半收取275元,由原告袁某承擔。
審判長:萬登華
書記員:吳萌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