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住所地:衡水市桃城區(qū)北方工業(yè)基地橡塑路5號。
法定代表人:趙烽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寇國順,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宋遠,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某。
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與被告周某某因勞動爭議糾紛,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5年6月19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高嘉琦適用簡易程序于2015年7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寇國順、被告周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經審理查明:被告系原告的職工,自2011年5月12日至2015年10月一直在原告處從事隔震支座、減震器材的質檢工作。2012年12月22日,原、被告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合同對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和規(guī)章制度等其他事項進行了約定。2013年1月1日,原、被告簽訂了技術保密協議書,協議書約定了保密的內容為原告現有的或正在開發(fā)的減震隔震產品的設計、制造方法、工藝流程、材料配方、產品圖紙、生產模具、技術數據、科研成果等;原、被告在勞動合同存續(xù)期間,非經原告同意,被告不得在與原告使用相同或者相關技術的其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內擔任任何職務。不得與原告之外的其他任何與原告所使用的技術秘密相同或相關的組織或個人發(fā)生勞動、雇傭、幫工等關系;原、被告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被告仍對其在原告任職期間接觸、知悉的屬于原告或者雖然屬于第三方但原告承諾有保密義務的技術秘密信息,承擔如同任職期間一樣的保密義務和不擅自使用秘密信息的義務。被告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承擔保密義務的期限為自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之日起二年。保密協議對違約責任等其他事項亦進行了約定。被告于2014年10月27日離開原告處與原告解除了勞動關系,于2014年11月20日到衡水銘健工程橡膠有限公司工作。從事伸縮縫、盆式支座的質檢工作。原告的經營范圍與衡水銘健工程橡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存在競合,系相同行業(yè)。原告未支付被告2014年9、10月份的工資。被告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2793.7元。原告于2015年2月3日向衡水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申請,請求裁決:一、被告支付原告違約金50000元,并賠償給原告造成的損失100000元。二、被告退還原告為其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被告提出反申請要求:一、原告支付被告拖欠的工資5500元、加班費19681元、給付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保密補償10000元。二、繳納應繳的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三、要求原告給付因本案產生的誤工費3200元。衡水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于2015年6月1日作出了衡勞人仲案決字(2015)第4號裁決書裁決:一、被告無需向原告支付違約金、賠償經濟損失并退還養(yǎng)老保險費用。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案件受理費及原告支付的所有費用,不予支持。三、原告支付被告兩個月的工資5000元。四、被告要求原告支付加班費,不予支持。五、原告為被告補繳2011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間單位應承擔的社會保險費。六、被告要求原告支付保密補償10000元,不予支持。七、被告要求原告承擔因本案產生的誤工費、交通費,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起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勞動合同、技術保密協議書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基礎,上述合同、協議,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合同、協議簽訂后雙方均應依照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原告違反了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未為被告按時發(fā)放工資、繳納社會保險,被告要求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有據可依,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據雙方簽訂的技術保密協議書的約定,被告違反了雙方約定的在雙方勞動合同解除以后為原告保守現有的或正在開發(fā)的減震隔震產品圖紙的義務(被告認可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了產品圖紙),因此被告應依據技術保密協議書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原告主張被告于2014年9月1日離開原告處,因未向本院提供考勤記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本院依被告陳述,認定被告自2014年10月27日離開原告處,與原告解除了勞動關系。依據原告提供的工資表,原告應支付被告2014年9、10月份的工資5587.4元(2793.7元/月*2)。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因被告違約給原告造成的損失100000元,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退還2013年為原告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無事實與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根據原告提供的工資表,能夠認定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間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時,原告給被告發(fā)放的工資中已包含了加班費,因此對被告要求原告支付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間加班費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要求原告支付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2014年9月至11月期間的加班費,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要求原告給付因追討工資產生的誤工費3200元,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受案范圍,對被告的該項請求,本院不予支持。鑒于社會保險費的繳納具有很強的行政性,繳費的最終核定權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用人單位不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違反的是公法義務而非私法義務,由此引發(fā)的爭議應該由勞動保險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者稅務機關行使行政職權強制追繳。因此,對被告要求原告補繳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九條、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周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給付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違約金50000元。
二、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給付被告周某某2014年9、10月份的工資5587.4元。
三、駁回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被告周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高嘉琦
書記員:蔡亞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