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薛某某,個體。
委托代理人李永立,河北揚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田某,個體。
委托代理人任志宏,河北厚霖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薛某某與被告田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薛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永立律師,被告田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任志宏律師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薛某某訴稱:2008年,原告及他人共同出資在錫盟蘇尼特左旗承包開采金礦,合伙經(jīng)營兩年后,發(fā)包方與我們提前解除承包協(xié)議,經(jīng)核算,發(fā)包方退還全體合伙人部分投資款,設備拆價款及合伙人共同經(jīng)營收入共計5985443.71元,此款全部由被告掌控。2012年1月31日,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其他合伙人對該項款進行結算和分配,其中應分給原告1222144.53元,但被告卻利用其負責人的便利條件,將屬于原告的該筆資金無償占用做生意至今,拒不返還,原告從得知消息后,多次找被告追要該款,均無果,故起訴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占用原告資金1222144.53元,并以1222144.53元為本金,按照農(nóng)村信用社同期人民幣貸款利率年利率12%,要求被告承擔從2012年1月31日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的利息損失為329400元。
被告田某辯稱:第一,原告訴狀中所說的占用資金款數(shù)額與事實不符,我們計算的在原告要求的數(shù)額基礎上減去68000元;第二,關于資金款沒有給付的原因并非像原告所說的,事實原被告雙方屬于親戚關系,雙方除了本案涉及的金礦生意之外,還有其他生意,其中在寶昌僅僅就目前可以計算的數(shù)字來看,原告欠被告190余萬元,在豐寧的生意,賬目由于原告保管,沒有公布清楚,對原告要求的利息主張不予認可。
經(jīng)審理查明:2008年,原被告及他人共同出資承包開采金礦,后發(fā)包方與承包方解除承包協(xié)議,2012年1月31日,原被告對合伙部分投資款、設備折價款及合伙共同經(jīng)營收入進行結算和分配。庭審中,原告提供會計賬目表一份,其中該賬目表載明股東薛某某的內容為“股份10股,股金總額為2500000元,分配標準為182898元,分配總額為1828980元,扣應收款為106835.47元,應退還總額為1722144.53元,第一次退500000元,第二次退1222144.53元”,該會計賬目表中還記載了股東田某、姜萬宏、劉志軍、張曉陽的股金、分配標準、分配總額及應退款情況,該會計賬目表下方處寫有“2012年1月31日作帳,李?!薄M徶?,被告陳述“李海為我公司會計,但是該表是不是李海的簽字我不清楚”。庭后經(jīng)本院對李海進行調查核實,李海陳述“其為各股東雇用的會計,該會計明細是其所出,是在各股東清算時出具的,該明細出了好幾份均給了田某,賬面反映薛某某占10股,扣除應收款106835.47元,應退還1722144.53元,田某給了50萬,所有股金及營業(yè)收入均由田某掌握,該明細我給了田某后,田某至今沒有找過我提出異議”。另,原告提供韓廣江出具的證明一份,該證明載明“我叫韓廣江,2008年至2012年在內蒙古蘇旗合伙搞金礦,我是現(xiàn)金出納,結算時薛某某部分股金未付,錢在田某手中,具體金額以會計帳為準,特此證明”。原告提供劉志軍出具的情況說明一份,該情況說明載明“東蘇旗金礦于2011年年底清算退股結束,本人入股的剩余股金已結清,至于薛某某的剩余股金是否結清,我不清楚”。庭審中,被告提供石慶國出具的東蘇旗股份分配說明一份,該說明載明“總股40股,每股25萬元,其中田某占18.5股,姜萬宏5股,張曉陽1股,薛志文占1股,石慶國占3.5股,薛某某占11股”,后本院對石慶國進行調查核實,經(jīng)本院釋明后,石慶國未配合我院做相關調查筆錄。
另查明:被告田某于2014年3月14日在本院對其所做的一份詢問筆錄中陳述“對起訴狀說的合伙事實無異議,對原告要求自己占用費1222144.53元也無異議,但是因為我和他有其他合伙事宜,薛某某還欠我不少錢沒給我,我要求他給了我的錢,我再給他”。
再查明:原被告雙方未就涉案的合伙、結算分配事宜簽訂相關書面協(xié)議。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李海出具的會計賬目表一份、韓廣江出具的證明一份、劉志軍出具的情況說明一份、被告提供的石慶國出具的東蘇旗股份分配說明一份、本院對田某于2014年3月14日所做的詢問筆錄及庭審筆錄在卷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原告以原被告及他人合伙承包金礦結算分配事宜起訴要求被告退還占用原告的資金1222144.53元及利息損失,被告對雙方合伙事宜及2012年1月31日對合伙部分投資款、設備折價款及合伙共同經(jīng)營收入進行結算和分配事宜均無異議,根據(jù)會計李海出具的會計賬目表載明的內容“……應退還總額為1722144.53元,第一次退500000元,第二次退1222144.53元”、本院對李海進行調查核實筆錄、韓廣江出具的證明、劉志軍出具的情況說明及本院對田某于2014年3月14日所做的詢問筆錄載明的內容,可以認定,被告田某應向原告薛某某退還的資金總額為1722144.53元,原告認可被告已退還500000元,尚欠原告1222144.53元未退還,被告對退款數(shù)額有異議,認為應在1222144.53元的基礎上減去68000元,但其未提供充分有效反證予以證明,故對被告的該項答辯意見,本院不予采納,故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占用資金款1222144.53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另,原告以1222144.53元為本金,按照農(nóng)村信用社同期人民幣貸款利率年利率12%,要求被告承擔從2012年1月31日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的利息損失329400元,因被告在雙方合伙結算分配事宜后未及時退還原告資金,應承擔占用原告資金期間的利息損失,但雙方未就涉案的合伙、結算分配事宜簽訂相關書面協(xié)議,亦未就相應資金返還期限進行明確約定,根據(jù)雙方認可的“2012年1月31日對合伙部分投資款、設備折價款及合伙共同經(jīng)營收入進行結算和分配”及會計李海作帳時間“2012年1月31日”,本院確定3個月的合理期限即從2012年5月1日起作為被告承擔資金占用損失的起算時間,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標準計算資金占用損失較為合理,故本院確認被告以1222144.53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承擔從2012年5月1日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的資金占用損失為150980.68元。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田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占用原告薛某某資金人民幣1222144.53元,并以1222144.53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承擔從2012年5月1日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的資金占用損失人民幣150980.68元;
二、駁回原告薛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8764元,由被告田某承擔16606元,原告薛某某承擔215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王愛軍
審判員 吳奪
審判員 張俊梅
書記員: 周永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