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蔡愛華,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周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池州市。
原告蔡愛華與被告顧某某、周洋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20年2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20年4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蔡愛華,被告顧某某、周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蔡愛華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兩被告共同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80萬元,并支付以20萬元為本金、自2012年11月7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3%計算的利息及以60萬元為本金、從2016年7月22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事實與理由:兩被告系原告的外甥和外甥媳婦。兩被告于2012年11月向原告借款20萬元用于購買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5398弄航欣苑XXX號XXX室房屋的首付款。2016年7月兩被告又向原告借款60萬元用于歸還上述房屋的貸款。兩被告平時消費較高,多次購買私家車,收入也比較穩(wěn)定,但至分文未還。為此,原告提起訴訟。
被告顧某某辯稱,其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向原告借款是用于購買上述房屋(產(chǎn)權人為兩被告及兩被告之女三人),借款是在婚后發(fā)生的,其中20萬元借款是現(xiàn)金,60萬元現(xiàn)金直接存入被告周洋的銀行賬戶,至今沒有歸還過任何款項。其同意兩筆借款均從借條出具日計算利息。
被告周洋辯稱,其認可原告主張的60萬元借款,當時借款是用于購買上述房屋,但當時沒有借條,是由原告取出現(xiàn)金后直接存入其賬戶的。60萬元的借條是被告顧某某后補的,其沒有在借條上簽名。2016年7月借款后,其每月從其收入中取出5,000元(有時也會取出2,000元)給其婆婆作為還款,具體還款金額其沒有統(tǒng)計過。其同意從2016年7月22日開始計算利息。對于原告主張的20萬元借款,其不予認可。2012年年底,其聽婆婆說起過向原告借過20萬元,但其不知道借條的存在。其認為原告起訴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其要求法院依法判決。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顧某某系原告的外甥。兩被告系夫妻,于2009年4月15日登記結婚,2010年3月育有一女名顧軒。2019年10月,被告周洋作為原告向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被告顧某某離婚,該院于2020年1月10日判決駁回其離婚的訴訟請求。
2012年11月7日,被告顧某某(借款人)向原告(出借人)出具《借條》一份,載明向原告借款20萬元,用于購買航欣苑房屋首付款,利息以3%利率(審理中被告顧某某明確該利率為年利率)為準。2014年9月29日,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滬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審理中兩被告一致確認該房屋即為上述借條中所提及的“航欣苑房屋”)權利人登記在兩被告及顧軒名下。2016年7月22日,被告顧某某(借款人)向原告(出借人)出具《借條》一份,載明因兩被告為歸還航欣苑房屋的銀行貸款67萬元,向原告借款60萬元用于還貸。該筆60萬元由原告于當天從銀行取出后于當天存入被告周洋的銀行賬戶?,F(xiàn)原告訴至本院,請求判如所請。
審理中,對于購買上述房屋的資金,被告顧某某陳述為總房款約105萬元,首付38萬元,67萬是貸款的。首付38萬元中的10萬是其母親拿出來的,兩被告自有3萬元,被告周洋母親拿出5萬元,其余20萬元是原告的借款。被告周洋陳述為于2012年11月購買,總房款約105萬元,首付38萬元,當時兩被告自有5萬元,其父母贈予5萬元,其婆婆拿出30萬元。其婆婆稱30萬元中的10萬元是婆婆自己的,另20萬元是向原告借的。
審理中,證人蔡明華作為證人出庭作證,其證人證言主要為:其是原告的姐姐,是被告顧某某的母親。當時被告周洋要求買房,其沒有足夠錢款,就向原告借款。當時兩被告拿出5萬元,其拿出10萬元,其另外向原告借了20萬元。沒有讓被告周洋出具借條是礙于情面。被告周洋于2016年8月開始每月給其5,000元,共有4個月合計2萬元用于還款,因原告對其說過借款可以慢慢還,故其沒有將2萬元還給原告,其在之后兩被告買車時候又將2萬元還給了兩被告。
以上事實,有借條、建設銀行存款利息清單、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12民初41171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房地產(chǎn)權證、證人證言及雙方當事人的庭審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本案中,對于原告主張的20萬元借款,現(xiàn)被告周洋予以否認,但從證人證言、被告周洋在庭審中陳述曾聽證人說起過向原告借款20萬元及兩被告對購房首付款的資金來源的陳述,本院認定原告與被告顧某某之間就20萬元的借貸關系成立,且被告顧某某同意于相關借條出具之日計算利息,故被告顧某某應歸還原告20萬元借款本金及從2012年11月7日起按借條中約定的年利率3%支付相關利息。對于原告主張的60萬元借款,現(xiàn)兩被告均予以認可且同意從2016年7月22日起計算利息,現(xiàn)原告主張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標準,本院予以支持。對于被告周洋辯稱的其已向原告歸還過部分借款,原告不予認可,且被告顧某某及證人均表示未向原告歸還過借款,而被告周洋亦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實其辯稱,故對被告周洋的此辯稱本院不采信。因原告出借的80萬元款項均用于兩被告購房所用,系兩被告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故被告周洋應與被告顧某某共同承擔還款付息之責。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顧某某、周洋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共同歸還原告蔡愛華借款本金20萬元;
二、被告顧某某、周洋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共同支付原告蔡愛華以2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2年11月7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3%計算的利息;
三、被告顧某某、周洋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共同歸還原告蔡愛華借款本金60萬元;
四、被告顧某某、周洋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共同支付原告蔡愛華以6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6年7月22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的利息,2019年8月19日前按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計付;2019年8月20日之后按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計付。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1,800元,減半收取計5,900元(原告蔡愛華已預交),由被告顧某某、周洋共同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向本院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馮??昀
書記員:陳??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