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湖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震,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森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龔春歡,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童麗雯,上海中夏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國濤,上海中夏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楊某建筑材料經營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季國清,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偉,上海金永成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畢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舊館鎮(zhèn)寺橋村蔡家港47號。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震,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蔡某某與被告上海森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某公司)、被告上海楊某建筑材料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某公司)、第三人畢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1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蔡某某及其與第三人畢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高震,被告森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國濤,被告楊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蔡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連帶賠償因被告關閉市場給原告和第三人造成的自2017年6月1日起至恢復市場正常經營止,按1.60元/平方米/天計算的損失。事實和理由:2014年11月29日,原告和第三人與森某公司簽訂了《房屋使用權出讓合同》,森某公司向原告出讓位于金海公路2898弄(車間(七)101號、102號、103號)房。按照森某公司的要求,由被告楊某公司(原名上海楊某綜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統(tǒng)一對原告的房屋進行物業(yè)管理,原告和第三人共同經營。從2017年4月25日起楊某公司發(fā)出通知將市場關閉清理,造成原告和第三人從2017年5月開始無法經營。根據(jù)上海市奉賢區(qū)公安消防支隊滬奉公(消)行罰決字[2017]004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被告楊某公司存在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擅自投入營業(yè)的消防違法行為導致政府責令停產停業(yè)。被告森某公司作為房屋所有人亦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被告森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不同意由其承擔責任。第一,其與原告不存在物業(yè)服務關系,原告的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第二,兩被告之間具有獨立的公司法人,要求承擔連帶責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第三,原告的損失沒有相應的事實依據(jù),市場是不可能恢復使用的,不同意原告計算損失的時間;第四,被告未在物業(yè)出租期間從中受益。楊某綜合市場關閉的原因主要是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者違反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所導致,這一消防的違法行為與森某公司無關。
被告楊某公司辯稱,其不同意支付,其是提供物業(yè)管理服務,并不是租賃關系的相對人,且楊某綜合市場的關停是因為政府產業(yè)結構調整,是政府行為,楊某公司沒有過錯,不應該承擔相應責任。2017年6月1日后整個市場就不能使用了,之后也不可能恢復。后期沒有支付的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原告的損失是不存在的。市場關停的責任主要是原告或實際使用人經營不當造成,理應由原告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第三人畢某某辯稱,其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F(xiàn)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4年11月29日,原告和第三人畢某某(乙方)(乙方)與被告森某公司(甲方)簽訂了《房屋使用權出讓合同》一份,約定森某公司向原告出讓位于金海公路2898弄車間(七)101、102、103房屋,建筑面積共計154平方米。森某公司選聘楊某公司從事該廠房所在的物業(yè)管理區(qū)域的前期物業(yè)管理。為確保本項目經營管理有序,提升本項目影響力和覆蓋面,由被告楊某公司對項目實施統(tǒng)一規(guī)范化管理,原告及承租方均須按照被告楊某公司的標準進行租賃、招商、管理和運營;原告須向被告楊某公司支付公共設施維護使用費,費用為月租金的10%,自用客戶按市場平均租金的10%支付。
另查明,2017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向奉賢區(qū)人民政府發(fā)送《關于提請對曉陽集貿市場、楊某綜合市場、二手車交易市場等單位實施停產停業(yè)的請示》一份,載明:被告楊某公司楊某綜合市場主要從事建筑材料的批發(fā)零售,總占地面積96畝,總建筑面積26,013平方米,二層建筑(商鋪)20棟,三層建筑(商鋪)2棟,現(xiàn)有商鋪共183家;消防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1.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擅自營業(yè);2.違規(guī)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3.消防設施損壞停用(市場二層建筑共20棟,其中南面12棟二層建筑消防噴淋管網破裂,市場管理方將閥門關閉,導致目前二層建筑的第二層商鋪消防噴淋管網內無水;4.市場管理主體未按規(guī)定開展有效的防火巡查、檢查。鑒于以上情況,該局已對該市場進行行政處罰,并擬責令停產停業(yè),因眾市場目前處于經營狀態(tài),涉及經營商鋪較多,停產停業(yè)對社會生活影響較大,擬提請區(qū)政府決定實施。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政府向公安奉賢分局作出滬奉府[2017]39號《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執(zhí)行曉陽集貿市場、楊某綜合市場、二手車交易市場停產停業(yè)的批復》一份,批復:同意你單位提出的強制執(zhí)行重大火災隱患單位曉陽集貿市場、楊某綜合市場、二手車交易市場停產停業(yè)的意見,并會相關部門及屬地政府,依法依規(guī)做好上述停產停業(yè)工作。2017年4月25日,上海市奉賢區(qū)公安消防支隊向被告楊某公司作出滬奉公(消)行罰決字[2017]004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現(xiàn)查明,2017年3月30日,位于上海市奉賢區(qū)南橋鎮(zhèn)金海公路XXX號上海楊某綜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存在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擅自投入營業(yè)的消防違法行為,現(xiàn)決定給予被告楊某公司責令停產停業(yè),并處罰款30,000元的處罰。
再查明,2017年4月5日,奉賢區(qū)南橋鎮(zhèn)人民政府經濟發(fā)展科向被告楊某公司發(fā)出《關于楊某綜合市場關停整治的通知》一份,載明:因楊某綜合市場消防設施損壞、不符合安全要求,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同時根據(jù)產權結構調整、淘汰低端市場的要求,現(xiàn)決定對楊某綜合市場進行關停整治,并將實施限行、限入、斷水斷電等措施,于2017年5月31日前關閉楊某綜合市場。2017年4月25日,被告楊某公司向楊某綜合市場各經營戶發(fā)出《通知》一份,載明:接區(qū)政府關于關停、整治、轉型楊某綜合市場的決定文件,考慮到楊某綜合市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不符合安全消防部門的要求等原因,根據(jù)政府下發(fā)的《關于楊某綜合市場關停整治的通知》,被告楊某公司決定收回楊某綜合市場的商鋪,楊某綜合市場關停整治轉型;為此通知經營戶于2017年4月30日前交還原承租的商鋪,自2017年5月15日起任何車輛均不得擅自進出楊某綜合市場,貨物只出不進,自2017年5月20日起楊某綜合市場全面關停清理,不再繼續(xù)經營,并采取停電、停水等措施……。被告楊某公司于2017年5月15日開始在市場周圍砌圍墻,同年5月31日圍墻完工,市場內從2017年6月12日起停水停電。
另查明,2018年6月14日,楊某綜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楊某建筑材料經營有限公司。
庭審中,原告與被告楊某公司確認,原告與第三人系自營系爭房屋。原告確認,系爭房屋經營期間,被告楊某公司收取0.15元/平方米/天的物業(yè)費和10%的管理費。
本院認為,原告與第三人以轉讓房屋使用權的方式取得了系爭房屋的使用權,其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根據(jù)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的請示及行政處罰決定書,楊某綜合市場被責令停產停業(yè)系由于被告楊某公司存在消防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被告楊某公司作為楊某綜合市場的管理方,其認為其無過錯之辯解,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由于楊某綜合市場的關停,2017年6月1日起,系爭房屋確實處于無法經營的狀態(tài),房屋產生空置,原告的損失客觀存在。被告楊某公司有關原告無損失之辯解,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
對于原告的損失,本院參考楊某綜合市場租金、物業(yè)費、管理費,綜合考慮確因消防安全等原因,政府有關部門對訴爭房屋所在市場有關停的整治的要求,實際該市場也已停止運作,且后續(xù)處理結果未明確的事實,系爭房屋實際的使用價值勢必有所降低,故本院酌情調整為0.9元/平方米/日。原告以兩被告存在混同的情況,且森某公司從事楊某綜合市場的物業(yè)經營管理為由,要求兩被告承擔連帶責任之訴請,無證據(jù)證實,亦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楊某建筑材料經營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蔡某某、第三人畢某某以138.60元/日為標準自2017年6月1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損失;
二、駁回原告蔡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2,007.85元,由上海楊某建筑材料經營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金??淵
書記員:王??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