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蔣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無錫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純曄,上海東炬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依蕓,上海東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戴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興化市,現(xiàn)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被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興化市,現(xiàn)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征,上海寶淳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戴佩佩,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zhèn)窯東村戴家舍33號,現(xiàn)住上海市青浦區(qū)港俞路XXX弄XXX號XXX室。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征,上海寶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蔣某與被告戴某某、陳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彭麗穎獨任審理。本案于2017年12月11日第一次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徐純曄、王依蕓、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征到庭參加訴訟。因案情復雜,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2018年5月28日,本案第二次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徐純曄、王依蕓、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征到庭參加訴訟。根據(jù)原告申請,為查明事實,本院追加戴佩佩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2018年10月25日,本院第三次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純曄、王依蕓,兩被告及第三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蔣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兩被告共同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585萬元;2、判令兩被告共同償付原告2016年5月1日前欠付利息53萬元;3、判令兩被告共同償付原告利息(以585萬元為本金,按年利率18%計算,自2016年5月1日起至實際歸還之日止)。審理中,原告變更訴請,同意將上述訴請的本金及截至2017年8月18日的欠付利息降低,調整為以被告戴某某于2017年8月18日確認的570萬元合并計算,對第三項訴請的利息計算點,調整為2017年8月19日起算。事實與理由:兩被告系其妻子陳小丹的姑父和姑姑,2011年被告戴某某向原告借款,且明確利息為年利率18%,原告夫妻有一定的閑置資金,為賺取利息遂將錢款借與被告戴某某。由于原告?zhèn)€別時期的資金緊張,遂委托陳小丹同事尤某某、王某以及王某的婆婆孫順娣向被告戴某某及其指定的侄子陳飛武、女兒戴佩佩賬戶匯款,作為原告出借于被告的款項,被告亦通過其個人及陳飛武、戴佩佩的賬戶還款。2014年初,被告戴某某拖欠的借款本金已達600萬元左右,原告要求被告方提供擔保,兩被告以被告陳某某名下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區(qū)港俞路的房屋抵押給了原告,具體的抵押金額根據(jù)登記部門要求按照當時房屋的最高價值確定。自2016年4月起,兩被告因資金周轉困難未歸還過借款本息,原告多次催討,被告也確認過欠款本金為570萬元,并承諾還款,但至今未還。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訴請。
被告戴某某、陳某某共同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雙方之間并不存在借貸關系。原告在銀行從事理財業(yè)務,需要資金流水完成工作任務,所以原告才會與被告進行大量錢款往來,雙方并未約定利息。并且,雙方已經進行對賬,將2011年起至2017年春節(jié)期間的資金來往結清。至于涉案房屋的抵押事宜,是因被告戴某某系法院其他案件中的被執(zhí)行人,為避免房屋被執(zhí)行,所以虛構了債務設定抵押。故要求駁回原告訴請。
經審理查明:原告妻子系被告陳某某的侄女,兩被告系夫妻關系。2011年至2015年期間,原告及其妻子向被告?zhèn)€人及被告指定并使用的陳飛武賬戶多次匯款,匯款時間及金額如下:2011年10月25日10萬元、2011年12月8日50萬元、2011年12月17日35,500元、2011年12月22日165,000元、2012年3月6日20萬元、2012年3月20日20萬元、2012年4月20日70萬元、2012年5月25日40萬元、2012年10月8日30萬元、2013年2月21日40萬元、2013年3月1日30萬元、2013年3月5日40萬元、2013年3月12日40萬元、2013年3月20日20萬元、2013年3月21日10萬元、2013年4月15日19萬元、2013年4月16日1萬元、2013年4月26日10萬元、2013年5月13日20萬元、2013年5月28日506,000元、2013年6月19日1萬元、2013年6月21日20萬元、2013年9月16日35萬元、2013年10月15日20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3年12月7日5萬元、2014年1月24日40萬元、2014年4月10日10萬元、2014年4月10日20萬元、2014年8月4日42,800元、2014年8月4日5萬元、2014年8月29日20萬元、2014年9月27日5萬元、2014年9月27日49,999.99元、2014年12月19日3萬元、2014年12月19日5萬元、2015年4月21日10萬元。
在此期間,被告亦使用其個人賬戶及陳飛武賬戶匯款至與原告及其指定的妻子陳小丹賬戶,匯款日期及金額如下:2011年10月30日10,300元、2011年10月31日9萬元、2011年11月30日307,500元、2011年12月14日201,000元、2012年1月20日11,000元、2012年3月7日20萬元、2012年7月10日394,000元、2012年9月3日100萬元、2012年9月28日1,000元、2012年9月28日99,000元、2012年12月19日10萬元、2013年5月23日188,000元、2013年8月29日5萬元、2013年8月29日46,000元,2013年9月6日1萬元,2013年9月16日35萬元,
2013年9月2日9,300元,2013年11月15日1萬元,2013年12月2日107,000元,2013年12月6日10萬元,2014年1月27日308,000元、2014年2月28日175,000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1日5萬元、2014年3月12日9,600元、2014年4月10日5萬元、2014年4月10日5萬元、2014年4月10日5萬元、2014年4月10日5萬元、2014年4月11日5萬元、2014年4月11日5萬元、2014年7月23日20萬元、2014年7月24日10萬元、2014年7月31日10萬元、2014年8月12日10萬元、2014年9月25日153,000元、2014年9月30日5萬元、2014年10月9日5萬元、2015年2月9日162,000元、2015年2月16日557,500元、2015年4月10日414,500元、2015年5月17日101,500元、2015年5月28日6,000元,2015年6月15日167,500元。
2014年3月、2015年1月,被告陳某某兩次以其名下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區(qū)港俞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設定抵押,抵押權人為原告,擔保的債權金額分別為350萬元、100萬元。
以上查明的內容,有原、被告及第三人的陳述、原告提供的銀行賬戶明細、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被告提供的銀行賬戶明細、陳飛武出具的證明、上述證據(jù)經當庭質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經過多次比對賬戶明細、雙方一致確認:
一、在上述款項往來外,雙方還存在以下款項往來:1、2013年1月14日,因被告向無錫元一柏莊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購買房屋,由原告向該公司賬戶匯入20萬元,作為被告的購房款;2、2013年9月10日、12日案外人尤某某賬戶先后匯入被告賬戶20萬元、50萬元;3、2014年2月17日,案外人王某賬戶匯入被告賬戶40萬元;4、2015年3月4日,尤某某將現(xiàn)金20萬元存入被告戴某某使用的陳飛武賬戶;5、2015年6月11日,案外人孫順娣賬戶匯入被告戴某某使用的陳飛武賬戶30萬元。原告主張上述均為被告向其的借款。兩被告主張:1、2013年1月14日20萬元系原告為被告代付的房款,系雙方其他的債權債務,與本案無關;對2、3、4、5,確認該些款項系原告支付于被告戴某某的款項,但認為被告事后有匯款于該三人或其關聯(lián)人士作為還款,故不同意就該三筆款項在本案中處理。
二、2014年至2016年期間,原告及其委托的尤某某向第三人賬戶多次匯款,匯款時間及金額如下:2014年12月22日10萬元、2015年7月8日10萬元、2015年11月2日30萬元、2016年4月14日5萬元、2016年4月14日5萬元、2016年4月14日5萬元、2016年4月14日5萬元、以上合計70萬元;在此期間,戴佩佩賬戶向原告妻子陳小丹賬戶匯款2014年9月28日5萬元、2014年11月28日224,000元、2014年12月11日5萬元、2014年12月17日3萬元、2015年6月25日15萬元、2015年7月7日5萬元、2015年8月5日101,500元、2015年9月25日104,500元、2015年10月13日5萬元、2015年10月13日5萬元、2015年10月13日5,000元、2015年11月27日20萬元、2015年11月27日10萬元、2015年12月4日65,000元、2015年12月9日1萬元、2016年4月20日102,000元、2016年5月31日3萬元、2016年6月13日2萬元、以上合計1,392,000元。被告在庭審中認可使用第三人賬戶收付款后,又更改陳述,主張第三人賬戶支付至原告賬戶的款項均為被告的還款,原告方支付至第三人賬戶的款項與本案無關,但對付款原因卻未作明確。第三人到庭后表示,本案涉及第三人的收款是基于給原告過賬,與被告無關。第三人向原告方付款是因為被告銀行賬戶被法院凍結,所以使用第三人賬戶付款。對此,原告不予認可,其主張第三人系被告女兒,上述款項發(fā)生時其年僅二十歲,還在就學,無任何資金能力,該賬戶實際是被告戴某某掌握,上述款項亦應系本案的借款及還款,亦在被告戴某某2017年8月18日確認欠款時的結算范圍內。
原告另主張,雙方之間是滾動借款,在前款未全額歸還的情況下原告又有陸續(xù)追加借款,在借款前期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雙方來往的差額即為當期的借款利息。除前述款項外,其及妻子另交付被告如下借款:2011年10月11日轉賬35萬元、2012年4月20日轉賬242,000元、2013年2月28日通過承兌匯票支付10萬元。
為證明其各項主張,原告提供以下證據(jù):
1、2017年8月18日原告妻子陳小丹(以下簡稱“陳”)與被告戴某某(以下簡稱“戴”)的錄音,證明本案借款約定利息為月息一分半、且雙方已經對借款進行結算,被告確認尚欠本金570萬元未還。錄音摘要如下——陳:“剛才我打電話給蔣某,把我們今天談的事情差不多跟他說了下”,“然后我和他說,姑父沒有說本金只有500萬元,我說姑父承認570萬的”,戴:“本金我哪會賴賬的,我說的570萬到今天我有數(shù),是570萬,這個錢只不過還沒有下來,不會賴賬”,陳:“我肯定要和他說,后來我還和他說就是姑父說利息還是照算,然后但是他就說什么叫利息照算,比如說你2年不還,利息2年后還是這樣算下去,還有如果照算,你要問你姑父利息按多少算”,戴:“一分半、還是按一分半算,這個又不是誰賴賬”,陳:“小虎今天不對”“這個人說話比較沖動,我出事他比較緊張,你跟姑姑也別放在心上”,戴:“嗯,好的,你放心,不搭界”,陳:“不對,你別和小虎搞得那么僵,他說的那種話有點傷感情了”,戴:“大家好丑都不談了,等我們把賬算掉干什么就干什么”。
2、案涉抵押登記備案的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其中約定兩被告于兩次借款金額分別為350萬元、100萬元。證明被告確認了借款,但該金額是根據(jù)房地部門要求按照房屋最高價值確定,
3、自銀行調取的存款憑條、回單一組,其中顯示,2011年10月11日,原告作為存款人向被告戴某某賬戶(賬號:XXXXXXXXXXXXXXXX)匯入35萬元,證明此筆款項亦為原告出借于被告戴某某。
4、證人王某、尤某某的證言、孫順娣的書面證言,證明證人及案外人孫順娣均代原告向被告交付借款。王某、尤某某均表示系陳小丹的同事。王某到庭證稱,陳小丹需要周轉資金,向其籌款,其遂根據(jù)陳小丹要求進行了前述匯款行為,后陳小丹也已歸還了款項,其不會向被告主張權利。尤某某表示,陳小丹提出被告向其借款,其不想露富遂先將款項轉至尤某某賬戶,再轉至被告及陳飛武賬戶,2015年6月,原告及其均缺乏資金,遂由其婆婆孫順娣轉賬30萬元至被告賬戶,作為原告的借款,其后原告也已還款于孫順娣。
對上述證據(jù),被告確認證據(jù)1系當天陳小丹與被告的對話,但主張在該通話前陳小丹及其弟弟陳小虎到兩被告家中,陳小虎對被告戴某某辱罵,吵鬧,意圖通過言語刺激推翻2017年春節(jié)期間雙方往來賬款已經結清的事實,并讓被告戴某某確認所謂借款570萬元的事實,并導致戴某某情緒失控、言語混亂。嗣后,陳小丹又電話誘導被告,引導其認可欠款及利息,但被告的回復中并未予以確認。對證據(jù)2認為是房地部門的固定版本,且其中對本金及利息均沒有約定,故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3的真實性要求法院認定,對該筆款項被告確實記不清有收到過。對證據(jù)4認為不能證明所涉款項是被告向原告的借款。
被告另主張,案涉款項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原告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流水及交易記錄,出于親戚關系,被告予以配合。關于原告所述的利息是在生搬硬套,之所以有差額,是因為資金占用了部分的天數(shù),所以要支付一定的好處費,具體哪些款項有好處費哪些沒有,被告無法明確。而所謂的抵押,是被告戴某某為了規(guī)避執(zhí)行而采取的措施,與借款無關。并且,除前述還款外,被告戴某某及其哥哥以及第三人向原告的妻弟陳小虎、原告的司機王建勇共計還款1,198,000元,該些款項均為本案的還款。
為此,被告提供以下證據(jù):1、銀行賬戶明細一組,證明被告用其賬戶及使用的陳飛武賬戶,以及戴日根、第三人向案外人陳小虎、王建勇轉賬共計1,119,800元;2、申報財產令、判決書、兩份抵押權證、執(zhí)行裁定書、結案證明各一份,證明2014年2月,被告戴某某被申請執(zhí)行,為避免兩被告名下的房屋被拍賣,所以在2014年3月1日與原告就該房屋做了抵押,2015年1月10日由于房價上漲,又做了補充抵押,2015年4月,法院確認被告無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作出裁定終止執(zhí)行,因為兩次抵押是虛假的,所以抵押權證的原件也在被告處。
原告對證據(jù)1不予確認,認為上述款項與原告無關,對證據(jù)2認為與本案無關。
對于雙方間有無其他債權債務往來,原告明確表示沒有,被告表示無法明確雙方賬戶間還有無其他錢款往來,即便有,也純粹是因為幫助原告過賬,制造資金流水。
審理中,本院多次通知被告本人及第三人來院接受詢問,但均以身體不適為由未到庭。
根據(jù)庭審查明內容,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均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否則即應承擔不利后果??v觀雙方2011年10月起,雙方間存有十分頻繁的大額資金往來,對此,被告戴某某主張純粹為制造交易記錄,但未提供任何證據(jù),本院不予采納,而對于原告提供的雙方通話錄音,被告戴某某主張當時因爭吵已經神志不清、語無倫次,并未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且與該對話中被告戴某某相對平緩、穩(wěn)定的語氣顯不相符,本院不予采納。而該錄音中被告戴某某確認本金570萬元未還,利息亦為一分五,其不會賴賬,故可認定原、被告戴某某之間成立民間借貸關系,且約定利率為月息1.5%。對于雙方的借款及還款情況,就雙方爭議部分,本院認定如下:第一,對于2011年10月11日原告交付的35萬元,原告已提供憑證,被告戴某某未有任何反證,對被告戴某某的抗辯不予采信。對2013年1月14日原告匯入案外公司的20萬元,被告戴某某主張系原告為其代付房款,但這僅能說明錢款的走向與用途,并不能說明原告支付款項及被告戴某某獲得該筆收益的原因,被告戴某某并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其他法律關系的存在,故本院認定為該筆款項亦應計入本案的借款范圍;對于2013年9月10日、12日案外人尤某某代為交付被告戴某某的20萬元、50萬元、2014年2月17日案外人王某代為交付的40萬元、2015年3月4日,案外人尤某某代為交付的20萬元;5、2015年6月11日,孫順娣代為交付的30萬元,被告戴某某確認是雙方間的來往款項,但認為不能在本案中處理,無法律和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對于原告主張的2012年4月20日轉賬242,000元、2013年2月28日通過承兌匯票支付10萬元,其未有舉證,本院難以采納。第二,對于涉及第三人的款項,被告戴某某及第三人均主張原告方支付于第三人的款項是基于過賬,與被告戴某某關于匯至其賬戶款項的抗辯一致,但未提供任何證據(jù),且所謂“過賬”通常理解應為資金出入的雙向流動,而非僅僅是收款,故被告戴某某及第三人的抗辯意見本院難以采納。而被告戴某某在庭審時也曾確認過該些款項作為對其交付的款項,將該些款項作為本案款項亦未損害第三人的權益,故結合雙方的陳述及舉證、本院將涉及第三人的款項全部計入本案的借、還款中。第三,對于被告戴某某主張的其他還款,均涉及案外人,其亦未有任何舉證證明與本案有關,故本院對其主張難以支持。綜上,原告先后交付借款10,589,299.99元,被告戴某某共計還款8,030,700元。對于還款的用途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故按照先歸還利息,再抵扣本金的原則計算。經本院核算,截至2016年6月13日,尚欠本金5,386,693.64元,利息333,857.24元。被告戴某某至今未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歸還本金、支付借款利息?,F(xiàn)原告自愿降低拖欠的本息金額及調整利息起算點,于法不悖,本院予以準許。原告現(xiàn)主張將2018原告根據(jù)房屋抵押借款合同主張被告陳某某對本案借款亦有知曉,本案借款應作為夫妻共同債務,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兩被告主張該抵押合同實為規(guī)避法院執(zhí)行,并非其真實意思。原告并未認可,其亦未提供任何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且其主張的規(guī)避執(zhí)行明顯違背了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對于被告陳某某與原告之間除本案款項外有無其他債權債務關系,被告亦未作出明確,故本院認定該房屋抵押借款合同所涵涉的借款仍在本案借款范圍內,但對于超出該抵押借款合同外的款項及雙方的利息約定,原告并未舉證被告陳某某有所參與或知曉。故本院認定被告陳某某僅在該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內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戴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蔣某借款本金及截至2017年8月18日的利息合計570萬元;
二、被告戴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蔣某借款利息,以本金5,386,693.64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18%,自2017年8月19日起計算至實際償付之日止;
三、被告陳某某就被告戴某某第一項付款義務在450萬元內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案件受理費51,700元,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戴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薛??霞
書記員:彭麗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