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蔣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小軍,上海市喬文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龍輝,上海市喬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文勇,上海市新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蔣煥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虹口區(qū)公平路XXX號。
原告蔣某與被告陳某某、第三人蔣煥良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蔣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小軍、被告陳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文勇及第三人蔣煥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蔣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被告陳某某支付原告借款利息408,600元。事實和理由:2007年6月27日,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一張,載明向原告借款1,000,000元,借款期限為2007年6月28日至2007年8月28日,利息為月息2.5%。隨后原告將1,000,000元借款匯入被告的中國銀行賬戶。被告借款后,截止至2011年2月16日,已分期將本金償還完畢,利息分文未付。經(jīng)原告催討,被告數(shù)次書面確認利息金額,并承諾支付利息,但未能實際履行。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如所請。
被告陳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首先,原告主體身份不適格。本案系爭借款的實際出借人是原告父親蔣煥良,應由蔣煥良主張相應權利。其次,即便原告主體身份適格,原告提起本案訴訟亦已超過訴訟時效,被告在收條、確認書上的簽名僅系對利息的確認,用途僅在于對賬,而非同意支付利息。最后,本案借款系大額借款,原告應當提交相應的銀行轉賬憑證,若原告無法提供,則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三人蔣煥良辯稱,同意原告訴訟請求。己方系原告父親,系爭借款原本用于原告購房,后經(jīng)其與陸某某操辦,將1,000,000元足額出借予被告。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07年6月27日,被告出具收條一張,收條載明:今收到蔣某借款人民幣壹佰萬元,借款期從2007年6月28日到2007年8月28日,月息為2.5%。被告在“借款人”處簽名。同日,由陸某某經(jīng)辦,從原告中國銀行賬戶取款1,000,000元轉賬至被告中國銀行賬戶。被告于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27日、2010年2月12日、2011年1月24日、2011年2月16日分別還款100,000元、400,000元、170,000元、200,000元、130,000元。原、被告在前述收條上對還款情況進行確認,確認被告已于2011年2月16日將本金清償完畢。被告在收條上另寫有“上述繼續(xù)生效”等內容,并分別在2009年6月22日、2012年9月20日、2014年7月15日、2016年11月28日簽字。原、被告另簽署確認書一份,確認系爭借款共產(chǎn)生利息522,000元,被告最后一次在確認書上簽名的日期為2016年2月2日。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交的收條、確認書、中國銀行取款回單、被告提交的還款憑證、證人陸某某的證言及原、被告當庭陳述等證據(jù)為證。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三:一是本案原告的訴訟主體身份是否適格?被告堅持認為實際出借人系第三人蔣煥良,故應由第三人蔣煥良主張相應權利。對此,本院認為,第三人蔣煥良出庭陳述借款時的具體情形,且已明確向被告披露出借人為原告,同意由原告向被告主張相應權利。故對被告辯稱意見,本院不予采納;二是系爭借款是否已轉入被告賬戶?被告自認已收到系爭借款1,000,000元,后又以自認可能侵損第三人合法權益為由提出抗辯,要求原告提交轉賬憑證。本院認為,根據(jù)在案證據(jù)足已證明被告足額收到系爭借款,且被告前后陳述不一的行為,亦有違訴訟誠信,故對被告此節(jié)辯稱意見,本院亦不予采納;三是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是否成立?被告認為雖然己方在確認書上簽字確認利息金額,但無法證明原告曾向被告催討過利息,也無法證明被告同意向原告支付利息。本院認為,根據(jù)確認書文義,原、被告簽署確認書的目的即在于明確系爭借款利息的計付方式、期限及金額,且被告多次在確認書上簽字確認,可見,原告催討借款利息的意思表示明確,并非僅是用于對賬。另,在確認書“計息金額”一欄,原告放棄了部分利息,亦可印證原告催討借款利息的主觀心態(tài),若僅是對賬,原告無需采取此種讓渡部分利息的計付方式。此外,在涉案收條上曾留有被告所書寫的“上述繼續(xù)生效”等內容,且被告于2016年11月28日仍予以簽字確認,結合前述確認書內容,進一步佐證了原告催討利息、被告同意支付利息的意思表示。原告認為本案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應為2016年11月28日,本院予以認可。綜上,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因原、被告約定的利息計付標準超過法定標準,原告已自行作出調整,且放棄了部分利息,據(jù)此得出的利息金額符合雙方約定,亦與法不悖,本院亦予認可。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陳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蔣某借款利息408,6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429元,由被告陳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施立富
書記員:沈??燁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