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董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玉珠,上海博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庭,上海觀庭觀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朱丹陽,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金山區(qū)。
被告:沈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金山區(qū)。
第三人:樂維維,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普陀區(qū)長壽路XXX弄XXX號。
原告董某某與被告朱丹陽、沈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由審判員岳華、劉燕楓、人民陪審員曹筠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本院依法追加樂維維作為本案三人參與訴訟。原告董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玉珠、余庭、被告朱丹陽、沈某某、第三人樂維維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董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2、確認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房地產居間協(xié)議》中的買賣法律關系無效;3、判令被告清償系爭房屋上設立抵押債權并滌除抵押權;4、判令被告將上海市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產恢復登記至原告名下;5、判令被告騰退并向原告返還系爭房屋;6、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自2016年8月21日占用上述房屋之日起至實際返還房屋之日止的房屋占用使用費(每月按5,000元計算);7、判令被告向原告返還上述房屋內的生活用品(附物品清單)并賠償損失10萬元。事實和理由: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下稱系爭房屋)是原告拆遷安置所得,權利人為原告。2014年初,原告兒子樂維維因做生意資金周轉想做銀行貸款,經人介紹認識了XXX,XXX說樂維維信用不好,想做銀行貸款,需要做房產假買賣,走銀行貸款。2014年5月15日,XXX介紹樂維維與陳國秀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60萬元,實際存入樂維維銀行卡50萬元,之后又取現(xiàn)10萬元、40萬元交給XXX。2014年6月14日,XXX謊稱給樂維維做銀行流水,拿走樂維維的銀行卡,讓錢其龍給樂維維銀行卡里轉賬70萬元,之后又將其中50萬元轉賬給陳國秀,取現(xiàn)18萬元給了其他人,2萬元給XXX。6月16日,樂維維與錢其龍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70萬元,說是補6月14日的轉賬70萬元的合同。2014年4月,XXX向原告謊稱為了獲得銀行貸款,要做房屋假買賣,之后再過戶回來,讓原告公證委托樂維維賣房。4月27日,XXX帶原告前去辦理公證委托,當時樂維維并不在場,原告也沒有拿到公證書,公證書是系爭房屋被賣掉后原告報警后調取的,原告對于具體的委托權限并不清楚,且公證書上的地址為豐莊北路XXX號XXX室房屋。后樂維維又辦理了轉委托王修苗的公證手續(xù),但王修苗并未參與賣房。2014年10月12日,案外人XXX冒充原告與被告就系爭房屋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被告支付2萬元定金被XXX領走。后XXX稱為方便貸款,讓原告去工商銀行開戶,并由XXX設定了銀行卡密碼,銀行卡也由其保管。2014年10月25日,XXX、XXX讓樂維維代表原告與被告簽訂了《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將系爭房屋出售,但被告此前并未見過原告,也未實地看房,買賣合同所寫賣方電話也非原告或樂維維,而是XXX。同日下午,在居間方陪同下,樂維維、XXX與XXX等人與被告一起去工商銀行辦理首付款支付,共計有68萬元轉入XXX交給XXX的原告的銀行卡內,并向中介等號稱原告本人也在現(xiàn)場,其實是找人冒充原告。XXX將68萬元中的64萬元轉賬給樂維維,另取現(xiàn)4萬元給了XXX,后又將樂維維賬戶里的64萬元轉給錢其龍,稱是歸還借款。2014年11月8日,XXX向原告謊稱工商銀行貸款沒有貸到,改為農業(yè)銀行貸款,又讓原告辦理了一張農業(yè)銀行卡,密碼由原告設定,XXX讓原告告知其密碼,稱這樣才能把貸款轉賬給原告,原告就告知了其密碼。2015年1月6日,先后有共計50萬元轉至原告該銀行卡上,XXX稱40萬元是給樂維維的貸款,10萬元是XXX的。隨后,XXX讓樂維維在農業(yè)銀行取現(xiàn)10萬元當場交給XXX,樂維維又取現(xiàn)24萬元,將其中21萬元還給XXX,另3萬元按照XXX的要求給了龐飛,樂維維凈得16萬元。原告后來從中介處得知上述50萬元是被告沈某某以公積金貸款支付給原告的購房款。2014年12月26日,系爭房屋過戶至兩被告名下。2015年1月5日,XXX讓樂維維在系爭房屋的《房屋租賃合同》上簽字,約定出租方為被告沈某某,承租人是樂維維,但未實際履行,也未支付任何租金。2015年3月底,兩被告以上述《房屋租賃合同》到期為由要求原告和樂志明搬出上述房屋并向法院起訴,法院作出判決支持被告的訴訟請求,并已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原告認為系爭房屋從未賣出,也未收到過房款,租賃合同也是假的,不同意搬出。朱丹陽和沈某某帶人趁系爭房屋內無人之際,砸壞了窗戶,并將原告的物品搬出,原告報警,但警察至今未處理。2015年9月11日,原告以被告和XXX、XXX等人合謀以為樂維維辦銀行貸款為由詐騙原告房屋及賣房款向上海市公安局XXXX報案,該分局不同意立案。2016年8月2日,原告向嘉定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審理期間,原告向上海市XXX投訴上海市XX公證處。2017年6月20日和8月11日,上海市XX公證處因公證行為違反《公證程序規(guī)則》相關規(guī)定,作出(2017)滬東證復決字第4號、第7號《撤銷公證書決定書》決定撤銷涉及本案系爭房屋買賣的下列公證書(2014)滬東證字19741、17236、17786、17788、20364、24653、25612號公證書。據此,樂維維代理原告賣出系爭房屋的行為無效。2017年12月15日,嘉定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16)滬0114民初10492號之二《民事裁定書》,以本案涉嫌“套路貸”犯罪駁回原告起訴,移送上海市公安局XXXX刑偵支隊處理。該刑偵支隊不予受理。因該案民事案件未經過實體審理,原告有權重新起訴,主張權利。原告認為被告與XXX、XXX等人串某,利用樂維維基于獲得銀行貸款的心理,利用原告法律知識欠缺,以做銀行流水名義,假借民間借款手續(xù),謊稱做房屋假買賣;被告與XXX冒充原告簽訂《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取得房屋賣房款,又以賣房款冒充銀行貸款支付給錢其龍,欺詐原告房屋產權,造成原告錢房兩空,流離失所。被告等人的行為雖未被公安機關認定為詐騙罪,但他們欺詐原告的房產是事實。被告在與原告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時,存在與案外人串某;原告沒有售房的意思表示,委托公證也已經撤掉了;被告取得這個房屋是非善意取得,甚至是惡意取得,是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名義買的,所以原告認為買賣合同包括居間協(xié)議當中的買賣關系的意思表示都不是真實的,均應確認無效。
被告朱丹陽、沈某某辯稱,原、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關系真實有效,買賣通過中介居間開展,并有書面買賣合同,被告履行了全部付款義務,原告也按合同約定將房屋過戶至被告名下,合同已履行完畢,原告主張合同無效無事實、法律依據,請求法院依法駁回。1、原告起訴狀中未涉及被告部分的陳述被告并不知情,被告是房屋的買家,對于原告賣房的前因后果以及與案外人的債權債務糾紛并不知曉,也無權探知,被告只在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范圍內,享有并履行作為買家應當享有的權利以及應當履行的義務;2、被告不存在與案外人串某的事實,被告在交易前并不認識原告所稱的XXX,被告是在中介的主持下簽訂的居間協(xié)議,并與當時有公證委托授權的代理人樂維維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關于原告與案外人的糾葛被告并不知情;3、被告在房屋買賣過程中,按照合同約定向原告董某某的銀行卡中支付首付款,后向銀行貸款,貸款的金額也是劃入董某某的銀行賬戶,至于原告董某某的銀行卡是否在其身邊,被告并不知情,被告只是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付款義務,至于原告收到房款后如何處分與被告無關;4、雖然公證委托被撤銷,但并不影響雙方買賣關系的真實存在和事實上的履行完成;5、原、被告的房屋買賣價格是在合理的范圍內。
第三人樂維維陳述,其當時做生意欠錢,需要周轉,經人介紹認識了XXX,在XXX的勸說下,讓其以銀行貸款的形式來償還之前的債務。第一筆款是68萬元,當時銀行卡不在其身上,在XXX身上,什么時候打款其不知道。合同是XXX叫其簽的,銀行卡是其母董某某名字的銀行卡,但是在XXX那里,其也不知道XXX為何會有原告董某某的銀行卡,銀行卡在XXX那里,是其后來聽董某某說的,XXX沒有跟其說。第一筆打的68萬元,其不知道是房子的首付款,由于前面的借款做了銀行流水賬,借了70萬元,XXX讓其把68萬元中的64萬元轉賬給錢其龍,還有4萬元被XXX拿走了。50萬元貸款是打到原告賬戶的,其拿了10萬元現(xiàn)金出來給了XXX,剩余40萬元其給了XXX20萬元用于償還之前的借款,3萬元給了龐飛支付貸款好處費,剩余17萬元其用于償還了其他人的借款。定金2萬元其并未收到。
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系爭的上海市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于2000年4月26日核準登記至原告董某某名下,于2014年5月7日重新申請辦理權證,2014年5月12日核準登記。第三人樂維維系原告之子。
2014年4月27日,董某某就上海市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號XXX室房屋的相關事宜向樂維維出具委托書一份,委托期限自2014年4月28日至2015年4月27日;委托事項包括:代為簽訂,代為簽訂、修改、解除房地產買賣合同;代為辦理買賣合同公證、領取公證書;代為辦理房地產轉移登記、代為收取房價款、代為辦理產權證密碼掛失及補領手續(xù)、領取密碼憑證等。上海市XX公證處于2014年4月28日就上述委托書出具(2014)滬東證字第17236號公證書。
2014年5月14日,董某某就系爭房屋的相關事宜向樂維維出具委托書一份,委托期限自2014年5月14日至2015年3月13日止,委托事項包括:代為簽訂定金協(xié)議、房地產買賣合同、修改、解除房地產買賣合同;代為辦理買賣合同公證、領取公證書;代為辦理房地產轉移登記、代為收取房價款、代為辦理產權證密碼掛失及補領手續(xù)、領取密碼憑證等。上海市XX公證處于2014年5月14日就上述委托書出具(2014)滬東證字第19741號公證書。
2014年10月12日,案外人XXX以董某某的名義與被告朱丹陽、沈某某簽訂《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一份,約定將系爭房屋以12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兩被告。被告向案外人XXX支付了定金2萬元,樂維維出具了相應的定金收據。
2014年10月25日,樂維維代表原告與兩被告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一份,約定:原告(甲方)將系爭的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為58.4平方米的房屋出售給被告(乙方),總房款107萬元;甲方于2014年12月31日前騰出該房屋并通知乙方進行驗收交接;雙方在2014年11月30日之前共同向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辦理轉讓過戶手續(xù);乙方于2014年10月12日支付甲方定金2萬元,于2014年10月25日當日以現(xiàn)金轉賬方式支付甲方首期房款55萬元;乙方向銀行申請貸款50萬元,該筆款項由乙方貸款銀行直接劃撥在甲方在該銀行的指定賬戶內(若乙方未按約定及時辦理貸款手續(xù)或因個人資信及其他方面因素影響到無法貸款或貸款不足部分,乙方應在辦理產權過戶當日以現(xiàn)金的方式支付給甲方);合同還對逾期付款、逾期交付房地產的違約責任等進行了約定。同日,樂維維代表原告與被告朱丹陽簽訂《補充協(xié)議書》一份,約定:乙方款清后甲方交房給乙方,若因甲方特殊原因需要晚交房,甲方需支付租金給乙方,租金按每月叁仟元整支付,不足整月按日計算。
2014年10月25日,被告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分別向原告董某某賬戶支付首付款55萬元及補償款13萬元,樂維維向被告出具了相應的收條。2015年1月6日,以被告沈某某為借款人的金額為9萬元和41萬元的兩筆中國農業(yè)銀行貸款打入原告賬戶。至此,沈某某、朱丹陽共支付董某某房款120萬元。系爭房屋于2014年12月26日核準登記至兩被告名下,過戶手續(xù)系樂維維憑(2014)滬東證字第19741號委托公證書協(xié)助被告辦理。
2015年1月6日,沈某某與樂維維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約定沈某某將系爭房屋出租給樂維維,租賃期限為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3月30日;租金為每月3,000元,樂維維應于2015年1月7日前付清。
2015年5月,沈某某、朱丹陽以租賃期滿,其二人考慮自身居住需要,提出按合同約定歸還房屋,董某某、樂維維以無可搬遷之其他住所予以拒絕,經多次協(xié)商未果為由,起訴至本院,請求判令:1、樂維維向沈某某、朱丹陽支付拖欠的房屋租賃費8,400元(2015年1月7日至2015年3月30日);2、董某某、樂維維搬出系爭房屋;3、樂維維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費(按每天100元計,自2015年3月31日至實際搬離之日止)。該案訴訟中,董某某、樂維維對系爭房屋買賣關系提出異議,本院告知董某某、樂維維另行起訴,并限定董某某、樂維維于2015年7月29日之前提交已經起訴的相關憑證,否則將對該案直接作出處理。董某某、樂維維于限期內并未提交上述憑證。本院于2015年8月4日作出(2015)嘉民三(民)初字第611號民事判決,判令:一、樂維維、董某某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搬出位于上海市嘉定區(qū)豐莊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二、樂維維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沈某某、朱丹陽租金8,400元;三、樂維維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沈某某、朱丹陽房屋占有使用費(按每天100元計,從2015年3月31日計算至實際搬離上述房屋之日止)。判決后,董某某、樂維維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下稱二中院)提起上訴。二中院經審理后于2015年12月4日作出(2015)滬二中民二(民)終字第2396號民事判決,判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嗣后,朱丹陽、沈某某向董某某收回了房屋。
2015年9月11日,原告以XXX、XXX等人合謀以為樂維維辦銀行貸款為由詐騙原告房屋及賣房款向上海市公安局XXXX報案。上海市公安局XXXX于2015年11月9日作出滬公(嘉)不立字[2015]88號《不予立案通知書》,稱董某某提出控告的嘉定區(qū)XXX、XXX合同詐騙案,經審查認為沒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決定不予立案。嗣后,董某某向嘉定區(qū)人民檢察院要求監(jiān)督。嘉定區(qū)人民檢察院于2016年6月27日作出[2016]滬嘉檢不立監(jiān)第0008號回復函,告知董某某:其向該院提出對嘉定公安分局以滬公(嘉)不立字[2015]88號作出的不立案決定不服,要求該院監(jiān)督。經該院偵查監(jiān)督部門審查,認為公安機關作出的不立案決定是正確的。
2016年8月,董某某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其與朱丹陽、沈某某就系爭房屋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并以該案涉嫌“套路貸”為由要求本院將案件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在該案審理過程中,董某某向上海市XX公證處申請撤銷系爭房屋所涉的公證委托書。上海市XX公證處于2017年6月20日作出(2017)滬東證復決字第4號《撤銷公證書決定書》,以承辦公證員將公證申請交由公證員助理接待,并由公證員助理擬制公證書后直接交由專職審批人員審批,違反了《公證程序規(guī)則》的相關規(guī)定,決定撤銷(2014)滬東證字第19741號公證書。2017年8月11日,上海市XX公證書作出[2017]滬東證復決字第7號《撤銷公證書決定書》,以承辦公證員將公證申請交由公證員助理接待,并由公證員助理擬制公證書后直接交由專職審批人員審批,違反了《公證程序規(guī)則》的相關規(guī)定,決定撤銷(2014)滬東證字第17236、17786、17788、20364、24653、25612號公證書。
2017年12月15日,本院作出(2016)滬0114民初10492號之二民事裁定書,以該案房地產買賣中,存在“套路貸”的嫌疑為由,裁定駁回原告董某某的起訴,并于2018年1月30日將案件移交上海市公安局XXXX刑偵支隊處理。2018年2月28日,上海市XXXX函復本院,該局經審查后認為,根據辦案部門目前所掌握的相關證據材料及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及工作意見,本案不符合“套路貸”刑事犯罪構成要件的規(guī)定,不具備立案偵查的條件,并將案卷退回本院。嗣后,原告董某某再次涉訟。
系爭房屋于2016年7月27日歸并登記于被告沈某某名下。本院依據董某某在(2016)滬0114民初10492號案件中的申請,于2016年9月22日對系爭房屋進行了司法查封。目前房屋由被告方控制。
審理中,董某某確認用于公證的委托書系其本人簽字,但稱其是受XXX蒙騙,以為是做抵押用的,不知道是賣房的委托。第三人樂維維確認其曾將房屋鑰匙交給XXX。被告稱XXX及中介在簽完居間協(xié)議的第二天帶其去過現(xiàn)場看房,當時家里沒人。原告為證明原、被告之間的交易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提供系爭房屋的市場價走勢圖,用以證明2014年12月系爭房屋的市場平均價為23,412元/平方米。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雖然系爭房屋用于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及辦理過戶的系爭房屋所涉的(2014)滬東證字第17236、19741號公證書因承辦公證員將公證申請交由公證員助理接待,并由公證員助理擬制公證書后直接交由專職審批人員審批,違反了《公證程序規(guī)則》的相關規(guī)定而被撤銷,但所涉的委托書確為原告本人簽署,故委托書并不因公證書的撤銷而無效。居間協(xié)議系案外人冒充原告與被告簽訂,并未收到原告授權或追認,并非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故原告要求確認居間協(xié)議中的買賣關系無效本院予以支持。雖然居間協(xié)議無效,被告支付的2萬元定金由案外人收取,但樂維維作為原告授權的代理人向被告出具了收條,故該2萬元定金應視為向原告支付。系爭房屋所涉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均由樂維維代表原告與被告簽署,合同簽署后被告方按約支付了房款118萬元,該118萬元均匯入原告董某某賬戶,過戶手續(xù)由樂維維協(xié)助被告辦理,樂維維作為原告的代理人按照原告的授權與被告簽訂合同、進行交易的行為應由原告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至于房款匯至董某某的銀行賬戶后,是否由原告本人或樂維維甚至案外人進行處置,與被告無涉,被告已履行合同約定的全部付款義務。原告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與案外人之某某在惡意串某,故原告要求確認原、被告之間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的訴請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鑒于原、被告之間的房地產買賣合同有效,故2萬元定金轉為房款,被告方實際支付給原告的房款為120萬元,居間協(xié)議無效并不影響買賣合同的效力。至于原告所稱的房屋售價過低的問題,系爭房屋的實際交易價格為120萬元,單價為20,547.95元,即便如原告所述2014年12月系爭房屋的市場平均價為23,412元/平方米,該交易價格也未明顯低于市場價。原告的其余訴訟請求均以雙方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為前提,故本院均不予支持。據此,依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董某某與被告朱丹陽、沈某某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中的房屋買賣關系無效;
二、駁回原告董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14,529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燕楓
書記員:岳??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