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董家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二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明亮,黑龍江寒劍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士年,男1971年2月1日,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委托訴訟代理人:郝忠輝,黑龍江郝忠輝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審被告:李春惠,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明亮,黑龍江寒劍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審第三人:馮春臣,男,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原審第三人:劉繼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同江市。原審第三人:孔祥雨,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業(yè)主,住同江市。
上訴人董家棟上訴請求:撤銷原判,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張士年的起訴或發(fā)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張某既不欠被上訴人張士年的錢,也不欠原審第三人劉繼成的錢,與劉繼成從未有過經(jīng)濟往來,未收到劉繼成的款項,上訴人與其二人無債權債務關系。借條中出借人處“劉繼成”簽名虛假,上訴人簽字時此處是空白的,落款處“借款人”被孔祥雨遮擋住,只是讓上訴人作擔保。二、原審對本案借款的資金來源、履行方式及時間、給付地點等情況未查清。劉繼成是孔祥雨借貸公司的會計,從其卡上轉(zhuǎn)到董家棟卡上的80000元,是董家棟收到孔祥雨280000元借款中的一部分,該轉(zhuǎn)款行為是職務行為。被上訴人提供的兩份借條除借款人不一致外,其他內(nèi)容均相同,一審法院認定為一筆借款,那么誰才是真正的借款人未查清。一審法院在未查清上述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應當認定劉繼成與張士年的債權轉(zhuǎn)讓合同無效,并依法駁回被上訴人的起訴,一審判決屬適用法律錯誤。三、上訴人董家棟是2014年12月9日寫的欠條并取的借款,2014年12月10日上訴人張某做的擔保,上面當時借條上沒有寫欠的誰的錢,孔祥雨本人沒辦法向董家棟要錢,所以改寫成劉繼成為出借人,然后將債權轉(zhuǎn)到張士年名下。四、原審程序違法。一審審理時適用普通程序,但開庭時僅一名法官到庭。上訴人張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張士年的起訴或發(fā)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張某既不欠被上訴人張士年的錢,也不欠原審第三人劉繼成的錢,與劉繼成從未有過經(jīng)濟往來,未收到劉繼成的款項,上訴人與其二人無債權債務關系。借條中出借人處“劉繼成”簽名虛假,上訴人簽字時此處是空白的,落款處“借款人”被孔祥雨遮擋住,只是讓上訴人作擔保。二、原審對本案借款的資金來源、履行方式及時間、給付地點等情況未查清。劉繼成是孔祥雨借貸公司的會計,從其卡上轉(zhuǎn)到董家棟卡上的80000元,是董家棟收到孔祥雨280000元借款中的一部分,該轉(zhuǎn)款行為是職務行為。被上訴人提供的兩份借條除借款人不一致外,其他內(nèi)容均相同,一審法院認定為一筆借款,那么誰才是真正的借款人未查清。一審法院在未查清上述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應當認定劉繼成與張士年的債權轉(zhuǎn)讓合同無效,并依法駁回被上訴人的起訴,一審判決屬適用法律錯誤。三、原審程序違法。一審審理時適用普通程序,但開庭時僅一名法官到庭。被上訴人張士年辯稱,原審判決正確,請求法院維持原判。董家棟、李春惠、張某向劉繼成借款的事實、劉繼成向董家棟賬戶轉(zhuǎn)款及董家棟在原審中自認收到借款的事實能夠確認董家棟、李春惠、張某共同向劉繼成借款的行為客觀存在,張士年依法定程序受讓取得該債權,有權向上述三人主張債權,關于董家棟、孔祥雨及王魁之間的糾紛與本案無關。另外,原審第一次和第二次開庭適用簡易程序,后因案情復雜轉(zhuǎn)為普通程序,因此原審程序合法。綜上,請求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原審被告李春惠述稱,與上訴人董家棟的意見一致。原審第三人孔祥雨、劉繼成、馮春臣未作答辯。張士年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償還借款本金300000元及利息114000元,三被告對借款本息承擔連帶責任,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1月1日第三人劉繼成向原告張士年借款200000元,約定還款時間為2016年1月1日,約定月利息為20‰;2015年4月13日第三人劉繼成向原告張士年借款100000元,約定還款時間為2016年4月13日,約定月利息為20‰。借款到期后第三人劉繼成未能還款。2016年9月18日原告與第三人劉繼成簽訂了債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將劉繼成持有的本金三十萬元、月利率20‰的民間借款到期債權轉(zhuǎn)讓給原告張士年,并通知了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但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收到通知后未履行清償義務,原告起訴要求三被告償還本金300000元及利息114000元,三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并要求三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庭審中被告董家棟(同時也是李春惠、張某的代理人)不承認向劉繼成借款,只承認向孔祥雨借款,認為借款時借條上沒有出借人姓名,承認是自己打的條,承認是借款300000元(第一次開庭辯稱收到28萬元,第三次開庭辯稱是300000元,是給孔祥雨打的條)。2014年12月9日通過劉繼成帳號向董家棟帳號轉(zhuǎn)帳80000元,董家棟承認收到此筆轉(zhuǎn)款。一審法院認為,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zhuǎn)讓給第三人。原告張士年與第三人劉繼成簽訂債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且通知了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在債權轉(zhuǎn)讓程序上合法有效。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于2014年12月9日借款300000元,雖然是兩個借條,但原告及第三人劉繼成承認兩筆借款為一筆,借條約定月利息為20‰,借款期限至2015年2月8日,該借條已載明出借人為劉繼成,被告董家棟(同時是李春惠、張某的代理人)承認是自己打的條。雖然三被告不承認向第三人劉繼成借款,稱原條上沒有出借人,只承認向另一個第三人孔祥雨借款,但其向法院提供的證據(jù)不能證明其是向孔祥雨借款,另因本案第三人劉繼成尾數(shù)為3853銀行卡2014年12月9日向被告董家棟尾數(shù)為6666銀行卡轉(zhuǎn)款80000元,與借條相互印證,可以證實劉繼成為出借人。對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所主張的“未向劉繼成借款,與原告無債權債務關系,當時劉繼成、孔祥雨、馮春臣他們開的借貸公司,劉繼成是會計,我當時借款是300000元,給孔祥雨出具的借條也是300000元,張某作為借款人另出具300000元借條,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李春惠、張某為擔保人,不是借款人”的意見,因證據(jù)不足,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與孔祥雨的債權債務關系可另行主張權利。案外人宋延麗轉(zhuǎn)讓給被告董家棟的債權因被告不主張抵銷,法院不予處理。綜上所述,第三人劉繼成與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的借貸行為是合法的借貸關系,三被告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償還借款,三被告未按期還款,第三人劉繼成將該債權轉(zhuǎn)讓給原告張士年,并通知了三被告,其轉(zhuǎn)讓債權的行為合法有效。三被告應該向原告清償債務,償還借款本金并支付利息,原告主張按月利率20‰計算利息,三被告與劉繼成借條約定的月利息也是20‰,原告主張按月利息20‰從2015年2月8日至2016年9月8日計算為114000元(300000元×20‰×19個月),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法院予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之內(nèi)償還原告張士年借款本金300000元及利息114000元(300000元×20‰×19個月)。案件受理費7510元,由被告董家棟、李春惠、張某負擔。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提供證據(jù)一、王魁的公證書、抵押合同一份,證明債權債務形成原因是2010年6月24日孔祥雨找王魁借款120000元,用董家棟房產(chǎn)進行抵押并簽訂抵押合同,合同中孔祥雨簽字了,約定借款期限為6個月,月息2分;孔祥雨借款截止2015年1月24日共欠本息288000元,孔祥雨始終拖欠并在外躲債,董家棟為取回自己的房產(chǎn)證替孔祥雨償還王魁288000元并抽回自己的房產(chǎn)證(房產(chǎn)證號20××10)。證據(jù)二、借據(jù)、債權轉(zhuǎn)讓書各兩份,證明2015年12月28日和29日本案的三位原審第三人分別向宋艷麗借款100000元,約定月息1.5分,2016年8月27日宋艷麗將兩份債權(本息合計24.4萬元)一次性轉(zhuǎn)讓給董家棟,并于當日以郵寄方式書面通知了債務人孔祥雨、劉繼成、馮春臣。進一步證明上訴人董家棟于2016年8月27日享有了對孔祥雨、劉繼成、馮春臣三人的債權244000元,2016年9月18日劉繼成向被上訴人轉(zhuǎn)讓債權屬于在后的轉(zhuǎn)讓是具有惡意的,宋艷麗的轉(zhuǎn)讓先于劉繼成的轉(zhuǎn)讓,因此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與劉繼成的轉(zhuǎn)讓是無效的。被上訴人對證據(jù)二真實性有異議,且上述證據(jù)均與本案無關。本院認為,證人出庭作證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否則應當出庭接受質(zhì)詢,其他證據(jù)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對上述證據(jù)不予采信。經(jīng)審理,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認為,一審庭審中,上訴人董家棟對被上訴人張士年舉示的案涉借據(jù)及債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均無異議,并承認收到280000元借款,亦知曉原審第三人劉繼成將案涉借款轉(zhuǎn)讓給被上訴人張士年的事實。僅抗辯案涉借款的出借人非被上訴人張士年,而是原審第三人孔祥雨。借條上明確寫明“今借劉繼成人民幣(大寫)叁拾萬元整?!?,且劉繼成在將債權轉(zhuǎn)讓給張士年后即通知了董家棟,若本案借款的出借人非劉繼成,則董家棟在接到債權轉(zhuǎn)讓通知時,即應對此提出異議,董家棟以其行為認可了劉繼成將案涉?zhèn)鶛噢D(zhuǎn)讓給張士年的事實。二審中,上訴人董家棟稱因替孔祥雨償還王魁288000元,董家棟為此向孔祥雨借款300000元,即案涉款項,孔祥雨同意并讓劉繼成支付此款。若如董家棟所述,案涉款項是孔祥雨還給董家棟的欠款,那么董家棟應該出具收條而不是借條,其陳述明顯不符合常理。綜上,上訴人董家棟在未能提供其他證據(jù)證實案涉借款是為孔祥雨償還欠款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判決其向張士年償還借款并無不當。上訴人張某在一審庭審時委托上訴人董家棟代理其出庭,代理權限是特別授權,故董家棟對案件事實的認可等同于張某本人認可,現(xiàn)上訴人張某主張其不是借款人,而是為上訴人董家棟就案涉借款提供擔保,但未提供證據(jù)予以佐證,對其主張不予支持。
上訴人董家棟、張某與被上訴人張士年、原審被告李春惠、原審第三人孔祥雨、劉繼成、馮春臣債權轉(zhuǎn)讓合同糾紛一案,前由黑龍江省同江市人民法院作出(2016)黑0881民初3038號民事判決,宣判后被告董家棟、張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1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綜綜上,上訴人董家棟、張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5020元,由張某負擔7510元,董家棟負擔7510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鄭玉祥
審判員 梁勁松
審判員 劉艷軍
書記員:王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