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葛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中國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公司職工,住宜昌市西陵區(qū)。原告:江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清江公司司機,住宜昌市西陵區(qū)。二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童成祥,湖北夷陵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被告:馮靜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宜昌首信東方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職工,住宜昌市西陵區(qū)。被告:何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天仁藥業(yè)職工,住宜昌市西陵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姜華,湖北西陵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
原告葛某某、江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兩被告向原告支付購房款15萬元。2.判令兩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6萬元。3.判令兩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6年4月23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約定原告將其所有的坐落于西陵區(qū)東湖一路的房屋以四十萬元的價格出售給被告,并約定被告在原告辦理過戶手續(xù)同時向其支付首付款二十五萬元整,剩余房款十五萬元在貸款發(fā)放日起七天內(nèi)支付給原告。雙方簽訂協(xié)議后,原告已經(jīng)協(xié)助被告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并取得不動產(chǎn)權證,但被告沒有依約辦理銀行貸款,也未向原告支付剩余購房款,原告一再催要,被告置之不理。原告認為,被告存在違約行為,應依法支付原告剩余購房款和全部違約金。被告馮靜某辯稱,原告所述屬實,因為被告何慶不配合辦理銀行貸款,導致剩余房款未能及時支付。同時認為,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且要求調(diào)低。被告何慶辯稱,原、被告在2016年4月24日簽訂的《宜昌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經(jīng)過商議后簽訂的,并經(jīng)產(chǎn)權部門備案的,是合法有效的。而原告與被告馮靜某單方面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被告何慶不知情也沒有在合同上簽字,對被告何慶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因該合同所產(chǎn)生的債務系被告馮靜某個人債務,應由其自行償還。綜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對被告何慶的訴訟請求。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4月23日,葛某某、江某(出賣人)與馮靜某(買受人)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約定:出賣人將其所有的坐落于西陵區(qū)東湖一路的房屋以四十萬元的價格出售給買受人,并約定買受人在出賣人辦理過戶手續(xù)同時向其支付首付款二十五萬元整,剩余房款十五萬元在貸款發(fā)放日起七天內(nèi)支付給出賣人;買受人貸款發(fā)放日起七日到期還未付款的,出賣人有權要求買受人以未付款項為基數(shù),按4倍貸款利率支付違約金,貸款期限從過戶簽字當日起約四個月內(nèi)完成;本合同一旦簽訂后,任何一方不得單方毀約否則支付守約方該成交價的30%違約金。葛某某、江某在出賣人處簽字,馮靜某在買受人處簽字。2016年4月23日,馮靜某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方式向葛某某轉(zhuǎn)賬20000元。2016年4月24日,葛某某、江某與馮靜某、何慶在宜昌市西陵區(qū)興旺信息服務部簽訂《宜昌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約定房屋成交價格為200000元。2016年5月3日,葛某某、江某(出賣人)和馮靜某(買受人)、何慶(共有人)簽訂了《存量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約定:出賣人于2016年6月30日前將房屋處于空房狀態(tài);出賣人收到買受人首付款25萬元后,出賣人應當協(xié)助買受人對該套房屋進行前期裝修測量準備工作提供方便服務。同時約定該補充協(xié)議與原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條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當日,馮靜某向葛某某轉(zhuǎn)賬230000元,雙方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該房屋登記為馮靜某、何慶共同所有。后因馮靜某、何慶沒有依約辦理銀行貸款,也未向葛某某、江某支付剩余房款,故葛某某、江某訴至法院。同時查明,馮靜某、何慶系夫妻關系。
原告葛某某、江某與被告馮靜某、何慶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審理,原告葛某某及其與原告江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童成祥、被告馮靜某、被告何慶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姜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及《存量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雙方均實際履行了該協(xié)議,該房屋亦已過戶至兩被告名下,故該合同及協(xié)議應為合法有效。至于原、被告訂立的《宜昌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是為了履行原、被告簽訂的合同,辦理過戶手續(xù)時訂立的,雙方為少繳稅而將房價約定為200000元,在實際履行過程中也并非按該買賣合同的價格成交,這并非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該行為損害了國家利益,故該合同應為無效。至于被告何慶辯稱其對原告與被告馮靜某單方面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不知情也未在合同上簽字,對其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第(二)項:“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chǎn)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蓖瑫r,被告何慶在《存量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上簽字,且該房屋登記為被告馮靜某與被告何慶共同所有,故對其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關于違約金,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各方均應按約履行。被告在合同簽訂后,未按約向原告支付余款,有違誠信,理應承擔違約責任。原告主張按成交價的15%支付違約金,而被告馮靜某抗辯該違約金過高且要求調(diào)低。本院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存量房買賣合同》,綜合考慮原告的損失及被告的違約情況予以調(diào)整,以未付款項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從雙方過戶簽字當日起的4個月零7天開始計算違約金。綜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條、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六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馮靜某、何慶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葛某某、江某支付購房款150000元。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支付該款自2016年9月11日起至購房款清償之日止的違約金。二、駁回原告葛某某、江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450元,減半收取2225元,由被告馮靜某、何慶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牟立萍
書記員:韓傲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