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范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麗,上海市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唐春,上海邦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住所地上海市。
負責人:時軍莉,職務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冰陽。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曄晟。
原告范某與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其他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3日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范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麗,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冰陽、李曄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范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提成款人民幣26550.40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2、判令被告返還押金20000元;3、判令被告返還扣取原告的律所會員費和殘保金14000元;4、判令被告支付上述費用的利息(自2017年1月4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5、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0年10月進入被告處從事提成律師工作,雙方約定原告自主開發(fā)案件,被告按規(guī)則給予提成。2016年末,原告提出辭職轉(zhuǎn)所,被告不同意,要求原告支付20000元押金,表示半年后所辦案件無爭議就予退還。因作為律師,在原律師事務所未蓋章同意前提下無法在新所執(zhí)業(yè),原告無奈答應被告條件。2017年1月4日,原告從被告處轉(zhuǎn)出,但至今被告沒有向原告返還押金和提成。又,原告經(jīng)與被告負責人聊天得知,被告一貫將律師事務所應當繳納的會員費和殘保金攤派到每個律師承擔,故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辯稱,原告主張的提成款及押金均已轉(zhuǎn)為案卷保證金。由于原告在被告處執(zhí)業(yè)期間,違反執(zhí)業(yè)律師基本要求,未履行與被告之間保證交納檔案的約定,故無權要求被告返還上述保證金。至于原告主張的律所會員費、殘保金及利息,沒有事實依據(jù),被告每年都會依法依規(guī)繳納會員費和殘保金,與原告并無關系,故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審理中,原告為證明其訴稱意見,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jù):
1、律師證,證明原告于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4日期間在被告處工作;
2、原告與被告處財務馬賽敏的聊天記錄,證明原告離開被告處時,被告扣押了原告46550.40元的款項;
3、原告與被告負責人時軍莉的聊天記錄,證明被告曾建議返還原告一半的扣押款,但原告不同意;
4、收據(jù),證明被告于2016年12月28日收取了原告20000元保證金;
5、不受理通知書,證明原告申請勞動仲裁,但仲裁機構不予受理。
經(jīng)質(zhì)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無異議;對證據(jù)2、3真實性無異議,并表示從原告與馬賽敏的聊天內(nèi)容可以看出,原、被告實際均已認可原告剩余的提成款26550.40元已轉(zhuǎn)為案卷保證金,而原告與被告負責人時軍莉的聊天內(nèi)容,只是反映出被告欲對原告作出的寬恕處理;對證據(jù)4、5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由于原告并未將執(zhí)業(yè)期間辦理案件的檔案交給被告,故被告不同意退還押金。
被告為證明其辯稱意見,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jù):
1、2011年至2016年期間原告承辦案件的記錄,證明原告應當歸還而實際未歸還的檔案共182件,按照5%的比例計算案卷押金,原告應當支付被告80595.80元,但后雙方經(jīng)協(xié)商被告僅要求原告支付50000元押金;
2、被告財務馬賽敏與原告的聊天記錄,證明由于原告需要轉(zhuǎn)所,故被告要求原告盡快將承辦案卷的卷宗歸還事務所;
3、被告負責人與原告的聊天記錄,證明原告確認在被告處尚存的押金為44141.40元,被告催促原告盡快歸還案卷檔案。
經(jīng)質(zhì)證,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無異議;對證據(jù)2中第1至3頁的聊天內(nèi)容真實性無異議,對第4頁的聊天內(nèi)容記不清了,但認為此時原告已經(jīng)轉(zhuǎn)所,故無需再承擔任何費用;對證據(jù)3真實性無異議,并表示2016年年底原告提出離開事務所,被告負責人要求原告交還所有檔案,原告表示所有檔案都在被告處,如果被告要求原告裝訂成冊,原告沒有時間完成,被告遂又提出要求原告另付20000元押金,若半年后辦理的案件無爭議就退還押金,原告表示同意,故現(xiàn)被告應當退還上述押金,而且聊天內(nèi)容中被告還提到要求原告代繳殘保金和律所會費。
根據(jù)原、被告的舉證、質(zhì)證意見,并結合本院庭審調(diào)查,本案認定事實如下:原告原系被告處的執(zhí)業(yè)律師。2016年12月28日,原告轉(zhuǎn)所至上海邦天律師事務所,原告向司法部門提交的《本市律師執(zhí)業(yè)機構變更登記表》上原執(zhí)業(yè)機構(被告)證明“本單位已與申請人(原告)解除聘用關系,并辦結業(yè)務、檔案、財務等交接手續(xù)。”。同日,原告以現(xiàn)金方式交給被告20000元,被告出具的《收據(jù)》上載明收款事由為“案卷保證金”。2018年3月26日,原告向上海市普陀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要求被告返還押金及提成,并支付克扣的工資。同年4月2日,該會以原、被告之間的爭議不屬于其會受理范圍為由,決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遂起訴來院。
另查明,2017年2月4日,被告處的財務人員馬賽敏曾向原告發(fā)送微信表示“(馬):范律師,新年好!初步算了一下:您的余額為26550.4元,加上您給的案卷押金2萬元為46550.4元,因此,以案卷押金5萬元計算,您還需補繳3449.6元。由于目前為止小秦賬目還未交接清楚,這個數(shù)字暫不能確定。待結算清楚后再行告知哦”。原告回復稱“好的”。2017年2月28日,馬賽敏又發(fā)送微信給原告表示“范律師:早上好!初略核算,您還需繳費5858.6元。多退少補。見表”。
再查明,2017年10月20日,原告與被告負責人的微信聊天內(nèi)容顯示“(時):馬老師二月底給您的結算數(shù)字,要求補交5000多”;“(范):這是跟五萬的差額”;“(時):是差額”;“(范):就是我在您這兒是押了(44142.4)44141.4”;“(時):當時16年殘保金繳納標準沒出來,暫估的數(shù)字,現(xiàn)在殘保金數(shù)字出來了,超過了當時的估算,這個數(shù)字不準”;“(范):沒事,合理的我都認”;“(時):我們收的是案卷押金,不是時間押金!您在所里執(zhí)業(yè)五六年從沒交過案卷,按所里規(guī)定5%的留檔費,應該是留8萬多元,只讓您留5萬且后來一些費用還從這里支付很照顧您啦。您當時要求先辦手續(xù)時跟我說請了兩位學生再加上曹偉在整理案卷,很快會整好的,我答應您案卷交清退還費用。您走后,還有很多快遞寄過來,馬老師都及時通知從沒耽誤過,期間您一位助理來,我還請他轉(zhuǎn)告您盡快整理完成案卷交接的。大家都是律師,還是按律師的執(zhí)業(yè)規(guī)則辦事吧”……“(范):另外,殘保金,律所會費是企業(yè)費用,我不認繳。請馬老師把歷年扣我的費用算下,我們一并解決吧”;“(時):范律師,重申一下:一、我從來沒說過不退你押金!當時你保證三個人很快就能整完案卷,如果有說到時間,那也可能說最長半年可完成,并不是您認為的不用交案卷,如果純粹等半年結束我有必要請您助理轉(zhuǎn)告盡快整理交卷嗎?二、律所會費及殘保金我們從未讓律師承擔過,您交的都是您個人應繳的……”。
本院認為,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本案中,根據(jù)原、被告的庭審陳述及雙方往來的微信聊天內(nèi)容可以確認,原告自被告處轉(zhuǎn)所時,被告尚有26550.40元的提成款未與原告結算,該款項連同原告于辦理轉(zhuǎn)所手續(xù)當日交給被告的20000元(合計46550.40元)均被作為“案卷保證金”留存在被告處。至于被告收取上述“案卷保證金”的目的,其主張系原告用于保證及時交還所辦案件的卷宗,并完成歸檔工作所用,但對此僅有被告的單方陳述為證,原告并不認可。而且從原告向司法部門提交的《本市律師執(zhí)業(yè)機構變更登記表》分析,被告也已蓋章確認原告與其辦結了業(yè)務和檔案的交接手續(xù),故現(xiàn)被告再主張原告轉(zhuǎn)所時并未將承辦案件的卷宗交還事務所,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至于歸檔問題,根據(jù)《律師業(yè)務檔案立卷歸檔辦法》規(guī)定,律師承辦業(yè)務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須立卷歸檔,立卷歸檔工作由承辦律師或者助理律師負責。本案中,因被告并未舉證證明其曾與原告協(xié)商一致,約定由原告自行負責完成承辦案件的歸檔工作,故被告再以原告未完成歸檔工作為由收取原告“案卷保證金”,于法無據(jù)。因此,原告要求被告退還業(yè)務提成款26550.40元及押金20000元,本院應予支持。
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被扣取的律所會員費和殘保金,本院認為,原告并未舉證證明上述應由被告支付的費用,被告已轉(zhuǎn)嫁原告承擔,故原告上述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對原告另主張要求被告支付所收取提成款、押金、律所會員費及殘保金的利息,因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亦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條、第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范某提成款人民幣26550.40元;
二、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范某押金人民幣20000元;
三、對原告范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期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1300元,由原告范某負擔人民幣325元,被告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負擔人民幣97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德榮
書記員:侯??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