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蘇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肖驥,北京市中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銳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吳明廳,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凌云,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會會,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原告蘇某某與被告銳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奇公司)證券虛假陳某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28日立案后,依法進行了審理。
原告蘇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銳奇公司賠禮道歉;2.判令被告銳奇公司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人民幣393,582.81元(以下幣種相同);3.判令被告銳奇公司賠償交通費以及住宿費10,000元。
事實與理由:2015年6月24日,銳奇公司發(fā)布《關于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預披露公告》,稱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zhuǎn)增15股。原告遂于7月23日買入銳奇公司股票5,700股。7月24日,銳奇公司發(fā)布《關于監(jiān)事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承諾公司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未來6個月內(nèi)將增持(購買)公司股票,增持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原告遂又買入銳奇公司股票35,500股。同年8月25日,銳奇公司披露《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決議公告》,確定了上述利潤分配方案,并稱“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與公司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成長性相匹配,符合公司實際情況”。9月12日,銳奇公司披露了《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定公告》,稱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案被否決,否決原因主要是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董事長吳明廳投反對票,由此導致銳奇公司股票股價大跌。原告于9月16日賣出全部銳奇公司股票,遭受重大損失。2015年11月19日,銳奇公司受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的紀律處分,深交所認定,銳奇公司在披露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時未充分說明其合理性,在方案可行性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未能及時披露相關情況,對投資者產(chǎn)生明顯誤導。2016年12月16日,中國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以下簡稱證監(jiān)會上海局)對銳奇公司作出行政處罰,雖然該處罰決定未對銳奇公司在披露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過程中的相關行為進行處罰,但該行為已構(gòu)成證券法上的虛假陳某,客觀上給投資者造成了重大損失,故原告提起本案訴訟,請求判如所請。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某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投資人以自己受到虛假陳某侵害為由,依據(jù)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對虛假陳某行為人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其中,對于證券市場參與主體享有行政處罰權的機關,是指對在證券市場做出虛假陳某行為的個人和機構(gòu)有權做出行政處罰的機關,具體包括: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派出機構(gòu)等。本案中,原告主張銳奇公司在披露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過程中存在虛假陳某行為,銳奇公司因該行為受到深交所的紀律處分,但深交所并非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派出機構(gòu),故其并非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享有行政處罰權的機關。雖然證監(jiān)會上海局曾對銳奇公司作出滬[2016]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但該行政處罰決定書針對的是銳奇公司在2015年半年度報告中虛增利潤總額的虛假記載行為,并不涉及銳奇公司在披露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過程中的相關行為。因此,原告提起本案訴訟尚未滿足虛假陳某行為須經(jīng)有關機關行政處罰或人民法院刑事處罰這一法定前置要件。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某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蘇某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欣
書記員:崔??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