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原告,反訴被告):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住所地: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灣址鎮(zhèn)環(huán)城南路35號。
法定代表人:夏金波,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肖東升,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念,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被告,反訴原告):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輪渡路205號。
法定代表人:項云來,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洪偉,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柚牧,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日公司)與上訴人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來公司)因船舶碰撞損害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武漢海事法院(2013)武海法事字第0012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7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8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紅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夏金波及委托代理人肖東升、劉念,上訴人運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宗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紅日公司一審訴請判令運來公司賠償“紅日159”輪修理費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1493624.2元、貨物損失664160元、運費損失91322元、打撈施救費用195萬元、船上私人物品損失4.9萬元、拖船費7.2萬元、碼頭??抠M2萬元、營運損失2469256元、燃油損失13萬元、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10萬元、船舶檢驗費11137元、評估費4.2萬元及上述損失的利息75.6萬元,共計7848499.2元,本訴訴訟費用由運來公司負擔。
運來公司一審反訴請求判令紅日公司賠償其船舶修理費損失、船舶營運損失等共261110.28元及利息(從2012年8月17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反訴訴訟費用由紅日公司負擔。
一審法院查明:2012年8月6日,“紅日159”輪裝載2300噸散裝水泥從湖北武穴駛往上海。同年8月16日22:10時許,該輪下行通過南京長江大橋,航速約6節(jié)左右。同年8月17日00:33時許,該輪沿下行通航分道駛過#130紅浮,行至天辰碼頭上端附近水域時,當班駕駛員在甚高頻VHF06頻道聽到“運來12”輪發(fā)布橫越動態(tài):“過了#130浮的船會紅燈,#130浮上游的下水船全部會綠燈”。此時,“運來12”輪位于“紅日159”輪前方#129黑浮下游,兩輪相距3000米?!凹t日159”輪當班駕駛員收到“運來12”輪發(fā)布的動態(tài)后,誤將#129浮認作#130浮,認為兩船相距較遠,遂未與“運來12”輪聯(lián)系,繼續(xù)沿下行通航分道下行。此時,#130浮與#129浮之間下行船舶較多,在“紅日159”輪左前方及左后方均有下行船舶。
當日00:37時許,“運來12”輪行至#129浮下游約500米的分隔帶內,發(fā)現(xiàn)與下行船流距離較近,遂右舵轉向沿分隔帶慢速上行。隨后,該輪發(fā)現(xiàn)#130紅浮下游下行船流之間有一空擋可供橫越,遂通過甚高頻聯(lián)系剛過#130浮的下行船,要求從其前方通過。“紅日159”輪當班駕駛員聽到“運來12”輪發(fā)布的信息后,誤以為是聯(lián)系本船,遂答復“過綠燈”,“運來12”輪未回復,亦未確認對方船名。此時,因一艘集裝箱船也在#127浮橫越航道,甚高頻內存在兩艘橫越船舶交叉發(fā)布信息的情況?!凹t日159”輪答復“過綠燈”后,集裝箱船回復“好的好的,過綠燈,謝謝啊”,“紅日159”輪當班駕駛員認為是“運來12”輪同意會讓意圖,遂閃燈提示對方盡快轉向。此時,兩輪相距約1000米。隨后,“紅日159”輪當班駕駛員發(fā)現(xiàn)“運來12”輪并未橫越且向右轉向,遂提示“運來12”輪盡快橫越,“運來12”輪詢問是哪艘下行船,“紅日159”輪回復“打燈的這一條過綠燈”,但“運來12”輪未予答復。
當日00:38時許,“紅日159”輪沿下行通航分道靠近分隔帶一側下行至#129黑浮上游近300米處,與“運來12”輪相距約600米。該輪當班駕駛員聽到“運來12”輪呼叫天辰碼頭第一條下行船“過綠燈”,誤以為是呼叫本船,遂回復“過綠燈”,并再次要求“運來12”輪趕快橫越,“運來12”輪則回答下行船舶較多,要等待時機橫越。在此期間,“運來12”輪始終未進一步確認“紅日159”輪的實際位置。當日00:39時許,兩輪已相距不足400米,“紅日159”輪右舵微調航向,降低航速,繼續(xù)沿分隔帶下行,而另一艘下行船“三樓”輪已追越至該輪左舷。“運來12”輪當班駕駛員發(fā)現(xiàn)“紅日159”輪和“三樓”輪逐漸靠近,隨即詢問“這個閃綠燈的船怎么回事啊,過紅燈,你們這幾條過紅燈啊”,“三樓”輪回復“紅燈肯定過不去了,我綠燈這邊有船(即‘紅日159’輪)”。此時,三船相距僅300米,“運來12”輪減速,右舵轉向,試圖繼續(xù)與兩艘下行船舶左舷會讓。當日00:40時許,“紅日159”輪發(fā)現(xiàn)與“運來12”輪已形成碰撞危險局面,遂立即加車、左舵避讓?!斑\來12”輪見“紅日159”輪向左轉向,便立即左滿舵,全速倒車,但為時已晚。當日00:41時許,“運來12”輪球鼻艏與“紅日159”輪船艏右舷以接近90度的角度發(fā)生碰撞。“紅日159”輪船艏右舷破損進水導致船舶右傾,當班駕駛員立即通知水手到船頭檢查損壞情況,并向北岸沖灘自救。當日01:00時許,“紅日159”輪在#129黑浮附近岸邊沉沒,所載貨物全損。
“紅日159”輪為鋼質干貨船,所有人及經營人均為紅日公司?!斑\來12”輪為鋼質散貨船,所有人及經營人均為運來公司。
同年9月3日,紅日公司、江蘇蛟龍打撈航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蛟龍公司)與運來公司簽訂打撈合同,約定由蛟龍公司負責“紅日159”輪的前期救助、防污清污及清障打撈工程,施工工期從2012年8月17日至沉船打撈結束,合同總價款195萬元,合同簽訂后支付100萬元,沉船起吊前支付45萬元,沉船打撈出水后三日內付清尾款50萬元,全部款項由運來公司代紅日公司向蛟龍公司直接支付,并在運來公司最終應當依法向紅日公司支付的賠款中予以扣除。同年9月4日,運來公司支付了第一期款項100萬元,“紅日159”輪于同年9月19日被打撈出水。同年9月26日、9月28日,運來公司分兩次向蛟龍公司支付第二期打撈費45萬元。同年10月15日,紅日公司接到蛟龍公司已將“紅日159”輪打撈出水的通知后,派員勘察后發(fā)現(xiàn)貨艙仍有少量水泥結塊尚未清除,艙底積水及污泥沒有清理,遂發(fā)函敦促蛟龍公司盡快完成約定工程。同年10月30日,紅日公司通知運來公司打撈工程已經完工,并要求運來公司向蛟龍公司支付工程尾款50萬元,但運來公司直至2013年3月27日才將工程尾款付清,且未向紅日公司說明延遲付款的理由,導致紅日公司在此期間未能與蛟龍公司交接“紅日159”輪。
2013年7月2日,紅日公司向蛟龍公司支付碼頭停靠費2萬元后,與蛟龍公司完成了“紅日159”輪交接工作。當日,紅日公司與無為縣長江船廠簽訂拖航合同,約定由無為縣長江船廠安排拖輪將“紅日159”輪從蛟龍公司碼頭拖帶至蕪湖路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路友公司)碼頭,紅日公司于2013年7月4日向無為縣長江船廠支付了拖帶費7.2萬元。同年8月1日,紅日公司委托上海泛華天衡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華天衡公司)對“紅日159”輪維修費用進行評估,泛華天衡公司指派公估人員到路友公司船臺對該輪進行現(xiàn)場勘驗后,評定該輪總維修凈費用為1090571.27元。同年8月2日,紅日公司與路友公司簽訂船舶維修合同,約定由路友公司負責“紅日159”輪修復工程,合同價款為1444120元。
2013年12月20日,“紅日159”輪維修完畢,紅日公司與路友公司于當日完成船舶交接。紅日公司于同年12月9日支付了船舶檢驗費11137元。
海事管理機構經調查認定:“運來12”輪未及時與下行船舶統(tǒng)一會讓意圖,對當時情況與周圍環(huán)境可能存在的碰撞危險缺少正確判斷,橫越過程中操作不當,未盡主動避讓之義務,應負事故主要責任?!凹t日159”輪在航行過程中疏忽瞭望,錯誤識別航標導致誤解會讓意圖,未采取有效措施協(xié)助避讓,應負事故次要責任。
一審法院認為,本訴及反訴均系船舶碰撞損害責任糾紛。紅日公司所屬的“紅日159”輪與運來公司所屬的“運來12”輪發(fā)生碰撞事故,雙方就各自損失提起侵權之訴,主張相對方按各自船舶在事故中的過失承擔賠償責任,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根據(jù)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結合雙方的訴辯觀點,爭議焦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事故責任
本次船舶碰撞事故發(fā)生后,海事管理機構經調查而作出事故調查結論書,因紅日公司與運來公司均未提交充分證據(jù)予以反駁,一審法院將該事故調查結論書作為案件的裁判依據(jù)。根據(jù)事故調查結論書認定的事故原因及責任,“紅日159”輪與“運來12”輪對引發(fā)事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失,分別體現(xiàn)在:
1、“運來12”輪。⑴未能及時與下行船舶統(tǒng)一會讓意圖,對周圍環(huán)境缺乏正確判斷,對碰撞危險缺少警惕意識。該輪雖然在橫越過程中通過甚高頻發(fā)布本船航行動態(tài),但在其后的航行過程中,明知頻道內通話較為混亂,存在交叉通話現(xiàn)象,而未能引起警惕,且在未識別通話對象的前提下,盲目應答。盡管該輪也曾對通話對象產生懷疑,但未能進一步確認與之通話的船舶身份,亦未能及時觀察到本船前方兩艘船舶正沿分隔帶下行的情況。⑵橫越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與下行船舶形成碰撞危險局面。該輪調整航向開始橫越時,未能在無礙他船行駛的情況下,盡可能與通航分道成直角就近橫越,違反了《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規(guī)定(2005)》(以下簡稱《定線制規(guī)定》)第十九條“橫江渡輪和靠離碼頭、進出錨地、汊河口及支流河口等需橫越通航分道、推薦航路或特定航路的船舶,應當注意航道情況和周圍環(huán)境,在無礙他船行駛時,盡可能與通航分道成直角就近進行”的規(guī)定。另外,該輪在得知“紅日159”輪的會讓意圖后,未能立即減速、停車、倒車,而是繼續(xù)要求與下行船舶左舷會讓,并右舵轉向、減速航行,其行為違反了《定線制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第(三)項“橫江渡輪和靠離碼頭、進出錨地的船舶,應主動避讓在規(guī)定的通航分道、推薦航路或特定航路內正常行駛的船舶”的規(guī)定,導致碰撞危險局面的形成。⑶臨危采取措施不當。該輪在與兩下行船舶相距不足300米,碰撞危險局面已經形成,且對方明確表示無法互會左舷的情況下,仍貿然繼續(xù)右轉試圖左舷會讓,錯過了最佳的避讓時機,最終導致碰撞事故無法避免。
2、“紅日159”輪。⑴誤解會讓意圖。該輪當班駕駛員在聽到“運來12”輪發(fā)布的動態(tài)后,誤將#129黑浮當做#130黑浮,并錯誤判斷兩船位置,從而誤解了“運來12”輪的會讓意圖。⑵疏忽了望。該輪未能及時識別通話對象,反而因與兩艘橫越船舶之間的交叉通話進一步加深了誤解。駛過130#紅浮后,該輪前后均有下行船舶,且該輪前方下行船舶均與“運來12”輪左舷會讓通過,該輪對此情況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并做出正確判斷,說明該輪對于航道周圍環(huán)境及船舶動態(tài)的了望存在疏忽。⑶未采取有效措施協(xié)助避讓。該輪在碰撞危險局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繼續(xù)左舵轉向,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運來12”輪采取的右轉會讓動態(tài)。在兩輪相距不足200米時,該輪大角度向左轉向進行避讓,而未采取向本船右舷方向的寬闊水域進行避讓的措施,導致碰撞事故未能有效避免。該輪行為違反了《定線制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guī)則》第六條、第九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guī)定。
一審法院綜合涉案船舶在碰撞事故中的過失及過失對造成事故的原因力,判定“運來12”輪應承擔本次事故65%的過失責任,“紅日159”輪應承擔本次事故35%的過失責任。運來公司、紅日公司分別作為“運來12”輪和“紅日159”輪的所有人及經營人,應對各自船舶在碰撞事故中的過失負責,即按兩輪過失責任比例承擔賠償對方損失的責任。
(二)雙方損失
1、紅日公司主張的損失包括“紅日159”輪修理費1493624.2元、貨物損失664160元、運費損失91322元、打撈施救費用195萬元、船上私人物品損失4.9萬元、拖船費7.2萬元、碼頭停靠費2萬元、營運損失2469256元、燃油損失13萬元、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10萬元、船舶檢驗費11137元、評估費4.2萬元及上述損失的利息75.6萬元,共計7848499.2元。⑴關于船舶修理費。紅日公司主張其實際支出了1493624.2元,但未提交完整有效的票據(jù)予以證明,鑒于該項損失確已實際發(fā)生,而泛華天衡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程序合法,且結論客觀,故一審法院采納評估報告評定的“紅日159”輪維修費用,即1090571.27元,紅日公司主張超過該數(shù)額的修理費損失,一審法院不予認定。⑵關于貨物損失。紅日公司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其具有涉案貨物的相關權益,亦未證明其已經向貨物權利人賠付了貨物損失,故其主張貨物損失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⑶關于運費損失。根據(jù)紅日公司與華新黃石公司簽訂的運輸服務合同,涉案貨物運費費率為每噸38.5元,“紅日159”輪本航次載貨量為2300噸,即紅日公司本航次運費應為88550元?!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船舶碰撞、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第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因貨物滅失或者損壞導致到付運費損失的,以尚未收取的運費金額扣除可節(jié)省的費用計算。紅日公司稱其未收取涉案貨物全程運費,但未舉證證明可節(jié)省的費用數(shù)額,故一審法院酌情保護其運費損失7萬元。⑷關于打撈施救費用。該項費用已由運來公司支付給蛟龍公司,紅日公司并未實際支出,一審法院不予支持。⑸關于船上私人物品損失。紅日公司雖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明,但船員參與船舶營運,必須配備個人生活必需品,船舶因事故沉沒,該項損失亦必然發(fā)生,故一審法院酌情保護3萬元。⑹關于拖船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船舶碰撞、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第三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除非請求人能證明在其他地方修理更能減少損失和節(jié)省費用,或者有其他合理的理由,船舶應就近修理。紅日公司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將“紅日159”輪從南京拖帶至蕪湖修理能夠減少損失或節(jié)省費用,故拖帶費損失系由于紅日公司自身原因擴大的損失,運來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⑺關于碼頭停靠費。因運來公司未依照約定支付打撈費,導致“紅日159”輪不能順利交接,滯留蛟龍公司碼頭,由此產生的碼頭??抠M應由運來公司承擔。⑻關于營運損失。根據(jù)武漢中康正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康正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紅日159”輪在事故發(fā)生前的平均凈盈利為每日3062.77元。“紅日159”輪因本次船舶碰撞事故沉沒,紅日公司可以主張船舶修復期間的營運損失。2013年8月1日,評估人員進行現(xiàn)場勘查時,“紅日159”輪已經置于路友公司船臺,故紅日公司主張修理工程始于2013年8月2日符合客觀事實,一審法院予以認定?!凹t日159”輪于2013年12月20日修理完畢,修理期間共計140天,即該輪修理期間的營運損失為428787.8(3062.77×140)元。另外,紅日公司確認打撈工程完工后,于2012年10月30日通知運來公司依照約定向蛟龍公司支付工程尾款,但運來公司直至2013年3月27日才將該款項付清,導致“紅日159”輪被蛟龍公司滯留,紅日公司無法接收船舶,亦無法安排修理工作,此期間的營運損失應由運來公司承擔,扣除合理的付款準備時間3天,該期間為145天,即該期間營運損失為444101.65(3062.77×145)元。⑼關于燃油損失。紅日公司未提交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但考慮燃油系船舶營運必備的物資,且船舶沉沒后,燃油損失亦不可避免,故一審法院按照該類型船舶一般燃油裝載量,酌情認定“紅日159”輪燃油損失為5噸,并按照油料市場行情酌情保護4萬元。⑽關于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紅日公司主張的該項損失中,有證據(jù)支持的金額為44046元,一審法院予以保護。其余部分沒有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一審法院不予保護。⑾關于船舶檢驗費。該項費用系船舶修理工程完工后必然發(fā)生的費用,且紅日公司提交了相關票據(jù)予以佐證,該票據(jù)的出具時間為2013年12月9日,故紅日公司主張該項損失并未超過訴訟時效,一審法院予以支持。⑿關于評估費。該項費用系訴訟輔助費用,一審法院按照訴訟費用分擔原則進行處理。
2、運來公司主張的損失包括船舶修理費3.5萬元、船舶營運損失487220.56元。因運來公司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明損失數(shù)額,故其主張的船舶修理費,一審法院不予保護。關于“運來12”輪營運損失,運來公司主張的單日凈盈利系由其自行計算得出,營運損失期間亦無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故一審法院對運來公司主張的營運損失亦不予支持。
關于利息損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船舶碰撞、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第十三條“利息損失的計算:船舶價值的損失利息,從船期損失停止計算之日起至判決或者調解指定的應付之日止;其他各項損失的利息,從損失發(fā)生之日或者費用產生之日起計算至判決或調解指定的應付之日止;利息按本金性質的同期利率計算”的規(guī)定,紅日公司主張各項損失的利息,均應從損失發(fā)生之日或者費用產生之日起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船舶修理費、運費損失、燃油損失、船上私人物品損失、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的損失發(fā)生之日均為涉案事故發(fā)生之日,即2012年8月17日,故上述損失及費用的利息應從2012年8月17日開始計算。根據(jù)紅日公司提交的船舶檢驗費發(fā)票,該項費用的產生之日為2013年12月9日,故其利息應從2013年12月9日開始計算。紅日公司于2013年7月2日向蛟龍公司支付碼頭??抠M,故該項費用的利息應從2013年7月2日開始計算。營運損失具有持續(xù)性,其產生之日應為該項損失停止計算之日,故“紅日159”輪滯留期間營運損失的利息應從運來公司付清打撈費之日,即2013年3月27日開始計算。“紅日159”輪修理期間營運損失的利息應從該輪修理完畢之日,即2013年12月20日開始計算。
綜上所述,紅日公司的損失包括船舶修理費1090571.27元、運費7萬元、碼頭??抠M2萬元、修理期間營運損失428787.8元、“紅日159”輪滯留期間的營運損失444101.65元、燃油損失4萬元、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44046元、船上私人物品損失3萬元、船舶檢驗費11137元。運來公司應按照其承擔過失責任的比例(65%)向紅日公司賠償船舶修理費708871.33元、運費損失45500元、修理期間營運損失278712.07元、燃油損失2.6萬元、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28629.9元、船上私人物品損失19500元、船舶檢驗費7239.05元。“紅日159”輪滯留期間的營運損失444101.65元和碼頭??抠M2萬元系因運來公司未按約定支付打撈費所致,運來公司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因此,運來公司應賠償紅日公司因本次船舶碰撞事故所遭受的損失共計1578554元。運來公司墊付的“紅日159”輪打撈費195萬元,紅日公司應按照“紅日159”輪的過失責任比例負擔68.25萬元,該部分打撈費應從運來公司承擔的賠償款中予以扣除,即運來公司應賠償紅日公司損失896054元及利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損失896054元;二、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船舶修理費、運費損失、燃油損失、船上私人物品損失、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的利息(以828501.23元為本金,從2012年8月17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三、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船舶檢驗費的利息(以7239.05元為本金,從2013年12月9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四、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碼頭??抠M的利息(以2萬元為本金,從2013年7月2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五、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于“紅日159”輪滯留期間遭受的營運損失的利息(以444101.65元為本金,從2013年3月27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六、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因修理“紅日159”輪而遭受的營運損失的利息(以278712.07元為本金,從2013年12月20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七、上述賠款及利息,均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支付。八、駁回紅日公司其他訴訟請求。九、駁回運來公司的訴訟請求。本訴案件受理費66739元、評估費42000元,訴訟費用共計108739元,由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負擔38059元,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負擔70680元,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應將負擔的訴訟費用連同上述賠款一并向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支付。反訴案件受理費2608元,由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負擔。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經審理查明,原審認定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另查明,就“紅日159”輪的打撈費,運來公司于2013年3月27日付清,蛟龍公司于2013年3月29日出具了收據(jù)。涉案事故發(fā)生后,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就貨物損失向華新水泥(武穴)有限公司出具了《擔保函》。
根據(jù)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答辯意見,本案二審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為:(一)雙方在涉案碰撞事故中的責任比例;(二)紅日公司因涉案碰撞事故導致的各項損失的具體金額;(三)紅日公司的損失利息計算方式等其他問題。對上述焦點問題,本院評判如下:
(一)雙方在碰撞事故中的責任比例。運來公司認為,雙方責任比例相當,運來公司的責任不應超過50%,而紅日公司上訴認為應當全部由運來公司承擔。
本院認為,根據(jù)《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的責任認定結論,運來公司對此次事故負主要責任。雖然運來公司認為,根據(jù)《南京“8.17”“運來12”與“紅日159”碰撞事故調查報告》的認定結論,紅日公司負此次事故的次要責任甚至對等責任。但南京海事局依職權作出事故責任認定書是《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并向事故雙方進行送達,故對外產生法律效力的是《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赌暇?.17”“運來12”與“紅日159”碰撞事故調查報告》是海事局在調查事故時形成的初步文件,沒有向事故雙方送達,不產生法律效力,只是在訴訟中一審法院依法向海事管理部門調取的證據(jù)。因此,比較該2份證據(jù)的法律效力,《南京“8.17”“運來12”與“紅日159”碰撞事故調查報告》不能作為認定事故責任比例的依據(jù)。此外,運來公司還認為,《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作出結論時,沒有考慮“紅日159”輪超載及配員不足的問題,因此紅日公司應當承擔對等責任。關于超載的問題,運來公司僅以載重噸位來認定,沒有法律依據(jù)。關于“紅日159”輪配員不足的問題,確實存在,但不是此次事故的原因,此點已在《南京“8.17”“運來12”與“紅日159”碰撞事故調查報告》中明確提出,作為討論雙方責任比例的基礎事實,運來公司認為南京海事局在認定事故責任比例中沒有考慮配員不足的主張與事實不符。故雖然運來公司認為紅日公司應承擔對等責任,但不能提出充分證據(jù)推翻南京海事局依職權作出的調查結論,應以南京海事局的責任認定結論為準。同理,紅日公司認為應由運來公司承擔全部責任,但也沒有提供充分證據(jù)推翻南京海事局的事故責任認定結論。根據(jù)該責任認定書,運來公司對該碰撞事故承擔主要責任,紅日公司承擔次要責任,故紅日公司及運來公司關于涉案事故責任比例的上訴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紅日公司因“紅日159”輪被撞而導致的損失。綜合兩上訴人關于該問題的上訴請求,涉及“紅日159”輪船舶修理費、營運損失、船上私人物品損失、運費損失及貨物損失等方面。
1、“紅日159”輪的修理費具體金額。運來公司上訴認為應以實際支付的48.6萬元作為修理費依據(jù)。
本院認為,目前“紅日159”輪船舶已修理完畢,客觀上存在修理費用。雖然紅日公司主張修理費有149萬余元,但其提供的證據(jù)存在瑕疵,不能作為認定修理費具體金額的依據(jù)。運來公司認為修理費應以紅日公司實際支付的48.6萬元作為認定的依據(jù),該主張與客觀事實不符。雙方在事故發(fā)生后,就船舶的修理問題,雙方進行了協(xié)商,均同意是由上海的評估公司對修理費進行評估,運來公司提供4家評估公司,紅日公司可選定1家評估公司評估。根據(jù)運來公司指定的4家評估公司,紅日公司選擇了泛華天衡公司進行評估。運來公司上訴認為,泛華天衡公司沒有見證“紅日159”輪的修理過程,不知道修理范圍,評估不具有合法性,不應認定為修理費的依據(jù)。本院認為,泛華天衡公司的評估報告載明,其對評估標的進行了現(xiàn)場查勘,并拍攝了照片,此證明其對船舶受損狀況及需修理的項目已經了解,不需要對實際修理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督。泛華天衡公司在已進行查勘的基礎上進行評估,程序合法,證據(jù)充分,運來公司的該上訴主張不成立。根據(jù)該評估報告,修理費應認定為1090571.27元。
2、“紅日159輪”營運損失。關于營運損失,一審法院委托了中康正評估公司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為每日利潤為3062.77元。運來公司上訴認為:①該評估依據(jù)不足,其依據(jù)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場部的證明,每月經營3個航次作為評估收益的基礎,該依據(jù)不實。②根據(jù)“紅日159”輪的航行日志,“紅日159”輪不可能每月經營3個航次。③一審法院剝奪了其充分質證權。因為一審法院在運來公司提出異議后,認為需重新鑒定,即將評估報告收回再沒有質證。紅日公司上訴認為,一審法院僅保護了修理期間的營運損失,但對打撈期間及找船廠期間的營運損失沒有保護。
關于中康正評估公司的評估報告能否作為認定營運損失依據(jù)的問題。本院認為,對該評估報告,一審法院于2013年12月13日開庭時對此評估報告進行了質證,運來公司的主要異議在于,評估報告采納了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場部提供的證明,認為該船從武穴到上海每月營運3個航次不實。此后的多次開庭中均就每月是否可以經營3個航次的問題進行了舉證、質證,運來公司發(fā)表了充分的意見,沒有剝奪其質證權。對營運損失的評估,其中一個評估參照因素是每月經營的航次數(shù)量,運來公司認為應按航次簽證簿記載的每月營運航次作為評估依據(jù),但其未能提供航次簽證簿,亦不能充分證明航次簽證簿客觀存在。紅日公司提供了航次簽證簿遺失的證據(jù),故無法根據(jù)航次簽證簿評估每日收益,只能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來評估。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場部系“紅日159”輪運輸貨物長期貨主,其對“紅日159”輪的運營情況較了解,其出具的證明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評估公司依據(jù)此證明進行評估,依據(jù)充分,程序合法,應予認可。運來公司的該上訴理由不成立。
關于營運損失的計算時間問題。本院認為,涉案碰撞事故于2012年8月17日發(fā)生,2012年10月30日打撈完畢。2013年3月27日運來公司才支付完打撈費,2013年7月2日,紅日公司支付完船舶停靠費后,船舶交給紅日公司。當日,紅日公司與修理廠簽訂船舶修理合同,至2013年12月20日,船舶修理完畢。關于2012年8月17日至2012年10月30日打撈期間的損失及2013年3月27日至2013年8月2日找船廠修理期間的損失,一審法院沒有支持。該時間期間船舶停止運營,營運損失客觀存在,應予以適當保護。但考慮到事故發(fā)生后,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協(xié)商,特別對船舶是否按全損處理,不再進行船舶修理還是支付打撈費尾款并修理船舶的問題,以及如何評估修理費、選擇修理廠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是必要的,不能將整個協(xié)商過程中的營運損失均判由運來公司承擔,因此對事故發(fā)生后至船舶修理完畢整個期間的營運損失,應進行合理認定及分擔責任。現(xiàn)一審法院已對船舶打撈后滯留在蛟龍公司期間及船舶修理期間的營運損失予以充分保護,而對其余船舶打撈期間及協(xié)商修理時間的營運損失沒有保護,實際上是對事故發(fā)生后至船舶修理完畢整個期間的營運損失所作的合理分擔,本院認為沒有支持上述兩段時間的營運損失是合理的,紅日公司認為應賠償其打撈期間及打撈完畢后至船舶修理前期間的營運損失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此外,運來公司上訴認為,關于2012年8月17日至2012年10月30日打撈完畢后遲延支付打撈費期間的損失,不應由其承擔,理由為:一是雙方正在協(xié)商是否以船抵打撈費,達成協(xié)議后可能不再支付打撈費;二是紅日公司有減損義務,其可以先行支付打撈費,以減少損失,因此,其不應支付此期間的營運損失。本院認為,此期間雙方雖然協(xié)商支付打撈費事宜,但沒有免除運來公司支付打撈費的責任,從雙方往來函中可以看出,紅日公司一直在催促運來公司支付打撈費。運來公司認為紅日公司可以先行支付打撈費以減少損失的主張,與打撈合同的約定不符。因此,運來公司認為其不應支付此期間的營運損失的主張不符合同約定,也沒有法律依據(jù),應不予支持。
綜上,紅日公司及運來公司關于營運損失方面的上訴請求均不成立。
3、私人物品損失,運來公司認為合格的索賠主體應是船員,不能由紅日公司主張。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第九條第一款第七項規(guī)定,船上財產損失的計算,其中船員個人生活必需品的損失,按實際損失適當予以賠償。此外,紅日公司也提供了其補償船員物品損失的初步證據(jù)。因此,一審判決運來公司賠償私人物品損失既有法律依據(jù),也有一定的事實依據(jù)。運來公司的該上訴理由不成立。
4、運費損失,運來公司認為,“紅日159”輪的簽證載貨數(shù)量為1600噸,運費收入應不超過43050元。本院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充分證明,“紅日159”輪實際載貨量為2300噸,運費應按實際載貨量計算,運來公司認為應按簽證時顯示的載貨數(shù)量計算運費沒有法律依據(jù),該上訴理由不成立。
5、貨物損失的責任承擔。本院認為,紅日公司不是涉案貨物的所有權人,亦沒有提交證據(jù)證明其承擔了貨損賠償責任,因此其要求運來公司賠償貨物損失沒有事實依據(jù)及法律依據(jù),該上訴理由不成立。
(三)損失的利息計算方式及利息本金等其他問題。運來公司上訴還提出了其他問題。1、一審判決幾次開庭,但判決書僅寫一次,漏寫了開庭時間。2、評估費及利息的計算方式問題。運來公司上訴認為一審沒有闡明計算方式。3、關于利息計算本金超過判決賠償本金的問題。
本院認為:1、開庭時間問題,一審法院前幾次開庭均為證據(jù)交換,合議庭開庭只有一次,故沒有漏寫開庭時間。2、關于評估費及利息的計算方式,評估費系支付給評估機構的費用,屬實際支付的費用,應按實承擔。關于利息的計算方式,由于雙方對此并無約定,因此一審判決按貸款利率計算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3、關于損失利息計算的本金超過判決賠償損失本金的問題。經查,一審判決主文第一項判決運來公司賠償紅日公司損失為896054元,但一審判決主文的第二至第六項各項判決在計算利息時,其利息本金合計為1578554元,超過了第一項判決的本金896054元,故運來公司的該上訴請求所涉事實存在。一審判決認定因涉案碰撞事故運來公司應賠償紅日公司除打撈費外的損失總額為1578554元,同時認定運來公司支付的195萬元打撈費中,根據(jù)責任比例分擔后,紅日公司應承擔其中的68.25萬元,此款應沖抵運來公司的債務本金,因此認定運來公司還應賠償?shù)膿p失金額為896054元。但計算利息時,仍以1578554元為損失本金計算利息,該計算方式確有不合理之處。在運來公司多支付了68.25萬元給紅日公司的情況下,計算其欠紅日公司債務利息時,應先用此款沖抵債務,再計算利息。至于沖抵哪筆債務雙方并沒有具體約定,只能按合理原則來認定,一般應沖抵在該款支付后,運來公司對紅日公司應償還的最早債務,以減少運來公司應支付的債務利息。根據(jù)查明的事實,打撈費支付完畢后,接下來的是船舶修理,船舶修理費系最早產生的債務,運來公司支付的打撈費中多余部分應沖抵該部分債務,后再計算船舶修理費的利息。故計算利息時,船舶修理費的損失本金應確定為26371.33元,一審判決主文第二項所涉的船舶修理費、運費損失、燃油損失、船上私人物品損失、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的利息計算時,本金為146001.23元。故運來公司關于利息本金應當糾正的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但計算損失利息時,采用的利息本金不當,應予以糾正。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武漢海事法院(2013)武海法事字第00121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一、三、四、五、六、七、九項;
二、撤銷武漢海事法院(2013)武海法事字第00121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二、八項;
三、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賠償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船舶修理費、運費損失、燃油損失、船上私人物品損失、船舶屬具及物料損失的利息(以146001.23元為本金,從2012年8月17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指定的應付之日止);
四、駁回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
本訴一審案件受理費66739元、評估費42000元,訴訟費用共計108739元,由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負擔38059元,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負擔7068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2608元,由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負擔。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26746元,由臺州市運來海運有限公司負擔18722元,由蕪湖市紅日航運有限公司負擔8024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蘇 江 代理審判員 胡正偉 代理審判員 戴啟芬
書記員:程建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