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鄂州市鄂城區(qū)。
委托代理人:陳正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代理權(quán)限為特別授權(quán))。
上訴人(原審被告):胡大學,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鄂州市鄂城區(qū)。
委托代理人:朱志敏,湖北兆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為特別授權(quán))。
上訴人胡某某、胡大學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45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胡某某及委托代理人陳正平,上訴人胡大學的委托代理人朱志敏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胡大學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2016)鄂0704民初459號民事判決書;2、依法駁回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3、本案一審、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一、依據(jù)我國《合同法》第210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睋?jù)此,民間借貸的性質(zhì)是實踐性合同,其生效以出借人給付錢款為條件。本案上訴人雖然向被上訴人出具了借條,但上訴人在庭審中己明確了該借款未予以實際支付,雙方的借貸關系不成立,借款合同未生效。在上訴人否認借貸事實發(fā)生的情況下,被上訴人應當就借款已實際交付承擔舉證責任。而庭審中被上訴人雖提供了轉(zhuǎn)賬憑證和銀行卡記錄擬證明其完成了借款支付義務,但這兩份證據(jù)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無法達到其證明目的:首先,借款主體無關聯(lián)性。被上訴人提交的“轉(zhuǎn)款憑證”中的貸方是“虞義”,銀行記錄中的收款方也并非本案的上訴人,兩份支付憑證與上訴人無關、與本案無關。而原審法院認定“原告將出借資金匯至被告指定其妹夫虞義賬戶”缺乏證據(jù)且與事實不符,上訴人從未指定第三方賬戶代為收款,被上訴人也沒有證據(jù)證明虞義的賬戶為上訴人指定的收款賬戶;其次,匯款時間無關聯(lián)性?!稗D(zhuǎn)賬憑證”中的匯款時間是2012年4月11日,與涉案借條形成的時間2014年4月17日相隔2年多,兩者缺乏關聯(lián)性,也不符合正常的交易習慣。此外,被上訴人也沒有證據(jù)證明該借條為結(jié)算后重新出具的新借條;其三,金額上無關聯(lián)性。本案“借條”中載明的借款的金額為160萬,而借款憑證上的金額為170萬,數(shù)據(jù)如何形成,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性,被上訴人并未作出合理說明,原審法院未經(jīng)查證核實便作出認定,缺乏事實及證據(jù)支持。綜上,被上訴人提交的支付證據(jù),無論從借款金額、借款主體及借款時間上,均無法證實其己向本案上訴人實際履行了借款支付義務。而原審法院在被上訴人既未提供有效支付憑證,又未提供現(xiàn)金交付相關證據(jù)的情況下,草率的判決上訴人償還被上訴人160萬元借款,并支付借款利息,顯然證據(jù)不足,且與法不符。二、原審法院認定上訴人陸續(xù)償還了53萬元,也是缺乏事實依據(jù)的。庭審中,上訴人代理人反復強調(diào)上訴人與被上人之間不存在借款關系,沒有借款自然不存在還款;被上訴人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上訴人向其償還了53萬元。而原審法院未經(jīng)調(diào)查,在沒有任何證據(jù)支持該事實主張的情況下,僅憑被上訴人的一面之詞便主觀臆斷上訴人存在還款的事實,嚴重違反了“以事實為依據(jù)”的司法基本原則,據(jù)此作出的判決是缺乏公平、公正性的。
上訴人胡某某辯稱,胡大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我方在一審開庭質(zhì)證時提交了一份向胡大學妹夫轉(zhuǎn)款170萬元的憑證,這只是一部分,胡某某與胡大學是堂兄弟關系,雙方一直有借款還款,后面對賬打了個160萬的借條,之后胡大學還陸陸續(xù)續(xù)向胡某某及其兒子還款。
上訴人胡某某上訴請求: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在一審判決基礎上改判增加利息38.4萬元。事實與理由:原審判決認定,被上訴人應向上訴人支付利息期自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但卻計算利息為35.2萬元,其中漏判利息38.4萬元。
上訴人胡大學辯稱,本案的借貸關系是不成立的,缺乏事實依據(jù),依法應駁回上訴。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2年4月11日,被告胡大學因資金周轉(zhuǎn)向原告胡某某借款200萬元,借款時,原告將出借資金匯至被告指定其妹夫虞義賬戶,被告借款后陸續(xù)歸還部分借款,至2014年4月17日,被告與原告經(jīng)結(jié)算被告向原告出具160萬元借條,約定月息2.4%,期限一年。此后,被告陸續(xù)償還53萬元。借款到期后,經(jīng)原告多次催討未果。為此,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600000元及利息443200元。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胡大學于2014年4月17日向原告胡某某出具結(jié)算借款160萬元借條屬實,該借條出具后已陸續(xù)償還53萬元。余款經(jīng)原告催討至今未還,對本案糾紛應承擔相應過錯責任。雙方約定借款月利率2.4%超出法定限額,其利息依法按月利率2%計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一百零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胡大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胡某某償還借款1600000元、利息352000元(按月利率2%自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扣減已付530000元,還應付借款本金1422000元,后期利息按欠款本金月利率2%算至借款還清之日。二、駁回原告胡某某其他訴訟請求。本案訴訟費11573.00元,由被告胡大學承擔8000元,原告胡某某承擔3573元。
在二審指定的舉證期內(nèi),胡某某向法院提交了一組證據(jù),即胡大學在2014年4月17日書寫了結(jié)算借條后還款的部分銀行憑證及資金明細,擬證明胡大學向胡某某借款的事實及胡大學借款后還款的事實。
胡大學委托訴訟代理人的質(zhì)證意見為:都是復印件,要求由胡大學本人來質(zhì)證。本院再次傳票傳喚要求胡大學本人到庭質(zhì)證,胡大學無正當理由仍未到庭。
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為銀行打印,真實、合法與本案有關聯(lián)性,依法予以采信。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認定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本案中胡某某提供了銀行轉(zhuǎn)賬憑證、胡大學向其出具的借條以及胡大學2012年5月13日至2015年7月3日期間通過其本人以及虞義的賬戶多次向胡某某、胡實(胡某某之子)匯款等憑證證明本案中借款實際發(fā)生,胡大學的訴訟代理人雖否認借款事實,但對雙方轉(zhuǎn)款情況稱不清楚,要求胡大學本人出庭質(zhì)證。在一、二審過程中經(jīng)法院多次合法傳喚胡大學本人拒絕出庭作出合理解釋,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二審中胡某某向本院提交了胡大學的部分還款憑證,證實胡大學在出具160萬元借條后已經(jīng)還款44萬元,胡某某本人自認還款53萬元,一審法院認定償還53萬元并無不妥。因此,胡大學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
一審法院在計算該筆借款利息時,計算錯誤,經(jīng)核算漏判利息38.4萬元,故胡某某的上訴理由成立。
綜上所述,胡大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胡某某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459號民事判決;
二、上訴人胡大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上訴人胡某某償還借款1600000元、利息736000元(按月利率2%自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扣減已付530000元,還應付借款本金1600000元,利息206000元。
三、駁回上訴人胡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1573元,由胡大學負擔10184元,由胡某某負擔1389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5060元,由上訴人胡大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廖春花 審判員 柯 君 審判員 向紅芳
書記員:胡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