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肖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被告:蘇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柯瓊,上海宏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卓晙,上海宏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肖某某與被告蘇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2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2月20日、2019年1月24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肖某某、被告蘇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柯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肖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雙倍返還定金6萬元(人民幣,下同);二、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24萬元;三、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與案外人上海德佑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7日簽訂《房地產居間服務合同》及《房地產買賣合同》。同日,原、被告還簽訂《協(xié)議書》。上述合同、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將其所有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博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出售給原告,房屋面積65.40平方米,總價300萬元,房屋內的戶口遺留問題由原告解決(上上家留有8個戶口未遷出),被告不承擔違約責任,并約定2018年5月15日前簽訂示范文本和房款支付等事項。原告已支付定金3萬元。2018年5月13日,雙方準備簽訂示范文本并由原告再支付定金47萬元,但原告在途中收到親屬微信,稱系爭房屋于2014年7月24日失過火,當時有報道。原告得知很吃驚,因之前被告和居間方均未告知此事。當日雙方見面時被告開始還說不知道,后來原告拿出手機,被告才承認其于失火后2015年1月才購買系爭房屋。雙方同意暫不簽訂示范文本,雙方各自向有關方面了解失火情況。經了解失火屬實,無人死亡,僅一人送醫(yī),物業(yè)公司花費4萬元(由產權人支付)修復了外墻,并表示房屋無質量問題。2018年5月19日,居間方突然告知原告,被告準備解決系爭房屋的戶口遺留問題,為此房屋總價將提高至330萬元。原告不同意,要求按照300萬元履行。被告則堅持提價,否則退回3萬元定金,后表示可雙倍返還定金。據了解系爭房屋目前已出售,出售價格348萬元。原告為保護合法權益,依法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蘇某某辯稱,2018年春節(jié)前后,因被告涉及套路貸,故在中介方掛牌出售系爭房屋。因房屋內遺留上上家戶口,故房屋價格低于市場價。原、被告于2018年5月7日簽訂協(xié)議,被告收到了原告支付的3萬元意向金。根據合同約定雙方應于2018年5月15日前簽訂網簽合同,但在簽約當日,原告提出系爭房屋曾遭遇火災,故雙方沒有簽成網簽合同。合同約定原告應于2018年5月15日前支付47萬元房款,但原告也沒有支付,存在違約。直到2018年6月6日,原告拒不支付房款也未簽訂網簽合同,故被告向中介發(fā)送解約函要求解除合同。系爭房屋同類型房源市場價格未漲反跌。被告在雙方合同解除后,自行解決了遺留戶口問題,以348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他人,是為減少自身損失的合理措施,并非房屋上漲的獲利。原告憑借自身執(zhí)業(yè)優(yōu)勢,在戶籍新規(guī)實施后,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價位購買系爭房屋,且最終因其自身違約失去獲利機會,不應被認定為預期可得利益損失。要求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8年5月7日,原、被告與居間方上海德佑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簽訂《房地產居間服務合同》。同日,原、被告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被告將其所有系爭房屋出售給原告,房屋總價300萬元,于2018年7月7日前雙方共同向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辦理轉讓過戶手續(xù),雙方同意最晚不得晚于2018年5月15日前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示范文本);若被告收取定金后未能依照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的,則應向原告雙倍返還定金,若原告未能依照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的,則已支付的定金不予返還;原告為表示購房誠意在簽署合同時向居間方支付購房意向金3萬元,如被告簽署合同的,則意向金轉為部分定金;原告于2018年5月15日前支付定金47萬元;雙方簽訂本合同后24日內,原告支付部分房價款180萬元;房款68萬元由原告申請公積金貸款方式支付,尾款2萬元于雙方簽署房屋交接書后當日內支付;雙方違約責任中均約定:如一方未按照合同及各項附件等約定履行,逾期超過十個工作日的,視為根本性違約等等。同日,雙方另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系爭房屋內存在的戶口遺留問題由原告解決,被告不承擔違約責任等等。原告已向被告支付定金3萬元。
2018年5月13日,原、被告約定簽署《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當日原告提出系爭房屋發(fā)生過火災,要求被告了解失火情況,未與被告進行網簽。此后原告未及時與被告約定再次網簽的時間,亦未按約繼續(xù)支付購房款項。2018年5月19日左右,原、被告進行磋商,因被告提出戶口問題可以自行解決,價格提高至330萬左右,雙方磋商不成。2018年6月6日,被告通過居間方向原告發(fā)出解約通知函,告知:被告確認不再繼續(xù)履行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被告已收取的定金3萬元同意雙倍返還給原告等等。原告在收到居間方轉交的解約通知函后,于2018年7月16日向居間方郵寄信函,表示要求被告按照原約定繼續(xù)履行等等。2018年11月,原告訴至本院,請求判如所請。
另查明,被告在解決系爭房屋內原有戶口遷出問題后,已將系爭房屋以348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他人。
審理中,被告提供“安居客網站”房屋價格走勢圖,主張截止2018年12月,系爭房屋同類型房源的市場價格并未上漲,甚至還有下跌,原告不存在“預期可得利益損失”。原告對走勢圖表示看不懂,但認可系爭房屋同小區(qū)房價該段區(qū)間內不可能上漲。
上述事實,由房地產居間服務合同,房地產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收款收據,解約通知書,原、被告的陳述等證據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就系爭房屋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當屬有效,雙方均應遵照履行。根據合同約定,為辦理過戶手續(xù)之需,雙方應當于2018年5月15日前簽署《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示范文本)。雙方未能按約網簽,且系爭房屋目前已由被告另行出售,故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已無繼續(xù)履行的可能性,雙方所簽的買賣合同理應解除。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F(xiàn)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致使合同解除的違約方如何認定。雙方曾約定于2018年5月13日進行網簽,當日由于原告的原因導致雙方未能網簽,此后原告未及時與被告約定再次網簽的時間,亦未按約繼續(xù)支付購房款項,故原告對此存在過錯。然被告此后一周內即以戶口問題自行解決為由要求提高房價,不同意按照原合同條款履行義務,且在其自行解決戶口問題后已向他人出售系爭房屋,故雙方未能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原因系被告根本性違約所致。對于被告庭審中提出的雙方合同因原告違約已于2018年6月6日解除的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理應按約向原告承擔解除合同的違約責任。對于原告主張的雙倍返還定金的訴請,符合約定,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原告主張的損失訴請,考慮到原告實際僅支付過3萬元定金,雙方未按合同約定進行網簽的責任在于原告,且被告在較短時間內即已明確表示不愿按照原合同條款履行義務,系爭房屋的市場價值在此期間并未上漲,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尚有其他損失,故本院對此實難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蘇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雙倍返還原告肖某某定金共計6萬元;
二、駁回原告肖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800元,減半收取計2,900元,由原告肖某某負擔2,250元,被告蘇某某負擔6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馬建紅
書記員:陳??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