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程某(曾用名陳飛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河間市。(系死者陳通海之子)。
委托訴訟代理人:尚雙祥,河北至威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程俊娥(系上訴人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間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河間市。(系死者陳通海之父)。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系死者陳通海之母)。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系死者陳通海之子)。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系死者陳通海之女)。
以上二被告法定代理人邊某,系二被告之母。
原審第三人: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間市。
四被上訴人及原審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侯國龍,河北至威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程某因與被上訴人陳某3、張某、陳某1、陳某2,原審第三人邊某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河間市人民法院(2015)河民初字第8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11月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程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尚雙祥、程俊娥,被上訴人陳某3、原審第三人邊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侯國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程某的上訴請求:請求撤銷河間市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河民初字第834號民事判決書,依法改判。理由:1、陳通海是我的父親,2013年2月22日,陳通海將位于我村老學校東側的四間舊房贈與我,并由當時的證明人薛香閣書寫了協議,我和陳通海及證明人薛香閣、劉進平都在協議上簽了字,這個協議是真實有效的,一審法院對該協議的委托鑒定結果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協議中的“陳通海”與財產清單中“陳通?!比郑瑳]有一個字上下高度,筆畫角度和左右寬度相同,沒有一處重合,財產清單保存在法院檔案部門,我無法取得,一審判決以該鑒定結果否定贈與協議的真實性,將該舊房作為陳通海的遺產進行分割是錯誤的,應予糾正。2、我要求分割的另一處新房是陳通海建造的,屬于他的遺產,應由我和被上訴人依法分割,一審判決沒有認定新房屬于陳通海的遺產是錯誤的。
四被上訴人答辯稱,1、一審認定上訴人主張四間舊房是遺產是錯誤的,該房產是陳通海年幼時由陳某3和張某取得的,沒有贈與給陳通海,只有使用權,該房產不應當屬于陳通海的遺產。2、上訴人主張的新房是陳某3夫妻二人建造的,陳通海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沒有能力蓋房,陳某3蓋好房子讓陳通海使用,購買新房的院落也是由陳某3出資的。3、程某應當喪失對陳通海遺產的繼承權。即使陳通海有遺產,但程某通過偽造陳通海的筆跡來偽造繼承陳通海財產的協議,故其應當喪失繼承權。4、邊雙寬雖然沒有與陳通海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二人同居10多年生育兩個孩子,在陳通海喪失勞動能力期間邊雙寬對陳通海履行了作為一個妻子的撫養(yǎng)照顧義務,所以邊雙寬依法享有繼承陳通海遺產的權利。
程某在一審的訴訟請求:要求依法繼承位于陳屯村登記在陳通海名下的房屋二所。
原告程某主張陳通海遺產有房屋二所,主張其中一所辦理了土地使用證,據原告申請,本院自河間市國土資源局調取了河間縣宅基地證發(fā)放冊一份,載明“戶主姓名陳通海,宅基地證號254843”。原告提交協議一份(以下稱作A協議),落款時間2013年2月22號,協議當事人陳通海、陳飛飛(程某)。原告主張該協議與宅基地證均涉及同一房產。原告對A協議提出司法鑒定申請,受一審法院的委托,天津市天鼎物證司法鑒定所于2015年6月29日作出了津天鼎滄(2015)物證鑒字第052號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檢材字跡與現有樣本字跡不是同一人的字跡。
原告對鑒定意見書的質證意見:1、對該鑒定結論不認可。理由:該鑒定對于A協議中陳通海簽字與樣本字跡進行比對,發(fā)現字跡能重合。鑒定書認為A協議中陳通海簽名系利用樣本字跡套摹形成,該認定與事實不符。因為陳通海與程俊娥離婚的材料在法院保存,原告無法按照該材料中陳通海的字跡進行套摹。且又因為協議書原件受到水侵,無法還原陳通海的簽字,鑒定機構以協議書復印件為鑒定標的,復印件有可能造成陳通海簽字的失真,所以原告認為該鑒定結論有失客觀公正,不能作為本案定案的依據。
針對原告以上質證意見,一審法院對鑒定機構進行了書面質詢。天津市天鼎物證司法鑒定所書面回復函答復:第一、解釋了“套摹”的含義。第二、關于協議書原件(檢材一,即A協議原件)被水損壞,不具備鑒定條件,檢材二是復印件的問題。鑒定機關認為檢材一上的“陳通?!比譀]有一個字得以保留,因而既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更談不上有鑒定條件,提交檢驗無實際意義。而作為證據使用的檢材二中的“陳通海”三字,卻與樣本一中的“陳通海”完全重合,且檢材二中的“陳通海”在顯微鏡下觀察,顯示了生澀、斷筆、重描等摹仿字跡的特征。最后認定檢材二的字跡是由樣本一套摹形成的。關于樣本的來源情況,不在文件檢驗的過程考慮過程之中,故不進行考證。
原告申請薛香閣出庭作證,證言:2009年我通過別人認識了程俊娥,我原來不認識陳通海,2013年我給寫過一個協議,那會兒才認識陳通海。2013年剛過完年原告和陳通海讓我給寫個協議,我代筆寫的,然后我讓他們看,他們說行就簽字了,說需要兩個證人簽字,就叫了劉進平也來簽字。(看A協議復印件)這是我寫的。原告申請劉進平出庭作證,證言:原告弄了個鍍鋅廠,我給幫忙,陳通海當技術員,就認識了。2013年頭十五,陳通海和原告說這個事,薛香閣起草寫了協議,讓我當證人簽個字,我就寫了。原告申請陳占元出庭作證,證言:我和雙方是一個村的,認識的。當時程俊娥家有客人,叫我去陪著,陳通海也去了,好像是為房子地方說事,我就和任丘的一個人去南屋說話,程俊娥也沒和我細說,字據我光看見紙了,沒看內容。
原告申請孫長信出庭作證,證言:我和原告母親是朋友,認識很多年了。原告和陳通海房子的事,陳通海說把房子給原告,他們寫了一個協議,別的我不知道。協議我沒看過,我就問了一下。原告主張以上四人的證言能證明陳通海將四間舊房給了原告,并書寫了協議。
被告及第三人對以上四人的證言真實性不認可,主張薛香閣、劉進平與原告有生意、工作、親屬上的關系,證言不具有證明力。薛香閣、劉進平在A協議復印件上簽字,該協議書一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經過司法鑒定已經確認陳通海的簽字是偽造,所以在偽造的協議書上簽字也不能說明協議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孫長信和陳占元兩人雖然自稱聽說過簽協議書的事,但并沒有看過協議書的內容,對具體情況不了解,所以其證言與本案沒有關聯性。
原告提交河北省大城縣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一份,案號(2014)大少民初字第3號,原告據此主張原告享有陳通海遺產的法定繼承權,并證實邊某不應享有分割陳通海遺產的權利。
被告對A協議的質證意見:協議書是復印件,要求看原件,如果原件與復印件一致,我方認為該協議是偽造的,陳通海簽字是假的,可以與陳通海生前遺留的其他簽字比對,可以去鑒定。如果確定協議是偽造的,我方要求法庭追究證據提供者的法律責任。對鑒定意見書的質證意見:1、認可其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2、原告故意偽造證據,并向法庭提交。根據民訴法第111條規(guī)定,我方要求對偽造證據的當事人追究責任。3、根據繼承法第7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4條的規(guī)定,原告應喪失繼承權。4、陳通海的真實筆跡不僅限于保存在陳通海的法院離婚檔案中,原告方可在不同時間或者多種場合取得,并加以套摹。5、原告提交的協議復印件是在原件受到水侵之前就已形成,原告也是首先向法庭提交復印件,而后提交原件。原告是認可協議書復印件與原件一致性的,其復印件不存在失真。
被告提交證據:協議一份(以下稱作B協議),落款時間2012年7月12日,協議當事人陳永江、陳某3。為查明事實,主審法官對陳永江進行調取取證,陳永江:這份協議是真的,我把一塊6.7米乘20米的地皮賣給陳某3,價22000元。陳某3買我地皮之前,房子就已經有了,蓋房時間是2010年或2011年,到現在蓋了有四、五年了,就是沒有院子,買我的這塊地等于是房子的院子。主審法院問:是誰蓋的房子,你知道嗎?陳永江答:具體是誰蓋的我不知道,俺們這個協議上是陳某3。
原告質證意見:對B協議書的真實性、合法性均不認可。原告認可該協議所涉及的土地就是原告主張的陳通海遺產一處房屋(新房)地基,新房的地皮是買了陳永江的一小部分。對陳永江證言的質證意見:從其內容看,陳永江并不清楚房子到底是誰蓋的,在簽訂B協議時房子已經蓋好,對于房子的權屬,陳永江無法證實。B協議中有其它在場人(程來勝,是原告的小舅)簽字,程來勝說沒有在協議上簽過字,程來勝不認可該協議的真實性。原告申請程來勝出庭作證,程來勝證言:B協議上的“程來圣”不是我寫的,是簽過一份協議,協議上有我、陳鎖柱、陳永江、陳通海簽字,沒有陳某3簽字。是陳通海給陳永江32000元,陳永江給陳通海這個地方,地方是陳通海買的,房子是陳通海蓋的。
被告對陳永江證言的質證意見:1、認可陳永江證言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2、陳永江和陳拴柱是土地轉讓協議的當事人,兩人均認可協議書的真實性和土地轉讓行為的客觀真實性。3、該房由陳拴柱出資建造,土地也是由陳拴柱出資購買,該房產屬陳拴柱和張煥弟所有,不是陳通海的遺產。認為程來勝的證言不具有真實性,其證言中關于交易價格與陳永江說的交易價格相差一萬元,而陳永江的說法和被告的說法是一致的。
通過對證據的分析,一審法院認為:大城縣人民法院(2014)大少民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可以作為本案證據使用,據此可以證實原告與陳通海的身份關系,原告享有陳通海遺產的法定繼承權。法庭自河間市國土資源局調取的河間縣宅基地證發(fā)放登記冊,是國家機關對房屋的登記,具有社會公信力,應作為本案證據使用,可以證明該宅基地登記在陳通海名下,陳通海對該宅基地具有使用權。相應的該宅基地上的房屋,應認定為屬于陳通海所有。庭審查明該宅基地證對應的房屋就是“老學校東側四間舊房基”上的房屋,四至:東至程寶田,西至學校,南至程永申,北至道。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交證據加以證明,原告提交A協議中落款是否為陳通海簽名,是確定A協議是否具有真實性的關鍵。A協議是否具有真實性,是確定應否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重要因素。如此重要的書證,原告應當妥善保管,但是原告保管不善,使得A協議原件損壞,使得協議當事人落款簽名完全不存在了。原告雖有A協議復印件,但須知復印件并不等同原件,復印件的證明力不如原件。如果因此導致證據證明效力不足,原告應自行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因A協議原件中當事人簽名不存在,原告申請字跡檢驗,鑒定機構只有使用A協議復印件作為檢材(即檢材二)。鑒定機構用來與檢材二作筆跡比對的檢驗樣本是陳通海與程俊娥在人民法院辦理離婚案卷中保留的陳通海親筆簽名。鑒定機構利用科學設備和技術方法做出了科學分析和判斷,鑒定程序合法,所以法庭認可該鑒定結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原告為支持其A協議的證明力,申請薛香閣、劉進平、陳占元,孫長信四人出庭作證,通過對四人證言的分析,一審法院認為:劉進平沒有看過“協議”,也不了解其內容,其證言對本案認定事實沒有價值。孫長信沒有看過“協議”,其聽說過“陳通海說把房子給原告”,其證言屬于傳來證據,傳來證據的證明力弱于原始證據;且孫長信沒有看過A協議,也就不能確定A協議是否真的存在,故其證言對本案認定事實沒有價值。A協議是否具有真實性,能否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關鍵人員是簽訂協議的當事人,在一方當事人陳通海已經死亡的情況下,關鍵就是確認這個“陳通?!焙灻欠駷殛愅ê1救怂鶎憽6@個問題已然經過鑒定機構作出了明確結論:A協議落款“陳通?!焙灻皇顷愅ê1救怂鶎憽km然薛香閣、劉進平出庭作證,主張A協議中是陳通海簽名,但本院不采信其證言。理由:1、物證具有客觀性,而證人證言具有主觀性,物證鑒定A協議不是陳通海本人簽字,薛香閣、劉進平證言與物證鑒定結論相沖突、相矛盾,法院在認定證據方面,必然對二者有所取舍。法院采信物證鑒定,而不采信證人證言,符合有關法律規(guī)定,也符合一般人的認知規(guī)律。2、薛香閣說2009年就認識原告母親,2013年寫協議時才認識陳通海;劉進平是給原告母親打工的。此二人與原告母親有生意、工作上的關系,有利害關系,其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關于B協議證明效力的問題。協議當事人為陳永江、陳某3。經法庭調查,陳永江確認了該協議內容的真實性,明確表示自己以22000元將一塊地皮賣給陳某3。原告申請程來勝作證,證言為陳通海給陳永江32000元,陳永江給陳通海這個地方,地方是陳通海買的,房子是陳通海蓋的。經過對證據的分析,本院采信陳永江證言,確認B協議內容的真實性,而對程來勝證言不予采信。理由:1、B協議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關鍵在于協議當事人即陳永江與陳某3,既然陳永江與陳某3均已經確認B協議內容的真實性,協議上的“程來圣”簽字是否真實已經并不重要,鑒定與否也沒有意義。協議中是否有程來勝簽字,對于協議內容的真實性沒有影響。2、程來勝證言交易價格32000元,與陳永江表述的22000元,相差達1萬元,協議當事人陳永江證言的證明力大于程來勝證言。3、程來勝是原告的舅舅,有較近的親屬關系,與原告有利害關系,其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原告主張新房是陳通海的遺產,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應對此提供證據支持,舉證責任并不在于被告,但通過被告提供的B協議,已經可以證實是陳某3買了陳永江的一塊6.7米乘以20米的地皮,在陳某3買陳永江地皮之前,房子(也就是原告主張的新房)已經存在,關于房子是誰蓋的,被告及第三人表示是陳拴柱蓋的,原告表示是陳通海蓋的,陳永江表示并不知道是誰蓋的房子,原告證人程來勝表示新房是陳通海建筑的。分析認為程來勝是原告的舅舅,與原告有利害關系,對其證言不予采信。綜上,原告主張新房陳通海蓋的,是陳通海的遺產,本院對此不予采信。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陳某3、張某系陳通海的父母。陳通海于××××年與程俊娥結婚,婚后生育一子程某,后陳通海與程俊娥于1998年3月18日經河間市人民法院調解離婚,程某隨程俊娥生活。后陳通海與第三人邊某未辦理結婚登記即同居生活,同居后生育陳某1、陳某2。2013年12月22日陳通海因交通事故死亡。束城鎮(zhèn)陳屯村老學校東側有四間舊房。東至程寶田,西至學校,南至程永申,北至道,屬于陳通海的遺產。該處房屋所在的宅基地在河間市國土資源局檔案中有登記,河間縣宅基地證發(fā)放登記冊中記載該宅基地證號為254843。原告主張陳通海遺產另有一處新房,東至陳永江,西至陳拴柱空地,南至坑,北至邊景耀。被告及第三人對此予以否認,原告未提供充分證據支持自己的主張。原告沒有充分證據證實陳通海生前對該處房屋享有所有權,故本院認定該處房屋不屬于陳通海的遺產。
一審法院認為,束城鎮(zhèn)陳屯村老學校東側四間舊房一處(本案簡稱老房)是陳通海的遺產,原告作為陳通海的兒子,享有陳通海遺產的法定繼承權。陳通海的合法遺產繼承人有陳某3、張某、陳某1、陳某2、以及原告程某。原告提交A協議,原告據此主張陳通海將老房送給原告,該協議落款“陳通海”簽名現已查明不是陳通海本人所寫,故對原告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陳通海的遺產老房一處,按照法定繼承方式,由原告程某、被告陳某3、張某、陳某1、陳某2,各享有五分之一份額。因該處房產現為一整體,其分割方式可由五名繼承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另行訴訟處理。第三人邊某并不具有陳通海的遺產繼承人身份,無權分得遺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托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北景钢?,津天鼎滄(2015)物證鑒字第052號《鑒定意見書》系河間市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有鑒定資格的天津市天鼎物證司法鑒定所作出,原告并未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鑒定結論存在程序嚴重違法或者依據不足等上述情形,故本院對原告申請重新鑒定的申請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陳通海的遺產有位于束城鎮(zhèn)××學校東側××四間舊房一處,由原告程某、被告陳某3、被告張某、被告陳某1、被告陳某2繼承,各享有五分之一的份額。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程某負擔。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河間市國土資源局檔案中登記,束城鎮(zhèn)陳屯村老學校東側四間舊房一處(本案簡稱老房)是陳通海的遺產,上訴人作為陳通海的兒子,享有陳通海遺產的法定繼承權。上訴人主張陳通海生前將該房贈與他,其提交的協議經鑒定該協議落款“陳通?!焙灻皇顷愅ê1救怂鶎憽I显V人的該上訴理由,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關于上訴人主張的陳通海另一處遺產新房,因上訴人沒有提交該房屋或宅基地的權屬證明,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不明確,待爭議房屋經有關部門確權后,再行主張。
綜上所述,上訴人程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程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孫景蘭 代理審判員 劉海玉 代理審判員 劉洪玉
書記員:馮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