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秭歸縣名隆典當有限公司,住所地秭歸縣茅坪鎮(zhèn)屈原路16號,組織機構(gòu)代碼09883788-7。
法定代表人:譚建,系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劉雅莉,湖北峰巒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住所地秭歸縣茅坪鎮(zhèn)平湖大道11號,組織機構(gòu)代碼70686450-5。
負責人:韓海洲,系秭歸分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曾群,湖北鈞信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授權(quán)代理。
委托代理人:趙程,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授權(quán)代理。
被告: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原負責人,住秭歸縣,現(xiàn)因犯濫用職權(quán)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秭歸縣看守所服刑。
委托代理人:呂慶華,湖北林華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告:王革,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職工,住秭歸縣,
本院于2015年2月6日立案受理原告秭歸縣名隆典當有限公司訴被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以下簡稱“電信秭歸分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后,于2015年5月6日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過程中,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申請追加劉某、王革為被告參加訴訟,本院依法予以追加并通知了其他當事人,經(jīng)審理,于2016年7月20日本院作出判決,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不服提出上訴,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發(fā)回本院重新審理,2017年2月23日,本院立案立受理。于2017年3月29日,依法由審判員鄭將擔任審判長,與人民陪審員龔偉、杜雷林另行組成合議庭,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規(guī)定和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的申請,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譚建及其委托代理人劉雅莉、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曾群、趙程,被告劉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呂慶華,被告王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jīng)合議庭評議,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秭歸縣名隆典當有限公司訴稱,電信秭歸分公司因發(fā)展需要向原告借款,雙方于2014年4月30日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100萬元,借款期限為2014年4月30日至2015年4月30日,月利率為4.5%,未按約定的期限歸還借款本息的在上述約定利率的基礎上加收0.5%罰息。當日,原告即按約定將借款提供給電信秭歸分公司指定的賬戶。借款后電信秭歸分公司僅支付了利息10萬元,之后未按期支付利息,其行為已構(gòu)成違約,按照合同約定原告有權(quán)宣布合同項下未償還的借款立即到期并收回借款,現(xiàn)請求判令電信秭歸分公司償還原告借款本金100萬元,并按年利率36%支付自2014年6月30日起至還款之日的利息和罰息。
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辯稱,典當行業(yè)屬于特許經(jīng)營性質(zhì)的行業(yè),嚴令禁止超范圍經(jīng)營、發(fā)放信用貸款,原告與電信秭歸分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屬于無效合同,無效合同應按照過錯責任來處理;雙方約定54%年利率與電信秭歸分公司的身份(國有央企)不符,且借款均轉(zhuǎn)入劉某個人賬戶,因此實際借款人應為劉某;原告作為特許經(jīng)營的帶有金融性質(zhì)的典當公司對金融管控是明知的,原告方的企業(yè)工作人員須經(jīng)過湖北省商務廳的專業(yè)培訓方能持證上崗,原告明知劉某作為負責人,其特定權(quán)限應在經(jīng)營范圍之內(nèi),其與原告簽訂合同屬于超越權(quán)限的行為,故原告不是善意債權(quán)人,應當為無效合同承當相應的過錯責任。
被告劉某辯稱,一、劉某的行為屬職務行為。2010年11月,電信秭歸分公司為完成市公司下達的任務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秭歸支行貸款300萬元,該貸款已全部上繳市公司,后由于市公司將工程款撥付給了施工公司,而施工公司又遲延返還工程款,導致電信秭歸分公司無錢償還貸款,才陸續(xù)向原告等人借款。在向原告等人借款時,劉某是被告電信秭歸分公司的負責人,借款的目的是用于償還因最初的300萬元貸款而滾動產(chǎn)生的借款本息,借條上加蓋了電信秭歸分公司的公章,劉某的行為屬職務行為,其民事責任應由電信秭歸分公司承擔。二、劉某不應當被追加為本案被告。劉某向原告借款屬履行職務行為,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電信秭歸分公司申請追加劉某為被告是錯誤的。綜上,劉某不應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也不應承擔償還借款本息的民事責任,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被告王革辯稱,電信秭歸分公司認為王革為實際借款人、經(jīng)手人、受益人之一,應該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與客觀事實不符。2014年4月30日,劉某告知轉(zhuǎn)40萬元到王革的賬戶,用于歸還公司借款,王革并不知道該款是劉某向他人所借,當日王革即將其中的20萬元轉(zhuǎn)付給黃亮,用于歸還公司在黃亮處的借款,另外20萬元償還了王革墊付的款項(王革經(jīng)公司安排于2011年10月17日、2011年12月7日兩次向湖北創(chuàng)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匯款20萬元用于支付ICT項目開票稅金,該20萬元全部是由王革墊付)。因此,王革經(jīng)手該40萬元款項是受公司安排進行的職務行為,并非個人行為,其既不是借款人,也并非受益人,電信秭歸分公司認為王革應對借款承擔還款義務的主張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判處。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于2014年4月17日經(jīng)湖北省商務廳批準成立,其經(jīng)營范圍為動產(chǎn)質(zhì)押典當業(yè)務等及商務部依法批準的其他典當業(yè)務;電信秭歸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28日,其經(jīng)營范圍為基礎電信業(yè)務及與通信及信息業(yè)務相關的技術開發(fā)、服務、培訓、設備生產(chǎn)與銷售、施工與維修等。劉某于2009年任電信秭歸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2012年任該分公司總經(jīng)理(負責人),2014年7月被調(diào)往宜昌市電信公司,2017年3月因犯濫用職權(quán)罪被判處刑罰現(xiàn)服刑中;王革從2014年1月至8月任電信秭歸分公司市場部主任,9月、10月任大客戶部主任,同年11月被免職后成為普通職工至今。2014年4月30日,電信秭歸分公司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100萬元,借款期限為12個月,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5年4月30日止,自實際放款日起算,借款到期日一次性還款;月利率為4.5%,自實際放款日三日內(nèi)支付第一個月的利息,以后與每個月的實際放款日對應日前支付下一個月的利息,未按約定期限歸還借款本息的,在上述約定利率的基礎上加收0.5%罰息;電信秭歸分公司違約,原告有權(quán)宣布本合同項下未還的借款立即到期,立即收回未償還款項。合同簽訂當日,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譚建通過秭歸工行給劉某、王革分別轉(zhuǎn)款60萬元、40萬元,劉某給原告出具了100萬元的借條并加蓋電信秭歸分公司的公章。2014年5月5日,劉某通過秭歸工行給譚建轉(zhuǎn)款13.5萬元。2014年12月8日,電信秭歸分公司向原告送達《告知書》,告知:因劉某盜用公司名義私自向外借貸,涉嫌違法犯罪,案件正在偵辦中,要求原告向公安機關登記,提交材料,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電信秭歸分公司將依照法律裁決處理。2015年2月6日,原告訴請本院依法判處。
上述事實,有原告的《典當經(jīng)營許可證》、電信秭歸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借款合同》、借條、銀行轉(zhuǎn)賬憑證、《告知書》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本院(2016)鄂0527刑初67號判決書,湖北華審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鑒定報告等證據(jù)在卷佐證,已經(jīng)庭審質(zhì)證和本院審查,可以認定。
本院認為,原告非金融機構(gòu),其向電信秭歸分公司提供借款,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應當按民間借貸處理。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之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quán)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權(quán)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劉某作為電信秭歸分公司的原負責人,其代表電信秭歸分公司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向原告出具借條并加蓋公章,原告有理由相信劉某是代表電信秭歸分公司向其借款,其無義務審查借款行為是否超越電信秭歸分公司的經(jīng)營范圍,因此,劉某代表電信秭歸分公司向原告借款的行為有效,其后果應該由電信秭歸分公司承擔,劉某、王革辯稱不應承擔償還借款責任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納?!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原告于2014年4月30日向電信秭歸分公司提供借款時,原告與電信秭歸分公司約定的利率明顯超出年利率24%,故超出部分依法不予保護,原告訴請支付借期內(nèi)及逾期利息只能按照年利率24%計算?!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shù)額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2014年5月5日電信秭歸分公司還款13.5萬元,而截止該時間電信秭歸分公司應支付的利息為3287.67元(1000000元×24%/年÷365日/年×5日),原告與電信秭歸分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的“自實際放款日三日內(nèi)支付第一個月的利息”與前述法律規(guī)定“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13.5萬元中除應支付的利息3287.67元外,其余131712.33元應從本金100萬元中扣除,至2014年5月5日借款本金實際應認定為868287.67元。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欠秭歸縣名隆典當有限公司借款本金868287.67元,限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返還,并按年利率24%支付自2014年5月6日起至還款之日止的利息。
二、劉某、王革不承擔本案民事責任。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秭歸分公司負擔12480元、秭歸縣名隆典當有限公司負擔132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鄭將
審判員 龔偉
人民陪審員 杜雷林
書記員: 易萬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