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高翔(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
安寧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秦皇島市海港區(qū)和平大街165-1號。
法定代表人陳永金,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翔,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安寧,男,1982年8月14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秦皇島市海港區(qū)。
安寧與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稱宜安地產)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秦皇島市海港區(qū)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21日作出(2013)海民初字第3690號民事判決,宜安地產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5年9月14日作出(2015)秦民終字第1204號民事判決。
宜安地產不服,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8月15日作出(2016)冀民申2001號民事裁定,指令本院再審本案。
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宜安地產委托訴訟代理人高翔,安寧到庭參加訴訟,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宜安地產申請再審稱:(一)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規(guī)定明確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是“由于出賣人原因”,而本案中申請人不能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系相關政府部門的規(guī)劃變更、土地地塊調整以及公安消防部門的過失及不作為等原因造成的;(二)逾期辦理房屋權屬證書對于業(yè)主基本沒有損失,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的規(guī)定計算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基本已經超過了業(yè)主全部購房款的30%。
原審法院沒有完全查清案件事實,違背立法本意,判令申請人承擔巨額違約金,對于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是極不公平的。
原一審法院審理查明,2009年7月12日,安寧作為買受人、宜安地產作為出賣人,雙方簽訂《秦皇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供預、現(xiàn)售簽約使用),合同約定:買受人購買的商品房為預售商品房,該商品房暫定名新聞里,第4B幢1705號房屋(建筑面積60.15平方米)一套,該房屋及地下室總價款335918元;合同簽訂當日首付款75918元,其余房款26萬元在建設銀行秦皇島分行辦理按揭貸款。
出賣人應當在2010年12月30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水、電、暖具備使用條件的商品房交付買受人。
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60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要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
如因出賣人的責任,買受人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取得房地產權屬證書的,雙方同意按下列第3條處理,即買受人不退房,出賣人最晚于2011年年底前將辦理權屬登記所需,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
合同簽訂后,安寧按約定向宜安地產支付全部房款。
2009年7月,安寧接收房屋。
宜安地產至今未將辦理權屬登記所需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
宜安地產稱逾期辦證是事實,但宜安地產不存在過錯,逾期辦證不是宜安地產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相關部門推遲辦理相關變更手續(xù)導致的。
原一審法院認為,安寧與宜安地產簽訂的《秦皇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應按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
根據合同約定,宜安地產應最晚于2011年年底前將辦理權屬登記所需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宜安地產未能在該期間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要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致使安寧未能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宜安地產的行為已構成違約。
宜安地產提出因政府行政行為導致,宜安地產無過錯不應承擔違約責任,依據合同相對性,宜安地產承擔的違約責任系無過錯責任,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違約方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故對宜安地產的抗辯不予采納,宜安地產應承擔違約責任。
由于安寧、宜安地產簽訂的《秦皇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對逾期辦證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的計算方法及違約金數額沒有約定,且損失難以確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規(guī)定,宜安地產應按安寧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支付違約金。
故宜安地產應當自2012年1月1日起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按75198元為基數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向安寧支付逾期辦證違約金;如宜安地產在本判決生效前將辦理權屬登記所需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此期間計算至該日止;如本判決生效后,宜安地產仍未具備辦證條件,安寧可另行主張后續(xù)違約金。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二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的規(guī)定,判決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安寧支付逾期辦理房屋所有權證的違約金,違約金以75918元為基數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從2012年1月1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如被告在本判決生效前將辦理權屬登記所需的資料報產權登記機關備案,此期間計算至該日止)。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上述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繳納。
宜安地產不服原一審法院上述判決,向本院上訴稱:1、宜安地產未能按約定辦理房屋產權證書是因相關規(guī)劃、土地部門的變化導致的,宜安地產不應承擔違約責任;2、一審適用法律不當,不能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的原因系相關政府部門的規(guī)劃變更、土地地塊調整,是非可歸責于“出賣人的原因”,宜安地產沒有過錯,不存在違約行為,不應承擔違約責任;3、即使承擔違約責任,也應適用活期存款利率支付違約金。
安寧辯稱:1、宜安地產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至今未能辦理房產證的原因是由于宜安地產的過錯造成的。
宜安地產認為是由于政府的原因造成的,宜安地產可在承擔責任后追償。
2、本案適用法律完全正確,不能辦理權屬證書的原因是由于宜安地產開發(fā)的樓盤不能在法定期限內取得相應的手續(xù)。
本案適用法律正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請求駁回上訴。
宜安地產為支持其主張,二審中提交如下證據:證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證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以上證據證明宜安地產取得的土地不包括新聞里14-18棟。
證三、城市建設規(guī)劃管理聯(lián)審會2007年第五次會議紀要,李紅衛(wèi)副市長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會議召開的背景是宜安地產準備對德信醫(yī)藥開發(fā)時,新聞里14-18棟的業(yè)主拉橫幅給政府施壓,要求將其納入拆遷范圍。
政府通過這次會議決定把14-18棟納入到宜安公司開發(fā)中。
上述證據證明,因為14-18棟加入到宜安公司地塊進行整體改造,14-18棟是劃撥用地,土地使用證遺失,政府一直遲延下來,以及消防支隊辦理設計備案和竣工備案過程中的失誤,導致房本辦理的遲延,顯然不是宜安地產的原因。
安寧的質證意見為:合同中只存在買受人出賣人,不存在“第三人原因”,以上證據與本案沒有直接關系,不予認可。
以上證據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不予采信。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予以確認。
本院二審判決認為,安寧與宜安地產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為合法有效之合同,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關于逾期辦理房屋產權證書的責任,雙方在合同中未進行約定,且在事后雙方未能協(xié)商解決,故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計算逾期辦證的損失。
宜安地產主張未能按期辦理產權證書是政府部門怠于履責造成的,即使因政府原因致使宜安地產未能按期辦理房屋產權證書,宜安地產亦應向合同相對人安寧承擔違約責任,然后可按相關規(guī)定追償。
綜上,原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五條 ?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秦皇島市宜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本院再審庭審中,宜安地產提交下列證據: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補充協(xié)議》;2、《秦皇島市建設規(guī)劃管理聯(lián)審會2007年第五次會議紀要》;3、《秦皇島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宜安房地產公司申請清算新聞里18棟土地費用有關問題的意見》;以此證明遲延辦證責任不在宜安地產,宜安地產直到2013年底才拿到國土局給頒發(fā)的國有土地使用證。
安寧質證意見稱,這些證據和本案沒有直接關系,本合同不存在第三人,合同是在2009年簽訂的,宜安地產解釋是2013年拿到的土地出讓證。
本院對上述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再審認為,安寧與宜安地產簽訂的《秦皇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義務。
安寧未能在合同約定期限內按期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宜安地產構成違約。
宜安地產提出未能如期辦證并非出賣人的原因而是政府行為導致,宜安地產無過錯不應承擔違約責任、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主張,依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即使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違約方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故原審判決宜安地產承擔違約責任正確。
由于安寧、宜安地產在簽訂合同時對逾期辦證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的計算方法及違約金數額沒有約定,故原審判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規(guī)定計算違約金數額并無不當。
綜上,宜安公司申請再審的理由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 ?第一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15)秦民終字第1204號民事判決。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再審認為,安寧與宜安地產簽訂的《秦皇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義務。
安寧未能在合同約定期限內按期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宜安地產構成違約。
宜安地產提出未能如期辦證并非出賣人的原因而是政府行為導致,宜安地產無過錯不應承擔違約責任、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主張,依據合同相對性原則,即使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違約方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故原審判決宜安地產承擔違約責任正確。
由于安寧、宜安地產在簽訂合同時對逾期辦證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的計算方法及違約金數額沒有約定,故原審判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 ?規(guī)定計算違約金數額并無不當。
綜上,宜安公司申請再審的理由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 ?第一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15)秦民終字第1204號民事判決。
審判長:史林波
書記員:杜禹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