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祁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新華區(qū),。委托代理人劉輝、張亞蘭,河北福鑫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李某1,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住滄州市新華區(qū),。被告李某2,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新華區(qū),。二被告委托代理人劉冬梅,河北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祁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分割被繼承人李彥德所得征地補償款,支付原告該款項214175.3元;2、請求依法分割被繼承人李彥德生前所有的位于滄州市××區(qū)××村平房三間,價值約150000元;3、請求依法分割被繼承人李彥德生前所有的位于滄州市××區(qū)××耕地0.8畝。4、請求依法確認位于滄州市××官屯村的門市一處為原告?zhèn)€人財產(chǎn),價值193920元。5、訴訟費用、保全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繼承人李彥德系再婚,雙方于××××年××月××日登記結婚,二被告系被繼承人李彥德兒子,現(xiàn)被繼承人李彥德已于2016年5月去世,李彥德生前所有的4.132畝被征收,得征地補償款共計642526元,按照繼承份額,該部分款項原告分得214175.3元;原告與李彥德所居住的位于滄州市××區(qū)××村平房三間,原告享有其中22.22%的份額,李彥德去世時尚留有位于滄州市××區(qū)××耕地0.8畝,原告享有其中三分之一的份額。另原告購買的位于滄州市××官屯村的門市一處為原告?zhèn)€人財產(chǎn),與李彥德無關,不屬于遺產(chǎn)范圍?,F(xiàn)原、被告對以上財產(chǎn)的分割無法協(xié)商,故原告訴至貴院,請求支持原告的訴請。被告李某1、李某2辯稱,1、原告所訴李彥德所得征地補償款并非是李彥德個人所得,而是以李彥德為家庭戶的所有承包地的承包補償款項,屬于李彥德婚前財產(chǎn)部分,其余部分屬于李彥德、張義秀、李某1、李某2四人共有,與本案原告沒有關聯(lián),不屬于遺產(chǎn)范疇。2、原告所訴的平房三間系李彥德與前妻張義秀及其子女李某1、李某2的家庭財產(chǎn)并非是李彥德的個人財產(chǎn),此平房也并非屬于遺產(chǎn)范疇。3、原告所訴耕地0.8畝性質(zhì)并非耕地,雖然現(xiàn)在占用,但是并沒有承包權,且占用的性質(zhì)為墳地,不屬于遺產(chǎn)范圍。4、原告所訴的吳官屯村門市并非一處而是兩處,是屬于李彥德與原告的共同財產(chǎn),當中屬于李彥德部分應該依法予以按照遺產(chǎn)分割。5、原告所訴的遺產(chǎn)范疇并沒有包括李彥德在住院期間所花費醫(yī)藥費之后所報銷的大病保險款項20890元及李彥德退養(yǎng)老保險金4500元,村集體發(fā)放的提留款2000元,以上款項均在李彥德死亡之后由原告領取。以上款項應屬于遺產(chǎn)范疇依法應予以分割。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祁某系被繼承人李彥德的妻子,二人于××××年××月××日登記結婚,系再婚。被告李某1、李某2系被繼承人李彥德與前妻張義秀的兒子,李彥德的前妻張義秀已經(jīng)去世。被繼承人李彥德于2016年5月去世。原告要求繼承被繼承人李彥德的遺產(chǎn),因與二被告協(xié)商不成,故訴至法院。
原告祁某與被告李某1、李某2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祁某的委托代理人劉輝、張亞蘭,被告李某1以及二被告委托代理人劉冬梅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繼承人李彥德生前未留有遺囑,未簽訂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本案應適用法定繼承對其遺產(chǎn)進行分割。李彥德的第一繼承順序繼承人為本案原、被告,即祁某、李某1、李某2,三人對于李彥德的遺產(chǎn)應按照每人三分之一的比例進行繼承。關于李彥德的遺產(chǎn)范圍,確定如下:原告主張李彥德的遺產(chǎn)包括征地補償款642526元,要求依法分割。滄州市新華區(qū)小趙莊鄉(xiāng)吳官屯村民委員會出具證明證實該村二輪土地承包期間,李彥德分地人口為4口人,即李彥德、張義秀、李某1、李某2四人,因此征地補償款應屬于該四人共有,但李彥德的前妻張義秀先于李彥德去世,張義秀擁有的部分應當發(fā)生繼承,因此該征地補償款應由李彥德、李某1、李某2三人各占三分之一。對于該征地補償款的總數(shù)額,滄州市新華區(qū)小趙莊鄉(xiāng)吳官屯村民委員會出具證明證實為642526元,本院予以認定。該補償款屬于李彥德遺產(chǎn)的部分為其中三分之一即214175.33元,由本案原、被告每人繼承三分之一即71391.78元。因此對于征地補償款642526元,應由原告分得71391.78元,二被告分得571134.22元。原告主張李彥德的遺產(chǎn)包括位于滄州市××區(qū)××村平房三間,并提交宅基證予以證明。該平房修建時,二被告尚年幼,三間平房應屬于李彥德與前妻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李彥德的前妻去世時,應發(fā)生一次繼承,李彥德占有的份額為三分之二,該部分份額在李彥德去世時成為李彥德的遺產(chǎn)。關于三間平房的價值,二被告認可為11萬元-12萬元左右,原告在庭審后表示對該房屋價值予以認可,本院酌情認定三間平房價值為115000元。李彥德所占的份額為76666.67元。該房屋應歸二被告所有,二被告給付原告房屋折價款25555.56元。原告主張李彥德的遺產(chǎn)包括位于滄州市××區(qū)××耕地0.8畝,因未提交證據(jù)證明,且被告不予認可,對原告的該項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位于滄州市××區(qū)××村的門市兩套,原告主張為婚前個人財產(chǎn),二被告主張為原告與李彥德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根據(jù)原告提交的有李彥德簽字的兩份證明顯示,李彥德認可本案涉及的兩套門市為祁某婚前財產(chǎn),與李彥德無關。被告雖對兩份證明不予認可,但未提交相關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被告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因此該兩套門市不屬于李彥德的遺產(chǎn)范疇。關于原告主張的部分家電,因原、被告雙方對家電是否屬于遺產(chǎn)以及目前在何處意見不一,本案不予處理。被告主張李彥德的遺產(chǎn)還包括報銷的大病保險款20890元、退還的養(yǎng)老保險金4500元、村集體發(fā)放的土地補償款(提留)每人2000元,并提交滄州市新華區(qū)小趙莊鄉(xiāng)吳官屯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證實上述款項已由原告領取。其中村集體發(fā)放的土地補償款(提留)每人2000元李彥德應占有其中三分之一,即666.67元,因此上述款項共計26056.67元,應作為遺產(chǎn)由原、被告每人分得8685.56元。因上述款項由原告領取,原告應給付二被告共計17371.12元。綜上,對于征地補償款642526元,應由原告祁某分得71391.78元,被告李某1、李某2分得571134.22元。位于滄州市××區(qū)××村平房三間歸被告李某1、李某2所有,被告李某1、李某2給付原告房屋折價款25555.56元。原告祁某應給付被告李某1、李某2被繼承人李彥德的大病保險款、退還的養(yǎng)老保險金以及村集體發(fā)放的土地補償款(提留)共計17371.12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對于征地補償款642526元,由原告祁某分得71391.78元,被告李某1、李某2分得571134.22元;二、坐落于滄州市新華區(qū)吳官屯村平房三間(宅基地使用證編號:07-107-659)歸被告李某1、李某2所有,被告李某1、李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祁某房屋折價款25555.56元;三、原告祁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李某1、李某217371.12元。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8600.28元、保全費1495元,由原告祁某、被告李某1、李某2三人均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