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為特定破壞對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1、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犯罪對象是正在使用中的廣播、電視、公用電信等通訊設施,包括廣播電臺的發(fā)受電波的設施如鐵塔發(fā)射臺、發(fā)射機房、電源室等;電視臺的發(fā)射與接受電視圖象的設備以及有線廣播電視傳播覆蓋設施;郵電部門的收發(fā)電報的機器設施;公用電話的交換設施、通訊線路如架空線路、埋設線路、無線線路等;衛(wèi)星通訊的發(fā)射與接受電訊號的設施;微波、監(jiān)測、傳真通訊設施;國家重要部門如鐵路、軍隊、航空中的電話交換臺、無線電通信網(wǎng)絡;在航空、航海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設施中的無線電通信、導航設施;等等。如行為人破壞的是廣播、電視、電信部門的非直接用于通訊的設施如行政辦公設施、日常生活設施或者雖屬廣播、電視、電信設施,僅屬于一般性的服務設施,如賓館、單位內(nèi)部的閉路電視網(wǎng)絡,城市中的公用電話亭以及一般的民用家庭電話等等,都不屬于本罪對象。對之進行破壞的,不能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應以他罪如故意毀壞財物罪等論處。此外,必須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訊設施才能成為本罪對象。倘若不是正在使用,如正在制造或雖已制造完畢但未安裝交付使用的,對之進行破壞,亦不構成本罪。這是因為,只有對正在使用中的通訊設施進行破壞,才能給公共安全帶來危害,而危害公共安全,則是構成本罪的一個重要條件。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破壞方法多種多樣,如拆卸或毀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重要機件,砸毀機器設備,偷割電線,截斷電纜,挖走電線桿,故意違反操作規(guī)程,使機器設備損壞,使廣播、電視、電信通訊無法進行等。如果用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則同時觸犯本罪和放火罪(或爆炸罪)兩個罪名,屬于想象競合犯。根據(jù)對想象競合犯 "從一重處斷"的處理原則,應以放火罪或爆炸罪論處。
構成本罪,只須在客觀上實施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的行為,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后果,可成立。這里危害公共安全,一般是指通訊設備因遭受破壞失原有功能,以致造成公共廣播、電視、通訊不能正常進行,使不特定多數(shù)的單位和個人無法正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或者進行其他通訊聯(lián)絡活動,并且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嚴重后果。如果行為人破壞通訊設備并不影響正常通訊的部件,或者僅將一戶的電話機盜走,并不危害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不能以本罪認定。視情節(jié)可作故意毀壞財物罪或盜竊罪處理。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從事廣播、電視通訊業(yè)務的人員。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故意的內(nèi)容表現(xiàn)為,行為人明知其破壞廣播電視、電信設施的行為會危害通訊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實施本罪的動機可以是多種多樣,如出于報復泄憤、嫉妒陷害、貪財圖利等。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1、本罪與盜竊罪的界限
在實踐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通訊器材的案件(如偷割電話線、通訊電纜等)時有發(fā)生。如果竊取的是庫存的或者正在生產(chǎn)、維修中的通訊器材,只能侵害財產(chǎn)所有權,并不危害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因此應以盜竊罪論處。如果竊取的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訊設備,如偷割正在使用中的電話線、電纜線,偷砍電線桿等,勢必會使不特定多數(shù)單位或個人的廣播、電視通訊受阻。這種行為不僅侵害財產(chǎn)所有權,而且危害通訊方面的這樣就觸犯了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和盜竊的罪名。對此類案件應當如何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明確指出:“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shù)額不大,但是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刑。”
2、本罪與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
本罪的破壞方法除拆毀通訊設施等一般方法外,還包括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方法。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方法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等設施的,屬于手段牽連。根據(jù)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應當擇一重罪處罰。即應按放火罪、爆炸罪處罰。當然,放火、爆炸的方法本身沒有達到犯罪的程度,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能夠成立的,只以本罪一罪處罰。
3、本罪與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罪的界限
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如航海、航空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設施中,往往會使用一些無線電通信、導航設施。鐵路部門為保障鐵路交通運輸安全,具有自己的專用通訊設施。對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中的通訊設施進行破壞,不僅會危及通訊方面的公共安全,更主要的是還會危及交通運輸方面的安全。如因破壞交通工具或交通設施中的通訊設施,足以發(fā)生火車、船只、航空器等傾覆或毀壞的,又觸犯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對之,應當擇重罪即破壞交通工具罪或破壞交通設施罪處罰。倘若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中的通訊設施,不足以危及交通運輸安全,但足以危害通訊公共安全的,則就應認定為本罪。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謂嚴重后果,不限于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應結合本罪的特點,綜合案件情節(jié),如破壞的通訊設備的性質(zhì)、嚴重程度,通訊中斷的性質(zhì)、時間長短、影響面以及直接造成的危害結果等,全面考慮確定。
具體應結合本罪的特點,綜合案件情節(jié),如破壞的通訊設備的性質(zhì)、嚴重程度,通訊中斷的性質(zhì)、時間長短、影響面以及直接造成的危害結果等,全面考慮確定。
構成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有故意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2、行為人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的行為,必須達到“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才能構成犯罪。
[刑法條文]
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 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關法規(guī)]
《廣播電視設施保護條例)}第M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依法設立的廣播電視臺、站(包括有線廣播電視臺、站,下同)和廣播電視傳輸網(wǎng)的下列設施的保護,適用本條例:
(一)廣播電視信號發(fā)射設施,包括天線、饋線、塔桅(桿)、地網(wǎng)、衛(wèi)星發(fā)射天線及其附屬設備等;
(二)廣播電視信號專用傳輸設施,包括電纜線路、光纜線路 (以下統(tǒng)稱傳輸線路)、塔桅(桿)、微波等空中專用傳輸通路、微波站、衛(wèi)星地面接收設施、轉播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等;
(三)廣播電視信號監(jiān)測設施,包括監(jiān)測接收天線、饋線、塔桅(桿)、測向場強室及其附屬設備等。
傳輸廣播電視信號所利用的公用通信等網(wǎng)絡設施的保護和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執(zhí)行。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鐵路、油田、電力、通訊等器材設備的犯罪活動的通知》(1993.12.1 公發(fā)[199]10號]
凡盜竊、破壞正在使用中的電力設備的,應以破壞電力設備罪追究刑事責任;盜竊、破壞鐵路線路上的器材或者行車設施的零件、部件,危及行車安全的,應以破壞交通設施罪追究刑事責任;盜竊、破壞正在使用中的油田機器設備的,應以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追究刑 事責任;盜竊通訊設備價值數(shù)額不大,但危害公共安全已構成破壞通訊設備罪的,或者盜竊通訊設備造成嚴重后果的,應以破壞通訊設備罪追究刑事責任;盜竊通訊設備情節(jié)特別嚴重,罪該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jīng)濟的罪犯的決定》第一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以盜竊罪處罰。處理這類案件,要防上處罰偏輕的現(xiàn)象,更不得以治安處罰代替刑事制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