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石某,住哈爾濱市平房區(qū)。
委托代理人金楓,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哈爾濱市道里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高海濱,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被上訴人(再審被告)劉曉娟,住哈爾濱市道外區(qū)。
委托代理人李艷杰,黑龍江杰瑞天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石某與被上訴人高海濱、被上訴人劉曉娟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哈爾濱市平房區(qū)人民法院(2012)平民二立再字第1號民事判決(下稱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3月1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石某委托代理人金楓、被上訴人高海濱、被上訴人劉曉娟委、托代理人李艷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完結。
原審判決認定,2009年8月,劉曉娟在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崗法院)訴請與高海濱離婚過程中,南崗法院依據(jù)劉曉娟的申請,將高海濱名下坐落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2號門市及高海濱名下坐落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單元702室房屋預查封。
2009年10月,劉曉娟申請撤訴并申請解除財產保全,南崗法院準予劉曉娟撤訴并解除了對高海濱名下房屋的預查封。
2011年1月26日,石某與高海濱簽訂一份《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主要內容為:“高海濱向石某借款人民幣2100000元,借款期限為從2011年1月26日起至2011年2月25日止,高海濱從借款給付之日起按月息2.4%向石某支付借款本金的利息,逾期不還款按借款本金日千分之三支付違約金,高海濱同意以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2號門市房產抵押給石某,如高海濱不按本協(xié)議約定履行還款義務,石某有權以上述抵押的房產作價沖抵本金、利息,不足部分高海濱繼續(xù)償還,雙方還約定如發(fā)生糾紛,由平房區(qū)人民法院管轄等”。
2011年6月16日,石某的委托代理人金楓及高海濱同時來到本院,雙方表示有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已協(xié)商完畢,請求調解。金楓提供了上述《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和石某的特別授權委托書,在石某、金楓和高海濱提供了身份證復印件并交納了減半的案件受理費11800元后,本院遂組織雙方進行立案調解,在立案調解過程中,石某放棄了月息2.4%的利息,本院下發(fā)了(2011)平民二立字第39號民事調解書:高海濱于2011年6月22日前償還石某借款本金2100000元,案件受理費23600元,減半收取11800元,由高海濱負擔。
因高海濱未在規(guī)定期限內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石某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中,本院于2011年8月2日預查封了高海濱名下的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2號門市及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單元702室房屋。
2011年9月27日,劉曉娟再次在南崗法院起訴與高海濱離婚。訴請:1.與高海濱離婚;2.婚生女由劉曉娟撫養(yǎng);3.依法分割共同財產。
2011年12月,劉曉娟得知本院欲拍賣高海濱名下的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城東新居A區(qū)1棟1-2號門市房時,遂向本院提出異議,稱其與高海濱正在南崗法院離婚,高海濱虛構債務是為了轉移財產,要求啟動再審程序,撤銷(2011)平民二立字第39號民事調解書,駁回石某訴訟。
目前,劉曉娟與高海濱的離婚案件仍在南崗法院審理過程中。
再審庭審中,石某增加了訴訟請求,訴請高海濱與劉曉娟還應給付2100000元的利息957600元,但經本院釋明后,因其未在法院指定期限內繳納相應的案件受理費,故對石某增加的訴訟請求部分本院按撤回申請?zhí)幚?。法院指定繳納相應案件受理費的期限過后,石某向本院遞交書面申請書,申請放棄利息957600元,同時申請補繳2100000元的另一半訴訟費11800元。本院通過詢問的方式告知高海濱與劉曉娟,二人均表示同意石某放棄利息的請求。
原審判決認為,此案最初雖是石某與高海濱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但是與高海濱和劉曉娟正在南崗法院審理的離婚案件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劉曉娟的權益。石某訴稱高海濱向其累計借款2100000元,劉曉娟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其與高海濱早在2009年就涉及離婚分割財產,石某與高海濱簽訂的《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系雙方惡意串通而簽訂的虛假協(xié)議,目的就是為了轉移高海濱與劉曉娟共同共有的房產。在此情況下,石某應負有證明此筆借款客觀真實的舉證責任。
再審過程中,石某舉示了《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稱高海濱向其累計借款2100000元中有本金、有利息。石某還稱借款本金每筆少則幾萬元現(xiàn)金,最高500000元現(xiàn)金,上述借款款項均來源于其妻子所開投資公司的分紅款。但經本院多次向石某釋明,石某始終未向法院提供其妻子公司的分紅賬目情況,由此,此筆巨額借款的來源不清。
再審過程中,石某稱高海濱于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間多次向其借款,其中本金1500000元、利息700000元,但石某與高海濱簽訂的《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上載明高海濱向石某借款人民幣2100000元、借款期限為從2011年1月26日起至2011年2月25日止。石某的當庭陳述與提交的書證矛盾。同時,高海濱所舉示證據(jù),擬證明其于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累計共向石某借款800000元,但高海濱舉示的證據(jù)或與本案缺乏關聯(lián)性、或與本案借款數(shù)額相差甚遠,根本無法證明2100000元到帳并用于支付房款、償還貸款等情況。由此,此筆巨額借款的交付、支付等過程情況不清。
再審過程中,石某稱高海濱始終未償還過上述借款的本金及利息,但石某還繼續(xù)向其借款,只借不還,仍在繼續(xù)借,有悖常理;如此巨額借款,歷時數(shù)年,且系多筆,沒有原始借據(jù)或合同等,有悖常理。綜合本案的證據(jù)情況以及情理常識進行判斷,《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明顯是事后擬定,與事實不符,石某與高海濱對此也自認,其他證據(jù)也無法證明2100000元巨額借款的來源、交付、支付等借款過程,故對石某要求高海濱與劉曉娟償還2100000元的訴訟主張,因證據(jù)不足,本院無法支持。故經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撤銷本院(2011)平民二立字第39號民事調解書,駁回了原審原告石某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借款雙方簽訂的《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內客是否真實,借款事實是否真的存在。本案中上訴人石某僅以一份《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主張與被上訴人高海濱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雖然被上訴人高海濱對上訴人石某的全部訴請不持有異議,但結合被上訴人劉曉娟與被上訴人高海濱離婚案件正在審理中這一客觀事實來看,被上訴人高海濱對上訴人石某債務的認可,將會直接損害到被上訴人劉曉娟的合法權益,故被上訴人高海濱對債務的認同并不能作為該筆債務存在的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被上訴人針對自已的訴訟請求,除向法庭提交《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之外還應向法庭提交向上訴人支付錢款或當場交付現(xiàn)金的有效證據(jù),否則《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僅僅是當事人借款的合意,在審視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即《短期借款協(xié)議書》是否真實有效的前提下,還要審查履行情況。對于小額借款,出借人具有支付借款的能力,如果當事人主張是現(xiàn)金交付的,按著交易習慣,出借人提供借條的或借款人不持有任何異議的,可視為出借人完成了舉證責任,可以認定交付錢款的事實存在。但對于大額借款涉及幾十萬或上百萬元金額的,借款人雖沒有異議但沒有其他證據(jù)佐證的,則還要審查債權人自身的經濟實力、交易特征、相關證人證言及履行手續(xù)等來判斷當事人的主張能否成立。在經濟交往中,大額借款的交易特征均采用轉帳或現(xiàn)金支票或銀行卡轉款等非現(xiàn)金交易方式,該種方式都有付款的回單等憑據(jù),可以證明付款行為。本案被上訴人石某稱150萬元借款本金分8次均以現(xiàn)金形式當場交付給被上訴人高海濱不符合交易習慣,因此被上訴人在不能進行證據(jù)補強的情況下,缺乏借款事實發(fā)生的真實性。被上訴人稱出借資金的來源系被上訴人妻子公司分紅款,因此具有向外借款能力,但在執(zhí)行聽證會及一、二審庭審中均未能向法庭提交資金來源的證據(jù)。故其抗辯本院不予采信。被上訴人高海濱為證實借款事實存在,向法庭出示了五份證據(jù),但所有證據(jù)均無法證明上訴人石某將150萬元本金實際交付自已??v觀本案事實,上訴人石某與被上訴人高海濱之間的借款行為,無論是在資金來源、資金去向,以及資金交付等情況,均沒有充分證據(jù)予以讓明,故上訴人石某及被上訴人高海濱的抗辯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劉曉娟的抗辯理由成立,其請求本院予以支持。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800元由上訴人石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安德偉 審 判 員 王秋實 代理審判員 劉坤杰
書記員:劉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