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白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河北省香河縣人,住香河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雷,北京國旺律師事務(wù)所律師。被告:張瑞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住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住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夏清,河北子農(nóng)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白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一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150萬元,并按年利率36%的標準支付自2015年9月23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暫定:162萬元);總計:312萬元。2、依法判令被告二對以上債務(wù)承擔連帶責任;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9月23日,被告因個人原因為由,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50萬元整,約定:按照月利率3%的標準支付利息,被告二對以上借款承擔連帶責任,2016年9月22日前還清。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找被告協(xié)商,被告均不理睬,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quán)益,特訴至貴院,請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如被告不履行本案判決確定的金錢給付義務(wù),原告可以依據(jù)生效的判決申請強制執(zhí)行被告位于香河縣的房屋。張瑞文、張某某辯稱,一、原告訴訟請求一償還150萬借款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按年利率36%支付利息不予認可。原、被告三方(含連帶保證人)于2015年9月23日簽訂《借款合同》但合同中并沒有約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貸,沒有約定利息即沒有利息。2016年5月25日原告進行惡意、虛假訴訟,對其自己行為擴大的損失應(yīng)當自行承擔。2015年9月23日,原被告簽訂《借款合同》的同時,原告為了給《借款合同》作擔保同時要求被告與其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該份買賣合同并非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擔保房屋價格明顯高于借款金額。原告心生歹念。想將被告房屋據(jù)為己有,于是向法院提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訴訟,利用法院進行虛假、惡意訴訟。在此期間被告多次表示向原告還款,原告矢口否認雙方曾有過借款。由于《借款合同》和《房屋頭賣合同》都均簽訂一份,在原告手中,被告也將上述情況反映給法院。但也沒有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說法,原告不肯提交本案的《借款合同》后,原告訴《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敗訴后,隨即拿出《借款合同》起訴被告民間借貸糾紛,雙方《借款合同》即沒有約定借期內(nèi)利率。也沒有約定逾期利率,即便是認定損失,也應(yīng)自2016年5月25日原告進行虛假訴訟后不再計算,對其自己行為擴大的損失應(yīng)當自行承擔后果,這也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xiàn)。三、被告自2015年9月23日至2016年4月23日共計還款58.4萬元,也就是說被告目前還欠原告91.6萬元。被告通過中間人楊振云介紹,認識白某某。分別兩次向白某某借款150萬元及40萬元,后期還款錢都打到了原告指定的中間人楊振云的銀行賬戶中。其中10萬元,2015年9月23日簽訂合同的同時將10萬元取出現(xiàn)金給了原告。其余款項其中22.1萬元有匯款憑證,其他憑證因法律意識淡薄,并沒有全部完整的保存,法院可調(diào)取楊振云銀行賬戶流水予以佐證。四、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一)的規(guī)定既未約定借期內(nèi)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yīng)予支持;也就是說,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最多支持原告6%的利息。綜上所述,被告認可借款150萬元存在。但已經(jīng)償還58.4元,并且不認可原告主張的利息及利息計算方式。首先。原被告雙方并沒有約定利息;其次,當事人既未約定借期內(nèi)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的,只能按照年利率6%支付利息;最后,原告故意進行惡意虛假訴訟,歪曲事實,即便按照年利率6%計算,也應(yīng)當只計算到2016年5月25日,對其自己虛假訴訟帶來的不利后果應(yīng)當由其自行承擔。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5年9月23日,原告白某某與被告張瑞文、張某某簽訂借款合同,原告白某某借給張瑞文人民幣1500000元,到期還款日為2016年9月22日,月利率為借款總額的3%,借款人張瑞文,擔保人張某某。原告立案時提交證據(jù)借款合同復(fù)印件借款利率處未填寫。2015年9月23日,原告白某某與被告張瑞文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張瑞文將坐落于樓房出售給白某某,建筑面積218.36平方米,總房款1500000元,于簽訂合同之日白某某向張瑞文一次性支付。簽訂合同當日,白某某分兩筆將1500000元轉(zhuǎn)入張瑞文名下。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5月19日,被告向案外人楊振云匯款221000元。2016年5月,原告白某某依據(jù)房屋買賣合同起訴被告,請求被告張瑞文協(xié)助辦理我家公坊小區(qū)50號樓2單元104室樓房過戶手續(xù)。2018年3月26日,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7)冀10民終5227號民事裁定書,現(xiàn)已生效。裁定書中認定:涉案1500000元應(yīng)系白某某與張某某之間的借款,白某某與張瑞文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應(yīng)系該筆借款的擔保,張某某向案外人楊振云償還部分利息。
原告白某某與被告張瑞文、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白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雷,被告張瑞文、張某某及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夏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jīng)確認涉案1500000元系白某某與張某某之間的借款,白某某與張瑞文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應(yīng)系該筆借款的擔保,故原告白某某與被告張某某民間借貸關(guān)系成立,應(yīng)受法律保護。因此,原告主張張瑞文償還本金1500000元及利息、張某某承擔連帶責任,本院確認應(yīng)當由張某某承擔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責任。白某某與張瑞文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應(yīng)系該筆借款的擔保,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原告有權(quán)取得對該房屋的相應(yīng)權(quán)利。原告主張借款利率按月3%計算,超出法律規(guī)定,本院確認利率按年利率24%計算。被告主張已經(jīng)通過第三人楊振云支付原告利息584000元,原告有異議,認為支付楊振云款項與其無關(guān)。但中院已經(jīng)查明張某某向案外人楊振云償還部分利息,因此被告支付楊振云款項,應(yīng)為償還原告的利息。被告僅舉證證明其支付楊振云2210**元,其余并未舉證證明,本院確認被告已經(jīng)給付原告利息221000元。被告認為借款合同未約定利息,原告出具的借款合同復(fù)印件借款利率未填寫。本院認為,復(fù)印件與原件不一致,應(yīng)以原件為準,且被告庭審自認約定了借款利息,被告亦實際支付了部分利息,故本院對被告主張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某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白某某借款本金1500000元及利息(自2015年9月23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扣除已經(jīng)支付利息221000元)。二、如果被告張某某不履行本判決確定的義務(wù),原告可依據(jù)本判決書申請強制執(zhí)行被告張瑞文位于的樓房。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案件受理費15880元,已減半收取,保全費5000元,由二被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金生
書記員:張宗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