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人民檢察院
羅某某
張鳳茂(河北易興律師事務(wù)所)
羅某某
岳增強(易縣雙和法律服務(wù)所)
抗訴機關(guān):保定市人民檢察院。
申訴人(原審原告)羅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易縣。
委托代理人張鳳茂,河北易興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申訴人(原審被告)羅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易縣。
委托代理人岳增強,男,易縣雙和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
申訴人羅某某與被申訴人羅某某侵權(quán)糾紛一案,本院于2007年6月19日作出(2006)易民初字第177號民事裁定,以雙方為權(quán)屬糾紛、不屬人民法院管轄為由,駁回羅某某的起訴。羅某某不服上訴,2007年11月9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7)保民終字第4374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06)易民初字第177號民事裁定、指令本院對案件進行審理。2008年10月6日,本院作出(2008)易民初字第269號民事判決,以證據(jù)不足為由,駁回羅某某的訴訟請求。羅某某不服申訴。2010年11月30日,保定市人民檢察院作出保檢民行抗(2010)72號民事抗訴書,對本案提出抗訴。2011年1月21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1)保立民監(jiān)字第41號民事裁定,指令本院對本案進行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易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員趙寶德、王樹敏出庭支持抗訴,申訴人羅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張鳳茂、被申訴人羅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岳增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一審認為,本案雙方之間的宅基地并未發(fā)生沖突。其爭議的焦點是原告拆除其老宅的北房后,將欲建新房墻基往北移動1米,被告以侵占了其通行的道路為由阻止。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152條 ?規(guī)定,宅基地使用權(quán)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quán)利,有權(quán)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shè)施。原告撒灰線、挖房基的位置,如果在其宅基地使用證登記的權(quán)屬范圍內(nèi),則是合法的,應(yīng)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即為不合法,將不受法律的保護?,F(xiàn)原告所持有的《易集用(200X)第XXX號宅基地使用證》,雖然載有宅基地使用面積的平面圖,并標明南北長23.6米、東西長21.4米,南側(cè)為羅福旺,北側(cè)為道,東側(cè)為道,西側(cè)為羅某某,但因未登記四至,且該證對應(yīng)的系一處老宅,又無顯示其歷史形成的實際使用面積的院墻或其它標志,致使本院無法確認該證登記的使用面積實際座落的準確位置。原告將要建造的房屋并非為原拆原建,而是將房基向北移動了1米,移出的部分是否包括在其登記的宅基地使用范圍內(nèi),亦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本院在勘驗過程中,雖然原告指認從其南側(cè)羅福旺北墻滴水外作為起始點,向北丈量23.6米,為其宅基地使用權(quán)范圍,但因被告對該指認并不予以認可,且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意義,亦不能代替具有公信力的宅基地使用證的四至登記。故原告以此為據(jù),主張被告侵權(quán)的事實,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4條 ?、第152條 ?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羅某某的訴訟請求。
保定市人民檢察院抗訴認為,雙方宅基證載使用面積未發(fā)生沖突,羅某某建房沒阻塞羅某某的出行通道。易縣人民法院(2008)易民初字第269號民事判決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jù)證明,羅某某在其宅基地范圍內(nèi)建房應(yīng)受法律保護。
經(jīng)再審查明,申訴人羅某某與被申訴人羅某某系同村村民。1980年9月22日,羅某某過繼給其伯父羅玉順共同生活。羅玉順在本村有東西相鄰的宅基兩處,東邊一處宅基內(nèi)有四間北房,無院墻,此宅北側(cè)為東西向走道,東側(cè)為南北走向的街道;羅玉順西邊一處宅基北側(cè)為羅某某宅院,西側(cè)為南北向走道。羅某某從羅玉順東邊宅基北房后的東西向走道出入其住宅,該走道寬2.6米,形成于1980年。2001年羅玉順去世,羅某某繼承了羅玉順房產(chǎn)。2005年2月,羅某某拆除東邊老宅的舊北房欲蓋新房,在撒房基灰線時,將灰線撒在了距舊房后墻往北1米的平行線上,遭到羅某某阻止。隨后,羅某某訴至本院,要求羅某某停止侵權(quán)。2005年6月17日,本院作出(2005)易民初字第275號民事裁定書,以羅某某的宅基地使用證所載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裁定駁回了羅某某的起訴。羅某某隨遂向易縣國土資源局提出更正申請。易縣國土資源局經(jīng)實地核查,發(fā)現(xiàn)羅玉順東邊一處宅基實際邊長與證載邊長明顯不符,北邊5尺道和東邊15尺道均在證載范圍內(nèi),2006年1月23日,易縣國土資源局為羅某某辦理了更正、變更登記,將發(fā)在證內(nèi)的東邊和北邊走道讓出,發(fā)放了使用權(quán)人為羅某某、證號為易集用(200X)第XXX號宅基地使用證,該證所載宅基地使用面積505平方米,平面圖為一個長方形圖形,并標有南北長為23.6米、東西長為21.4米,該圖北側(cè)標記為道,南側(cè)標記為羅福旺,東側(cè)標記為道,西側(cè)標記為羅某某,但無四至登記;該使用證土地使用權(quán)面積審查表中四至為:東至墻外滴水、西至界墻,南至墻內(nèi)滴水,北至墻外滴水。后羅某某申請易縣人民政府撤銷羅某某所持的集體土地使用證,2012年4月9日,易縣人民政府作出易政處決(2012)1號行政處理決定書,維持羅某某所持的集體土地使用證。羅某某不服申請復議,2012年8月27日,保定市人民政府作出保政行復決(2012)29號行政復議決定書,決定維持易縣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羅某某不服,提起行政訴訟。2012年12月18日,本院作出(2012)易行初字第8號行政裁定書,以羅某某要求撤銷羅某某所持的集體土地使用證已超過法定起訴期限為由,駁回羅某某的起訴。羅某某不服上訴,2013年2月28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保行終字第14號行政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上述事實,雙方并無爭議,本院予以確認。
申訴人陳述,2006年1月23日,辦理更正、變更登記時,并無邊墻,土地部門進行了實際丈量,但沒有栽灰楔或界石。
被申訴人主張,其東西向走道為8尺寬,羅某某拆舊蓋新往北擴,將1米官道占為己有,引發(fā)糾紛,羅某某不應(yīng)改變歷史形成的走道。申訴人則主張在其使用范圍內(nèi),其北至墻外滴水指將來建好的墻。
本院再審認為,羅某某現(xiàn)持有的《易集用(200X)第XXX號宅基地使用證》,對應(yīng)的是原羅玉順東邊宅基,而此宅因?qū)嶋H邊長與證載邊長明顯不符,2006年1月23日進行的更正、變更登記。羅某某撒灰線、挖房基的位置,在雙方爭議的走道上,該走道形成于1980年,在2006年1月23日更正、變更登記前即已存在。雖然此宅使用證土地使用權(quán)面積審查表中北至墻外滴水,但更正、變更登記時,并無邊墻,土地部門也沒有栽灰楔或界石,而羅某某又不認可羅某某指認從其南側(cè)羅福旺北墻滴水外為起始點向北丈量23.6米為其宅基地使用權(quán)范圍,因此,本院無法確認該證登記的使用面積實際座落的準確位置。故羅某某以此為據(jù),主張羅某某侵權(quán),證據(jù)不足,抗訴機關(guān)的抗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應(yīng)予維持。經(jīng)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4條 ?、第152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08)易民初字第269號民事判決。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再審認為,羅某某現(xiàn)持有的《易集用(200X)第XXX號宅基地使用證》,對應(yīng)的是原羅玉順東邊宅基,而此宅因?qū)嶋H邊長與證載邊長明顯不符,2006年1月23日進行的更正、變更登記。羅某某撒灰線、挖房基的位置,在雙方爭議的走道上,該走道形成于1980年,在2006年1月23日更正、變更登記前即已存在。雖然此宅使用證土地使用權(quán)面積審查表中北至墻外滴水,但更正、變更登記時,并無邊墻,土地部門也沒有栽灰楔或界石,而羅某某又不認可羅某某指認從其南側(cè)羅福旺北墻滴水外為起始點向北丈量23.6米為其宅基地使用權(quán)范圍,因此,本院無法確認該證登記的使用面積實際座落的準確位置。故羅某某以此為據(jù),主張羅某某侵權(quán),證據(jù)不足,抗訴機關(guān)的抗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應(yīng)予維持。經(jīng)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4條 ?、第152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08)易民初字第269號民事判決。
審判長:章紅彬
審判員:韓英
審判員:韓偉英
書記員:王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