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田某某,男,住肇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仁輝,黑龍江澤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某,男,住哈爾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程佰德,黑龍江博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艷波,女,住沈陽市。
第三人肇東市尚家鎮(zhèn)四合村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王偉,職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原告田某某與被告周某某、周艷波、第三人肇東市尚家鎮(zhèn)四合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合村委會)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6月5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進行了審理。第一次開庭原告田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仁輝、被告周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程佰德、被告周艷波、第三人四合村委會的法定代表人王偉到庭參加訴訟。第二次開庭被告周艷波經傳喚未到庭,按缺席審理,其余均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田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繼續(xù)履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繼續(xù)耕種承包土地;2.要求二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7520元;3.案件受理費由二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1992年原告承包尚家鎮(zhèn)四合村承包地21.9畝,至1998年第三人已將該承包地的臺賬變更為原告名下,雖經肇東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仲裁給了被告,但被告提出仲裁申請已經超過了二年的申請仲裁時效,二被告的戶籍也不在訴爭土地的村所轄范圍內,故原告對訴爭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
周某某辯稱,原告沒有尚家鎮(zhèn)四合村的土地經營臺賬證實其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被告家雖然搬遷,但在新戶籍地沒有承包地,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guī)定,依舊享有原居住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周艷波辯稱,原告起訴稱其的戶籍地是沈陽市于洪區(qū)東民村沒有根據,其的戶口現在就在尚家鎮(zhèn)四合村。
第三人四合村委會法定代表人辯稱,本人是2015年任村長,對以前的情況不清楚。
經審理本院認定事實如下:1983年第一輪土地承包時,原告田某某與被告周某某均系第三人四合村委會的村民。原、被告在1983年第一輪土地承包期內均已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1994年周某某全家搬遷至哈爾濱市松北區(qū)松浦鎮(zhèn)松花江村沙坨子屯196號,周某某及部分家人的戶籍也遷往該處。周某某在搬家時將訴爭的21.9畝土地交給原告耕種,并由原告代替周某某償還第三人部分欠款。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第三人將土地臺賬登記由周某某名下轉至田某某名下。2016年初以來,周某某搬回原戶籍地居住,并請求原告歸還21.9畝承包地,并將訴爭土地耕種至今。
本院認為,原、被告是親屬關系,更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被告周某某在搬家時不論與原告田某某如何約定,都應信守承諾。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被告周某某及部分家人已不是四合村村民,不再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無權取得四合村承包地。被告周艷波雖戶籍登記在四合村,但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案訴爭土地自1998年起土地臺賬登記在原告名下,并由原告耕種,在第三人未與田某某解除承包關系,收回本案訴爭土地前,田某某應視為該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周某某耕種本案訴爭土地屬侵權行為,應將訴爭土地于2017年收獲后返還原告,并賠償原告合理經濟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條、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周某某于2017年收獲后將訴爭的21.9畝土地返還原告田某某;
被告周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原告田某某經濟損失5256元(每畝每年轉讓費120元×21.9畝×2年)。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交付土地義務,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案件受理費120.00元,由被告周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劉彥斌
書記員:李煥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