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田大國,男,1972年3月12日出生,漢族,住南漳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建繼,湖北志民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張家堂,男,1964年3月24日出生,漢族,住南漳縣。
原告田大國訴被告張家堂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田大國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建繼,被告張家堂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田大國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于2008年12月30日簽訂的《承包合同》為無效合同;2.判令被告償還原告承包費5萬元;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dān)。事實和理由:2008年12月30日,被告張家堂以欺騙的手段自稱群興堰堰塘已經(jīng)被其買斷,以個人名義將南漳縣九集鎮(zhèn)良種場村九組的群興堰堰塘承包給原告。合同約定承包期為10年,原告對此信以為真并于2009年1月18日向其交付所謂的承包費5萬元。后經(jīng)了解,被告自稱已將該堰塘買斷系欺詐編造,被告對該堰塘沒有任何處分權(quán),堰塘的所有權(quán)××南漳縣九集鎮(zhèn)良種場,被告無權(quán)假公濟私,損害集體財產(chǎn)利益。原告為維護堰塘,保證堰塘蓄水,滿足村民及牲畜飲水、耕地灌溉而付出大量錢物。被告的行為不僅損害了原告的利益,更侵害了集體利益,雙方簽訂的合同應(yīng)為無效合同,被告應(yīng)當(dāng)返還承包費。
被告張家堂辯稱,原告訴稱我以欺騙的手段將群興堰堰塘買斷不屬實,我只是承包,未買斷堰塘。該堰塘的原承包合同2008年到期后,我承包了該堰塘。原告田大國托葉祥華聯(lián)系我后,我同意堰塘轉(zhuǎn)包給原告10年,承包費每年5000元。葉祥華把原告的承包費轉(zhuǎn)交給我后,我和原告簽訂了承包合同。因此,我與原告簽訂的承包合同有效,不同意退還5萬元承包費。
經(jīng)審理查明,2004年3月8日,原告田大國父親田正明與原南漳縣良種場簽訂《合同》一份,約定原南漳縣良種場將群興堰交給田正明承包用于養(yǎng)魚,承包期限為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2005年7月9日,原南漳縣良種場與劉德軍、被告張家堂簽訂《合同》一份,約定原南漳縣良種場將群興堰等堰塘承包給劉德軍、被告張家堂管理使用,承包期為30年,并約定交付群興堰等堰塘的時間為2008年年底。2008年12月30日,經(jīng)中間人葉祥華聯(lián)系,原告田大國與被告張家堂簽訂《合同》一份,約定被告張家堂將群興堰轉(zhuǎn)包給原告田大國,承包期為2008年12月30日至2018年12月30日。2009年1月18日,葉祥華將原告承包群興堰10年的承包費共計5萬元轉(zhuǎn)交被告,被告給原告出具收條一份。2018年7月23日,原告以被告不享有群興堰處分權(quán),以欺詐手段將群興堰承包給原告為由,將被告訴至本院。
另查明,原告自與被告簽訂群興堰承包合同后,一直經(jīng)營管理該堰塘至今。
雙方當(dāng)事人對以下問題存在爭議:原、被告簽訂的群興堰承包合同是否存在法定無效的情形。對此,本院認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共同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首先,原告訴稱被告以欺詐的手段訂立合同,但并未舉證證明。即使被告采取了欺詐手段,原、被告訂立合同未損害國家利益,不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法定無效情形。其次,原告訴稱原南漳縣良種場將群興堰交給劉德軍、被告張家堂管理,損害了集體利益,但原南漳縣良種場與劉德軍、被告張家堂簽訂堰塘承包管理合同系另外一層法律關(guān)系,原告并未舉證證明其與被告張家堂簽訂的承包合同損害了集體利益,且原、被告訂立合同時并未惡意串通,故不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法定無效情形。同時,原告未舉證證明其與被告訂立合同,存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或其他導(dǎo)致合同無效的情形。因此,原、被告簽訂的群興堰承包合同并不存在法定無效的情形。
本院認為,原告并未舉證證明原、被告簽訂的群興堰承包合同存在法定無效的情形,因此,原告要求確認該合同無效并由被告返還承包費的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田大國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25元,由原告田大國負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yīng)在遞交上訴狀時向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交案件受理費。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開戶行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襄陽萬山支行;賬號:17×××56;戶名: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劉德興
審判員 任逸民
人民陪審員 王仕寬
書記員: 楊智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