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甘南縣建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甘南縣立新街。
法定代表人王新,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冬軍,黑龍江音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華,職業(yè)個體,住甘南縣。
委托代理人李保忠,甘南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甘南縣建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達開發(fā)公司)為與王某華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甘南縣人民法院(2013甘民初字第28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10年7月5日,王某華與建達開發(fā)公司簽訂房屋拆遷置換合同,約定的王某華回遷時間為2010年12月20日,如建達開發(fā)公司不能按時交房,應按樓房造價承擔千分之一的違約金,逐日計算。后王某華分別于2010年9月30日、2011年7月23日、2011年12月29日將所購地下室樓款以及增加的商服、公攤面積款全部交清。2011年12月,建達開發(fā)公司向王某華交付回遷樓,位置為寶山鄉(xiāng)龍翔1#綜合樓從東向西數(shù)一樓第二家商服及對應地下室,但實際交付的回遷商服樓面積是194.37平方米,購買的地下室實際面積也是182.87平方米(商服樓、地下室各含公攤面積11.73平方米)。因寶山鄉(xiāng)龍翔2#綜合樓有一家尚未就回遷達成一致,涉及本案爭議的龍翔1#綜合樓至今無法驗收。
另查明,寶山鄉(xiāng)龍翔1#綜合樓的開發(fā)商是建達開發(fā)公司,承包商為江蘇九鼎環(huán)球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雙方于2011年5月25日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的工程竣工日期為2011年12月30日,工程建筑面積4759平方米,合同價款(即工程中標價格)為428.31萬元,每平米造價900元。王某華訴至原審法院,要求:1、建達開發(fā)公司提供辦理房屋產權證的相關手續(xù),將房屋產權登記在王某華名下;2、賠償違約金256,080.0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雙方當事人應誠實、全面的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王某華與建達開發(fā)公司簽訂的房屋置換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建達開發(fā)公司應于2010年12月20日將回遷樓房交付給王某華,建達開發(fā)公司晚于該期限11個月后交付房屋的行為違反約定,應當依房屋置換合同約定,按王某華實際回遷商服樓房面積194.37平方米,購買地下室182.87平方米面積,每平方米平均造價900元標準,承擔原告樓房總造價日千分之一的違約金,共計194.37平方米+182.87×900元/平方米×1/1000×11個月=112040.28元。建達開發(fā)公司提出晚入戶原因是王某華未能按期交付地下室房款,致使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導致工期延誤,是王某華違約在先,因此不能承擔賠償責任的抗辯,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確認。如果雙方對王某華逾期交房款行為另有違約責任的約定,建達開發(fā)公司可以依約另行主張權利,但不能以此作為不按期交付房屋的法定理由。王某華主張的超出該違約金以外部分,本院不予支持。另從簽訂協(xié)議后實際履行情況看,王某華已遷出了自己原來的房屋,并已付清全部地下室價款,建達開發(fā)公司也將房屋建成交付給王某華使用至今,卻至今未履行協(xié)助辦理房屋產權登記過戶的義務。作為房屋的開發(fā)商,無論其未能協(xié)助辦理產權過戶的原因是什么,其行為已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對建達開發(fā)公司依法應當負擔的該項義務,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即王某華要求建達開發(fā)公司協(xié)助過戶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原審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條、第十五條、第二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甘南縣建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于判決生效后立即將位于甘南縣寶山鄉(xiāng)龍翔1#綜合樓從東向西數(shù)一樓第一家商服及對應地下室的所有權證項下的所有權登記在原告王某華名下;二、被告甘南縣建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賠償原告王某華違約金112040.28元。此款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三、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訴請求。如未按本判決所確定的時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持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041.20元,王某華負擔2835.57元,建達開發(fā)公司負擔2205.63元。
本院認為,建達開發(fā)公司與王某華簽訂的《房屋拆遷置換合同書》,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雙方均應按照該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建達開發(fā)公司作為開發(fā)建設方,沒有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交付房屋,屬于違約行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承擔違約責任。
關于上訴人主張沒有為被上訴人辦理房屋產權證是因為房屋沒有經(jīng)過驗收,但房屋驗收的義務在于上訴人,上訴人以此為由遲延為被上訴人辦理房屋產權證,缺乏法律依據(jù)。
關于上訴人主張其沒有違約問題。雙方在房屋置換合同中約定的回遷時間是2010年12月20日,上訴人沒有在此期限向被上訴人交付房屋,已經(jīng)違反了合同約定,故構成遲延交付房屋的違約。況且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約定的房屋回遷時間是2010年12月20日,而上訴人與工程施工人簽訂施工合同的時間為2011年5月25日,工程竣工期限為2011年12月30日,該合同的簽訂時間及約定的工程竣工時間均已經(jīng)超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約定的房屋交付期限,但上訴人沒有及時與被上訴人對房屋回遷時間進行協(xié)商來變更合同,其責任在于上訴人本身。且被上訴人交付地下室款及增加面積款的時間是從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此期間也是上訴人所開發(fā)的龍祥1號綜合樓施工建設期間,上訴人主張因被上訴人未及時交清地下室款項而影響工程工期,從收據(jù)上體現(xiàn)被上訴人共計欠地下室款15萬元,故上訴人以被上訴人未交清地下室款導致工程延期竣工的理由不客觀,故上訴人以被上訴人未交清地下室款導致工程延期竣工的理由不能成立,上訴人以此主張不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上訴人上訴主張原判以每平方米900元的價格認定工程造價沒有依據(jù)的問題。因上訴人作為開發(fā)建設方,沒有提供該樓房本身的每平方米的工程造價證據(jù),原審依據(jù)上訴人與施工人簽訂的施工合同中約定的價格作為計算違約金的標準并無不當。
關于上訴人主張原審認定被上訴人已經(jīng)交清了全部房款沒有依據(jù)的問題。被上訴人在原審中提交了交付房款的證據(jù),上訴人在本案中沒有提供被上訴人欠房款的相關證據(jù),故上訴人此主張不成立。
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205.63元,由甘南縣建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董春良 審判員 戚麗英 審判員 李立新
書記員:吳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