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天津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夏天,上海業(yè)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世紀大道1568號27層。
法定代表人:校榮春,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靳一揚,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萬利,男。
原告王某起與被告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11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起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夏天,被告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靳一揚、馬萬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起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工資差額人民幣2,370,022.96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1976年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部擔任過戰(zhàn)士、排長、副連長職務。該部隊于1983年改編為被告后,原告在被告處歷任多項職務。2006年至2012年6月期間,原告在被告中南分公司(現(xiàn)更名為被告西南公司)天津事業(yè)部任職,約定年薪為西南公司正職崗位所得年薪的80%。2012年因被告各分公司部門整合,原告的工作崗位調整為被告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兼天津辦事處主任,相關分局領導承諾原告調職后薪酬待遇不變,原告同意職位調整并于該崗位上工作至2017年9月退休。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被告共計發(fā)放原告工資1,314,977.04元,與原告同崗位的員工實際所得年薪相差2,370,022.96元。原告退休后,以各種方式向被告主張拖欠的年薪,被告華北分局于2017年12月15日也出具了《關于王某起同志工資待遇的情況說明》并拍攝成圖片發(fā)給原告,明確原告崗位調整后的薪酬待遇保持不變,但被告直到原告退休亦未予落實。該說明由時任領導簽字確認?,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原告1976年3月入職,2006年至2012年6月在被告中南分公司(現(xiàn)更名為被告西南公司)天津事業(yè)部任書記。2012年6月,被告決定將天津事業(yè)部劃轉至天津公司,撤銷原西南公司天津事業(yè)部的建制。2012年7月1日起原告被調入被告總部,雙方簽訂自2012年7月1日起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明確原告被派駐北京辦事處,工資標準依照《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總部員工工資調整方案》按部門副職(崗位績效工資制,工資序號7,工資檔次4,確定工資標準為崗級薪9,450元、績效薪C檔3,645元)發(fā)放。雙方別無其他關于薪酬的任何約定,原告在職期間也未就工資待遇提出過異議,直至2017年9月退休。原告2012年7月1日前享受年薪制,7月1日起開始執(zhí)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從工資發(fā)放形式的變化上,原告也應當知曉其不再享受年薪。原告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其擔任過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其主張的工資差額無任何事實依據(jù)。
雙方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經(jīng)庭審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1976年3月進被告處工作。2012年7月前,原告擔任被告西南公司天津事業(yè)部書記,根據(jù)西南公司正職崗位年薪標準按照一定比列打折享受薪酬待遇。2012年6月起,被告西南公司天津事業(yè)部正式納入天津公司管理。2012年7月1日,原、被告簽訂自該日起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在北京辦事處從事管理崗位,按月計發(fā)崗位工資9,450元、績效工資3,645元,原告的工資增加或減少,被告按照企業(yè)工資制度,并依據(jù)原告的崗位變動和工作表現(xiàn)、貢獻等因素,依規(guī)進行調整。同日,原、被告簽訂《崗位聘用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按局人字〔2011〕130號(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總部員工工資調整方案)工資分配辦法中原告相應享有的工資待遇以法定貨幣按時支付原告工資。2017年9月29日,原告退休并依法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2018年8月27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工資差額2,370,028.96元,該仲裁委員會裁決對原告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仲裁裁決,遂起訴來院。
另查明,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9,450元/月、績效工資3,645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10,801元/月、績效工資4,166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9,721元/月、績效工資3,749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11,157元/月、績效工資4,304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9,918元/月、績效工資3,826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被告按崗位工資10,814元/月、績效工資4,171元/月標準發(fā)放原告工資。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除崗位工資及績效工資外,被告另支付原告年功工資、預發(fā)獎金、技術津貼、其他補發(fā)工資。被告處員工在工作期間可通過員工編號及密碼登陸公司平臺查詢工資明細。被告北京辦事處于2015年變更為華北分局。
庭審中,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1、《關于王某起同志工資待遇的情況說明》復印件,證明2017年12月15日,被告西南公司總經(jīng)理盧克強、被告副總經(jīng)理張岱鈞簽字確認原告的工作崗位轉為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辦公地點在天津,享受在西南公司的原待遇;2、原告兒媳與被告副總經(jīng)理張岱鈞的通話錄音,證明張岱鈞在電話中也確認原告轉崗后保持西南公司的待遇不變;3、原告出具的情況說明及與北京辦事處王金勝的短信截屏,證明原告擔任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該情況說明已經(jīng)由王金勝郵寄到被告處。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真實性無異議,但對情況說明中的內容不予認可,被告從未任命原告擔任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合同約定的僅是管理崗位。情況說明中“薪酬待遇維持西南公司標準不變,仍享受年薪待遇(公司正職80%)”也是原告自己所述;對證據(jù)2真實性不予認可,無法確認王文的身份情況,對錄音中的對話內容也不予認可;對證據(jù)3真實性不予認可。
經(jīng)審核,因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予以確認。該份情況說明中,有署名為被告副總經(jīng)理張岱鈞的手寫內容,載明“與王某起通知談話時確定其待遇維持西南公司標準不變,具體數(shù)額請西南公司確認”,該手寫內容實質為證人證言,而張岱鈞并未出庭。另外情況說明中“薪酬待遇維持西南公司標準不變,仍享受年薪待遇(公司正職80%)”的表述系原告自述,故本院對原告的相關證明目的不予采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2系案外人之間的電話錄音,庭審中原告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案外人身份情況,故本院采納被告質證意見,對該份證據(jù)不予采信;原告提供的證據(jù)3情況說明系原告自行制作,不符合證據(jù)形式,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亦不予采信。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了如下證據(jù):1.關于印發(fā)《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總部員工工資調整方案》的通知(局人字〔2011〕130號)及附件,證明原告工資標準為工資序號7,工資檔次4,崗級薪9,450元,績效薪C檔3,645元;2.關于王某起同志崗位任職情況說明,證明原告自2012年7月1日起至退休期間,并未被任命為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的局人字〔2011〕130號文件及附件工資調整方案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jù)1中的附件局總部“崗位績效工資制”工資標準表真實性不予認可,表示系被告后期自行制作;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2真實性不予認可,情況說明的內容也與實際不符。
經(jīng)審核,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附件所列工資標準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薪酬標準一致,故本院對原告質證意見不予采信,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予以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2系被告單方面出具,本院采納原告質證意見,對該份證據(jù)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主張其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擔任被告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和天津辦事處主任,工資應當按照被告西南公司正職崗位所得年薪的80%計發(fā),但原告就此主張未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2012年7月前,原告雖然享受年薪制,但原、被告簽訂的自2012年7月1日起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崗位為北京辦事處管理崗位,按月計發(fā)崗位工資9,450元、績效工資3,645元,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應當視為對相關約定的理解并予以同意。且自2012年7月起,原告的工資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被告也未低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原告勞動報酬,原告在工作期間,更可通過登錄公司平臺的方式查詢每月工資明細,但其也從未就勞動報酬存在差額事宜向被告提出過異議。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間工資差額2,370,022.96元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起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br/>
審判員:薛??瑾
書記員:戴??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