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定興縣賢寓鎮(zhèn)南旺村。
委托代理人耿寶剛,定興縣城區(qū)明洋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汪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定興縣姚村鄉(xiāng)西李家莊村。
委托代理人王紅君,河北王笑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某、汪某因婚約財產(chǎn)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定興縣人民法院(2014)定民初字第5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耿寶剛、上訴人汪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紅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原告王某與被告汪某于2013年農(nóng)歷八月份經(jīng)媒人汪秀蓮介紹相識,汪秀蓮系原告舅媽,被告姑姑。2013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一日,原、被告依農(nóng)村習俗舉行訂婚儀式并由原告置辦酒席,原告一次性給付被告包手絹加過大禮共計50000元,其中包手絹18000元,大禮32000元。原告親屬給付被告改口錢共計10600元,原告給付被告16家親屬回禮共計4800元(每家300元)。后原告為被告購買三金(金戒指一個、金項鏈一條、金耳環(huán)兩對)花費8200元,另為被告購買衣服鞋,二人拍婚紗照等,原告花費部分費用。訂婚當天,被告交換定禮,給付原告羽絨服一件,褲子一條,并為原告父親購買褲子一條。2013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二,原、被告在定興縣婚姻登記處登記時,原告得知被告與他人曾離婚,有過婚史,遂于第二日與被告解除婚約。同年12月10日,媒人汪秀蓮自被告處拿回款40000元給付原告,并由其丈夫常金中書寫“今收到大理錢4萬”的收條一張。上述事實有證人汪秀蓮當庭證言、被告提交的常金中書寫的收條及雙方當事人當庭陳述證實。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王某與被告汪某訂立婚約,原告按照習俗一次性給付被告數(shù)目較大的包手絹款18000元、過大禮款32000元,但雙方當事人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現(xiàn)原、被告婚約已經(jīng)解除,被告所收取的上述款項,應當予以返還。因被告已返還40000元,故被告應再返還10000元。原告為被告購買的三金及衣服鞋,應視為原告的贈與,其要求返還不予支持。至于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訂婚置辦酒席、拍婚紗照的費用以及給付的各種禮錢,因均不屬于彩禮,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汪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二十日內返還原告王某彩禮款10000元整。二、駁回原告的其它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850元,由原告負擔646元,被告負擔204元,保全費300元,由原告負擔。
本院認為,改口費為王某親屬贈與汪某的款項,回禮錢為王某及其父母贈與汪某親屬的款項,均不屬于彩禮范疇,一審法院判決以上款項不予返還符合法律規(guī)定,對于王某的該項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包手絹錢為王某在訂婚時給付汪某的款項,三金為王某按汪某的要求為汪某購買,花費數(shù)額較大,結合當?shù)仫L俗習慣與本案實際情況,男方給付包手絹錢與三金目的均是促成雙方婚姻,應認定為是以結婚為生效條件的附條件贈與,屬于彩禮的范疇,現(xiàn)王某與汪某未辦理結婚登記,該贈與所附條件未成就,包手絹款以及三金應予退還。二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包手絹款的具體數(shù)額存在爭議,但雙方當事人均認可訂婚當天王某給付汪某18000元,汪某主張其中2000元錢為預付的婚禮喜錢,即使汪某所說屬實,爭議款項的性質依然是為結婚而給付,并且王某與汪某未舉行婚禮,該款項未被使用,亦應予退還,對于汪某的該項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三金不予返還不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糾正,汪某應返還王某三金,如原物不存在或有損壞的,汪某應返還折價款8200元。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河北省定興縣人民法院(2014)定民初字第58號民事判決;
上訴人汪某返還上訴人王某三金,如原物不存在或有損壞的,返還折價款82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850元,由上訴人王某負擔479元,上訴人汪某負擔371元,保全費300元,由上訴人王某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850元,由上訴人汪某負擔371元,由上訴人王某負擔479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曉靜 代理審判員 張亞男 代理審判員 安晨曦
書記員:郝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