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
委托代理人黃厚新、張思楊,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長某某和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鍾慎強。
委托代理人陳鵬、潘懿,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上海長某某和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某某和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張思楊,被告長某某和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潘懿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某訴稱,2016年8月,原告與被告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由原告購買上海市禮泉路XXX弄XXX號XXX層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涉案房屋)。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支付了房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XXXXXXX元。2017年5月,上海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管理委員會發(fā)布《關于開展商業(yè)辦公項目清理整頓工作的意見》,原告得知涉案房屋的規(guī)劃用途實際為辦公,不得用于居住,且已被列入上海市同類房屋全面整改范疇。原告購買涉案房屋用于居住,被告在銷售時出具的宣傳資料、樣板間模型等包含大量足以使消費者相信涉案房屋為居住用途的信息,存在誤導、欺詐購房人的情形,原告可以行使合同撤銷權。因與被告交涉未果,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1、撤銷原、被告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2、被告返還原告購房款XXXXXXX元,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向原告支付利息(以XXXXXXX元為本金,自2016年8月31日起算,至被告實際支付之日止)。
被告長某某和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開發(fā)的公寓式辦公用房合法合規(guī),房屋批準用途為商住辦及配套,被告并不存在擅自改變規(guī)劃情況。此外,被告在售樓處提示板明確提示了住宅和辦公用房的差異,原、被告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也作了詳細說明,原告簽署的《認購書》、《確認函》也再次確認了辦公用房與住宅的區(qū)別,被告已盡充分提示、說明義務,原告對購買的房屋性質完全清楚,雙方簽署合同的目的是購買辦公用房,被告不存在誤導、欺詐情形。
經審理查明,2016年8月30日,原、被告就涉案房屋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合同主要約定如下內容:被告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取得地塊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為商辦;涉案房屋總價款(不包含房屋全裝修價格)為XXXXXXX元,原告應于2016年6月3日前支付637950元,2016年8月30日前支付XXXXXXX元,2018年2月28日之前支付XXXXXXX元;被告應于2018年8月11日前將房屋交付原告;被告辦理了新建商品房房地產初始登記手續(xù)、取得了房地產權證(大產證)后60日內,原、被告雙方簽署《房屋交接書》,作為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的必備文件。原、被告雙方簽署《房屋交接書》之日起60日內,雙方向普陀區(qū)房地產交易中心申領房地產權證(小產證)。2016年8月30日,被告出具《正式收據》,確認收到原告支付的房款XXXXXXX元。
2017年8月29日,上海市普陀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出具《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內容為:“您等來訪反映的事項我局已收悉……長某某和公司開發(fā)建設的高逸尚城公寓式辦公項目屬本次我區(qū)商業(yè)辦公項目清理整頓范圍之內,經核查該項目在建工程現場、消防等均按政府職能部門審批圖紙施工。在銷售過程中該項目樓書示意圖有按住宅進行誤導引起購房者誤解的內容。對此,我局已約談長某某和公司,督促該開發(fā)企業(yè)根據本市商業(yè)辦公項目清理整頓要求……”。
審理中,原告提供了被告在售樓處向購房人提供的售樓宣傳資料等證據,以證明存在被告在宣傳中強調房屋居住功能,誤導原告的事實。上述銷售資料所載房型圖中作居家布置。被告對上述證據真實性予以認可,但認為已告知購房者房屋規(guī)定用途為辦公。
本院認為,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本案中,被告開發(fā)建設的高逸尚城地塊項目批準用途為商辦,與一般住宅存在明顯區(qū)別,被告在銷售房屋時應當明確告知購房者。被告銷售房屋時出具的宣傳單片、戶型圖等資料,存在明顯強調房屋居住用途,忽略辦公用途的情形,足以對購房者產生誤導,并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與被告訂立合同,且被告已被相關行政部門認定構成誤導宣傳,原告據此要求撤銷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對原告的該項訴請予以支持。合同撤銷后,被告應當返還原告已支付房款及資金占用期間的法定孳息,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房款、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原告王某某與被告上海長某某和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
二、被告上海長某某和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王某某房款人民幣XXXXXXX元及利息(以人民幣XXXXXXX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2016年8月31日起算至被告實際返還之日止)。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上述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2024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1012元,由被告上海長某某和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負擔。(原告已預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文麗
書記員:陳依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