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冷婧(湖北平合律師事務所)
王某某
畢某某
黃金寶(湖北文喆律師事務所)
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赤壁市支行
沈立志(湖北文喆律師事務所)
彭火慶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赤壁河北大道證券營業(yè)部
呂智敏
原告王某。
委托代理人冷婧,湖北平合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王某某。
被告畢某某。
上列二
被告
委托代理人黃金寶,湖北文喆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上訴。
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赤壁市支行(下稱赤壁市農行)。
組織機構代碼:70702033-4。
代表人石濤,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沈立志,湖北文喆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委托代理人彭火慶,該行綜合管理部經理。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赤壁河北大道證券營業(yè)部(下稱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
組織機構代碼:57373757-9。
代表人喻慶,該營業(yè)部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呂智敏,該營業(yè)部員工。代理權限代為特別授權,包括代為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代為調解、和解。
原告王某與被告王某某、畢某某、赤壁市農行、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周向陽擔任審判長,人民陪審員張亞、熊瑛參加的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的委托代理人冷婧、被告王某某及其與被告畢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黃金寶、被告赤壁市農行委托代理人沈立志、彭火慶、被告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代表人喻慶、委托代理人呂智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討論,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所舉證據一、證據七、證據八,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依法予以采信。被告王某某對證據六無異議,予以采信。證據二、證據四、證據五,不能證明被告王某某口頭承諾“基金”保本,被告王某某否認其承諾“基金”保本,原告無其他證據相印證,本院不予采信。證據三,不能證明其證明目的,不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不予采信。對于被告王某某所舉證據,證據一、證據二、證據三、證據四、證據五、證據六、證據七、證據八、證據十、證據十三、證據十四、證據十五內容的真實性原告予以認可,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證據九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證據十一,不能證明其證明目的,不予采信。證據十二,因證人未出庭作證,對于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被告赤壁市農行所舉證據,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被告長江證券所舉證據,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2010年4月5日,被告王某某及王某、肖志梅、馮凡、游秋明、何玲玲、劉紅星、徐敏、吳麗芳等人訂立了一份《委托理財管理辦法》發(fā)起設立“積極成長型基金”,其宗旨是“安全第一,穩(wěn)健操作,長期投資,風險公擔,收益共享”。由投資人出資,委托受托人進行股票買賣或申請新股。決定基金管理人和受托人為王某某。預期目標收益率為每月2-3%,全年為25-40%。投資人入股后,收益按期分配(暫定半年)并且基金收益達10%以上則實施分紅一次,并且收益按3:7的比例分配,投資者為7,管理者為2,1為公用和管理費用,基金的封閉期為三年。同年4月7日,原告王某等人分別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一份《委托理財合約》,此合約約定原告將自有資金委托被告王某某進行股票、基金交易的代理操作,被告將資金打入銀行卡賬戶,銀行卡由被告王某某保管(不管理卡密碼)。委托方有隨時了解投資賬戶資產情況的權利和義務。受托方擁有獨立的下單操作權,但沒有資金調撥權。資金使用期限自2010年4月7日至2013年4月7日。合約簽訂后原告將10萬元交給了被告王某某,王某某按委托理財合約的約定,將10萬元打入以其妻即被告畢某某名義開設的證券資金賬戶后開始炒股。原告等人共計投入95萬元委托被告王某某理財,被告王某某自己也投入10萬元一起理財。在被告王某某代理理財期間,僅于2010年11月進行一次基金分紅,金額為105000元,其中原告分紅7000元。至2013年4月,約定的期限屆滿,畢某某名下的理財賬戶大額虧損。2013年4月5日,各投資人與被告在陸水駕校開會,會議決定終止被告股票操作權,后于同月8日對證券賬戶的操作密碼進行了修改,終止了被告的操作權。
至此,原告下剩本金36382元,原告分紅7000元,因原告等人要求被告賠償損失,被告王某某根據原告虧損額(100000元-36382元-7000元=56618元)的20%計算即11323.6元,向原告退賠11000元,原告計虧損45618元。
另查明,被告王某某原為被告赤壁農行副行長,2006年10月17日其職務被解聘,并于當年辦理了退養(yǎng)手續(xù)。被告長江證券進駐被告赤壁市農行營業(yè)網點,向客戶開展“第三方存管業(yè)務”的推廣和咨詢工作,被告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派駐被告農行合作網點的營銷人員是王竹,為被告王某某之子。被告王某某通過長江證券的操作平臺進行股票、基金交易,代理原告等人進行理財。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一、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委托理財合約》的性質及效力;二、被告在理財事務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承擔責任。
關于爭議的焦點一,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委托理財合約》的性質及效力。
被告王某某與原告等人訂立一份《委托理財管理辦法》,發(fā)起設立“積極成長型基金”?;鸬脑O立必須經中國證監(jiān)會審查批準,基金的主要發(fā)起人應為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設立的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而原告等人不符合基金發(fā)起人身份條件,且該基金未經中國證監(jiān)會審查批準,未依法成立,名為基金,實為原告等投資人共同發(fā)起成立“積極成長型基金”合伙組織委托被告王某某理財?shù)囊环菸募T娴热烁髯猿鲑Y委托被告王某某一起炒股理財,訂立了《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后分別與被告簽訂《委托理財合約》,合約中明確約定,委托人將資產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提供專業(yè)理財服務,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故原、被告為民間委托理財合同關系。被告王某某關于本案為合伙協(xié)議糾紛案件的辯解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根據訂立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與被告簽訂《委托理財合約》,將資產交由被告進行投資管理,但沒有約定被告無論盈虧均保證原告獲得固定本息回報,超額投資收益原、被告按比例分成。原告訴稱被告口頭承諾最低目標是保本經營,原告并沒有證據證實,被告也予以否認,且即便被告說過最低目標是保本經營,因為“目標”的含義是期望的成果,是努力方向,而原告沒有證據證明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虧損責任的事實。《委托理財合約》約定受托方即被告王某某擁有獨立的下單操作權,但沒有資金調撥權。被告王某某沒有權力將資金挪作他用,資金只能用于炒股理財,其并沒有取得資金的控制權,故原告關于本案性質為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觀點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與被告王某某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原告是基于對被告王某某的信任委托其進行理財,合約內容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故原、被告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合法有效。
關于爭議的焦點二,被告在理財事務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承擔責任。原告委托被告王某某代為理財,股市有風險,原告沒有證據證明被告在理財業(yè)務中存在欺詐行為或存在重大過錯?!段欣碡敽霞s》只約定被告收取理財收益20%,而沒有約定如理財虧損被告承擔的責任。被告根據原告虧損額(100000元-36382元-7000元=56618元)的20%計算即11323.6元,向原告賠償11000元。原告以民間借貸糾紛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王某某、畢某某共同返還46000元,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因其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原告要求被告赤壁市農行、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原告與被告王某某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性質為民間委托理財合同糾紛,該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委托被告王某某代為理財,股市有風險,原告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王某某在理財事務中存在欺詐行為或存在重大過錯。原告也無證據證實被告王某某承諾保本經營,出現(xiàn)虧損,由被告王某某全額賠償?shù)氖聦?,且被告王某某已賠償原告虧損11323.6元。原告以民間借貸糾紛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王某某、畢某某共同返還46000元,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其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原告要求被告赤壁市農行、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無法律依據,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三百九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95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 ?第一款 ?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開戶行為:中國農業(yè)銀行咸寧溫泉支行;賬號:17-680501040008389-222。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原告所舉證據一、證據七、證據八,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依法予以采信。被告王某某對證據六無異議,予以采信。證據二、證據四、證據五,不能證明被告王某某口頭承諾“基金”保本,被告王某某否認其承諾“基金”保本,原告無其他證據相印證,本院不予采信。證據三,不能證明其證明目的,不具備證據的合法性要求,不予采信。對于被告王某某所舉證據,證據一、證據二、證據三、證據四、證據五、證據六、證據七、證據八、證據十、證據十三、證據十四、證據十五內容的真實性原告予以認可,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證據九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證據十一,不能證明其證明目的,不予采信。證據十二,因證人未出庭作證,對于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被告赤壁市農行所舉證據,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被告長江證券所舉證據,客觀、真實且與本案有關聯(lián),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2010年4月5日,被告王某某及王某、肖志梅、馮凡、游秋明、何玲玲、劉紅星、徐敏、吳麗芳等人訂立了一份《委托理財管理辦法》發(fā)起設立“積極成長型基金”,其宗旨是“安全第一,穩(wěn)健操作,長期投資,風險公擔,收益共享”。由投資人出資,委托受托人進行股票買賣或申請新股。決定基金管理人和受托人為王某某。預期目標收益率為每月2-3%,全年為25-40%。投資人入股后,收益按期分配(暫定半年)并且基金收益達10%以上則實施分紅一次,并且收益按3:7的比例分配,投資者為7,管理者為2,1為公用和管理費用,基金的封閉期為三年。同年4月7日,原告王某等人分別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一份《委托理財合約》,此合約約定原告將自有資金委托被告王某某進行股票、基金交易的代理操作,被告將資金打入銀行卡賬戶,銀行卡由被告王某某保管(不管理卡密碼)。委托方有隨時了解投資賬戶資產情況的權利和義務。受托方擁有獨立的下單操作權,但沒有資金調撥權。資金使用期限自2010年4月7日至2013年4月7日。合約簽訂后原告將10萬元交給了被告王某某,王某某按委托理財合約的約定,將10萬元打入以其妻即被告畢某某名義開設的證券資金賬戶后開始炒股。原告等人共計投入95萬元委托被告王某某理財,被告王某某自己也投入10萬元一起理財。在被告王某某代理理財期間,僅于2010年11月進行一次基金分紅,金額為105000元,其中原告分紅7000元。至2013年4月,約定的期限屆滿,畢某某名下的理財賬戶大額虧損。2013年4月5日,各投資人與被告在陸水駕校開會,會議決定終止被告股票操作權,后于同月8日對證券賬戶的操作密碼進行了修改,終止了被告的操作權。
至此,原告下剩本金36382元,原告分紅7000元,因原告等人要求被告賠償損失,被告王某某根據原告虧損額(100000元-36382元-7000元=56618元)的20%計算即11323.6元,向原告退賠11000元,原告計虧損45618元。
另查明,被告王某某原為被告赤壁農行副行長,2006年10月17日其職務被解聘,并于當年辦理了退養(yǎng)手續(xù)。被告長江證券進駐被告赤壁市農行營業(yè)網點,向客戶開展“第三方存管業(yè)務”的推廣和咨詢工作,被告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派駐被告農行合作網點的營銷人員是王竹,為被告王某某之子。被告王某某通過長江證券的操作平臺進行股票、基金交易,代理原告等人進行理財。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一、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委托理財合約》的性質及效力;二、被告在理財事務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承擔責任。
關于爭議的焦點一,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委托理財合約》的性質及效力。
被告王某某與原告等人訂立一份《委托理財管理辦法》,發(fā)起設立“積極成長型基金”。基金的設立必須經中國證監(jiān)會審查批準,基金的主要發(fā)起人應為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設立的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而原告等人不符合基金發(fā)起人身份條件,且該基金未經中國證監(jiān)會審查批準,未依法成立,名為基金,實為原告等投資人共同發(fā)起成立“積極成長型基金”合伙組織委托被告王某某理財?shù)囊环菸募?。原告等人各自出資委托被告王某某一起炒股理財,訂立了《委托理財管理辦法》,后分別與被告簽訂《委托理財合約》,合約中明確約定,委托人將資產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提供專業(yè)理財服務,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故原、被告為民間委托理財合同關系。被告王某某關于本案為合伙協(xié)議糾紛案件的辯解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根據訂立的《委托理財管理辦法》與被告簽訂《委托理財合約》,將資產交由被告進行投資管理,但沒有約定被告無論盈虧均保證原告獲得固定本息回報,超額投資收益原、被告按比例分成。原告訴稱被告口頭承諾最低目標是保本經營,原告并沒有證據證實,被告也予以否認,且即便被告說過最低目標是保本經營,因為“目標”的含義是期望的成果,是努力方向,而原告沒有證據證明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虧損責任的事實?!段欣碡敽霞s》約定受托方即被告王某某擁有獨立的下單操作權,但沒有資金調撥權。被告王某某沒有權力將資金挪作他用,資金只能用于炒股理財,其并沒有取得資金的控制權,故原告關于本案性質為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觀點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與被告王某某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原告是基于對被告王某某的信任委托其進行理財,合約內容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故原、被告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合法有效。
關于爭議的焦點二,被告在理財事務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承擔責任。原告委托被告王某某代為理財,股市有風險,原告沒有證據證明被告在理財業(yè)務中存在欺詐行為或存在重大過錯。《委托理財合約》只約定被告收取理財收益20%,而沒有約定如理財虧損被告承擔的責任。被告根據原告虧損額(100000元-36382元-7000元=56618元)的20%計算即11323.6元,向原告賠償11000元。原告以民間借貸糾紛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王某某、畢某某共同返還46000元,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因其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原告要求被告赤壁市農行、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原告與被告王某某簽訂的《委托理財合約》性質為民間委托理財合同糾紛,該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委托被告王某某代為理財,股市有風險,原告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王某某在理財事務中存在欺詐行為或存在重大過錯。原告也無證據證實被告王某某承諾保本經營,出現(xiàn)虧損,由被告王某某全額賠償?shù)氖聦?,且被告王某某已賠償原告虧損11323.6元。原告以民間借貸糾紛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王某某、畢某某共同返還46000元,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其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原告要求被告赤壁市農行、長江證券赤壁營業(yè)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無法律依據,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三百九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950元,由原告負擔。
審判長:周向陽
審判員:張亞
審判員:熊瑛
書記員:吳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