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男,1971年2年20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寶清縣。委托訴訟代理人:伊珈,黑龍江郝雅楓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住寶清縣。委托訴訟代理人:任曙光,黑龍江任曙光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李金濤,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寶清縣。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呂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寶清縣。
王某某上訴請求:一、撤銷寶清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3民初1539號民事判決書,改判駁回被上訴人韋某的訴訟請求。二、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與理由:一審法院判決事實認定不清。1.一審法院認定被上訴人現(xiàn)持有的收條為定金收條,但并沒有查明交易沒有完成的原因。根據(jù)(2016)黑0523民初1986號民事判決書庭審筆錄查明的事實,被上訴人李金濤是因為所預定的干糧掉價,所以被上訴人李金濤沒有來拉預定的干糧,才用潮糧進行了交易。如向上訴人索要主張返還預交的干糧款定金,因被上訴人李金濤違約在先,根據(jù)定金規(guī)則,交付定金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收受定金一方不予返還所交付的定金,也應當依據(jù)定金規(guī)則進行裁判,判令上訴人不予返還被上訴人李金濤交付的定金。2.一審查明被上訴人韋某是在交易后持有的該定金收條,而該定金收條也沒有標注專屬債權(quán)人;又查明本起糧食買賣交易也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李金濤之間進行的,當時由被上訴人李金濤交納的450000元定金,收條也是給被上訴人李金濤出具的。上訴人庭審提供的證據(jù)又足以證實交易完成后,被上訴人李金濤拉走潮糧并賣掉后錢款的去向,以及沒有收回定金收條也是因為被上訴人李金濤聲稱該收條丟失。因此,上訴人已提供證據(jù)證實了該筆糧食買賣交易已結(jié)束,雙方的債權(quán)債務關系已不復存在,故即使被上訴人韋某現(xiàn)持有定金收條也無權(quán)主張返還,上訴人不能因為三被上訴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再重復支付已交易完成的450000元。韋某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理由如下:一、原審法院沒有義務查明交易沒有完成的原因,交易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上訴人違約造成,因此上訴人應當將答辯人交付的450000元訂金全部返還,450000元訂金是答辯人為了預定干糧交給上訴人的,與李金濤和呂朋沒有任何關系,李金濤既沒有在上訴人處預定干糧,也沒有交納任何款項。因此,上訴人無權(quán)用李金濤拉走的潮糧來抵頂答辯人交付給上訴人的450000元訂金。二、雖然訂金收據(jù)上沒有標明交付訂金的專屬債權(quán)人,但答辯人持有該收據(jù),李金濤在原審中稱收據(jù)在其手中持有,后來丟失,但是未提供任何證據(jù)予以證實。因此,答辯人有權(quán)要求上訴人返還450000元訂金。被上訴人李金濤辯稱:我認可上訴人的上訴理由,當時是我和呂朋交的錢,我是通過呂朋認識韋某,我交付450000元訂金,款項來源于呂朋。王某某給我出具收條后,我就把收據(jù)交給呂朋,最后收據(jù)哪去了,我就不知道了。被上訴人呂朋未答辯。韋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判令被告王某某返還原告韋某交付的干糧款450000元,及支付利息(利息自2015年11月23日起計算至判決給付之日止,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二、訴訟費用由被告王某某負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11月23日,被告王某某(曾用名王偉)收到干糧款450000元,并出具收據(jù)一份。收據(jù)載明金額為450000元,時間為2015年11月23日;另載明“收到干糧款定金肆拾伍萬元整”。被告王某某在收款人處簽署曾用名“王偉”,被告王某某經(jīng)營的烘干塔當時所雇傭的會計全小飛在收據(jù)上加蓋“全小飛現(xiàn)金已付”的長方形印章。后該定金收據(jù)由原告韋某持有,但被告王某某未向原告韋某交付干糧。現(xiàn)原告向被告索要干糧定金款未果,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為,被告王某某收到定金款450000元并出具定金收據(jù),原告韋某持有定金收據(jù),且被告出具的定金收據(jù)上未標明交付該定金款的專屬債權(quán)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之日起生效”的規(guī)定,應認定原被告雙方間形成了定金合同,且真實、合法、有效,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F(xiàn)由于被告未向原告交付相應干糧致原、被告雙方買賣干糧主合同未履行,現(xiàn)原告請求被告依定金收據(jù)數(shù)額返還450000元,應予以支持。關于被告王某某抗辯已向第三人李金濤交付部分潮糧款抵頂了原告所交付的450000元干糧定金的事實無證據(jù)證實;且第三人李金濤、呂朋與原告韋某合伙關系無法確認,屬于交付對象錯誤。關于第三人李金濤從被告處拉走的價值450000元的部分潮糧與本案無關,被告王某某可向第三人李金濤另行主張權(quán)利。因原、被告在定金收據(jù)上未約定利息及利息的計算方式,原告請求被告支付利息,無法律依據(jù),不予以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一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定,判決:一、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60日內(nèi)向原告韋某返還干糧定金款450000元;二、駁回原告韋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025元,由被告王某某承擔。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對二審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本院分析認定如下:一、案涉款為“訂金”還是“定金”。2015年11月23日,王某某收到干糧款450000元,其出具了收據(jù),載明:“收到干糧款訂金肆拾伍萬元整”。案涉糧款的交付人是韋某還是李金濤。韋某主張“其與李金濤、吳振環(huán)三人于2015年11月23日到王某某經(jīng)營烘干塔所在地向王某某交付干糧款訂金450000元”。對此主張事實,在王某某、李金濤均不認可交款人為韋某的情況下,韋某未提交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且韋某主張案涉糧款的資金來源于其本人,所提供的其本人于2015年11月8日在寶清信用社賬戶提取現(xiàn)金460000元的交易憑證,該憑證僅能證明韋某曾在寶清信用社取款460000元,提取時間與案涉款交易時間相差半個月之久,不足以證實該460000元用于交付案涉款。綜上,韋某主張的上述事實不予認定。王某某主張“2015年11月23日,李金濤領著人到烘干塔所在地的辦公室,領著的人其不認識,李金濤交的款,其給出了收據(jù),收據(jù)給了李金濤。2015年12月,李金濤拉走潮糧價值90余萬元,其中450000元用李金濤交付的干糧款抵頂,頂賬后向李金濤索要收據(jù),李金濤稱收據(jù)丟失”。對上述主張事實,李金濤予以認可,稱“當時是其領呂朋到烘干塔處,交付的450000元是呂朋提供的,交款后,其將王某某出具的收據(jù)給呂朋了。關于收據(jù),其在拉走潮糧,以450000元干糧款抵頂后,對王某某說收據(jù)丟失,王某某相信,收據(jù)沒收回去”。王某某雇傭的會計全小飛出庭證言作證,亦證明2015年11月23日,李金濤帶人去王某某經(jīng)營的烘干塔處,李金濤系交款人。呂朋對李金濤陳述的交款過程予以否認,稱“此事與我無關。我未向李金濤提供干糧款,李金濤交錢時我也不在場,我沒見過收據(jù)”。呂朋所述是否客觀,從以下證據(jù)中可以體現(xiàn):王某某提交了徐鳳云(李金濤舅媽)與呂朋于2016年12月30日談話錄音、徐鳳云出庭作證,證明談話錄音內(nèi)容的真實性。在談話錄音中,徐鳳云向呂朋求證:“李金濤曾詢問呂朋,向呂朋索要收據(jù),呂朋答復說問韋某,詢問后,韋某說收據(jù)丟失了?!眳闻蟠饛托禅P云:“他(指韋某)說條丟了,條也不在我這不是”。經(jīng)庭審質(zhì)證,呂朋對談話錄音的質(zhì)證意見為:“韋某和李金濤之間是通過我認識的,我退出后,現(xiàn)在韋某要不上來錢,就找我給要錢”。呂朋對談話錄音內(nèi)容的真實性未予否認,可以認定李金濤述稱的“干糧款由呂朋提供,收據(jù)由李金濤轉(zhuǎn)交給呂朋。之后向呂朋索要收據(jù),呂朋稱收據(jù)丟失了”事實屬實,否則,李金濤無需向呂朋索要收據(jù),進而證明呂朋的陳述內(nèi)容不客觀,不予認定。由此,雖然全小飛系王某某雇傭的會計,與本案有一定利害關系,其證言效力較低,但全小飛在收據(jù)上加蓋印章,系案涉款項的具體經(jīng)辦人,其對糧款交付過程的證言,在有證人李金濤、王某某陳述內(nèi)容予以佐證時,全小飛的證言不再屬于孤證,其證言內(nèi)容應予采信。王某某、李金濤、全小飛所述交款人系李金濤的內(nèi)容一致,且王某某、李金濤所述因回收收據(jù)發(fā)生的索要過程得到呂朋的認可(談話錄音),足以認定呂朋確系款項提供人及收據(jù)經(jīng)手人。綜上分析得出如下事實:韋某通過呂朋認識了李金濤。2015年11月23日,李金濤向王某某交付干糧款450000元,此款來源于呂朋,王某某出具收據(jù)后,收據(jù)交予李金濤,李金濤再將收據(jù)轉(zhuǎn)交給呂朋。后干糧款買賣行為未履行,李金濤從王某某處拉走潮糧,價值90余萬元,其中用450000元干糧款抵頂了潮糧款,李金濤向呂朋索要收據(jù),呂朋詢問韋某后,呂朋回復收據(jù)丟失,故此王某某未將收據(jù)收回。
上訴人王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韋某、李金濤、呂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寶清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3民初15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伊珈、被上訴人韋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任曙光、被上訴人李金濤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呂朋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出庭應訴。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系王某某是與何人建立買賣合同法律關系。韋某主張其與王某某建立買賣合同法律關系,款項由其本人親自向王某某交付,但買賣合同未得到實際履行,款項應予返還。韋某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其為實際交款人、案涉款項來源于其本人,現(xiàn)其僅依據(jù)持有的未載明交款人或權(quán)利人的收據(jù)原件主張權(quán)利,證據(jù)不充分,不予支持。王某某辯稱交款人系李金濤,李金濤對此事實予以認可,且有相關證人證言予以佐證,本院對該事實予以確認。一審判決王某某返還案涉款項給韋某,沒有事實依據(jù),判決錯誤。綜上,王某某的上訴請求成立,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寶清縣人民法院(2017)黑0523民初1539號民事判決;二、駁回韋某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4025元、二審案件受理費4025元,均由被上訴人韋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德良
審判員 岳 明
審判員 劉國玉
書記員:邱文慧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