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紅安縣人,住紅安縣,
委托代理人吳天華,紅安縣司法局杏花法律服務所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紅安縣人,住紅安縣,
委托代理人吳吉紅、霍響,湖北偉宸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趙某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紅安縣人,住紅安縣,
委托代理吳境,湖北偉宸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趙治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紅安縣人,住紅安縣,
被告張建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紅安縣人,住紅安縣,
委托代理人李紅濤,湖北實潔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0月9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11月24日、2017年1月6日分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吳天華,被告王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吳吉紅,被告趙某應及其委托代理人吳境,被告趙治良,被告張建新及其委托代理人李紅濤均到庭參加了訴訟(2017年1月6日庭審被告王某某、趙某應由其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趙治良沒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某訴稱,2010年,被告趙某應、趙治良進行商品房開發(fā),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建筑承包合同。被告王某某將部分工程轉包給被告張建新,后工程因其它原因而停工。2016年,被告趙某應、趙治良重新啟動該工程,被告王某某與被告張建新便雇請原告等人員進行施工。2016年2月3日10時許,原告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五樓墜下。后因與被告就賠償事宜達不成一致意見,遂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令:1.上述被告承擔其各項損失1285226.33元;2.由上述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王某某辯稱:1.自己沒有雇請原告,而是將工程全部轉包或分包給了張建新;2.自己已墊付了30000元醫(yī)療費,應予以扣減;3.原告部分訴請過高。
被告趙某應辯稱:1.已將該工程全部發(fā)包給了王某某,工程安全責任也轉給了王某某,且約定明確了安全責任;2,已墊付了120000元醫(yī)療費;3.原告的部分訴請過高。
被告趙治良辯稱:這個工程最先是耿國家和趙治良、趙某應三個人合伙搞這個工地,但在事故發(fā)生前耿國家和趙治良退出了。
被告張建新辯稱:1.原告訴稱的不是事實,原告與張建新不存在雇傭關系,張建新與原告是一樣的身份,張建新不是雇主,都是做點工的;2.張建新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已經補償了原告20000元;3.原告的部分賠償請求明顯偏高,請求法庭依法判決。
原告王某某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
證據一:原告的身份證及三被告的身份信息各一份,擬證明原、被告的訴訟主體資格。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對該組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
本院認為,該組證據來源合法、客觀真實,且被告對該組證據沒有異議,依法予以采信。
證據二:桂爭明和張建新關于本案事發(fā)經過的陳述,擬證明原告受傷經過。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認為張建新的筆錄是被告人的自述,對所述受傷情況屬實,對桂爭明的證言的關聯(lián)性無異議,也證明了原告受傷是因為板撞下來的,且張建新是雇主。被告張建新認為該工程是張建新與丁德金從王某某手上承包的,原告做事是王某某安排的,從這點上看原告所訴漏列了丁德金為當事人。從桂爭明的調查筆錄可以證實原告與張建新是雇傭關系。工程是由趙某應發(fā)包給王某某的。被告趙治良沒有發(fā)表意見。被告張建新認為桂爭明的身份情況不祥,且僅是一份孤證,沒有其他證據印證,不能全面客觀證明本案事實。張建新與原告都是與趙某應、趙治良做點工。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某、趙某應、張建新對原告在工地摔傷的事實沒有異議且有證人證實,對該事實依法予以采信。
證據三:司法鑒定意見書2份,擬證明原告的傷殘等級、后期醫(yī)療費、護理時間及安裝假肢等方面的費用計算依據。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對的鑒定有異議,口頭要求申請重新鑒定。
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本院當庭已告知其有異議應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交書面意見并預交鑒定費,其沒有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交書面意見并預交鑒定費應視為放棄。
證據四:同濟醫(yī)院和省優(yōu)撫醫(yī)院的住院病歷、診斷證明、出院記錄、醫(yī)囑、費用清單及醫(yī)療發(fā)票,擬證明原告住院118天,花費醫(yī)療費420256.33元及4800元白蛋白的事實。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對兩醫(yī)院病歷及醫(yī)療費沒有異議,認為白蛋白需要醫(yī)生的處方。
本院認為,原告因意外傷害造成多處骨折,構成六級傷殘,合理加強營養(yǎng),購買適量白蛋白并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故對上述醫(yī)療費用依法予以采信。
證據五:殘疾器具發(fā)票、鑒定費發(fā)票、交通費發(fā)票一組,擬證明原告的損失。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認為商品銷售清單、好護士醫(yī)療器械銷售卡因不是正規(guī)發(fā)票不應認可。對鑒定費發(fā)票無異議。交通費請法庭酌情認定。
本院認為,原告發(fā)生意外傷害發(fā)生鑒定費、交通費是不可避免的,將根據本案具體案情并結合原告住院時間酌情認定交通費,對鑒定費票據予以采信。根據原告?zhèn)榧白≡簳r間可以認定原告殘疾器具是有必要的,故對殘疾器具1054元予以采信。
證據六:護理人員王巧霞的收入證明,擬證明護理人員的損失。
經當庭質證,被告王某某、趙某應、趙治良、張建新認為原告方沒有提供證明原告受傷后系由王巧霞護理,王巧霞的收入的證明還應提供工資卡等證明來證實因護理導致工資減少,故護理費應按居民服務業(yè)標準計算。
本院認為,該證據的出具人員沒有簽名,也沒有提交其它證據對其工資予以佐證,故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被告王某某為支持其答辯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一份2011年9月的簽訂的承包合同,擬證明自己已將正負零的工程轉包給了被告張建新,應由張建新承擔雇主責任。
經當庭質證,原告認為是一份無效轉包合同,不能以此來推卸責任,被告趙某應、趙治良對合同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被告張建新認為該合同不能反映其實本次事故時的工程承包人。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某與被告張建新在2011年9月的簽訂的承包合同屬實,但不能作為第二次判斷實際施工人的依據。
被告張建新為支持其答辯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一組調查筆錄和王某某出具的證明一份(第二次庭審提交),擬證明被告張建新和原告等人在事故發(fā)生的時候均為點工。
經當庭質證,原告對上述證據均無異議,被告趙治良沒有發(fā)表質證意見,被告趙某應、王某某認為調查筆錄證人沒有到庭質證,證據之間沒有關聯(lián)性,不應予以認定。被告王某某認為第二次庭審提交的證明是被逼而出具證明的且已報警,被告趙某應認為已過了舉證期限,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八條規(guī)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被告張建新和原告等人在事故發(fā)生的時候是否為點工,本院將根據案情客觀實際并結合本案證據予以認定?!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本案中,被告王某某認為第二次庭審提交的證明,證明被告張建新和原告等人在事故發(fā)生的時候均為點工,而后又認為是被逼而出具證明且已報警,是否為被逼出具,其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其并沒有向法庭提交證據證明該證據是被逼而出具的,應承擔相應責任。被告王某某向被告張建新出具的證明是在第一次庭審后出具,屬于新證據,被告趙某應認為已過了舉證期限,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辯論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故依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和結合本案客觀實際,對被告張建新和原告等人在事故發(fā)生的時候均為王某某作點工的事實,予以采信。
被告趙某應、趙治良沒有向本院提交證據。
經庭審對上述證據進行舉證、質證、認證,本院審理查明如下事實:
被告趙某應、趙治良、耿國家進行商品房開發(fā),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建筑承包合同。2011年9月,王某某將部分工程轉包給被告張建新、丁京生,后工程因其它原因而停工。2016年,被告趙某應重新啟動該工程,趙治良、耿國家退出,被告王某某雇請張建新及原告等人員進行施工。2016年2月3日10時許,原告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五樓墜下。2016年7月20日,原告經法醫(yī)司法鑒定,原告構成6級傷殘,后期醫(yī)療費為5000元,護理時間為安裝假肢后30日均需護理。經湖北省康復輔助具技術中心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原告小腿假肢售價為19300元,帶鎖硅膠襯套售價為8640元;假肢使用年限為3年一個更換周期,帶鎖硅膠襯套為1年一個更換周期;每個使用周期內假肢維護費為假肢售價的10%-20%,帶鎖硅膠襯套不需要維修;初、再次裝配假肢及功能訓練時間分別為20天、10天左右。原告?zhèn)笞≡?18天,花費醫(yī)療費420256.33元及購買白蛋白4800元。期間被告趙某應墊付醫(yī)療費120000元,王某某和張建新各支付20000元。后因與被告就賠償事宜達不成一致意見,遂形成訴訟。
根據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院對本案爭議焦點評判如下:
一、關于原告的損失認定的問題
1.醫(yī)療費,應根據醫(yī)療機構出具的醫(y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診斷證明的訴訟請求等相關證據,確定原告的醫(yī)療費為醫(yī)療費420256.33元;
2.后期醫(yī)療費,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xù)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fā)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y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fā)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fā)生的醫(y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原告后期醫(yī)療費為5000元;
3.住院伙食補助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予以確定。根據上述規(guī)定,法院在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在計算住院伙食補助費數額時,是按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來計算。原告主張住院伙食補助費按住院天數118天,每天50元計算,即5900元(118天×50元/天),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法予以支持;
4.營養(yǎng)費,應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y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出院醫(yī)囑建議原告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原告主張其營養(yǎng)費可酌情按住院天數計算,即6570元(118天×15元/天+白蛋白4800元);
5.護理費,應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guī)定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y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本案中,原告護理時間為328天(118天+安裝假肢后30日均需護理×7次),即原告護理費為27982元(31138元/年÷365天×328天);
6.鑒定費,是司法鑒定機構提供司法鑒定意見書而根據有償服務原則收取的勞動報酬。本案中,原告為確定其因他人過失而造成的損失進行司法鑒定而支出的2700元,是必須的、合理的支出費用,依法予以認定。
7.交通費,應根據受害人及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y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fā)生的費用計算,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傷殘,其自身及陪護人員發(fā)生交通費是必要的、合理的支出,本院結合本案具體案情酌情認定為5000元;
8.精神撫慰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jié);(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依據上述法律精神,結合本案實際情況,酌情認定原告的精神撫慰金為10000元;
9.傷殘賠償金,應根據受害人傷殘等級,按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算。本案中,原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算,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即原告的傷殘賠償金為118440元(11844元/年×10年);
10.誤工費,應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y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xù)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yè)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本案中,原告從事建筑行業(yè)但沒有提交固定收入,可以按建筑業(yè)標準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xù)誤工,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即誤工費損失為30233元[44496元/年÷365天×(誤工時間計算到定殘日前一天,即168天+初、再次裝配假肢及功能訓練時間分別為20天、10天左右,即80天]。
11.殘疾輔助器具費,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輔助器具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第十二條規(guī)定:“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期限根據受害人的年齡、健康等因素確定,原則上不超過二十年。超過確定年限后,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繼續(xù)給付殘疾輔助器具費用的,經法院審理查明,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xù)配置輔助器具的,法院酌情判令義務人繼續(xù)給付一定年限的殘疾輔助器具費。”
原告經湖北省康復輔助具技術中心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原告小腿假肢售價為19300元,帶鎖硅膠襯套售價為8640元;假肢使用年限為3年一個更換周期,帶鎖硅膠襯套為1年一個更換周期;每個使用周期內假肢維護費為假肢售價的10%-20%,帶鎖硅膠襯套不需要維修。即原告殘疾輔助器具費為335974元[(假肢19300元×7次)+(帶鎖硅膠襯套8640元×20套)+(假肢維護費假肢19300元×7次×20%)+殘疾器具1054元]。
原告的損失包括:醫(yī)療費420256.33元、后期醫(yī)療費為5000元、營養(yǎng)費657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900元、護理費27982元、傷殘賠償金118440元、鑒定費2700元、誤工費30233元、精神撫慰金10000元、交通費5000元、殘疾輔助器具費335974元,合計968055元。
二、關于三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及承擔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fā)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fā)包或者分包業(yè)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guī)定?!北景钢?,被告趙某應、趙治良進行商品房開發(fā),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建筑承包合同。2011年9月,王某某將部分工程轉包給被告張建新、丁京生,后工程因其它原因而停工。2016年,被告趙某應重新啟動該工程,趙治良退出,被告王某某便被告雇請張建新及原告等人員進行施工。即發(fā)生事故時,被告趙某應是開發(fā)商,被告王某某是承包商,被告張建新及原告是王某某雇請的雇員,故被告張建新不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趙治良在第二次施工前已退出共同開發(fā),在本案中亦不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趙某應將工程分包給沒有相應資質的王某某施工,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分包的王某某沒有相應資質,依據上述法律精神,開發(fā)商趙某應和雇主王某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為減少當事人訴累,《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出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痹诠蛡蜿P系中,雇主(承包人)作為雇傭活動的組織者、指揮者、監(jiān)督者和風險防控者,對雇員從事的雇傭活動應負有安全注意和勞動保護義務,有提供安全生產條件的義務,對雇員所從事的雇傭活動亦有提供安全保障的義務。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受傷,雇主應根據自身的過錯承擔賠償責任,而發(fā)包人只存在選任不當的過錯,對于雇員的損害,發(fā)包人的過錯小于承包人(雇主)的過錯,對內發(fā)包人承擔的責任應比承包人小。原告在工作中受傷,是意外事故而非其本人故意,亦不存在較明顯過失,故其本人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即在本案中原告的損失為968055元,由被告王某某酌情承擔70%的賠償責任,承擔賠償款657639元(968055元×70%-墊付款20000元);由被告趙某應酌情承擔30%的賠償責任,承擔賠償款為170416元(968055元×30%-墊付款120000元)。上述二被告對原告上述損失相互之間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被告張建新墊付的20000元為自愿補償,在本案中不予抵扣。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向原告王某某支付賠償款657639元;被告趙某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向原告王某某支付賠償款170416元;上述二被告對原告王某某828055元的損失,相互之間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駁回原告王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6000元,由原告負擔4000元,被告王某某負8000元,被告趙某應負擔4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應預交上訴案件上訴費16000元,款匯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趙學煥
書記員: 劉敏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