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牡丹江市愛民區(qū)東新榮街29號,組織機構代碼13020055-3。
法定代表人張秋,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曲子君,黑龍江曲子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左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所地牡丹江市陽明區(qū)。
委托代理人楊某(被告的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所地牡丹江市陽明區(qū)。
委托代理人周丹,黑龍江鑫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牡安公司)與被告左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2月29日、2016年3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牡安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曲子君,被告左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楊某和周丹,證人張某和馬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言結合證人馬某出具的證言及原、被告的陳述,能夠證明被告系電焊工,其在金鈴門窗廠的工地干過活,后到惠恩公司的工地干活,上述工程系由付某個人承攬和施工,被告于2015年7月10日在佰佳信公司的工地干活時受傷,被告的工資為每天150元,由付某按月支付及被告穿的工作服系其自行提供,證人與被告在施工期間沒有工作證,沒有參加考勤,也沒有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對證人證明的其他問題,因無相關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不予確認。
證據(jù)2.證人馬某出庭作證。證人與原告沒有關系,證人認識被告,二人之間無親屬、利害關系。證人證明一、被告系焊工,其于2015年7月9日經(jīng)朋友介紹到佰佳信公司的工地干活,工資為每天150元,干幾天活開幾天工資,由付某按月支付,被告在第二天干活過程中受傷;二、證人系由付某雇傭到佰佳信公司的工地擔任工長,證人的工資由付某支付,被告在該工地干活聽從證人的管理和指揮;三、被告在干活時穿的工作服系其自行提供,被告沒有工作證,沒有參加考勤,也沒有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四、證人與原告之間不存在雇傭關系或勞務關系,證人不知道佰佳信工程系付某以個人名義承包還是以單位名義承包,也不知道付某與原告之間系何種關系。
被告對該證人證言有異議。一、證人證明其與付某之間系何種關系不能改變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此為兩種法律關系;二、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是事實,證人認為的雇傭關系或勞務關系沒有證據(jù)證實;三、因付某給被告開工資,故被告的工資實際上是由原告發(fā)放的,且原告已安排相關人員對被告進行實際管理,至于原告安排何人及原告與所安排人員之間系何種關系不影響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四、該證人證言可以證明被告系在原告的管理下為原告工作,且其工資系由原告支付,這足以說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言結合證人張某出具的證言及原、被告的陳述,能夠證明被告系焊工,其于2015年7月份到佰佳信公司的工地干活,工資為每天150元,由付某按月支付,并于2015年7月10日在干活過程中受傷及被告穿的工作服系其自行提供,其在施工期間沒有工作證,沒有參加考勤,也沒有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對證人證明的其他問題,因無相關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不予確認。
證據(jù)3.工程清工承包協(xié)議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哈爾濱建筑安裝公司牡丹江項目部出具的證明1份。證明惠恩公司糧庫鋼結構庫房安裝工程及金鈴門窗廠工程均由付某個人承包并施工,與原告無關。
被告對此組證據(jù)有異議。一、工程清工承包協(xié)議中記載的工程名稱為金祿集團環(huán)保建材廠房工程,協(xié)議的簽訂雙方為孫某和付某,孫某的簽名前后不一致,孫某是否有權將工程對外承包及該協(xié)議是否實際履行不得而知,且本案系勞動爭議案件,原告在訴狀中稱被告系于2015年7月9日到佰佳信車間工作,而該協(xié)議的簽訂時間為2014年,故該協(xié)議與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無關,無法證明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二、哈爾濱建筑安裝公司牡丹江項目部出具的證明中記載的施工單位為該項目部,付某等人在該工程施工中的身份與本案無關,且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的身份也經(jīng)市仲裁委核實和確認,被告在受傷后曾多次找到原告的安全部部長高某及總經(jīng)理王某予以處理和解決,二人均未否認被告系其單位員工的事實,故付某的個人行為與其履行職務的行為不能混為一談,被告在佰佳信工地為原告工作這一事實不能因付某的個人行為而被否定,故此份證明與本案無關,無法證明原、被告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本院認為,一、因工程清工承包協(xié)議的簽訂雙方均系案外人,且該協(xié)議中記載的工程名稱為金祿集團環(huán)保建材廠房工程,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故本院不予采信;二、哈爾濱建筑安裝公司牡丹江項目部出具的證明有該項目部加蓋的印章及相關負責人的簽字,來源合法,故本院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能夠證明付某等人于2014年8月份至2015年2月10日及2015年至2016年2月1日在惠恩公司的工地施工期間系該項目部的安裝工人并對糧庫鋼結構庫房安裝工程進行施工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
證據(jù)4.原告出具的證明1份。證明原、被告之間未簽訂過任何勞動合同及用工協(xié)議。
被告對此份證據(jù)沒有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jù)5.牡勞人仲字【2015】第xx號仲裁裁決書1份。證明被告在與原告發(fā)生糾紛后向市仲裁委申請仲裁,原告對仲裁裁決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被告對此份證據(jù)沒有異議。該仲裁裁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法院對此應予支持。
本院認為,被告對此份證據(jù)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能夠證明被告在與原告發(fā)生糾紛后向市仲裁委申請仲裁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因原告不服該仲裁裁決訴至本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該仲裁裁決未發(fā)生法律效力,故對被告質證稱該仲裁裁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是否成立的問題需結合其他證據(jù)予以認定。
證據(jù)6.工程項目施工承包管理協(xié)議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此份協(xié)議的名稱雖為承包協(xié)議,但實際內容為付某借用原告的資質進行施工,原告僅收取管理費和相關規(guī)費,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發(fā)包給付某,由付某個人墊資進行施工,故付某雇傭的施工人員與原告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被告對此份證據(jù)有異議。一、此份協(xié)議存在后補的嫌疑,且協(xié)議中的發(fā)包人處僅加蓋了發(fā)包單位的公章,無相關負責人的簽字,不符合協(xié)議簽署的基本要求;二、原告在訴狀中認可百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承包和實際施工,故被告對原告與付某之間系承包關系不予認可,且付某不具有相應的建筑施工資質,故該工程的承包主體應為具有施工資質的原告,用工主體也應為原告,故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三、因原告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此份證據(jù),故請求法院依法對原告予以警告或罰款,并對此份證據(jù)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此份證據(jù)經(jīng)與原件核對無異,故本院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能夠證明原告將302罐、2個濾液罐的改造及大小水幕除塵改造安裝2個工程(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承包給付某,雙方約定工程承包期限從2015年7月9日起至工程保修期滿止;工程承包方式為實行以項目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確保上繳的自主經(jīng)營方式;工程上繳指標按工程造價的2.53%上繳管理費(含公司管理費0.66%、企業(yè)規(guī)費1.84%、采購印花稅0.03%);管理費上繳方式為每次建設單位支付工程款,由發(fā)包人按約定的比例扣除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根據(jù)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楊某與高某的錄音資料,高某稱“你不能讓找公司來呀,你這屬于項目負責,我們公司項目都有合同,你找公司,我們也只是說找他,讓他把事情解決了”,且根據(jù)市仲裁委的庭審筆錄,被告在仲裁庭審時稱該工程由付某承攬,由付某支付其工資,其在施工期間受付某管理,故被告的質證意見不成立。
被告左某某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原告牡安公司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jù)1.錄音光盤(當庭播放)2張、錄音書面整理資料2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被告的工資為每月4500元,由原告支付,且原告的相關負責人王某和高某均知道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期間發(fā)生工傷,并要求項目經(jīng)理付某給予妥善處理。
原告對此組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一、被告與付某之間的錄音資料能夠證明被告系與付某結算工資,付某從佰佳信公司拿到工程款后與被告進行結算,不能證明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二、被告與王某和高某的錄音資料不能證明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高某說“你不能讓找公司來呀,你這屬于項目負責,我們公司項目都有合同,你找公司,我們也只是說找他,讓他把事情解決了”,此處的“他”指的是付某;三、此組證據(jù)能夠證明付某系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的承包人,其施工行為并非履行職務行為,故此組證據(jù)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本院認為,此組證據(jù)僅能證明被告每月的工資情況及原告的相關負責人王某和高某知道被告在施工過程中受傷并要求付某給予妥善處理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僅根據(jù)此組證據(jù)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及被告的工資由原告支付的事實,本院對此不予確認。
證據(jù)2.市仲裁委庭審筆錄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一、付某是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二、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的承包主體是原告,被告在該工地系為原告工作,原告對此予以認可,故付某履行的是職務行為。
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付某自稱其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但無相關證據(jù)證實,假設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也不能證明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承包和施工,故此份證據(jù)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本院認為,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僅能證明在市仲裁委開庭審理申請人左某某與被申請人牡安公司確認勞動關系案件中,付某自稱其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但根據(jù)原告與付某簽訂的工程項目施工承包管理協(xié)議,原告已將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承包給付某施工,付某依約向原告交納管理費,且在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楊某與高某的錄音資料中高某稱“你不能讓找公司來呀,你這屬于項目負責,我們公司項目都有合同,你找公司,我們也只是說找他,讓他把事情解決了”,故此份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所要證明的問題,本院不予確認。
證據(jù)3.就業(yè)失業(yè)登記證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被告在與原告形成勞動關系前系下崗待業(yè)人員,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因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故原、被告之間的關系應按勞動關系處理。
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此份證據(jù)僅能證明被告系下崗待業(yè)人員,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本院認為,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僅能證明被告于2011年11月11日取得了牡丹江市陽明區(qū)就業(yè)局頒發(fā)的就業(yè)失業(yè)登記證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此份證據(jù)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問題,故本院對此不予確認。
證據(jù)4.起訴狀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一、原告在訴狀中稱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承包,但在庭審中變更了此部分內容,稱該工程由原告承包給了付某,其對此未舉證證實,故被告不予認可;二、原告在訴狀中自認付某負責佰佳信工程項目的施工,與市仲裁委確認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的事實相符,這說明付某履行的是職務行為;三、在仲裁過程中,付某系以原告項目經(jīng)理的身份代原告處理仲裁事宜,這充分說明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且其履行的是職務行為。
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一、原告在庭審中對訴狀中的事實與理由部分內容進行了補充說明,明確了原告與付某之間的法律關系;二、付某系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的承包人,為了方便仲裁,原告才委托付某處理仲裁事宜;三、被告與付某形成了勞動關系,故應由付某對被告的損害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牡勞人仲字【2015】第xx號仲裁裁決未發(fā)生法律效力,故該仲裁裁決認定的事實不能作為定案依據(jù)。
本院認為,原告對此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此份證據(jù)僅能證明原告在訴狀中稱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由其承包并由付某負責具體施工,后在庭審中將此部分內容變更為該工程系由原告承包給付某實際施工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6及本院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2的認證意見,此份證據(jù)不能證明付某施工佰佳信工程履行的是職務行為的事實,本院對此不予確認。
根據(jù)當事人舉證、質證、法庭調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2014年8月1日,被告經(jīng)介紹到金鈴門窗廠工地施工;2014年12月7日至2015年2月份(即春節(jié)前),付某讓被告到惠恩公司的工地施工;2015年春節(jié)后至2015年6月15日,被告稱其在家中休息;2015年6月16日至2015年7月7日,付某讓被告到金鈴門窗廠工地施工;2015年7月8日,付某讓被告到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的工地施工;2015年7月10日,被告在該工地施工過程中摔傷。被告在上述工地從事電焊工作,其與付某約定在2015年春節(jié)前的工資為每天200元,在2015年6月16日后的工資為每天150元,按施工天數(shù)計算工資數(shù)額,由付某按月支付給被告;被告稱,其施工工資由原告支付,但未舉證證實。金鈴門窗廠施工工程及惠恩公司施工工程系由付某個人承攬和施工。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付某借用原告的資質并以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身份進行施工,雙方于2015年8月11日針對此項工程簽訂了工程項目施工承包管理協(xié)議,約定原告將302罐、2個濾液罐的改造及大小水幕除塵改造安裝2個工程承包給付某;工程承包期限從2015年7月9日起至工程保修期滿止;工程承包方式為實行以項目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確保上繳的自主經(jīng)營方式;工程上繳指標按工程造價的2.53%上繳管理費(含公司管理費0.66%、企業(yè)規(guī)費1.84%、采購印花稅0.03%);管理費上繳方式為每次建設單位支付工程款,由發(fā)包人按約定的比例扣除。被告稱,佰佳信公司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承包,付某施工該工程系履行職務行為,但其未舉示充分證據(jù)證實。2015年12月2日,被告作為申請人向市仲裁委申請仲裁,請求確認申請人左某某與被申請人牡安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2015年12月21日,市仲裁委開庭審理此案,付某作為被申請人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在庭審中其自認系被申請人的項目經(jīng)理;2015年12月29日,市仲裁委作出牡勞人仲字【2015】第xx號仲裁裁決書,裁決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具有事實勞動關系。2016年1月13日,原告不服該仲裁裁決向本院提起訴訟。
另查,被告于2011年11月11日取得了牡丹江市陽明區(qū)就業(yè)局頒發(fā)的就業(yè)失業(yè)登記證。在上述工地施工期間,被告聽從付某的指揮、接受付某的管理,施工現(xiàn)場無原告的相關人員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原、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及用工協(xié)議,被告未參加原告的相關考勤,亦未享受原告的相關福利待遇,原告未向被告提供工作服和發(fā)放工作證,亦未給被告辦理和繳納相關的社會保險。
本院認為:關于本案案由的問題。本案立案案由為勞動爭議,因原告訴請確認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故根據(jù)《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的規(guī)定,本案案由應為確認勞動關系糾紛。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規(guī)定,因原、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且原告對被告主張雙方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不予認可,故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明原則,勞動者負有證明其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舉證責任。根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故被告應提供有效證據(jù)證明其與原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本案中,原告雖系依法注冊登記并已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有限責任公司,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用工主體資格,但因被告到金鈴門窗廠、惠恩公司及佰佳信公司的工地施工并非由原告招用和安排,而是受付某的雇傭,且根據(jù)原、被告的陳述,原告未向被告提供工作服和發(fā)放工作證,未支付過被告工資,未給被告辦理和繳納相關的社會保險,被告亦未參加原告的相關考勤,未享受原告的相關福利待遇,且施工現(xiàn)場無原告的相關人員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即原、被告之間未形成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事實勞動關系的成立要件,被告舉示的證據(jù)亦不足以證實其與原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故對原告訴請其與被告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被告主張金鈴門窗廠、惠恩公司及佰佳信公司的工程項目均由原告承包,付某系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其負責施工系履行職務行為,被告到上述工地系為原告進行施工,且施工工資由原告支付,故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問題。根據(jù)原、被告提供的相關證據(jù),金鈴門窗廠及惠恩公司的工程項目系由付某個人承攬和施工,佰佳信車間改造工程系由原告承包給付某并由付某借用原告的資質以原告的項目經(jīng)理身份進行實際施工,付某在承攬了上述工程后招用被告到上述工地施工,被告進行施工系為付某提供勞務,其聽從付某的指揮和安排,接受付某的管理,并由付某支付其工資,故被告與付某之間形成了雇傭關系,且被告在庭審中未舉示充分證據(jù)證實其上述主張,故被告的主張依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事實和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被告左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左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劉鳳羽 審 判 員 丁 玲 人民陪審員 劉淑芝
書記員:齊海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