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牛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原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上述二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勇,上海詠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葉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上述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光友,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牛某、劉某某與被告周某某、葉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后因案情復雜轉為普通程序,于2018年12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牛某、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勇,被告周某某、葉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光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牛某、劉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確認被告周某某于2017年8月13日將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涉案房屋”)產權登記為與被告葉某共同共有的行為無效,并恢復登記在被告周某某一人名下。審理中,原告牛某、劉某某增加兩項訴訟請求:2.請求判令被告周某某繼續(xù)履行其與兩原告于2016年6月18日簽訂的《動遷安置房買賣合同(配套商品房預售預購合同)》,并協(xié)助兩原告將涉案房屋過戶至兩原告名下;3.被告周某某將涉案房屋實際交付給兩原告。事實和理由:兩原告系夫妻關系,兩被告系夫妻關系,被告葉某的戶籍原為安徽省蕪湖市。兩原告和被告周某某在上海銘興房地產經紀事務所居間介紹下就涉案房屋的轉讓達成一致意見,并于2016年6月18日簽訂《動遷安置房買賣合同(配套商品房預售預購合同)》一份,約定房屋轉讓款為140萬元,原告隨即依約支付購房款70萬元。據了解,涉案房屋系被告周某某一人的婚前房屋拆遷安置所得的房屋,系其個人財產,且于2017年8月5日登記在被告周某某一人名下。2017年8月13日,被告周某某未經兩原告同意,擅自將已出售給兩原告的涉案房屋贈與并登記在被告周某某和葉某兩人名下。兩原告認為,被告周某某與兩原告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現(xiàn)被告周某某擅自將涉案房屋變更登記在兩被告名下,侵犯了兩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請求確認該變更登記行為無效、恢復原登記,并要求兩被告將涉案房屋過戶給兩原告。
被告周某某、葉某共同辯稱,不同意兩原告的訴訟請求。第一,原告主張被告葉某的加名行為無效于法無據,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財產加名去名是夫妻的權利,與原告無關。第二,被告葉某作為涉案房屋的共同共有人,不是合同相對方,沒有配合原告履行過戶的義務,對被告周某某與原告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事實被告葉某不知情也不支持,故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兩原告系夫妻關系,兩被告系夫妻關系(于2008年7月10日登記結婚)。
2016年6月18日,兩原告(乙方)和被告周某某(甲方)簽訂《動遷安置房買賣合同(配套商品房預售預購合同)》一份,約定由乙方向甲方購買涉案房屋,總價為140萬元;乙方于2016年6月18日向甲方交付20萬元作為定金,雙方約定主要購房款為140萬元,分四期交付,第一筆是定金20萬元,第二筆購房款50萬元于2016年8月30日前付清,第三筆購房款50萬元于房產證下來付,尾款20萬元等乙方房產證完全過戶成功后付清;甲方于交付第二筆購房款之日將涉案房屋交付給乙方,并結清涉案房屋的所有相關費用,交易期限制滿后,雙方共同辦理產權轉移登記手續(xù),交易過程中一切費用由乙方承擔。
合同簽訂時,涉案房屋處于出租狀態(tài),被告周某某在合同簽訂后將涉案房屋的租賃合同原件交付于兩原告,并將其收取的合同簽訂后一段時間內的租金轉付于兩原告。
合同簽訂后,兩原告于2016年6月18日向被告周某某轉賬20萬元,同日被告周某某向兩原告出具定金收據,載明收到兩原告支付的購房定金20萬元;兩原告又于2016年8月23日向被告周某某轉賬20萬元,于2016年8月31日向被告周某某轉賬270,800元,被告周某某于2016年8月31日向兩原告出具《房款收據》,載明收到兩原告支付的購房款48萬元,其中有20萬元于2016年8月23日已付,于2016年8月31日付28萬元,共48萬元,關于收據和轉賬流水之間的差額9,200元,雙方均確認系因抵扣房屋租金所致;此后兩原告于2016年9月17日向被告周某某轉賬20,000元。前述款項共計對應購房款70萬元。
此后,因被告周某某拒不配合辦理過戶登記手續(xù),兩原告未支付合同約定的后續(xù)購房款。審理中,兩原告自愿將剩余未付的購房款70萬元交至法院以證明其具備履約能力。審理中,兩原告還提供原告劉某某的社保繳費證明以證明其符合上海市的購房限購政策,并對家庭名下無其他住房向本院作出保證承諾。
另查明:2009年10月28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核發(fā)楊房地拆許字(2007)第27號房屋拆遷許可證,載明準許上海集偉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鍾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拆遷包括景星路302弄(除1號甲以外的全部)在內的相關房屋。
2014年3月26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fā)布《房屋拆遷期限延長公告》,載明因在批準的期限內未完成房屋拆遷,經審核同意延長房屋拆遷期限至2015年3月31日止。
2014年9月12日,上海集偉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上海鍾偉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甲方)與被告周某某(乙方)簽訂《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一份,載明:按楊房地拆許字(2007)第27號《房屋拆遷許可證》及本基地拆遷補償方案,就房屋拆遷補償?shù)仁乱撕炗啽緟f(xié)議;乙方為承租人的房屋坐落于上海市景星路XXX弄XXX號,房屋類型舊里,房屋性質公房;乙方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甲方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計2套,分別為上海市申江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和涉案房屋。
2015年9月1日,被告周某某在涉案房屋的《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上簽字確認,載明購房人為被告周某某一人。
2015年10月14日,上海市松江區(qū)德悅路375弄小區(qū)的大產證被依法核準。
2015年10月21日,被告周某某(乙方)與案外人上海松江新城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甲方)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一份,載明乙方向甲方購買涉案房屋。
2016年10月8日,上海松江新城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將涉案房屋實際交付給被告周某某。
2017年8月5日,上海市不動產登記局向被告周某某核發(fā)《不動產權證》【滬(2017)松字不動產權第030329號】,載明涉案房屋為被告周某某單獨所有。
審理中,兩被告向本院明確購買涉案房屋購房款系由拆遷利益等值交換,沒有支付其他款項。
2017年8月13日,兩被告共同向登記機關出具《情況說明》一份,申請辦理加名登記,載明:本人周某某要求變更的房屋地址位于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為81.22平方米,產權證編號為滬(2017)松字不動產權第030329號。因為夫妻關系,現(xiàn)雙方共同申請將產權加入配偶葉某的名字。以上情況均屬實,如有不實責任自負。
2017年8月17日,涉案房屋被核準登記于被告周某某、葉某名下,共有情況為共同共有。
再查明:案外人周某某系被告周某某之父。2016年,周某某與被告周某某曾就上海市景星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景星路房屋”)在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涉訟。法院在該案中查明:周某某系被告周某某的父親。景星路房屋原承租人為周某某的父親、被告周某某的爺爺周民先(已于1995年左右去世),景星路房屋長期由周某某父母與被告周某某共同居住。周民先去世后,景星路房屋承租人于1996年6月變更為被告周某某,被告周某某繼續(xù)居住在景星路房屋內直至動遷。周某某原居住于上海市控江三村XXX號XXX室房屋內,2004年左右,周某某將該房屋出售,經與被告周某某協(xié)商,將戶籍于2004年9月遷入景星路房屋內,之后周某某在外租房居住,后又與其小兒子共同生活。2014年景星路房屋遇動遷,同年9月12日,被告周某某(乙方)與案外人上海橋盛拆遷有限公司(甲方)簽訂《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共計2套,即上海市申江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價款為940,576元,購房人為被告周某某)、上海市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價款為609,613.20元,購房人為被告周某某)等內容。2014年10月16日,《退房單》中注明景星路房屋原住房人員為周某某與被告周某某。該案審理中,周某某提供一份《家庭內部協(xié)議書》,內容為原系爭房屋拆遷后產權調換的兩套房屋產權人均為被告周某某,同住成年人處有“周某某”字樣的簽名和印章,周某某稱該簽名及印章真實性均有異議,被告周某某稱“周某某”的簽名系被告代簽,但印章系周某某的印章。該案審理中,周某某對于被告周某某提出的共同生活的要求予以拒絕,堅持要求貨幣安置。最終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判決如下:周某某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周某某支付景星路房屋的動遷安置款人民幣350,000元。該案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
以上事實,有結婚證、《動遷安置房買賣合同(配套商品房預售預購合同)》、《房款收據》、銀行流水、社保繳費證明、楊房地拆許字(2007)第27號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期限延長公告》、《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不動產登記信息、(2016)滬0110民初1319號民事判決書等證據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雙方當事人均應恪守履行。兩原告與被告周某某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系出自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且目前兩原告已向本院初步證明其符合本市的限購政策并為此做出保證,已具備支付剩余房款的資金能力,涉案房屋的過戶限制也已消除,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本應正常履行。被告葉某雖主張其本系涉案房屋的共同共有人,但從本案查明的事實來看,涉案房屋系由被告周某某婚前承租公房即景星路房屋遭遇拆遷后轉化,被告葉某也并非景星路房屋的共同居住人,因此被告葉某在涉案房屋上的加名行為實質上系應認定為被告周某某對其的贈與。現(xiàn)該贈與行為已侵害到兩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兩原告請求將涉案房屋恢復登記在被告周某某一人名下,于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在涉案房屋恢復登記以后,被告周某某仍有繼續(xù)履行房屋買賣合同之義務,兩原告請求被告周某某將涉案房屋過戶登記至兩原告名下,并向兩原告實際交付涉案房屋,于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根據合同約定,過戶相關的稅費應由兩原告自行承擔。就剩余購房款的支付時間,雖然合同中本有約定,但考慮到原、被告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糾紛,且兩原告已將相關款項交至本院,本院認定兩原告需在涉案房屋變更登記至兩原告名下之日將剩余購房款支付給被告。至于購買涉案房屋期間因涉案房屋部分租金轉由兩被告收取而發(fā)生的結算問題,原告未向本院提出相關的訴訟請求,且雙方對已付租金和對應租期存在爭議,若要主張相關權利,可另行向被告主張。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三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周某某、葉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協(xié)助原告牛某、劉某某將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恢復登記在被告周某某一人名下(如產生費用,由被告周某某、葉某負擔);
二、被告周某某于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恢復登記至其一人名下后三日內協(xié)助原告牛某、劉某某辦理前述房屋的過戶手續(xù),變更登記至原告牛某、劉某某名下(因過戶發(fā)生的相關稅費均由原告牛某、劉某某負擔);
三、被告周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實際交付給原告牛某、劉某某;
四、原告牛某、劉某某于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德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變更登記至原告牛某、劉某某名下之日向被告周某某支付剩余購房款700,000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7,400元,保全費5,000元,合計訴訟費22,400元,由被告周某某、葉某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暨秉恒
書記員:張??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