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潘紅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務農(nóng),住京山縣,上訴人(原審原告):潘紅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個體戶,住京山縣,二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孫航,湖北京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艾江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務農(nóng),住京山縣,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艾家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務農(nóng),住京山縣,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何方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住京山縣,三被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譚華鋒,湖北京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潘紅某、潘紅某二審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共同賠償其各項損失234757.5元。事實與理由,1、一審認定事實有誤。(1)一審認定艾家宏讓蔡吉林到菜園砍柴,蔡吉林認為菜園有刺不方便砍柴,以及一審認定艾家宏提出要蔡吉林注意安全的事實均沒有其他證據(jù)輔證,一審法院認定上述事實的依據(jù)不足。(2)艾家宏在一審庭審中作出的陳述與其在永興派出所的陳述不一致,其當庭作出的陳述避重就輕,否認幫工的基本事實。(3)本案的基本事實應為蔡吉林到艾家宏家中,看見樟樹的樹丫擋光,向艾家宏提出砍掉樹枝,艾家宏表示認可。在砍枝丫過程中,蔡吉林不慎從高空墜落而亡。從整個事實來看,蔡吉林是因幫工而死亡。2、一審認為本案不是義務幫工的理由不足。(1)一審認定蔡吉林名為方便采光,實為自己砍柴,最終利益歸于蔡吉林本人的說法沒有事實依據(jù)。一審判決的依據(jù)是艾家宏避重就輕、逃避責任所作的陳述。(2)本案中,蔡吉林砍樹枝方便采光的行為已經(jīng)取得了艾家宏的認可,樹枝的最終歸屬還未確定,也沒有證據(jù)證明樹枝歸屬于蔡吉林。一審按艾家宏的單方陳述直接認定樹枝最終歸屬于蔡吉林沒有事實依據(jù)。(3)一審混淆了幫工與雇傭的區(qū)別,其對義務幫工的解釋實際上與雇傭的定義高度一致,一審對幫工的理解錯誤。3、即便蔡吉林的行為不構(gòu)成義務幫工,但蔡吉林是在替三被上訴人砍樹枝方便采光的過程中死亡,其最終受益方是三被上訴人,三被上訴人作為受益人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被上訴人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答辯稱,1、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正確,本案不存在幫工行為。2、蔡吉林砍樹枝的行為不是義務幫工。首先,蔡吉林帶著鋸子,其目的就是準備砍柴,是因菜園里有刺不方便,看見艾家宏門前的樟樹,又以方便采光的理由想砍樟樹枝。實際上樟樹離房屋五六米遠,根本不存在擋光。當時是六月,天氣炎熱,樹枝正好遮陰,不需要砍掉,艾家宏只是礙于情面才讓蔡吉林砍一點做柴火,中途還制止過蔡吉林。其次,如果是幫工,被幫工人便會有利益。本案中,樹枝被砍掉,使樹減少了樹陰,反而損害了被上訴人的利益。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適當,請求法院駁回上訴。潘紅某、潘紅某一審起訴請求:依法判令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共同賠償其各項損失234757.50元。事實和理由:位于京山縣永××鎮(zhèn)××組的房產(chǎn)系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的家庭共有財產(chǎn)。2017年6月16日,潘紅某、潘紅某的父親蔡吉林到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家中幫忙鋸樹枝,以便屋里采光,當時艾家宏對幫忙之事予以認可。在鋸樹枝過程中蔡吉林不慎從高空落地而亡。事后經(jīng)多方協(xié)調(diào),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僅支付部分安葬費2萬元。經(jīng)計算,蔡吉林因死亡造成的損失為254757.50元。對其余損失,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拒不承擔,為此依法提起訴訟。原審查明,艾江海是艾家宏、何方英的兒子,艾江海在京山縣永××鎮(zhèn)××組出資建有房屋一棟,由于艾江海長期在外務工,該房屋一直由艾家宏、何方英居住、管理。潘紅某、潘紅某的父親蔡吉林與艾家宏在閑聊中提到?jīng)]有地方砍柴,艾家宏提出自家菜園可以砍柴。2017年6月16日早晨,蔡吉林到艾家宏家中,艾家宏讓其到菜園砍柴,蔡吉林認為菜園里有刺,不方便砍,提出艾家宏屋門前的樟樹將光線擋住了,把樹枝砍掉方便采光。艾家宏讓其注意安全,蔡吉林即從艾家宏家中搬出梯子,上到樟樹上鋸樹枝。何方英在廚房做飯,艾家宏去清理自家豬屋,后艾家宏、何方英聽見外面有聲響,出來發(fā)現(xiàn)蔡吉林倒在樹下,頭部流血,已沒有呼吸,艾家宏、何方英即向親友打電話并報警。蔡吉林死亡后,在處理后事過程中,艾家宏、何方英的子女給付蔡吉林親屬20000元。潘紅某、潘紅某認為因蔡吉林死亡,給其造成經(jīng)濟損失254757.50元,其中喪葬費25707.50元(51415元÷2)、死亡賠償金229050元(12725元×18年),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應予賠償為由而訴至法院。原審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蔡吉林鋸樹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義務幫工。義務幫工是指幫工人在被幫工人的管理、監(jiān)督和支配下,自愿、無償?shù)嘏R時為被幫工人提供勞務、被幫工人接受的社會關系。幫工人提供的幫助活動應當具有明顯的勞務性,即以勞動形式為他人提供具有使用價值的勞動,幫工人勞動的利益也應直接歸屬于被幫工人。本案中,從艾家宏、何方英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及本案查明的事實來看,蔡吉林鋸樹枝的行為是其主動而為,名為方便采光,實為自己砍柴,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對該砍柴行為沒有形成控制、監(jiān)督,最終的利益也直接歸屬于蔡吉林本人,故蔡吉林鋸樹枝的行為不具有為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提供勞務的性質(zhì),不能認定蔡吉林與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之間形成義務幫工關系,對潘紅某、潘紅某要求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賠償其經(jīng)濟損失的訴請,一審不予支持。事發(fā)后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自愿給付蔡吉林家屬20000元,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一審予以確認。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一審判決:駁回潘紅某、潘紅某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4820元,減半收取2410元,由潘紅某、潘紅某負擔。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向合議庭提交新的證據(jù)材料。一審查明的事實,有相關證據(jù)材料予以證實,本院予以確認。對于上訴人有異議的事實,本院將結(jié)合證據(jù)在爭議焦點中予以評判。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案二審爭議焦點為:被上訴人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應否對蔡吉林死亡事故承擔義務幫工人損害賠償責任。
上訴人潘紅某、潘紅某因與被上訴人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義務幫工人受害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京山縣人民法院(2017)鄂0821民初18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1月28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12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潘紅某、潘紅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孫航,被上訴人艾家宏及艾家宏、艾江海、何方英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譚華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確立的義務幫工人損害賠償責任,當事人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須以義務幫工關系的成立為前提。所謂義務幫工,系指無償自愿為他人提供勞務的自愿幫工活動。幫工人往往是基于親朋好友的情份或助人為樂的意愿提供勞務幫助,被幫工人是受益人,幫工活動的結(jié)果是被幫工人獲得利益。從本案來看,蔡吉林到艾家宏家前后的園子砍雜樹枝是為了砍柴自用,這一事實從上訴人一方自己在一審提供的證據(jù),即公安機關對艾家宏、何方英所做的詢問筆錄可以證實,對此應無疑義。此后蔡吉林又去鋸艾家宏屋門前的樟樹,此一行為究竟是義務幫工,還是砍柴自用,雙方之間存在爭議。上訴人一方認為,蔡吉林鋸屋前樟樹是便于艾家宏房屋采光,屬于義務為其提供勞務;被上訴人一方認為,蔡吉林此行為實質(zhì)上借采光為由砍柴自用,是為了其個人利益,并無提供幫工的實質(zhì)意思。對此行為的性質(zhì),應結(jié)合現(xiàn)有證據(jù)、社會常情等綜合進行分析:首先,從客觀方面而言,事件發(fā)生時正處6月酷暑季節(jié),此時陽光充足,屋前樹枝具有遮光擋陽的作用,客觀上具有避暑效果,從社會常情看,一般不會選擇在這個季節(jié)將門前樹枝砍掉;另外,從一審卷宗中事故現(xiàn)場照片圖看,樟樹與房屋尚有一段距離,對房屋采光造成影響應不太明顯,當時有無砍鋸的必要存疑。從主觀方面看,蔡吉林到艾家宏屋前后主要目的是砍柴自用,但因屋前后園子中的雜樹有刺,不太好砍,確有借采光之名而砍樟樹樹枝自用的較大可能性。此點從公安機關對艾家宏、何方英所做的詢問筆錄可以佐證,因考慮到該詢問筆錄是在事故發(fā)生后不到1個小時,公安機關在第一次時間對兩人所做詢問,且內(nèi)容符合情理,相互無矛盾之處,應具有較強的真實性。綜上,結(jié)合證據(jù)并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進行分析,本院認為,一審法院認定蔡吉林行為系砍柴自用的可能性大于為艾家宏家房屋采光提供自愿勞務的可能性,并無錯誤,可予維持。故在蔡吉林不構(gòu)成義務幫工的情況下,上訴人一方主張由被上訴人承擔義務幫工者損害賠償責任的理由不能成立,一審未予支持,并無不當。至于上訴人提出即便不構(gòu)成義務幫工,被上訴人一方作為最終的受益者仍應承擔責任的理由。因上訴人對此點理由在上訴狀中未詳述其法律依據(jù),二審庭審中合議庭要求其明確支持該請求的法律依據(jù),上訴人仍未能確切說明。衡諸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與其理由最相接近者為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公平責任,但蔡吉林自身未采取保護措施即上樹砍樹枝,難謂沒有過失,故不能適用雙方均無過錯之公平原則,其此點理由不能成立。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準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4820元,由上訴人潘紅某、潘紅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吳宏瓊
審判員 羅 勇
審判員 徐 英
書記員:劉瓊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