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潘明明,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鴻,上海市成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國雄,上海市成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袁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磊,上海九州通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孟某(曾用名:孟袁天添),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弘,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潘明明與被告袁某某、孟某債權人代位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8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潘明明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汪鴻、被告袁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磊、被告孟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弘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潘明明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被告袁某某及孟某在上海市長寧區(qū)新華路XXX弄XXX號XXX號樓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的產權份額,其中袁某某占60%產權份額,孟某占40%產權份額。
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袁某某及案外人石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經長寧區(qū)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袁某某及石明向原告歸還本金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220萬元及利息。判決生效后,袁某某及石明均未履行,故原告向長寧法院提出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案號為(2014)長執(zhí)字第408號。系爭房屋建筑面積133.01平方米,產權系袁某某與孟某共同公有。2018年,長寧法院依法對系爭房屋進行了評估,并張貼公告,同時按照50%的比例為孟某保留了權利。此后,孟某向長寧法院提出執(zhí)行異議,長寧法院認為兩被告未對系爭房屋進行析產,遂中止了執(zhí)行。在中止執(zhí)行后,兩被告并未向法院提出析產分割。故原告依法代替袁某某提起析產訴訟,要求法院依法分割兩被告在系爭房屋的產權份額,以保證判決順利執(zhí)行。
被告袁某某辯稱,系爭房屋由其前夫孟某某購買,由于在購買時袁某某與孟某某已經離婚,且孟某尚未成年并跟隨袁某某共同生活,故在此基礎上鑒于系爭房屋無法登記在未成年人一人名下,才將袁某某的名字一并登記在系爭房屋產權上,袁某某對系爭房屋并沒有出資,系爭房屋應當屬于孟某的個人財產。
被告孟某辯稱,原告提起本案訴訟的程序違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代為析產的前提必須經過共有人在協商份額之后,債權人如果不認可,同時共有人怠于行使析產訴訟的情況下債權人才可以起訴。本案中原告并未向兩被告進行過催告要求兩被告主動析產,所以直接提出訴訟是違反程序的。本案系爭房屋的來源就是孟某的父親孟某某在與袁某某離婚后短時間內全額出資為孟某購買的,當時孟某只有4歲,所以只能其成年監(jiān)護人即母親袁某某一起登記在產權證上。但實際上袁某某對系爭房屋的產權并無任何貢獻,該房屋就是孟某的個人財產。目前系爭房屋內除兩被告居住外,袁某某的母親也居住在內,同時孟某本身作為一名學生還在就讀,無其他生活來源,如果房屋一旦被分割,則孟某將喪失生活保障。
原告提供如下證據:(2012)長民一(民)初字第8330號民事判決書、(2014)長執(zhí)字第408號執(zhí)行裁定書、(2019)滬0105執(zhí)47號執(zhí)行裁定書、不動產登記簿、離婚協議書及公證、離婚登記申請書。
被告孟某提供如下證據:證人孟某某證言。
被告袁某某未提供證據。
庭審中,經被告孟某申請,孟某某作為證人出庭作證。其陳述,其與袁某某于1996年結婚,1997年生育孟某,2001年雙方協議離婚。在離婚后不久,考慮到孟某只有4歲,想為她購買一套住房,便要求袁某某去尋找合適的房屋。后袁某某稱在新華路看中了一套即本案系爭房屋,孟某某在看過系爭房屋后同意購買。當時系爭房屋總價為70多萬,孟某某因無法全額支付,故先將20萬元以現金形式給予袁某某作為首付款,并以袁某某的名義向銀行貸款50萬。到了2003年左右,孟某某向自己的朋友借款50萬元現金,并將該筆現金給予袁某某用于償還房屋貸款。因購買房屋的時候其與袁某某已經離婚,孟某也跟隨袁某某生活,并且房屋的抵押貸款也是以袁某某的名義辦理,所以系爭房屋產權才會登記為袁某某與孟某共有。但實際上該房屋就是其為孟某所購買,應當屬孟某的個人財產。
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原告對被告孟某所提供的證據及孟某某的當庭陳述,認為所謂的20萬首付款就是雙方離婚時對于夫妻共同財產的份額所得補償款,該筆款項在離婚時孟某某已經支付給了袁某某,同時在離婚協議中也明確將來不再由任何財產上的糾紛,離婚后袁某某的住房問題由其自行解決。如果系爭房屋確實有代持產權或者其他產權歸屬問題,也應當由明確的協議及支付憑證,但本案并無此類證據,故系爭房屋應當就是袁某某自己支付了錢款以及貸款來購買的。
被告袁某某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認為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對其中的(2012)長民一(民)初字第8330號民事判決書所認定的內容存有異議,相關申訴工作也一直在進行,目前尚未有結果。離婚協議中的20萬以及購買房屋的首付款20萬其實是兩筆錢,孟某某也已經表示系爭房屋是由其出資購買給孟某的,并不是給袁某某的。對于孟某所提供的證人證言及孟某某當庭陳述內容均表示認同。
被告孟某對原告所提供的證據,認為真實性均無異議,袁某某一直認為生效民事判決涉及虛假訴訟,目前她也在繼續(xù)申訴。
根據當事人的陳述和經審查認定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袁某某與孟某某于1996年12月登記結婚后,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孟某,2001年5月雙方協議離婚,離婚協議載明:本市河南南路398弄太陽都市花園四號樓B室歸孟某某所有,袁某某自愿不分得上述房屋之產權份額,由孟某某給予一次性進行補償20萬元,于簽訂本協議書之日由孟某某一次性給付袁某某。離婚后袁某某之住房由其自行解決,孟某隨袁某某居住、生活。
系爭房屋建筑面積133.01平方米,權利人于2001年12月30日登記為袁某某、孟某共同共有。建行上海長寧支行于2001年12月30日就系爭房屋設定抵押,債權數額為560,000元。
潘明明訴袁某某、石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10月11日作出(2012)長民一(民)初字第8330號民事判決:一、袁某某、石明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潘明明借款余款2,200,000元;二、袁某某、石明應自2012年7月15日起按照每月31,400元支付潘明明借款余款人民幣2,200,000元的利息,至還清該借款余款時止(與上項同時履行)。在該案審理過程中,本院于2012年11月28日查封了系爭房屋,為正式查封。
原告于2014年1月27日就上述生效判決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案號為(2014)長執(zhí)字第408號。
2018年11月26日,本院作出評估、拍賣系爭房屋的裁定并于同日張貼公告:本院現將依法評估拍賣登記于被執(zhí)行人名下位于上海市長寧區(qū)新華路XXX弄XXX號XXX號樓XXX室房產,拍賣所得錢款保留50%給該房產案外共有人?!熈畋粓?zhí)行人和案外人公告之日七天內騰空上海市長寧區(qū)新華路XXX弄XXX號XXX號樓XXX室房屋。
上述公告張貼后,孟某向本院提出執(zhí)行異議,本院經審查后認為在共有人財產未分割明晰前直接處置共有財產,缺乏處置的前提條件,遂于2019年4月24日作出(2019)滬0105執(zhí)異47號執(zhí)行裁定:中止對系爭房屋的執(zhí)行。原告遂提起本案訴訟。
本院認為,根據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顯示,系爭房屋為兩被告共同共有,兩人共同對系爭房屋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guī)定》第十四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zhí)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故原告代位被告袁某某要求對系爭房屋進行析產,與法不悖,依法應予準許。現兩被告辯稱系爭房屋是由案外人孟某某全額出資購買給孟某的,但除當事人口述外無任何證據可以佐證,本院不予采信。由于各方均無證據證明系爭房屋的出資情況,且兩被告對系爭房屋的份額亦沒有作特別約定,故本院按照等分原則確認二人各享有50%的產權份額,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guī)定》第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確認被告袁某某、孟某對上海市長寧區(qū)新華路XXX弄XXX號XXX號樓XXX室房屋各享有50%的產權份額。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60,800元,由被告袁某某、孟某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本頁無正文)
審判員:方國芳
書記員:沈??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