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李海防(河南穎昌律師事務所)
馬國鋒(河北中衡誠信律師事務所)
張某
劉宏贊(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
鄧平忠
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南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南省長沙市桐梓坡西路41號。
法定代表人:劉包干,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海防,河南穎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馬國鋒,河北中衡誠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故城縣。
委托代理人:劉宏贊,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鄧平忠,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四川省仁壽縣。
上訴人湖南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中格公司”)與被上訴人張某、鄧平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故城縣人民法院(2016)冀1126民初2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9月2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海防、馬國鋒,被上訴人張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宏贊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鄧平忠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判,駁回被上訴人張某的訴訟請求,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與理由:上訴人和張某之間不存在借款關系,也沒有授權鄧平忠從張某處借款,鄧平忠與張某之間的資金往來憑證不能夠證明上訴人有授權鄧平忠向張某借款的事實,鄧平忠是否與張某之間存在借款關系,是二人之間的事,與上訴人無關。
鄧平忠確實是上訴人在故城縣城建項目負責施工的人員之一,但鄧平忠向張某借款與工程無關。
張某提交的借條中加蓋的上訴人的項目部公章是鄧平忠私刻的。
張某主張與上訴人之間存在660萬元的借款證據(jù)不足,一審法院對張某和鄧平忠所做的調查筆錄中鄧平忠陳述借款200萬元,張某陳述借款280萬元,足以證明張某沒有借給鄧平忠660萬元。
張某主張將款打入方超、陳建新、李東碩三人賬戶,三人均沒有出庭作證,不足以證明該410萬元的款項是上訴人的借款。
張某打給鄧平忠的210萬元既有銀行轉賬也有現(xiàn)金給付,但均沒有提交證據(jù)證明,故張某主張與上訴人存有借款關系證據(jù)不足,不能成立。
一審判決仍然以年利率的四倍計算利息,屬于適用法律錯誤。
庭審中,補充上訴稱:鄧平忠的真實身份是實際施工人,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鄧平忠的個人行為不能作為上訴人的行為,應當由張某和鄧平忠舉證證明所借款項用于了該工程,故上訴人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被上訴人張某庭審中辯稱: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一審判決查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護被上訴人的合法權益。
鄧平忠向本院提交了答辯狀,稱:湖南中格公司中標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洲海名城項目后沒有進行投資,我作為公司的委托人及項目負責人,完全由我個人籌資進行項目建設,一審判決認定的我與張某的借款事實存在,原一審法院對我和張某所做的調查筆錄,因我們沒有攜帶單據(jù),僅憑記憶,所以調查筆錄不全面,僅是對其中的幾筆進行了核對,一審判決認定的借款數(shù)額與實際相符,上訴人的上訴沒有道理。
張某向一審法院訴稱:被告鄧平忠是湖南中格公司在洲海名城的項目負責人,被告湖南中格公司在承建河北瑞恒房地產公司開發(fā)的洲海名城項目中,分別于2013年10月28日、11月19日至2014年1月24日、3月10日、4月2日,向原告借款共計660萬元并約定借款利息,借款條上均蓋有湖南中格公司洲海名城的項目專用章。
原告起訴的這部分錢,被告沒有償還過,借條上均約定了利息。
2013年10月28日的條上寫的是月利率。
被告鄧平忠已陳述了工程款均是融資,轉款憑證能夠證明被告鄧平忠以湖南中格公司洲海名城項目部所借660萬元用于了該工程,被告鄧平忠系職務行為。
現(xiàn)被告湖南中格公司已逾期未付。
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要求被告湖南中格公司給付借款660萬元及利息。
湖南中格公司一審中辯稱:1、原告所訴660萬元的借款不屬實;2、即使鄧平忠向原告借了部分款項也不能證明該款項用在了被告承建的洲海名城工程;3、鄧平忠個人的借貸行為沒有經(jīng)過公司的授權,該行為沒有形成表見代理,公司不應承擔表見代理的責任。
鄧平忠未提交答辯狀,向一審法院遞交意見書辯稱:張某訴鄧平忠、中格建設公司案件,在這次重審開庭時的意見與鄧平忠在貴院原審開庭時的陳述及在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出具的答辯意見及二審開庭時的陳述完全一致,鄧平忠的陳述都是真實的。
2015年2月3日故城縣法院給被告鄧平忠及原告張某所做的調查筆錄,因當時張某沒帶收據(jù),被告鄧平忠僅憑記憶和想象說了一部分,后經(jīng)核對收據(jù),原告所出具的收據(jù)是真實的,因此調查記錄中記載的鄧平忠所說的部分與實際不完全相符,以鄧平忠在原一、二審開庭時的陳述為準。
湖南中格建設集團公司與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于2012年12月20日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上面的印章系被告湖南中格建設集團公司派員帶來印章在協(xié)議上加蓋的,是真實的。
鄧平忠是被告中格建設公司在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公司開發(fā)的洲海名城項目部的負責人,對此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
對外鄧平忠是以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進行工作的,如施工、借款、向有關部門報送材料等。
貴院這次開庭因在外地不能到參加訴訟,特此陳述。
一審法院查明:2012年12月20日,被告湖南中格公司與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建施承包工程施工補充協(xié)議》,協(xié)議第一條:工程名稱河北故城縣洲海名城一期工程;第二條承包方式第4項、承包施工面積范圍,2號樓、7號樓、9號樓、10號樓地下及地上工程。
第十五條、合同文件及解釋順序1、本協(xié)議書(擁有優(yōu)先解釋權),2、中標通知書3、通過招投標程序的標準合同等內容;第十三條約定:湖南中格公司委派鄧平忠作為本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負責乙方整個施工項目的總協(xié)調。
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更換項目部主要負責人時,須申報監(jiān)理及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同意后方可更換等內容。
湖南中格公司委派被告鄧平忠作為河北故城縣洲海名城一期工程2號樓、7號樓、9號樓、10號樓工程的項目負責人。
合同簽訂后,被告鄧平忠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施工。
2013年5月2日,洲海名城項目進行招標,被告鄧平忠代表被告湖南中格公司提交標書,2013年5月21日,被告湖南中格公司就9號樓、10號樓與河北瑞恒房地產公司簽訂《河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在施工過程中,被告湖南中格公司的項目負責人鄧平忠分別于2013年10月28日、11月16日、11月19日、2014年1月24日、3月10日、4月2日向原告張某借款1000000元、1000000、800000元、1000000元、1480000、1320000元,被告鄧平忠均為原告張某出具了借條、欠條、借據(jù)并加蓋了湖南中格公司洲海名城項目部專用章。
原告張某通過銀行轉賬形式支付給被告鄧平忠指定的方超、陳建新、李東碩共計4100000元,另外多次支付被告鄧平忠現(xiàn)金合計2500000元,被告湖南中格公司共計向原告張某借款6600000元。
其中2013年10月28日借款1000000約定借款月利率為7%,2014年1月24日借款1000000元約定借款利率按月15%計算,2013年11月19日借款800000元約定的利率按月20%計算,其他借款均未約定利息。
2015年1月20日,原告張某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湖南中格公司償還借款6600000元及利息。
本院認為:1、關于鄧平忠身份的問題。
湖南中格公司和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載明,委派鄧平忠作為案涉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總協(xié)調。
湖南中格公司庭審中、上訴狀中也多次認可鄧平忠是案涉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且本案中,鄧平忠給張某出具的借款條中均加蓋有項目部的印章,足以說明,鄧平忠向張某借款的行為是其履行職務的行為,所產生的法律義務均應當由湖南中格公司承擔。
另湖南中格公司在本案訴訟過程中沒有提交任何證據(jù)證明其在承包了案涉工程后向工程進行過投資,現(xiàn)工程已經(jīng)接近完工,鄧平忠作為項目部負責人只能自籌資金進行建設,故鄧平忠向張某所借款項應當認定為已經(jīng)用于了工程建設。
關于鄧平忠私刻公章、是否取得湖南中格公司的對外借款授權,屬于湖南中格公司的內部管理問題,與張某無涉。
2、關于借款數(shù)額。
鄧平忠向張某出具了加蓋項目部印章的借條、欠條,共計660萬元,鄧平忠在向一審法院提交的意見書及向本院提交的答辯意見中均予以認可。
張某通過向鄧平忠指定的方超、陳建新、李東碩轉賬以及向鄧平忠支付現(xiàn)金等方式履行了出借款項的義務。
故對于借款數(shù)額為660萬元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可。
上訴人所稱原一審中,法院對鄧平忠和張某的調查筆錄中,二人認可的數(shù)額不是660萬元的主張。
本院認為,對該調查筆錄,鄧平忠和張某已經(jīng)作出說明,調查筆錄中鄧平忠和張某的陳述也不一致,且二人的陳述和在訴訟過程中提供的證據(jù)不相符,該調查筆錄的證明力遠遠低于張某提交的借條、欠條等書證的證明力,故該調查筆錄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
3、關于借款利息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約定的年利率超過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按照年利率5.6%的四倍計算并未超過年利率24%,是對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的保護,上訴人的該項主張無理無據(jù),應予駁回。
綜上所述,一審判決查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的上訴請求無理無據(jù),應予駁回。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8000元由湖南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1、關于鄧平忠身份的問題。
湖南中格公司和河北瑞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載明,委派鄧平忠作為案涉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總協(xié)調。
湖南中格公司庭審中、上訴狀中也多次認可鄧平忠是案涉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且本案中,鄧平忠給張某出具的借款條中均加蓋有項目部的印章,足以說明,鄧平忠向張某借款的行為是其履行職務的行為,所產生的法律義務均應當由湖南中格公司承擔。
另湖南中格公司在本案訴訟過程中沒有提交任何證據(jù)證明其在承包了案涉工程后向工程進行過投資,現(xiàn)工程已經(jīng)接近完工,鄧平忠作為項目部負責人只能自籌資金進行建設,故鄧平忠向張某所借款項應當認定為已經(jīng)用于了工程建設。
關于鄧平忠私刻公章、是否取得湖南中格公司的對外借款授權,屬于湖南中格公司的內部管理問題,與張某無涉。
2、關于借款數(shù)額。
鄧平忠向張某出具了加蓋項目部印章的借條、欠條,共計660萬元,鄧平忠在向一審法院提交的意見書及向本院提交的答辯意見中均予以認可。
張某通過向鄧平忠指定的方超、陳建新、李東碩轉賬以及向鄧平忠支付現(xiàn)金等方式履行了出借款項的義務。
故對于借款數(shù)額為660萬元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可。
上訴人所稱原一審中,法院對鄧平忠和張某的調查筆錄中,二人認可的數(shù)額不是660萬元的主張。
本院認為,對該調查筆錄,鄧平忠和張某已經(jīng)作出說明,調查筆錄中鄧平忠和張某的陳述也不一致,且二人的陳述和在訴訟過程中提供的證據(jù)不相符,該調查筆錄的證明力遠遠低于張某提交的借條、欠條等書證的證明力,故該調查筆錄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
3、關于借款利息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約定的年利率超過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按照年利率5.6%的四倍計算并未超過年利率24%,是對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的保護,上訴人的該項主張無理無據(jù),應予駁回。
綜上所述,一審判決查明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上訴人湖南中格公司的上訴請求無理無據(jù),應予駁回。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8000元由湖南中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孟祥東
書記員:齊香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