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趙寶元(黑龍江司洋律師事務所)
王樹林
宋永軍(黑龍江卓玖律師事務所)
袁某某
劉某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南區(qū)紗帽街紗帽正街。
法定代表人袁天雷,職務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趙寶元,黑龍江司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樹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業(yè)主。
委托代理人宋永軍,黑龍江卓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職工。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王樹林、袁某某、劉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大慶市龍鳳區(qū)人民法院
(2004)龍商初字第138號
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趙寶元、被上訴人王樹林的委托代理人宋永軍、被上訴人袁某某到庭參加了本案的訴訟活動,被上訴人劉某某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應訴答辯,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2011年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包了大慶市龍鳳區(qū)東城領秀D區(qū)八標段工程項目,合同簽訂后,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將工程轉(zhuǎn)包給被告劉某某。
劉某某在組織工人施工期間,通過原告王樹林購買水泥、沙子,并通過王樹林從案外人處借款51萬元。
2013年9月30日,被告劉某某給原告王樹林出具借條載明欠原材料及借款共計833000元。
借條出具后,被告袁某某以借款單位的名義簽名,并加蓋了湖北金某建筑公司的公章。
原審認為,被告為原告出具的雖是《借條》,但結合庭審查明情況及借條內(nèi)容記載,總標的833000元中,除了包含借款外還包含部分材料款,故本案應定性為民間借貸和買賣合同糾紛。
無論是何種糾紛,被告劉某某以借款人身份出具此借條,表明他對欠款的事實是認可的,故被告劉某某承擔給付責任。
而被告袁某某在出具《借條》時系湖北金某建筑公司大慶分公司的負責人,在其本人簽名前冠以“借款單位”字樣,可見其對上述欠款以單位的名義認可的,而并非本人愿意償還此款,其簽字并加蓋湖北金某建筑公司公章的行為應視為職務行為。
而借條中同時有“湖北金某建設公司同意付此款”字樣,并加蓋了被告湖北金某公司的公章,又進一步表明,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公司同意償還此款,故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公司應與被告劉某某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給付責任。
關于被告袁某某辯稱的,其是受脅迫才簽字蓋章的,因無證據(jù)證實,其辯解理由不予采納。
原告請求被告給付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二倍的利息損失,因雙方未約定違約責任,而原告又未能舉證損失情況,依據(jù)中國人民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自2013年9月30日出具欠條時給付開庭時止,共7個月13天,利息應為32559元。
關于原告的訴訟主體身份,因原告王樹林與被告劉某某是直接的交易雙方,借條載明的是系欠“王樹林材料款及人民幣…”,故王樹林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系適格主體。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百三十條 ?、第一百九十六條 ?、第二百零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劉某某、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其七日內(nèi)連帶給付原告王樹林欠款833000元及利息32559元,合計865559元;二、駁回原告王樹林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155元,原告王樹林負擔699元,由被告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擔12456元。
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訴稱,一、原判認定的法律關系錯誤,體現(xiàn)在:1、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王樹林之間不存在借貸、買賣合同關系,因為沒有初始的借款、購買水泥等材料的基礎憑據(jù)加以證明,另外,2012年涉案工程項目已經(jīng)交付使用,上訴人無需借款或購買建筑材料;2、被上訴人劉某某與上訴人之間系發(fā)包(轉(zhuǎn)包)、承包關系,根據(jù)協(xié)議約定,債權、債務由劉某某自行承擔(施工協(xié)議證明)。
劉某某對外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購買建筑材料、借款等活動,與上訴人無關;3、被上訴人袁某某當時系大慶分公司的負責人,代表的是分公司的職務行為,其在《借條》上簽字并蓋章的行為,上訴人對此不知情,不能推定代表上訴人的意思表示,“擅自使用公章”屬于無權或越權代理行為,相對人無證據(jù)證明“表見代理”的成立條件。
二、原判適用法律錯誤,表現(xiàn)在:1、民間借貸、買賣關系成立應具有合同的相對性,上訴人并非基礎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證據(jù)支持;2、判決上訴人對劉某某承擔“連帶責任”,沒有“法律、約定”依據(jù);3、追償權是否存在?判決不明。
三、《借條》的形成過程、簽字蓋章及其內(nèi)容存在可撤銷或無效情形,極易損害上訴人利益,表現(xiàn)在:1、被上訴人袁某某有證據(jù)證明《借條》的形成過程系受脅迫所致;2、《借條》所載明的借款內(nèi)容與上訴人是否相關?有待查明;3、蓋有上訴人公章的位置,顯示不出法律身份及意思表示;4、《借條》內(nèi)“建筑公司同意給付”的表述如何產(chǎn)生,真實意思是什么,是否存在“惡意串通、顯示公平、重大誤解”情形,需要進一步查證,以避免違反“誠實信用”基本原則。
綜上,請求二審法院
準確認定,認真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原判予以改正。
被上訴人王樹林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袁某某辯稱,票據(jù)是在王樹林要挾下形成的,與湖北金某公司沒有關系,是在王樹林要挾、脅迫下簽字、蓋章,打欠條以前多次脅迫。
一審判決認定的債務所上訴人沒有任何關系。
被上訴人劉某某未到庭應訴答辯。
本院審理過程中,上訴人提交如下的證據(jù):建設工程施工項目協(xié)議書
一份(原件經(jīng)核對后提交復印件)。
欲證明,我公司與劉某某系發(fā)包、承包的關系,劉某某是實際的施工人。
被上訴人王樹林質(zhì)證稱,沒有異議。
被上訴人袁某某質(zhì)證稱,沒有異議。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對該證據(j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納。
結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一、二審所出示的證據(jù)及雙方訴辯意見,本院查明的事實與原一審認定的事實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王樹林是否存在借貸、買賣合同關系的問題。
上訴人在給被上訴人王樹林出具的借條上加蓋了單位公章,上訴人大慶分公司的負責人袁某某在借款單位處簽字確認,借條內(nèi)容明確今借到王樹林材料款及人民幣合計833000元,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意付此款。
綜上,原審法院
認定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王樹林存在借貸、買賣合同關系,并無不當。
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張該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的問題。
根據(jù)借條內(nèi)容記載,明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意付此款。
故原審法院
判決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連帶給付被上訴人王樹林欠款833000元及利息32559元,于法有據(jù),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張該借條是在被上訴人王樹林脅迫下形成的問題。
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向本院提交充分的證據(jù)予以證明,對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456元,郵寄送達費176元,由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對該證據(j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納。
結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一、二審所出示的證據(jù)及雙方訴辯意見,本院查明的事實與原一審認定的事實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王樹林是否存在借貸、買賣合同關系的問題。
上訴人在給被上訴人王樹林出具的借條上加蓋了單位公章,上訴人大慶分公司的負責人袁某某在借款單位處簽字確認,借條內(nèi)容明確今借到王樹林材料款及人民幣合計833000元,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意付此款。
綜上,原審法院
認定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王樹林存在借貸、買賣合同關系,并無不當。
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張該公司承擔民事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的問題。
根據(jù)借條內(nèi)容記載,明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意付此款。
故原審法院
判決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連帶給付被上訴人王樹林欠款833000元及利息32559元,于法有據(jù),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張該借條是在被上訴人王樹林脅迫下形成的問題。
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向本院提交充分的證據(jù)予以證明,對上訴人該項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456元,郵寄送達費176元,由上訴人湖北金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張智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