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隨州市曾都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交通大道***號。法定代表人:李相東,該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青山,隨州市炎帝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何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汪振華,湖北天賦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何關勇(何某某之夫),住隨州市曾都區(qū)。
隨州國汽城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判關于賠償何某某已付購房款630000元一倍經(jīng)濟損失的判決,訴訟費用由何某某負擔。事實與理由:1、原審認定雙方簽訂《商鋪買賣合同》時,訴爭房屋登記在陳小明名下,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該認定錯誤。何某某一審向法院提交了公證書,載明解除合同的原因為,隨州國汽城公司沒有按照《商鋪買賣合同》第四條、第五條的約定,在約定的期限內(nèi)協(xié)助何某某完成合同備案手續(xù)。2、雙方簽訂《商鋪買賣合同》時,訴爭房屋雖然登記在陳小明名下,但沒有導致合同無效、撤銷或解除。陳小明并非該房屋的所有人。2016年8月,游增祥、蔡天平涉嫌逃稅案,經(jīng)隨州市公安局曾都區(qū)分局偵查查明,二人將隨州國汽城公司國際汽配城1幢、6幢、7幢房屋,采取虛假交易方式出售給黃鷺熊、陳小明,該交易行為無效,故訴爭房屋所有人仍屬于隨州國汽城公司。該商鋪雖被抵押、查封,但抵押、查封不合法。隨州國汽城公司還有2、4、5、10幢房屋,可以用于履行合同。3、一審違反先刑后民的原則。游增祥、蔡天平涉嫌逃稅案刑事偵查尚未終止。隨州國汽城公司二審中稱:我公司雖然在2012年調(diào)解書中同意訴爭房屋歸陳小明所有,但該調(diào)解書生效后,公司股東之間達成口頭約定,涉案房產(chǎn)其公司可以從陳小明手中回購,回購前可以先出售。最終口頭約定沒有履行,我公司沒有回購該房屋。何某某辯稱: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何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隨州國汽城公司返還何某某購買的商鋪款630000元;2.判令隨州國汽城公司賠償何某某損失38000元;3.隨州國汽城公司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一審中,2018年4月9日,何某某變更訴訟請求為,隨州國汽城公司返還何某某630000元購房款及利息,賠償經(jīng)濟損失630000元。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7月25日至2014年3月8日,何某某分五筆交購房款630000元,隨州國汽城公司出具收據(jù),蓋有“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財務專用章”。2014年3月8日,隨州國汽城公司與何某某簽訂《商鋪買賣合同》,內(nèi)容為,何某某支付1250000元購買隨州國汽城公司7幢7101號商鋪,面積185.38平方米,何某某先付630000元,辦理銀行按揭支付620000元。隨州國汽城公司應在2014年5月1日前,協(xié)助何某某完成商鋪合同備案手續(xù)。逾期超過30日,何某某有權終止該協(xié)議,隨州國汽城公司退還購房款并支付2%的違約金,在2014年5月1日前,隨州國汽城公司將商鋪另售他人,應雙倍返還已付房款,如何某某不辦理余款支付手續(xù),首付款不予退換,隨州國汽城公司可將該商鋪另售他人。因訴爭的房屋未能辦理登記手續(xù),2017年1月12日,何某某以隨州國汽城公司不能辦理合同備案登記為由,以公證方式向隨州國汽城公司送達了解除合同通知書。一審法院另查明,2013年1月30日,隨州國汽城公司公司與游增祥、蔡天平等股權轉讓糾紛一案,隨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2)鄂隨州中民初字第00011號民事調(diào)解書,內(nèi)容為:隨州國汽城公司將包括訴爭的房屋在內(nèi)的多套房屋一次性轉讓給陳小明。經(jīng)隨州市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檔案查詢證實,隨州國汽城公司出售本案訴爭的商鋪不動產(chǎn),登記權屬人為陳小明。一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guī)定:“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jīng)抵押的事實;(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jīng)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何某某與隨州國汽城公司之間于2014年3月8日簽訂的《商鋪買賣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但是隨州國汽城公司在與何某某訂立售房合同時,其房屋已登記在陳小明名下,導致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何某某通過公證送達的方式送達解除合同通知書,解除雙方簽訂的《商鋪買賣合同》,一審法院予以確認。合同解除后,隨州國汽城公司應當返還何某某的購房款630000元。據(jù)此,何某某請求隨州國汽城公司承擔購房款的利息及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隨州國汽城公司辯稱何某某違反《商鋪買賣合同》的約定,要求駁回其訴訟請求的理由不成立。本案經(jīng)一審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guī)定,判決: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何某某購房款630000元及利息(自2014年3月8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并承擔已付購房款一倍即630000元的賠償責任。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6140元,由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針對二審爭議焦點,本院綜合評判如下:關于訴爭房產(chǎn)所有權歸屬問題。經(jīng)查,游增祥、蔡天平與隨州國汽城公司等股權轉讓糾紛一案,經(jīng)本院調(diào)解,隨州國汽城公司將訴爭房產(chǎn)轉讓給陳小明。本院于2013年1月30日制作了(2012)鄂隨州中民初字第00011號民事調(diào)解書。后訴爭房產(chǎn)權利轉移登記至陳小明名下。本院認為,隨州國汽城公司系上述股權糾紛的當事人,如果認為該調(diào)解書有錯誤,可以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隨州國汽城公司上訴提出的公安機關在偵查中確認訴爭房屋轉讓不合法的主張,但其二審期間提交公安機關出具的情況說明對此并未明確。同時,公安機關辦理的刑事案件尚未偵查終結,該案最終處理結果還有待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決確定。作為陳小明獲得訴爭房屋依據(jù)的調(diào)解書未來是否能夠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改變也不確定,且會耗時持久,故對隨州國汽城公司要求本案中止審理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隨州國汽城公司二審提供的另一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作出的查封案涉財產(chǎn)的裁定,只是保全裁定,并非人民法院對訴爭房產(chǎn)歸屬的判決,不能證明訴爭房產(chǎn)歸屬于該公司。再者,根據(jù)隨州國汽城公司二審陳述,該公司是在調(diào)解書確定訴爭房產(chǎn)歸陳小明所有之后,與公司股東達成口頭回購訴爭房產(chǎn)的協(xié)議,但該協(xié)議最終并未履行。由此可見,當事人在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時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其在之后達成的口頭回購協(xié)議沒有履行,不能引發(fā)物權變動,該公司以此為由提出的上訴,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本院認為,隨州國汽城公司于本案房屋買賣合同簽訂時對訴爭房產(chǎn)已沒有所有權。關于何某某是否有權要求懲罰性賠償問題。首先,本院認為,訴爭房產(chǎn)于2014年3月8日之前已由隨州國汽城公司轉讓陳小明所有,而隨州國汽城公司在與何某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該事實,依法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其次,即使隨州國汽城公司于2013年1月30日將訴爭房產(chǎn)轉讓陳小明所有的意思表示不真實,但因為隨州國汽城公司上述行為導致涉案房產(chǎn)登記于陳小明名下,隨州國汽城公司于2014年3月8日與何某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上述事實,致使何某某無法取得訴爭房產(chǎn)的所有權,無法實現(xiàn)合同目的,導致合同解除,隨州國汽城公司也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最后,本院認為,何某某在2017年1月向隨州國汽城公司提出解除合同時的理由為隨州國汽城公司不能辦理產(chǎn)權登記,何某某在此時并不知曉隨州國汽城公司于合同簽訂前已將訴爭房產(chǎn)轉讓給第三人。故何某某在2018年4月知曉隨州國汽城公司于合同簽訂前已將訴爭房產(chǎn)轉讓給第三人后,有權依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要求懲罰性賠償。
上訴人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隨州國汽城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何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1303民初11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7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綜上所述,隨州國汽城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實體處理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0100元,由湖北省隨州國汽城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 瑩
審判員 周 鑫
審判員 李 超
書記員:何沛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